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帶著一年級的孩子預習、複習,孩子的反饋也還可以,但是一考試就砸,這是怎麼回事?

apple3798126


一年級是一個很重要的過渡時期,從相對較為寬鬆的幼兒園到課業比較緊張的一年級,孩子肯定會不適應,而且很多幼兒園相對更加註重綜合素質的提升,很多學校沒有安排考試,孩子到了一年級,課程多了不說,還要考試,不適應也是有的。

家長這時候一定不要急躁和焦慮,要耐下心來,陪孩子一起度過這段特殊的過渡時期,如果家長總是焦慮的話,孩子也會無所適從,容易產生恐懼心理,本來是一個正常的小問題,可能就搞成大問題了。

我女兒現在三年級,她一年級的時候也同樣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不適應,但是家長要知道,這是成長的必然過程,沒什麼需要緊張的,家長放鬆下來,孩子才能鼓起勇氣應對這種變化。

個人覺得題主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入手,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段時期:

1.給孩子更多信任,自己內心不能把問題放大,焦慮到不行,因為你無論怎麼掩飾,孩子的“敏感察覺器”仍然可以感知到。

所以家長的內心一定要穩下來,不要隨便和別的孩子比較,不要過於急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

2.增加孩子的閱讀量,讓孩子在無形中認識更多的字,幫助他理解題目。

初入小學的孩子,不一定是知識不會,只是識字量比較少,所以有點讀不懂題目,這其實跟識字量和理解能力有很大關係。平時要培養孩子愛閱讀的習慣,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題目。

3.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不要過於看中考試成績,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

比如記住老師留的作業、回家及時寫作業、收拾自己的文具、安排好作業時間等,這些都比考試成績重要的多。所以對於孩子不夠理想的成績,無需表示的過於擔憂和責備,和孩子一起找到不熟悉的知識點,幫助孩子更熟練的學會知識。

4.多多鼓勵,一個陌生的班級、陌生的老師、不熟悉的課程,對於孩子來說,是天大的事情,如果家長僅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無法共情孩子,孩子會覺得被孤立了,會產生膽怯感,更加不利於這個時期的過度,所以一定要多鼓勵,對於孩子的任何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


四點老師


我家孩子去年上一年級。有一段時間,我也天天帶著他預習複習,之後我還會給他出題目,讓他做一下。孩子的反饋不錯,但等到考試,同樣類型的題目,換一個考法,他還是不會做直接空著,或者做錯了。

當時看到他的考卷,看到被扣掉的分數,我真的是覺得很無奈。

事後我在反思,我可能要更專注兩點:

1.孩子預習複習了,我出了兩道題,孩子也做對了,是不是代表孩子真的懂了?

從好幾次考試的情況來看,不是。考試的靈活性更強,題目一變,孩子反應不過來。

怎麼辦?繼續講!不斷重複!

2.孩子當時的確是懂了,也會了但是考試的時候又忘了。

這倒是也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六七歲的孩子忘性大。

怎麼辦?交叉複習!

比如現在學到第四單元了,回過頭來,把第二單元的內容再撿回來,給孩子複習一遍。

孩子還小,真的有一個開竅的過程,慢慢來吧,急不得。反正我們家孩子就是這樣,現在二年級了,省事兒多了。您家孩子的希望就在前方。加油!

歡迎您關注我哦,我是小公主變形計,專注兒童教育。


小公主變形計


帶著孩子學習時,孩子的反饋可以,一考試就砸,還是沒有真學會,沒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孩子剛上一年級,這種情況也屬正常範圍。

您這個家長實在是太盡心了,跟您一比我也有點汗顏,我女兒陽陽上一年級時,我的流程可沒這麼規矩。主要是以為學過珠心算,以為數學沒問題;語文英語是我的強項,自恃有點高,對學習真的重視不夠。

一年級上學期,週一到週五,我還給她安排著兩次興趣班呢。近九點回到家,匆忙做完作業,哪裡還預習?直到看著群裡學習氣氛濃厚,老師也在細說差距,才有所覺察,慢慢減少平常的興趣班。

至於週末作業,我是認真對待的。以數學為例,一開始雖然孩子也會讀題,但不明白意思(其實這個問題還沒徹底解決),我於是就給她解釋,帶著她做,當然老師發現不了問題。可後來,與老師溝通起來,老師說“孩子有點慢",我這才警覺起來,開始調整策略。

