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張作霖為何勃然大怒?

rosedameiniu


正所謂世事變幻,滄海桑田。張作霖和溥儀的人生經歷,正是在這樣的歷史進程中,發生了悄然的變化。溥儀曾是高高在上,唯我獨尊,一言九鼎,眾星捧月的皇帝。而張作霖不過是混跡於白山黑水間的小混混,時時須看人臉色,處處要仰人鼻息,才能在各種勢力的夾縫中求生存。

不過,僅僅幾年時間,溥儀頭上的光環就全然不見了,狼狽地被人趕下皇帝寶座,過著寄人籬下,靠人供養的日子,只剩下一頂“末代皇帝”的空銜。而張作霖則搖身一變,成為手握重兵的大軍閥,成為在整個東北呼風喚雨、說一不二的“土皇帝”。

這樣的一種微妙的角色互換後,如果張作霖遇到了溥儀,雙方該如何相互問好呢?

1924 年11 月5 日,馮玉祥在北京政變後,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幽居在醇親王載灃府內。三個月後,溥儀來到天津,住進了日本人的勢力範圍。

此時的張作霖正志得意滿,不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取得完勝,控制了北洋政府。還聯合了閻錫山、張宗昌等人,對馮玉祥開戰,重新佔領了天津。

既然“末代皇帝”在天津,張作霖作為曾經的臣子,於情於理似乎都應該見上一面。於是,張作霖先派直隸督辦李景林,以奉系大將的身份拜謁溥儀,表達了張作霖想和他謀面的願望。

但溥儀身邊的迂腐遺老們認為,就算溥儀退位了,也是大清曾經的皇帝。張作霖再怎麼權勢滔天,也是曾經的奴才,哪有皇帝親自上奴才家見面的道理,於是對李景林的請求不置可否。

張作霖認為是禮數不周,又派閻澤溥攜價值10萬元的重禮,第二次登門表達見面的請求,但同樣沒有得到答覆。張作霖還不死心,第三次派閻澤溥送上拜帖,表達了見面的強烈願望。

溥儀只好同意張作霖的請求。

於是,在一個晚上,溥儀親自來到張家花園,面見張作霖。

溥儀來到張家花園後,一身便裝的張作霖滿臉笑容,快步向溥儀走來。溥儀正在思考,該用怎樣的見面禮儀對待張作霖呢?不曾想,三步並作兩步的張作霖已來到他的跟前,撲通一聲跪下了,接連磕了幾個響頭,嘴裡喊道“皇上好”!

張作霖這一出乎意料的舉動,讓溥儀沒反應過來,他沒想到張作霖居然還會給他行此大禮,語無倫次地回到“上將軍好”,忙不迭地將張作霖扶了起來,整個場面滑稽而有趣。

那麼,權傾東北的張作霖,為何要給溥儀下跪呢?

一、張作霖曾是溥儀的臣子,深受皇恩。

眾所周知,張作霖綠林出身,在拉起了隊伍後,千方百計地向清廷示好,希望被招安。在如願以償地被招撫後,張作霖便開始了盡一個臣子的本分,先是不遺餘力的征剿土匪,然後是盡心盡力地奉命剿滅蒙匪牙什、白音大賚等人。

當然,溥儀對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也不錯,不但賜封張作霖總兵之職,擢升為洮南鎮守使,編制由五營增為七營,總兵力達到3500人。同時,溥儀還御封張作霖的父母為通奉大夫和通奉夫人。

財物的獎賞更是不在話下,這其中就包括一件名貴的龍袍。只是後來張作霖為了討好日本人,將這件龍袍轉贈給了日本關東軍守備隊隊長植田大佐。上世紀90年代,這件龍袍才又袍輾轉回到張氏帥府,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辛亥革命爆發後,張作霖更是忠心護主,成為了鎮壓革命的急先鋒。溥儀感激涕零,任命他為“關外練兵大臣”,賜予頂戴花翎。

二、張作霖和溥儀的私交深厚,雙方經常禮尚往來。

1919年,溥儀突然收到一筆鉅款,這對於靠著民國政府每年施捨400萬元過活的溥儀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當得知這是張作霖替溥儀賣掉皇產莊園的所得後,溥儀心存感激,立即著人在內務府找出兩件寶貝,送給了張作霖。

1922年,張作霖大壽,聞訊後的溥儀當即奉上一份厚禮,包括壽幛一軸、如意一柄、墨兩匣、硯兩方、宣統五彩瓷盤兩件等等。

也是在這一年,溥儀和婉容結婚,機靈的張作霖同樣投桃報李,為溥儀呈送了一萬元的份子錢,並派心腹前往祝賀。

1923年,張作霖女兒出嫁,溥儀同樣將內務府中的珍藏當作賀禮送給了張作霖,包括白玉如意、化妝品和錦緞衣料若干等等。

後來,隨著張作霖的勢力日趨龐大,溥儀送的禮物也越來越重。幾乎張作霖每年的壽辰,溥儀都會奉上重禮,直到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

三、張作霖要借尊重溥儀獲得擁戴。

溥儀是曾經的皇帝。那時候,雖然已經進入了民國,實際上大多數人的思想還停留下皇朝社會,對皇帝充滿敬畏和天然的奴性。同時,對敬重皇帝的人,也會在心理上有天然的親近。

張作霖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招攬更多的人馬,便利用大多數老百姓這種守舊的思想,投其所好,尊敬溥儀。他尤其要和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馮玉祥區別開來。而張作霖這樣做,也被傳為“美談”,獲得民間好感。





