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共和鍋,喝著燒刀子,萍水相逢的人們在寒風中吃出了溫暖

吃著共和鍋,喝著燒刀子,萍水相逢的人們在寒風中吃出了溫暖

九宮格火鍋(圖片 | 西南民族大學團委)

“共和”這個詞淵源是很久的。以中國來講,西周“周召共和”時期中國歷史開始有了確切紀年,可見這個詞往往是跟國家大事聯繫在一起的。如果它跟火鍋聯繫在一起,那會是個什麼光景呢?

中國人喜歡吃火鍋,火鍋的歷史並不比“周召共和”短多少。這種融匯多種食材之美味,並能夠把食物的滋味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方式堪稱食物界的魔法師。

吃著共和鍋,喝著燒刀子,萍水相逢的人們在寒風中吃出了溫暖

江蘇盱眙江都王劉非墓出土分格鼎(圖片 | 艾維商機網)

吃著共和鍋,喝著燒刀子,萍水相逢的人們在寒風中吃出了溫暖

楊柳青年畫《撫嬰圖》(圖片 | 《中國木版年畫集成》青島出版社)

火鍋既可以增進家人、朋友間熱乎乎的友誼,自由度還特別高,因此成為了聚餐界的大明星。

現在如果想在家裡吃火鍋還要進行復雜的準備和收尾工作,從前想在家籌備一頓豐盛的火鍋更不是件容易事了,簡單的方法自然是去火鍋店。但去火鍋店是筆不小的開支,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了,而且有時候一個人吃頓火鍋也確實不值當。怎麼辦呢?中國人總是有辦法的,共和鍋就這麼誕生了。這是一種又便宜又熱乎還兼具社交功能的飲食方式。

這種火鍋許多地方都有,我們說的這種共和鍋,在老北京著實風行過一陣子,有的開在“商務區”,也有一部分開在天橋。

吃著共和鍋,喝著燒刀子,萍水相逢的人們在寒風中吃出了溫暖

伯陽 老北京風情畫《涮肉》(圖片 | 中華古玩網)

老北京人吃涮肉一般要在中秋以後,這時候天冷了下來,口外的羊抓上了膘,逐漸肥美起來,吃這種羊才算“不糟踐東西”。這時候飯館就會戳出“新添共和鍋”的牌子來。

火鍋取名“共和”第一是趕了民國的時髦,第二是確實很形象地描述出了買賣方式。

賣共和鍋的店裡準備若干大圓桌,上放一個巨大的火鍋,從火鍋到桌邊分成幾格。一人左右的坐格,根據桌子的大小一般是六到八格,對應的火鍋也分成六到八格,火鍋裡用鐵網隔開,防止自家的吃食“串門”到別人家去。

那時候跟如今一樣買鍋底另外算錢,但吃這種共和鍋卻不用掏鍋底錢,首先就省了一筆。共和鍋跟一般火鍋預備的東西差不多:各種分部位的羊肉、下水、蔬菜、綠豆雜麵條等等,客人們個人買個人的吃食。你買二斤涮羊肉,我買二斤白菜、茼蒿,各吃各的互不干擾,誰也別看不起誰。

吃著共和鍋,喝著燒刀子,萍水相逢的人們在寒風中吃出了溫暖

火鍋菜品(圖片 | Pixabay)

吃著共和鍋,喝著燒刀子,萍水相逢的人們在寒風中吃出了溫暖

分格火鍋(圖片 | 搜狐@逍遙小團團)

比較高檔的共和鍋會給每人配發一長一短兩雙筷子和一把漏勺,一雙公共筷,一雙入口用,漏勺用來撈菜品,乾淨衛生。吃這種高檔共和鍋的一般都是在銀行、百貨、機關等地方上班的人,幾乎都是男士,女士當時是不作興出現在這種場合的。

在天橋吃共和鍋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天橋是老北京人消閒取樂的場所,也是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和江湖靠的最近的地方,這裡魚龍混雜,天橋提供了最大的包容性。過去講究的人家,孩子去天橋這種地方逛可以,吃是絕對不許的。

因為天橋的小吃精者少,粗者多,選料嚴格者少,濫竽充數者多,有時造假的手法簡直匪夷所思,所佔的不過就是一個便宜。也就是因為便宜,才吸引了在天橋流汗出力的販夫走卒和逛市場的平民百姓。

吃著共和鍋,喝著燒刀子,萍水相逢的人們在寒風中吃出了溫暖

吃路邊攤的人們(圖片 | 百度·愛歷史)

在天橋吃共和鍋的人裡,能買二斤涮羊肉痛痛快快吃一頓的終究是少數,多數人是看中了鍋裡的肉湯,買點兒白菜涮進去就著肉味兒湊合一頓,甚至聽說還有嗦囉完肉湯擱進去接著涮的,這可就有點一言難盡了。

吃共和鍋的精髓不光在於寒冷的天氣裡得到熱湯水和卡路里的溫暖,更在於萍水相逢的客人吃著火鍋喝著燒刀子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

中產階級人士可能說說今天的金融、報紙上載的時事新聞,輕聲細語,斯斯文文;趕著聽天橋評書、大鼓、京評戲的人們互相交流交流心得,也許說得對路,也許打起來,不過那都不重要;剛乾完活兒的苦力講講今天遇到的惡客,棒子麵兒又漲錢了,雖然對生活沒多大幫助,卻多少能痛快痛快。男人們的心事有時候不能對家裡人講,倒是可以對陌生人講講。

吃著共和鍋,喝著燒刀子,萍水相逢的人們在寒風中吃出了溫暖

《駱駝祥子》中吃火鍋的車伕們(圖片 | 影視截圖)

那些話題有天文地理、市井奇聞,也有生活當中的樂子和苦悶,也許常來成了朋友,也許往後再不相見,沒人在意真真假假,火鍋店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驛站,供人生大戲臺裡的人們打打尖再往前走。天寒地凍能怎麼樣?至少火鍋店是溫暖的

這也就是共和鍋涮出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