首先讓她自己讀題,不明白意思就再讀,尤其應用題必須讀三遍再說會不會,當然過程很痛苦的。因為孩子的邏輯思維還沒開始,又不善於動腦,往往答非所問,或者亂蒙一氣。她一年級時,我最常對她說或對她喊的就是“讀題"、“動腦"。後來整張試卷我就讓她獨立完成,不會的空著,最後我們一起檢查,一起理解。

也不會那麼快有效果,二年級以來,孩子的計算能力有所提高,因為暑假開始我就在抓;讀題方面,最近覺得有所提高,現在做卷子也快了。我們每週末三張試卷,每科一張,數學已經不是她最不願做的了,換成了語文。

所以建議您讓他去獨立完成每次作業,如不會讀題那就抓緊訓出來,讓他自己會讀題,不要每次給他過多解釋,讓他自己多讀去動腦理解。他自己完成後,您和他可以一起檢查、糾錯、分析。試試看、慢慢來,會有效果的!

關注👉牽蝸牛散步的女神醫,讓我們一起助力孩子成長。💪


牽蝸牛散步的女神醫


剛上小學的小孩,你那麼在乎他的考試成績,是非常不好的現象。小孩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長期努力積累的結果。

剛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作為家長應該關注哪些方面呢?

第一,需要關注小孩的學習興趣。我小孩讀小學的時候,放學後我一般都是問他,今天在學校裡開不開心,好不好玩啊?

第二,適不適應學校生活,與同學能不能和睦相處,能不能把前後左右或者全班同學的名字弄清楚。

第三,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能不能按時完成作業

第四,每天老師講的內容,小孩有沒有搞懂,如果沒有,及時輔導,馬上幫小孩弄懂。只有聽懂老師講的內容,小孩子才會專心聽講。

第五,每次考試前,都會囑咐小孩,考多少分不重要,但是要認真對待,認真做。考完後,與孩子一起分析小孩錯誤的原因,如果是孩子不會做,馬上輔導,幫小孩弄懂,如果是孩子粗心大意,則提醒孩子下次仔細一點。粗心導致的錯題一般會伴隨小孩子小學畢業。

第六,一年級主要是要孩子開開心心的上學,高高興興的回來。同時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一年級的孩子,只要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不需要預習和複習,小學期間,我不準小孩回家後去讀背語文書。回家除了寫作業,有時間就看書或者背古詩詞,學習習慣養好了,閱讀量大,古詩詞積累多,到了五六年級學習一點都不用操心。


南國的雨


我女兒今年三年級了。

因為我們上了學前班,所以我當時就知道小學都是有課標要求的。一年級的時候,從沒有預習過,每單元結束後,會給複習一下。複習內容考生字考組詞背誦課文。我們這裡一年級考試內容基礎為課本內容(包括看拼音寫詞語,詞語搭配,組詞,偏旁替換,和原文填空),然後會涉及到75首古詩前10首到20首,閱讀理解為課外閱讀理解(幾乎都是主觀題,選擇居多),看圖寫話,一年級基本就是看圖寫句子。考試時間40分鐘

我女兒基礎最弱的一項就是,換偏旁加偏旁(到現在也是,會寫的多了識字量也大,這個就是不敏感)。

到了二年級,基礎部分增加句型變換(把字句被字句,比喻句,造句),75首古詩增加到前30首,閱讀理解以填空題為主了。看圖寫話必須寫完整文章,字數不少於十行,標題佔5分。考試時間40分鐘。

從二年級開始為了讓她考試不慌,我開始購買試卷,也不是全讓她做,就是見題型。

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購買教輔資料,因為我不知道課標要求。

今年三年級開始,基礎部分增加了修改病句,作文改為命題作文或者半命題作文,難點在於閱讀理解,閱讀以主觀題為主。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時候我也很慌,感覺那麼多東西孩子怎麼會,因為我不跟著學的話讓我考100分也是困難,不過題型見多了也就好很多,1-2年級語文基本都是97分以上。

不過,三年級,我又開始焦慮,因為閱讀感覺她無從下手,這幾天的訓練後,感覺好一些,至少她知道了一些方法技巧,只能看期中考試實際效果了。閱讀真的是有方法和技巧的


甜馨們的媽媽


其實這種情況在小孩子中很正常,我在給孩子輔導的時候就發現了,而且即便是大人,比如我自己,也是這樣的。

前幾天學了新課,自我感覺良好,可一測試,就徹底露餡兒。

在網上報了一個學習的課程,也有看書,也有聽課。學的時候感覺挺好,都聽懂了,也都理解了。後來老師出了一個在線測試,檢驗一下大家學的怎麼樣,結果看到題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都差不多會,但好像每個又都不是太確定(捂臉)。