唐時月宋時風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有人說張作霖勃然大怒,因為老張對大清國那是死忠粉,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奉軍後來打了馮玉祥,把老馮打得屁滾尿流。還曾有人云,張作霖打算搞個二次復辟,把大清國再招搖一回,名目可以叫“大清第三帝國”(之前張勳復辟了一回,就算是大清第二帝國)。事實究竟如何呢?首先咱們來看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五年前,皇室曾收到一筆數額不小的款子,匯款人就是奉天那方面,也就是張作霖。

老張為什麼要給末代皇帝寄錢呢?因為他是東北王,而宣統雖然已退位,在東北的滿蒙人群中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老張搞定了皇室,對他稱霸東北,自然是大大的好處。

當然這件事很快被媒體所捕捉,天津的《華北每日郵電》報,立馬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另一場復辟是不是近在眼前?》

看了這種新聞標題,溥儀立馬就打了雞血,他曾說:“我從心底感到了歡喜,也理解了為何奉軍領袖對紫禁城那樣熱忱”。次年,老張又託人給溥儀進呈了兩棵東北人參。1920年,老張甚至還通告溥儀,說俺要“鞏衛皇室”。京中甚至傳聞張作霖要入紫禁城內給“聖上存候”,溥儀那幫人簡直要樂顛了,要在“通常品目以外,加上一口寶刀”,作為給老張的賞賜。

哈哈!但老張並沒有來見溥儀,人忙著呢!事實上,深諳政治的張作霖也不會逆歷史潮流,為無權無勢的落魄皇帝而丟了大好出路。

1922年,溥儀大婚之際,張作霖打了一萬大洋的紅包給溥儀。而兩年之後,便發生了馮玉祥把溥儀攆出紫禁城的事件。這個時候,老張確實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派頭,就在這一年年底,他還曾約約小皇帝身邊的紅人莊士敦見面,而這一次溥儀送給老張兩樣禮物:一張溥儀簽名相片,一隻鑲滿鑽石的黃玉戒指。張作霖只收了相片,退回戒指,同時許諾將設法“協助皇上並拯救殘局”。

然無論如何,張作霖都不會真的幫溥儀復國,玩什麼第二次復辟,他曾公開發表聲明:“作霖以愛國為天職,凡有破壞我共和政體者,將挺身而擊之”。只要你不復闢,其實都是小問題。張作霖此後曾與溥儀見面,甚至磕了一個頭,喊一句“皇上好”。但縱然如此,老張還是不會支持搞復辟。所以最終溥儀還是潛往日本使館,最終走上了叛國之路。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就是張作霖勃然大怒的原因。

張作霖是東北王,但是他沒有在他那一畝三分地上獨立,而溥儀作為宣統皇帝,後來被馮玉祥趕出皇宮,張作霖勃然大怒,破口大罵,這是為什麼呢?小雪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關於民國時期,溥儀和張作霖之間的微妙關係。

張作霖是東北王,但是他從始至終沒有獨立,也就是說,溥儀是他的皇帝和領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舊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還很落後,張作霖也不例外。雖然他在東北稱霸一方,擁有20多萬軍隊,但是,他還是歸屬於清朝的統治。

我們在這裡要說說關於張作霖的一個理念,就是他把國家看得很重,東北雖然是奉系軍閥的範圍,但還是滿清統治下的中國,如果這個政權有一天不在了,自己就成了孤魂野鬼。

據歷史記載,張作霖曾經給在紫禁城的溥儀給了一筆錢,他已經成了東北王,為什麼還要給溥儀上稅呢?其實,這是一種巴結溥儀的做法,雖然冠冕堂皇,但是也在清理之中。溥儀在東北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巴結上皇帝,以後的事就好辦多了。

張作霖心中就和明鏡一樣,這不是逆赴歷史潮流,而是一種政治策略

據歷史記載,1922年,張作霖給了正在準備大婚的溥儀一萬大洋,這筆錢數目可不小,他送這筆錢,不是為了禮尚往來,而是一種戰略戰術。

1924年10月23日,第二次北伐戰爭中,討逆軍總司令馮玉祥攻入北京紫禁城,下令將溥儀從紫禁城趕出去,而另一方面,他的待遇還是和在皇帝時期不變。

張作霖的勃然大怒,既是一種政治姿態,也是對其他軍閥勢力的一種關切,大家都知道,第二次北伐戰爭,就是為了討逆三大軍閥。

更深層的說,張作霖討好溥儀,既是為了他這個“宣統名號”,又是因為溥儀的政治關係。張作霖不是傻子,他是比吳佩孚等軍閥更加聰明狡猾的老狐狸。

文/小小雪說歷史,本文原創,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小雪說歷史


二次直奉大戰,直奉兩軍對決的關鍵時刻,屬於直軍陣營的馮玉祥在背後狠狠地捅了直系吳佩孚一刀。

戰局由此扭轉,奉系張作霖大勝,直系吳佩孚敗北。

馮玉祥之所以又臨陣倒戈,一來因為他和吳佩孚積怨極深,藉機搞倒吳佩孚的算計早就在他心裡醞釀了;二來張作霖為收買他開出的條件極其誘人,啥條件呢?奉系只為報仇,事成後,奉系絕不入關,關內贏下的地盤全歸馮玉祥。

既洩私怨,又佔大便宜!有這樣的好事,倒戈老油條在背後當然要朝吳佩孚猛捅刀子。

然而,大戰勝負分定後,張作霖翻臉不認帳了。

在亂世梟雄看來,你姓馮的不過是收買來敲敲偏鼓的,一個變節之人哪有資格登堂入室。至於此前談妥的約定,更是不值一提。

在亂世梟雄的江湖規則中,任何城下之盟,事後都是可以撕毀,都是可以理直氣壯地不認賬的。

在這一點上,張作霖倒是深得孔子對盟約看法。

君子談到一定境界就是梟雄。當年,孔子從陳國來到蒲地,公孫氏正在蒲地叛亂。蒲人攔住孔子,開個了過路條件,如果你不去衛國,我們就給你放行。孔子二話沒說,立馬與蒲人訂立了盟約。

於是蒲人禮送孔子出東門。哪知道,孔子一出東門徑直就去了衛國。為此,子貢就問,難道盟約可以背叛嗎?言下之意,老師你也太小人了吧。

孔子對子貢洗腦道,要挾而定的盟約,老天是不會管的。

聖人如此,何況梟雄!

