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是因為石化放棄了中科大嗎?

果果56569


中科大南遷安徽,從安慶又搬遷到合肥,時任國務院科教組負責人劉西堯與安徽革委會主任李德生起到了關鍵作用,與安慶發展石化工業並無必要聯繫。

中科大南遷命途多舛,落腳安慶

在河南、湖北和江西都明確表示不能接收中科大後,學校到安徽安慶選點,安慶方面表示歡迎。當時中科院領導劉西堯下達了疏散到安徽省安慶市的指示,並說:“其它學校都下去了,科大沒動,開頭早,走的晚⋯⋯”“安徽歡迎去,條件不錯⋯⋯領導上支持你們,國務院業務組的都表了態,同意去。”

安慶安置條件艱苦,下遷局面混亂

1969年12月初,先遣人員90人趕赴安慶。12月17-30日接連而來的兩批900人也隨後到達該市,被安置在安慶市委黨校的一棟僅能容納300人的三層小樓裡。那裡條件艱苦,根本無法支撐近千人的基本生活。

該小樓位於郊外的一個小山上,沒有公路與外面相連,交通很不便利,總共只有七、八十個房間與一個小食堂,而且自來水不通,生活用水要越過一條溝到對面的山上去挑。房子門窗在“文革”的武鬥中被全部拆除,有的用磚石堵死。一場大雪使天氣驟冷,連睡地鋪的墊草也難以購買。條件如此困難,致使局面非常混亂。 此時在安慶的總人數已達900多人。後又接北京通知,第三批人員即將由北京啟程到皖。

這時,已到安慶的四位校革委會常委認為,由於安慶的條件困難,應急速回北京彙報。而宣傳隊主張第三批人員可以下來,利用食堂住宿,還可再找安慶市借房。在意見沒有統一的情況下,四位常委決定回北京彙報安慶的實際情況,穩妥做好人員下遷工作。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向安慶的搬遷很快停止。

時任安徽革委會主任李德生拍板搬遷到合肥

1970年1月,中科院方面領導口在中科大在皖負責人不在場的情況下會見了李德生,協商科大搬遷合肥的若干事宜。

對於科大遷皖,李德生指示:“安徽來了一、二十個單位,但都是找個基點,領導關係還在原上級機關;我們原來以為科大也是如此,現在情況更具體了,關係下放了;經過研究,安徽有困難,可考慮在合師院⋯⋯”

由此,科大正式遷至合肥,在原合肥師範學院校址辦學。原北京玉泉路科大校址很快被鐵道兵與海軍部隊佔用,教室、實驗室等也被改成了招待所、宿合。

中科大艱難困苦中的鳳凰涅槃

中科大自1969年12月開始遷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遷。學校遷入合肥時,儀器設備損失2/3,教師流失二分之一以上。教學、生活用房嚴重不足,校舍面積不到6萬平方米。到1972年,全校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尚不足百人。

從創校初期“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到後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以至瀕臨滅亡的境地。好在中國科大這隻“不死鳥”並未真正滅亡,而是逆境圖存,最終“鳳凰涅槃”,並很快創造出了新的輝煌,才使得我們今天對於科大的下遷不止於無盡的唏噓與嘆息。


瀚海星雲


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中科大由北京外遷合肥是六十年代,安慶石化建設是七十年代的事。民間流傳中科大遷安慶那是少數人的單相思不可能的事。當年北京許多高校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外遷是備戰之需要,也是權宜之計。如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六十年代落戶安慶市的話,由於各項事業基礎薄弱難以支撐,可能早已遷回北京。中科大今天留在合肥是由於當時省主要領導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北京說話還是有作用的,經過極力爭取最終才將中科大留下建在合肥,為合肥乃致安徽科技興市興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安慶石化建設那是1969年以後的事,國家為戰備和民生需要以及合理大工業的佈局,決定在安徽建設煉油廠。為選址和抓緊建設問題,當時安徽省革命委員會為此專門發了文件,成立了以省領導為指揮的安慶煉油廠建設指揮部。廠址問題經專家考察評估,認為安慶當時大工業稀缺又處長江北岸山區,東離江蘇西距江西都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最適合當時的工業佈局及備戰,民生之需要,最終決定安徽煉油廠(現在叫中國石化安慶石化總廠)在安慶市建設。當時全省總動員大開綠燈,全省各部門,各單位從人力,物資只要煉油廠建設需要無論是緊缺還是計劃的都必須無條件支持,那種全省齊心協力,萬眾一心為安徽煉油廠(今安慶石化)熱火朝天建設的場面可以載入安徽建設的史冊。由於年代較遠對此有不同版本也難怪,現在的後生們一般不瞭解內部情況和這段歷史。