在給孩子講問題的時候,也經常會出現,講的時候孩子聽懂了,但過一陣要做新題還是不會。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因為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或者父母給孩子講題的時候,他們對這些題目的認識,已經非常深入和全面了,講解的都是一針見血直擊痛點的,接受者一聽,哦,講的很有道理呀,確實是這麼回事。

但是,注意這個但是,聽的人還沒有達到很深入的程度,只是一個表面認識。等到自己要獨立面對,獨自深入分析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其實是一知半解的。

要想深入,還需要反覆的磨練。

在腦科學的研究中,是這樣解釋這個問題的:大腦每天都會接觸非常多的信息,它不可能把所有信息全部儲存記憶,那樣大腦早就崩潰了。


初次接受外界信息時,這些信息會形成工作記憶,供大腦儲存加工,有點類似於電腦的內存,用完之後,相當多的部分就被拋棄了。

要想把這些信息形成長期記憶,就類似於把文件存到電腦硬盤裡,長期儲存,一找就有。這需要大量反覆的接收、加工、提煉,以加固對應的大腦神經元,讓它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在大腦中形成根深蒂固的鏈條。

我們常說的題海戰術,其實就是應用的這個原理。

怎麼做?

怎麼做其實已經很明顯了。這需要家長有耐心,做到兩點就足夠了。


一是習慣性的預習、學習、複習,(這是初步接收知識,形成工作記憶的過程)。

二是不斷地階段性檢查、複查。(這是加固神經元的過程)。

比如孩子數學有一道題,我是這麼輔導的:

15個孩子分成4組進教室,幾次能進完?

在給孩子前前後後、來來回回講了大概5遍,孩子終於是懂了,如果你以為TA真懂了,那就會出現前面說的情況,反饋很好,但一考試就砸。

我把題目變成了:15個孩子分成6組進教室,幾次能進完?孩子懵了,剛學會的原理應用不了,又是一通講。


直到我把分組情況從0~16挨個兒讓孩子自己分析、計算,如果遇到孩子不會的,我只給孩子講原理,就這樣17種情況挨個捋了一遍,這道題才算完。

可是過一個禮拜再做這道題,孩子的理解程度也就一半多點,再講一通;再過一個禮拜,孩子大概能理解個七八成,這也是正常的,再一通講。

再過兩個禮拜,回頭看這道題,基本已經沒問題了,這就是神經元的加固過程。

結束語

如果出現孩子當時反饋好,那只是工作記憶的表現,事後要是沒有加工鞏固,過一段時間你再問孩子,很有可能他就不會了,這是考試考砸的原因。

這需要在以後的過程中,不斷地對知識反覆加固,每隔一段時間可以自己出卷子,或和孩子一起復習,相信能夠檢查出不少的問題。

但是不要數落孩子,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每個孩子、每個大人都是會出現的,幫助孩子不斷加固就好了。


超人爸爸說教育


天天帶著一年級的孩子預習複習,孩子的反饋也還可以,為什麼一考試就考砸。你的心情我能理解,我家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我也和你一樣,陪他預習,複習,寫作業。在家寫作業全會,一到考試就不行。不是這裡錯就是那裡錯,試卷發下來,他又自己會訂正,我也糾結問題出在哪裡?後來我一個朋友來我家玩,她幫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我認為也很有道理。

第一,我家孩子識字量少,題目自己基本讀不完整,而且意思也不理解。平時在家寫作業都是我來幫他讀題,他自己作答。我輔導他的時候,都是看他寫完一題,再讀下一題。考試的時候,老師雖然也會讀題,但是根據大部分人寫作業的速度來決定讀下一題,而我家孩子腦子反應慢板拍,跟不上老師讀題的節奏,或者張冠李戴了,所以給我們一種假象,在家全會做。一到考試現原形了。

那麼,我們要怎麼幫孩子實實在在的把成績提高,第一,平時在家要訓練孩子自己讀題,不認識的字可以給他加上拼音,只有他自己能夠把題目讀出來,並理解題意,才能真正的學會。

第二,答題速度要提上來,平常要求孩子寫字稍微快一點,不能太慢,影響答題。從寫作業開始,嚴格要求,不允許拖拖拉拉,必須靜下心來寫作業,最好能在規定時間完成。

第三,計算題要求準確率,一年級20以內加減法,計算必須要考100分,因為計算題都不會算,數學基本沒辦法學好。語文在寫生字的時候,最好一筆一劃,不要讓他寫鬥筆字,也不要少筆畫,要求字跡工整。我家孩子因為書寫字跡不工整,擦的也不乾淨,老師看不清的一律打叉,所以必須嚴格要求孩子書寫工整。

最後,一年級的孩子不能太著急,慢慢來,只要腦子沒問題,都可以跟得上!