然而,雖然張作霖極度藐視外加強勢不認賬,馮玉祥還是近水樓臺,搶先霸佔了京城。

始一進城,馮玉祥激進無度、沽名釣譽的一面隨即就暴露了出來,他以掃滅封建殘餘的名義將清廷廢帝溥儀從紫禁城裡趕了出來。

趕溥儀出宮的條件在此有必要說一說。馮玉祥下令,此前籤的優待條件作廢,最關鍵一點,紫禁城裡的資產不能全歸溥儀所有,要分出公私來,屬於公的部分必須留下,屬於私的部分溥儀可以拿走。

但是,分出公私只給兩小時。

在別人的槍口下,還兩個小時,對溥儀來說,這實質上就剩簡單打打包,然後乖乖走人的份了。

對此,有社會經驗的一眼就能品出味來,馮玉祥此舉目的不單純,有搶奪紫禁城財產的嫌疑。

而這也正是張作霖對此勃然大怒的一個主要原因。

照張作霖的說法,剷除啥殘餘,姓馮的這就是明目張膽地偷東西。

除此之外,張作霖勃然大怒還有權力博弈下的深層次原因。

在張作霖的梟雄棋牌上,直奉大戰後,執中央政權牛耳的應該是他張大帥,馮玉祥此舉無疑是一種示威,一種造次。

果真認為京城就是你姓馮的私家地盤了,想怎麼來怎麼來!

要知道,優待溥儀是北洋政權的傳統,是北洋正統人物的共識。馮玉祥此舉不僅大大地壞了規矩,更給張作霖在今後的博弈中帶來了某種不確定因素。

看待溥儀,雖說談上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至少也是“困廢帝以穩天下”。草率地將溥儀掃地出門,你知道這廢帝會做出何種舉動?又有何種險惡勢力對這廢帝加以利用?

論政治智慧,張作霖遠在馮玉祥之上。

所以,張作霖大怒實在是因為,馮玉祥此舉不僅壞了他的權威,也壞了他的棋盤。

正因為如此,張作霖隨後提出要和溥儀見面。

關於亂世梟雄和清廷廢帝的見面,很精彩,也很值得說上一二。

1924年11月26日,張作霖派密使約溥儀私人老師莊士敦與張文治到帥府一敘。莊士敦立刻與溥儀商量,張大帥有請,溥儀想了想,讓莊士敦帶了兩樣東西交給張作霖:一張由溥儀親手簽名的相片,另一樣則是一隻鑲滿鑽石的黃玉戒指。

張作霖熱心接待了莊士敦,並獨自與之密談了數小時。當莊士敦把溥儀的禮品拿出來,送給張作霖時,張拿著那幀相片,打量好久並深思著。

最後決定:收下相片,退回戒指。

在與莊士敦密談的時候,張作霖彰顯了亂世梟雄的老奸巨猾。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到張作霖這裡得加上一句,見廢人要會說漂亮廢話。

張作霖告訴莊士敦,他有意協助皇上並收拾殘局。

聽到張作霖這句話,溥儀果然產生了天真的幻想。

給別人不用付任何成本的幻想,實乃最聰明的玩別人於股掌。

有了這個前奏,很快,張作霖跟溥儀見上面了。

這一歷史會面,張作霖依舊是拙中藏鋒。

一見面,亂世梟雄直接給溥儀來了個君臣跪拜禮,嘴裡還說,皇上好。

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但在廟堂博弈上,真梟雄是沒有膝蓋的。

堅硬如山的人終究要讓柔軟若水的人淹沒。

根溥儀後來自己回憶,“我在天津的七年間,拉攏過一切我想拉攏的軍閥,他們都給過我或多或少的幻想。吳佩孚曾向我稱臣,張作霖向我磕過頭,段祺瑞主動地請我和他見過面。其中給過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攏最力,為時最長的則是奉系將領們。這是由張作霖向我磕頭開始的。”

注意兩個關鍵詞,幻想最大,拉攏最力。

站張作霖的角度,這何嘗不是一種吊著的雙贏。

然而,在表面的謙恭下,張作霖又是霸道的。

他向溥儀說了一句話,此話即是質問又是宣示實力——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為何你還要往日本使館跑?

透過這話其實是能看出張作霖心思的,置溥儀這個廢帝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不讓其他勢力染指利用是最好的。

更進一步說,溥儀只能為我所用,為我貼金,絕不能為他人所用,為他人貼金。

而像馮玉祥那樣在火候沒到的時候就打爛、扔掉泥菩薩實在太愚蠢——

聊到這裡可以為張大帥的勃然大怒做個小總結了——偏激如馮之輩,太醜陋、太愚蠢、太狼子野心!