金龍銀鳯


付論這個問題是一廂情願,如果科大當時在安慶恐怕早就搬回北京了。只所以在合肥沒有搬回北京,安徽省及合肥市給了很多的優惠條件。安慶給得起嗎!


774921198


這個標題就有問題,應該說因為石化中科大放棄了安慶!


淡墨如金繪蒼穹


當年的中科大,你們(河南、江西、湖北)愛理不理,如今的中科大讓你們高攀不起😂😂😂


納蘭1688


至於安慶因為選擇了石化而放棄中科大,這是荒誕無稽之談。

1969年因為珍寶島衝突,致使中蘇關係嚴重惡化,中央以“戰備疏散”的名義決定將中科大遷離大都市北京,當時的考察組成員對安徽省的幾個城市進行了考察,發現安慶市最為合適,因為安慶是安徽省舊省會,設施相對齊全,民國時期的國立安徽大學校址就在安慶,有辦學條件和基礎,所以當時國務院教育領導小組長劉西堯同志明確指示,將中科大遷至安慶。

(國立安徽大學原址,後來是安慶師範學院)

1949年12月國立安徽大學已經遷至蕪湖,原國立安徽大學的校址已空置,所以當時考察組選址人員都希望中科大能遷入至原國立安徽大學的舊校址。(國立安徽大學紅樓)

當時原國立安徽大學原址已經是安慶地區師範學校(中專),而安慶市又是縣級市,歸安慶地區革委會領導,地革委黨的核心小組決定將原在馬山的安慶地委黨校(一座小三層樓)的校址提供給中科大師生。 不過當時的地委黨校由於在“武鬥”中遭到破壞,殘破不堪,門窗全無,自來水也不通,師生用水只能自己去挑。

當時正值冬季,氣溫驟降,很多師生只能打地鋪,卻連墊草也沒有,條件十分艱苦困難。

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有部分師生產生了不同意見,鬧情緒,甚至發生了矛盾衝突,中科大搬遷至安慶的有關工作也就此停止。 (安慶地委黨校原址)

1970年底,由安徽省革委會主任李德生同志拍板決定,將中科大校址定在合肥,用合肥師範學院、安徽銀行學校兩個地方全部讓給中科大使用,並提供七十多萬元的搬遷費,這樣中科大終於落戶到合肥市。(圖片是合肥師範學院原址)

而安慶石化總廠是在上個世記七十年代初,省革委會主任李德生從中央爭取到一套煉油裝置,他考慮到安慶市經濟落後,又瀕臨長江邊,運輸原油方便,決定落戶安慶市。

因此,可以說安慶市選擇石化而放棄中科大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安慶雜談


中科大當年是在河南和安徽裡選。河南領導人沒要 拒絕了中科大在河南落戶 結果剛好合肥搶下來了 為了中科大能落戶合肥 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至少現在看來 中科大給合肥帶來的價值很高 但是也同樣存在的問題是 中科大很多的學生基本都去了國外或者中科院 能留在合肥發展的還是少 畢竟相比北上廣深 你是中科大畢業的 首先進中科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外面也都搶著要 也確實沒必要留在合肥發展。但總的來說 中科大的存在 也幫著合肥成為科研城市


菩提道長


安慶人普遍缺少創新和冒險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