陪讀媽媽談教育


平時看似還可以,一到考試就考砸,不僅家長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老師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有些孩子平時上課、作業都不錯就是考不好,那是怎麼回事?

首先,孩子對於考試的焦慮

別看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考試之前也會緊張,焦慮,煩惱

以前帶過一年級的孩子,考試前經常有孩子說:“老師我太緊張了,就害怕自己考不好,我媽說考不好就打我。”

在考試之前,孩子就給自己設置了很多的障礙,覺得自己不夠努力,不相信自己能考好,甚至因為多次考試的失敗,形成對考試的恐懼。而經常性的恐懼就成了焦慮

記得高三年,班級一名復讀的男生,平時模擬考試、聯考都輕鬆達到本一的分數線,但是因為對之前高考失敗的恐懼,考試前幾天他就開始焦慮,甚至在班級大哭。結果可想而知,那一年只考了一個二本的分數線。

因為家長天天帶著孩子學習,無形間就給了孩子一個你必須要考的壓力,壓力傳遞給孩子,孩子形成了考試焦慮。

建議:平時帶孩子學習時,少說一點要好好好好學習,必須要考好之類,對於孩子的學習也以鼓勵為主,增強孩子的自信。

其次,學習知識不等於真的掌握知識

有時候看孩子學會了某道題目,可是等考試的時候,同樣的題目,人物數量一變孩子又做錯了,這就是學習知識不等於真正接受了知識。

我們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變成我們講孩子聽。問他會了嗎,孩子回答會了。但實際上孩子只是似懂非懂,並沒真正掌握。

所以,在輔導的過程中,我們因為變主體地位為孩子的學習引導者,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

我們可以這樣做:說一說:這道題目要求我們幹什麼?

想一想:你能想到那些方面?有什麼方法解決?

講一講:做完了你能講給我聽一聽嗎?

問一問:要是不會做,可以去問問同學和老師嗎?

最後,家長也需調整自己的心態,幫助孩子克服考試的焦慮,一起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你不懂得孩子


從我的親身經歷來說一說

處於一年的學生對於課本上的知識要說理解幾乎是不怎麼懂的,你問他學了什麼,不知道。你問他學習知識是幹嘛的,他還是不知道。不說一年級的學生,現在你問問初中甚至高中生讀書有什麼用?為什麼讀書?他也是一頭霧水,現在教育部也出臺了政策,一二年級是不佈置或者少佈置作業的。

我一個弟弟讀一年級,現在就開始學英語了,他會讀,不會寫。你把他的課文中的單詞拿出來,他就不認識了!我覺得只要孩子平時做的來題目就可以了,前提是自己做的,因為現在很多學生都會抄襲作業,當然這個問題一直都不存在,都是過來人!針對小學生來說,考試的分數沒那麼重要,小學成績再好,到了初中也不一定好的。所以歸根到底,小學階段不要題海,也不要太在意分數,注意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興趣才是真的!父母多陪伴孩子做點戶外活動,身體健康,到了後面才有精力


tgzw


我當過一年級家長,也教過一年級學生,之前也常聽到家長反映:帶著孩子預習、複習,可孩子一到考試就考砸了。這種情況很常見。



1.考砸的原因

(1)理解題意出了錯

當孩子把考卷帶回來,大人會發現給孩子講完後,或者沒講完,孩子就知道怎麼做了?

重要的錯誤在孩子不是不會做,不懂得考題的知識點,而是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

(2)孩子對知識點掌握不到位

雖然大人給他預習、複習,但是對知識點的重難點,大人也把握不準。所以,對需要孩子一定要掌握的,大人沒有過於強調,落實到位。



很多時候,是大人走了這樣預習、複習的程序,僅此而已。

2.怎樣才能考好些?

(1)訓練審題的能力

孩子會讀會背,不一定會做、會考,就是這個道理。

老師教的內容,孩子都會之外,還要訓練孩子理解題意。先解決怎麼做,再到會做。



(2)多做練習

一年級的孩子對考試是陌生的,他們拿到考卷後,不知道怎麼做題。

這可以通過練習來訓練。讓孩子對題目類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找到做題的感覺。

碰到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太心急。學習的路還長,孩子只是在適應的過程中。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