黑句本


大概有兩個原因吧,時間退回到1924年11月,馮玉祥當時發動了北京政變,把溥儀等人趕出了紫禁城!不僅如此,還撕毀了北洋政府曾經承認的優待條件。這時候,張作霖剛剛和馮玉祥戰略配合,算是準盟友,但是張作霖聽到這個消息後卻是勃然大怒。



而這又是為什麼呢?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吧,一是馮玉祥威脅到了張作霖,而是張作霖和溥儀有私交,溥儀對張作霖還有用處。而馮玉祥的所作所為使張作霖感到威脅。

直奉大戰開始,張作霖和吳佩孚不相上下,正在僵持,然而這時候馮玉祥臨時倒戈,從背後捅了吳佩孚一刀,於是張作霖在這場戰鬥中大獲全勝!那麼,為什麼馮玉祥要臨時倒戈呢?大家想一下,他們都是軍閥,為的肯定是利益,那麼,馮玉祥的倒戈也一定和利益有關。



原來,張作霖許諾馮玉祥,戰爭勝利後,奉軍不入關,新佔領的地盤都給你馮玉祥,於是馮玉祥臨時倒戈,使得吳佩孚大敗,亂世之中,這些許諾,尤其是軍閥之間的許諾在接下來的利益面前沒什麼約束力!馮玉祥在得到北京後,實力肯定不斷擴張,而他竟然還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這讓張作霖深感不安!畢竟,張作霖也在清朝做過官,而他又是個講義氣的人,對於清朝他可能沒什麼感情,但是突然這麼做,違背了當時北洋政府的初衷,這讓他難以接受。基本就是這些原因吧。


寶哥讀歷史


作為大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的身份很特殊,因為他雖然有皇帝的稱號,可是已經沒有任何權利,在大清沒有滅亡之前,溥儀所處的皇宮早已經年不復往日的風光了,而溥儀也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後來清朝宣佈終結,但是民國政府還是比較善待溥儀的,讓他繼續留在皇宮中生活。溥儀也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個皇宮中活到老,但是在1924年,馮玉祥居然發動了北京政變,還將溥儀從皇宮中趕了出來。

溥儀被趕出皇宮,要說為此事感到生氣的人應該是滿清的遺老遺少們,可是有一個人卻比他們還生氣,這個人就是張作霖。其實在溥儀已經退位之後,張作霖曾經給過溥儀一筆錢,而張作霖這麼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他當時在東北稱霸,所以需要有人給他撐腰,而東北的滿蒙舊族就可以給張作霖提供這些支持。所以張作霖給溥儀錢,就是在收買這些人,這樣在溥儀的授意下,張作霖在東北做事更加順利。

當時張作霖給溥儀錢財的這件事也弄得滿城皆知,而且很多報刊都紛紛報道了這個大新聞,有的報刊甚至形容張作霖是為了給溥儀復辟做鋪墊。溥儀在看到這篇報道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開心,他當時還是希望可以復辟繼續當皇帝。但是張作霖是不是這麼想呢?其實張作霖並沒有溥儀這樣的想法,這些猜測都是報刊記者的揣測,張作霖給溥儀錢財只是為了得到他的支持,但是他沒有想過要逆著歷史潮流走,畢竟他當時所走的路和封建社會是截然不同的。

張作霖其實還變著法的收買溥儀,他曾經在溥儀結婚的時候給了他一萬大洋的紅包,而且像東北人參這類東西沒少往皇宮送。張作霖確實通過這些小恩小惠將溥儀收買了,張作霖也認為只要有溥儀這棵大樹在,自己一定好乘涼。所以在馮玉祥把溥儀感出皇宮之後,張作霖非常生氣,畢竟溥儀一離開皇宮就什麼都不是了,而自己曾經在溥儀身上做的那麼多投資也就都打了水漂,他怎麼能不生氣呢。所以張作霖和溥儀之間沒有什麼私情,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而且張作霖也沒有想過要幫溥儀走復辟這條路,溥儀離開皇宮,意味著清朝徹底結束,他以往的努力都白費了,也無法再得到東北滿蒙舊族的支持。


歷史課課代表


這件事情在我之前的回答裡面曾經說起過,龍時,我提到一件事情,可能有些人會有一點印象,就是溥儀為什麼會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根據傳聞,他把紫禁城裡面的寶貝拿出來變賣,然後換取相應的財富,武裝他的西北軍。這一點讓張作霖感到十分的眼紅,本來馮玉祥跟張作霖說好了一起拿下北京之後,平分,大家各拿一半,現在馮玉祥等於撕毀了合約,不僅趕走了曹錕這個老主子,而且還不願意跟張作霖分享,所以張作霖就破口大罵,說馮玉祥不地道,不厚道,然後就把他破罵了一通。

當然這件事情當時只不過是作為馮玉祥趕溥儀走出紫禁城的原因之一,其實現在將問題再細細的研究一下,我們會發現很多讓人感覺意想不到的原因。

首先當初優待溥儀這一點是誰做的決定?袁世凱北洋軍的老主子,然後所有北洋軍一起形成了一個共識,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能動溥儀,這一點在什麼事情上體現呢?張勳復辟,張勳復辟,溥儀出來做皇帝測底的觸怒了所有的神經,誰都不願意地質再次出現,就算是對於整個中國革命還算比較有點貢獻的袁世凱本人成了皇帝最後怎麼樣,照樣被人給罵死,但是溥儀被從皇位上趕下來以後,可以說一點兒事都沒有,繼續居住在紫禁城這一點可以說是北洋軍對於溥儀的優待。

但是現在你馮玉祥雖然不是正統的北洋軍,但也算是半個北陽血統在裡面呢,給我整了這麼一檔子事呢,你還跟我是同盟,我以後跟那些北洋軍的老同僚一起見面的時候,我怎麼說。我被他們嘲笑嗎?我被他們罵嗎?別的不說,北洋軍在對待國家領土問題上面是達成一致的。比如說著名的幾位北洋軍閥在老了以後居住在天津租界,以後日本人佔領華北,邀請他們出來當華北傀儡,也就是承擔相當於汪精衛一樣的責任,他們表示死活不同意,找誰也別找我,我是不會跟著你們日本人瞎幹,我不成為賣國賊,北洋軍閥心裡還是有一點點良知的,至少在國家主權這個方面,北洋軍閥自己內心還是有點兒底的。

其次溥儀無論他是如何的落魄,他都是八旗子弟的領袖,據傳聞,有這樣一件事情。溥儀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拿到了新中國的公民證以後,他沒有妻子這個時候原先一個八旗子弟他選擇將自己年輕的女兒貢獻給溥儀,由此可見,溥儀這個時候在八旗子弟內部這麼龐大的影響力,即便他犯了大錯,即便他已經落魄了,威風不在,但是他仍然是八旗子弟的領袖。

八旗子弟主要活動在哪個地方。首先肯定是北京城附近,這是。當時清朝王權所在,因此這個地方八旗子弟特別的多,但是另外一個地方就在中國東北,這個地方是滿族的發源地,也是努爾哈赤起兵的地方,清朝在他統治中期曾經一度將,這個地方是做禁地,(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除了滿族子弟以外,其他人一概不能進去,否則格殺勿論。

因此,在這個時候,在中國東北真正能夠說得上話了還是八旗子弟還是滿族人,如果說這個時候溥儀出來站出來說一句話,那在中國東北,那是一呼百應。

問題就來了,如此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吉祥物,就被你馮玉祥中國自己人趕出了紫禁城,那他下一個選擇會選擇投靠誰呢?要知道這個時候日本人可以說枕戈待旦,就在朝鮮,就等著一個理由進攻中國東北,如果說溥儀這個時候明面上宣佈我投靠日本人,那麼。你拿什麼去阻止在東北的那批滿族人的憤怒?馮玉祥在這個時候等於做了一件蠢事兒,他將溥儀直接推給了日本人,再者之後溥儀在天津租界不斷的跟日本人接觸,日本人也一直在說服溥儀做他們的傀儡,終於建立了為滿洲國,這一點,馮玉祥這一招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當然這個時候對於駐紮在東北的張作霖所部玩而言,他們真正的問題就來啦,土移這個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的定時炸彈就在日本人手裡有日本人保護著。你現在是既想動他也不是,不動它也不是,張作霖當時可以說是騎虎難下,他不敢將軍隊開出關外,如果說軍隊一旦開出了山海關,溥儀這個時候從他背後捅他一刀,他的那點兒基業就沒啦,他那什麼東西跟關內的那些軍隊打仗?馮玉祥這一招等於將張作霖一半的軍隊鎖死在了東北,就問你你敢不敢離開東北,你敢溥儀就立刻到你東北去稱王,我看你怎麼辦。張作霖當時可以說是恨的牙癢癢啊。

所以,馮玉祥趕出溥儀雖然從外表上來看,哦,地質真正的主人已經徹底被我給弄廢了,他已經離開了他尊貴的王座,這一招看似很英明,實際上這是一招臭的不能再臭的棋。


漩渦鳴人yy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受損失最大的是吳佩孚和曹琨,其次是張作霖,張作霖大怒完全在情理當中。


一,北京政變的背景分析

1,北京政變發生時,正處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這時直奉兩軍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戰,對雙方都不利。這時的直軍第三軍馮玉祥與援軍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備司令孫嶽等密謀倒戈,與張作霖暗中聯繫,要求和平解決問題。

2,北洋系內部打成一團,南方也沒有消停。國民黨已經在廣東建立起穩固的革命政府,並且聯合蘇聯一起反對北洋軍閥。黃埔軍校的建立,新軍隊已經成型。

3,東方強大的鄰國日本,國內矛盾重重需要發動侵略戰爭轉移視線。尤其是華盛頓合約後,日本擴張受到壓制。在中國,北洋政府已經不能滿足日本的侵略胃口。

4,北方強大的鄰國蘇聯,從各國干預戰爭中走出來恢復了西伯利亞的統治,想要用“革命”名義繼續在華擴張勢力。


二,北京政變的影響。

北京政變表面上看,是軍閥內部的進步勢力,呼籲和平,請求各派成立聯合政府,這也是馮玉祥政變的公告開聲明。事實上,單從馮玉祥來看,目的恐怕沒那麼簡單。

1,馮玉祥需要名氣。

馮玉祥個人來看,在北京政變前,已經發動了多次倒戈和革命。但,這些革命大都以失敗告終。吳佩孚在護國運動時期,和馮玉祥都是旅長,而現在吳佩孚是僅次於曹琨的直系領袖,馮玉祥只是第三軍司令,這種際遇,主要在於馮玉祥沒有更深的後臺。

2,馮玉祥需要金錢。

大凡軍閥混戰,都需要大量軍費,清末民國以來的那些大企業,基本被李鴻章盛宣懷袁世凱等人私吞或者賣給外國,到吳佩孚馮玉祥這階段,基本就靠外國借款滿足軍費需求了。

馮玉祥看到了紫禁城裡面的金銀財寶,還看到了民國財政每年無償給清皇室的贍養費。這筆錢如果拿在手上,擴充軍力完全不在話下。

後來馮玉祥對東陵大盜孫殿英說,我革活人的命,你革死人的命,我們是革命兄弟。把搶錢說的這麼清新脫俗,也是沒誰了。

3,馮玉祥需要擴軍擴地盤。

馮玉祥呼籲和平的同時,把張作霖,孫中山,段祺瑞都請進北京,共商國是,表面上看是組織聯合政府,其實是渾水摸魚,暗度陳倉。

馮玉祥以為把革命的,不革命的,反革命的放到一起互相吵架自己就能漁翁得利,萬萬沒想到,這些人一開會,就決定先滅了馮玉祥。

北京政變後沒多久,馮玉祥就被趕走了!

但是那些錢,真帶了不少!

僅僅2年多以後,馮玉祥舉旗響應國民革命,在北方召集起40萬大軍,比當初直奉戰爭雙方軍隊總額還要多,馮玉祥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三,張作霖為什麼大怒?

1,張作霖感覺到自己被馮玉祥出賣,馮玉祥除了邀請張作霖,還邀請了段祺瑞和孫中山。張作霖坐擁20萬大軍,當然瞧不上北京的一個虛職了。

2,馮玉祥在故宮搜刮財寶的行為讓張作霖很眼紅。張作霖是土匪起家,最瞭解打家劫舍的道理。現在全中國最有錢的人家被馮玉祥打劫了,張作霖表示土匪白乾了。

3,馮玉祥驅逐溥儀,給張作霖造成了大麻煩。張作霖雖然是東北實力派,但是和日本比起來基本是土雞瓦狗,日本一旦得到溥儀,就可以把不安分的張作霖踢到一邊了。

今天的人觀察歷史,都是上帝視角,隨便一個正常智商的人都能看出馮玉祥的行為貽害無窮,可是馮玉祥自己,有選擇嗎?


歷史知事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作為直系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突然倒戈,從前線秘密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而一直呆在紫禁城做著小皇帝迷夢到溥儀,被馮玉祥趕了出來,同時,馮玉祥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例。



溥儀被驅逐出宮的消息傳遍全國後,有人稱讚叫好,也有人破口大罵。然而,聽到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奉系軍閥張作霖卻勃然大怒,這關張作霖什麼事?他為什麼會勃然大怒呢?


第一,馮玉祥突然發動的北京政變,破壞了張作霖一直以來拉攏溥儀,以謀取滿蒙地區的計劃。張作霖土匪出身,白手起家,最終成為東北三省的土皇帝,他對皇帝的認識不同於其他人,他一直認為溥儀及其皇族在滿洲及蒙古地區仍存有一定的影響力,並且幻想利用溥儀的影響力,將奉系的勢力範圍擴展至蒙古。

早在1919年,民國曾有報紙報道過一篇名為《另一場復辟是不是近在眼前》的新聞,因為當時張作霖與溥儀頻繁交往,奉系軍閥們也與溥儀的王公大臣們打得火熱。當時已有人擔心:有實力遠強於張勳的“東北王”張作霖的支持,是否溥儀將再次復辟?


但事實上,老奸巨猾的張作霖十分清楚,溥儀已完全無可能再登上皇位,他絕不可能支持溥儀復辟,之所以與溥儀打得火熱,只是利用他的影響力罷了。但馮玉祥突然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徹底打斷了張作霖的謀劃。

第二,張作霖為了防止溥儀投靠日寇。根基位於東北的張作霖,始終處於日本的兵鋒之下。他更加深刻的明白日本對東北的貪婪之心。而溥儀雖然只剩了一個末代皇帝的空頭銜,但畢竟在中國有著相當的影響力,更對遺老遺少及別有用心之人有號召力。這樣的人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張作霖擔心日本人利用溥儀的影響力,在東北,也就是滿洲興風作浪,扶持傀儡政權。這對於張作霖而言,涉及根本利益,絕不容妥協。因此,為了防止這種可能性的發生,張作霖極力拉攏溥儀,希望溥儀在紫禁城的狀態保持現狀。因為任何變動都可能導致變數的發生,而馮玉祥將其逐出紫禁城的行為,顯然增加了這種變數。

張作霖與溥儀多次“禮尚往來”,互送貴重禮物。溥儀希望得到張作霖的支持,達到自己復辟的迷夢。1924年,張作霖率兵進入北京後,溥儀曾經與張作霖會面,張作霖面見溥儀時行跪拜大禮,似乎對溥儀十分尊重,但與此同時,張作霖也對溥儀說到:“皇上,你不該在我帶兵到北京之後還往日本使館裡跑,我是有足夠力量保護你的。”顯然,張作霖不希望溥儀與日本人接觸,更不希望他們走得太近。


第三,張作霖的大怒則出於對馮玉祥的輕視和不滿。此時的張作霖已經佔據東三省,成為民國舉足輕重的一方諸侯,而馮玉祥不過是直系內並不受重視的小軍閥罷了,和張作霖的地位相差懸殊。張作霖之所以馮玉祥結盟,也不過是利用他的倒戈擊敗吳佩孚而已。在張作霖的內心深處,從未把馮玉祥放在和他平等的位置。

而馮玉祥到達北京後將溥儀逐出紫禁城,不但完全出乎張作霖的意料,而且張作霖認為馮玉祥也從中撈取了大量財富,張作霖有為他人做嫁衣的屈辱感,因此憤而大怒。而最終,張作霖也撕毀了與馮玉祥簽訂的不出關的盟約,率兵進入北京城,馮玉祥被迫宣佈下野,退往西北。


鳶飛九天2018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回答了,即馮玉祥不和張作霖商量,單方面驅逐溥儀,破壞了張作霖需要溥儀安撫東北的滿洲和蒙古勢力的打算。

現在我就來說說導致張作霖死亡的皇姑屯事件。當時的張作霖是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是當時中華民國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和汪精衛還要排下隊。

1946,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就將皇姑屯事件作為日本侵華的起點:當時張作霖是國際公認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謀殺國家元首,屬於戰爭罪行為。

1928年皇姑屯事件時是一個各方勢力都處於緊張時期。蔣介石和張作霖爭奪中華民國國家元首之位;張作霖反悔不履行答應日本的事情引起日本人的憤怒;蘇聯繼續窺視東北,意圖獲取大連這個真正的不凍港。


張作霖的性格和價值觀

張作霖是東北一個貧苦家孩子出身,只進私塾讀過2—3年的書,最多不超過5年——在父親張有財死後,就不得不跟著繼父學獸醫謀生。

在李敖看來,張作霖雖然只讀過幾年的私塾,但還是非常尊重孔孟的。

張作霖很重視現代化的教育,特別是軍事化的現代化教育。張作霖創辦的東北大學每年經費比起當時排名第二的北京大學經費有3倍之多。

張作霖很重視軍事工業,建立了兵工廠,使得東北軍成為當時唯一一支擁有自主生產火炮和彈藥的軍隊。火炮多、火力猛、炮彈足,成為東北軍比其他軍的最大優勢。

另外東北軍還是當時國內唯一擁有海陸空三軍的軍隊。

張作霖的價值觀上還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的:

1、反對蘇俄主義。李大釗被處死說明了這一點。

2、反對南方革命黨。辛亥革命後,張作霖就在東北大肆撲殺同盟會人員。堅定支持袁世凱做總統,稱帝。如果張作霖不死,蔣介石想要成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非常不容易。東北易幟也不可能發生。

3、張作霖是擅長利用外交獲取利益。根據東京審判中海相岡田啟介的證詞,張作霖一面接受日本的援助,一面向英美示好,意圖兩頭通吃。

即:由於沒有接觸過多的儒家教育,早早就謀生,張作霖成為了靈活變通的實用主義者。張作霖親善日本、蘇聯,但又想用英美來制衡日本、蘇聯。

在人才教育和工業建設上,都是以軍事武器的導向為主。

如果張作霖不死,在日本的支持下,蔣介石無法攻下東北,張作霖將割據東北。但由於張作霖是中華民國國家元首,會吸引很多北洋軍法中的人才去投靠;同時由於溥儀也在東北,蒙古和西藏的離心更強,很有可能重新形成明末時滿清——蒙古(含西藏)結盟的滿蒙模式和結構。

1927年9月25日北洋政府公告制定的「大元帥旗」,以五色旗為底,靠旗杆上角白色正方形內,繡制十二章國徽。


導致張作霖之死的皇姑屯事件的三種說法

一般來說皇姑屯事件都認為是日本關東軍所為。但還存在其他兩個說法:一、是蘇聯人乾的;二、是奉軍內部刺殺。

現在來看看三種說法:

一、關東軍私下作為。

根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和關東軍的密信,都顯示:在日本支持張作霖擊敗郭松齡和入關奪取政權後,張作霖卻沒有完全履行對日本的承諾,導致日本強烈不滿。但:當時的日本田中義一拒絕了關東軍要求對東北軍繳械的要求,於是關東軍決定私下行動,意圖通過刺殺張作霖,搞亂東北,從而佔據東北。刺殺機會是由河本大作制定的,秦真次和土肥圓賢二參與策劃,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親自下令執行。

這個觀點的證據有:

1、因為日本陸軍省反對公佈案件真相,日本政府一直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來代稱,雖然陸軍省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影響日本形象和減少刺激反日情緒;

2、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宣佈是“南方國民政府便衣隊員”所為——蔣介石還處在軍事行動中,不可能在之前勝負未分的情況下部署刺殺行動,也不可能在6月3日得知張作霖回東北,僅僅用一個晚上就策劃和實施爆炸——效率不可能這麼高——而且也不能就準確命中張作霖的車廂——當時張作霖有替身。

3、東京審判中原陸軍省兵務局局長、陸軍中將田中隆吉的證詞:

“1928年6月3日,在南滿鐵路和京奉線交叉處,河本大佐帶領他的手下,爆破了北京開來的列車,張作霖就坐在那輛列車上。第二天,張作霖就死了。”

4、在太原解放後1952年河本大作的審訊供詞承認是他刺殺了張作霖;根據《小磯回憶錄》,1928年6月16日從東北迴到東京的河本大作私下向小磯國昭承認是自己殺死張作霖。


有疑問的地方:

1、不管關東軍是否確認張作霖當日是否死亡,在張作霖死之後13日後張學良才回到奉天,這段時間內關東軍為什麼沒有趁機佔領東北,甚至沒有和東北軍發生衝突。日本關東軍在事件發生後的動作,不符合刺殺張作霖是為了佔領東北的預期目的。

2、田中隆吉只是陸軍省之人,並非關東軍,甚至事件參與者。他的證詞只能是旁證。

3、參與者的證詞只有河本大作的證詞。其他參與人秦真次、土肥原賢二、村岡長太郎均無證詞或者相關證據,導致河本大作的證詞成為孤證。其次,河本大作的證詞不是東京審判上所做出的陳述,而是解放後做出的陳述。證詞權威性不足。河本大作既然私下承認是自己做的,為什麼不在1945年回日本,而是留在中國?

4、河本大作等人如何能夠準確知道張作霖在哪一節車廂——當時是黎明時分,即便車上有間諜,也不可能做出信號——因為天還沒有亮。張作霖回奉天不是週期計劃性,而是臨時突發性的。情報不可能如此快速準確傳遞。


二、蘇聯KGB刺殺。

俄羅斯歷史小說家普羅霍羅夫在《張作霖元帥之死檔案》一文中,依據的是蘇聯的情報資料。

主要的依據有:

1、1924年9月20日,張作霖和蘇聯簽訂《中東鐵路條約》,做出親蘇的姿態。

2、1926年1月,張作霖拒絕所拖欠的繳納1400萬盧布給中東鐵路管理局;中東鐵路管理局伊萬諾夫決定禁止張作霖軍隊使用中東鐵路,但張作霖不予理睬,強行使用中東鐵路,並逮捕伊萬諾夫。

3、1926年7月,張作霖要求當時作為中華民國國軍元首的吳佩孚將中東鐵路管理權交給他。雖然蘇聯抗議,但中東鐵路管理權還是落入張作霖手裡。

4、1926年8月,蘇聯政府命令KGB刺殺張作霖,刺殺特工為薩爾嫩和布拉科夫。他們的計劃是:布拉科夫負責運送地雷過境,薩爾嫩負責潛入張作霖府邸大院埋設地雷,並設定定時,成為定時炸彈,進而炸死張作霖。結果布拉科夫剛下火車,就被張作霖的人馬給抓了。蘇聯政府於是宣佈布拉科夫是白匪,刺殺機會是東北境內的蘇聯僑民策劃的,和蘇聯政府無關。

5、1926年12月1日,張作霖宣佈反G,同時宣佈和蘇聯斷交。

6、1927年1月到6月,張作霖都在進行清理蘇聯在中國的人員。

7、在張作霖的煽動下,根據蘇聯國家保安總局的統計,1927年到1928年,蘇中邊境發生了90多起入侵蘇聯事件;

8、1927年12月到1928年初,張作霖派人和日本談判,意圖在東北建立滿洲共和國。

9、在哈爾濱的蘇聯KGB埃廷貢獲得了張作霖和日本的談判機密,立即報告蘇聯總部。蘇聯政府再次要求蘇聯情報局和國家保安總局共同計劃刺殺張作霖,粉碎張作霖依靠日本建立滿洲共和國的計劃。負責刺殺人物的是:埃廷貢和第一次刺殺未成功的薩爾嫩。

刺殺小組為了嫁禍給日本人,特意將炸彈埋在日本關東軍警戒的皇姑屯鐵路架橋上。

10、事件發生後,最令蘇聯人疑惑的是,日本竟然承認是他們乾的,理由是張作霖和美國勾結,出賣東三省。

11、蘇聯KGB刺殺張作霖的史實材料,是蘇聯解體時俄羅斯歷史學家沃爾科戈諾夫在調查托洛茨基死因無意中發現的。

以上是普羅霍羅夫《張作霖元帥之死檔案》一文中的主要內容。這個觀點的最大問題是它是在蘇聯情報資料的基礎上作為的分析,沒有非常直接的材料去證實觀點。


三、奉軍內部作案。

日本歷史學家宮脇淳子在她的著作《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來自日本右翼史家的觀點》一書中認為:河本大作刺殺張作霖是謊言,依據有兩個:

1、根據河本大作在爆炸之後所拍照的照片,橋上上的滿洲鐵路橋樑完全掉落,橋下的京奉鐵路地面並無損傷,因此爆炸只能是在橋樑涵洞天花板爆炸,而非如河內大作所說的是在地面埋炸藥爆炸;

圖片如下:

皇姑屯事件中被炸的列車,可以明顯看出火車是過橋下時發生爆炸的;

皇姑屯事件中被炸的車廂,可以看出車廂底損壞程度較低,車廂的上、左、右側均被炸爛,如果是爆炸是在地上,衝擊力必然撕毀車廂底部。

這張應該就是河內大作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日軍正前方並沒有因為爆炸形成的爆炸坑。如果是在鐵路上埋炸藥而發生的爆炸,必然有一個巨大的爆炸坑,周邊也是非常散亂。

2、張作霖的替身,在前一列列車,和後一列列車都沒有發生爆炸,可見情報非常準確,知道張作霖真正的車廂所在。

宮脇淳子認為是奉軍內部作案的理由是:

1、張作霖車廂爆炸,是在車廂天花板或其他位置爆炸,不是外面發生的爆炸導致的;

2、疑似案犯國民黨黨員楊宇霆和常蔭槐事後被張學良以間諜罪名私下處死;

3、張學良加入GC國際並得到授勳。


總結

張作霖是一個非常善於利用勢力均衡的實用主義者。他支持袁世凱,也善待溥儀;在滿鐵和日本合作,在中東鐵路和蘇聯合作,又騰出手意圖引入美國和英國勢力制衡蘇聯和日本,自己從中取利。

皇姑屯事件,從動機上,國民政府(張作霖是國際公認的中華民國國軍元首,蔣介石即便坐上,也存在瑕疵和合法性不足。從張作霖的勢力均衡策略來看,他在國際上的能量不比蔣介石低。)、日本關東軍(埋汰張作霖沒有履行答應給他們的事情)、蘇聯(一旦張作霖和日本結成同盟,外東北面臨重大安全威脅——張作霖有收復外東北的理由和動機)都有動機。

但從能力上來說,國民政府在時間和人員組織上,想要作案,難度非常大;日本關東軍和蘇聯KGB都有時間、人員、資源等的能力。因此,皇姑屯事件只能是他們中的一個,或者兩個都有份。

由於蘇聯情報在90年代初才被發現,這就意味著在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並不知道蘇聯有刺殺的計劃,因此誤會是關東軍私下行動的,最後只能承認是自己做的。

當然關東軍應該確實有這個計劃,但至於是否實施,或者及時實施,就難以確定。

如果關東軍真的作案了,爆炸就在關東軍的警戒範圍內,就應該迅速出兵控制事態,控制張作霖,繳械奉天張作霖的軍隊。

皇姑屯事件,無論作案者是日本關東軍,還是蘇聯KGB,案發後日本和蘇聯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相反還造成了張學良的東北易幟。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