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會成爲下一個太陽嗎?

科普大世界


木星要變成下一個太陽,我的觀點是非常的困難,幾乎不太可能!為什麼這麼說?

雖然木星在太陽系的八顆大行星中是質量最大的,質量佔到了其他行星總質量的2.5倍,而且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和太陽的主要成分差不多。但這些條件還不足以讓木星變成太陽。

木星

咱們來看一下太陽的規模,一顆真正的恆星需要多少質量的物質維持它內部持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太陽的質量是1.98×10^30千克。太陽的質量佔到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太陽系剩下不到0.14%的質量組成了包括木星在內的行星,矮行星,衛星和彗星以及其他太陽系物質。太陽是太陽系的絕對霸主。

相比之下,木星的質量就比較的小了。木星的質量是1.90×10^27千克,整整太陽小了1000倍!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一顆星體要成為一顆恆星,內部能夠發生核聚變反應,質量最低要達到太陽質量的7%。也就是說,木星至少在增加70倍的質量,才能引發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成為一顆恆星。

太陽

雖然近年來科學家通過對木星的觀察發現木星的質量在不斷的增加,亮度也在增加。但是對於太陽系來看,太陽已經霸佔了99.86%的質量,給木星留下的物質寥寥無幾。即便吧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剩餘太陽系物質都給了木星,也增加不了70倍的質量。

失敗的恆星——褐矮星

所以,我個人看法是:木星不可能成為第二個太陽的。最多木星會成為一顆失敗的恆星——褐矮星!

不知道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我就是兔斯基


太陽是一顆恆星,它的主要成分為氫(大約75%)和氦(大約25%)。其中心溫度和壓力極高,能把氫聚變成氦,並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作為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有著與太陽相似的化學組成。那麼,木星能否成為恆星呢?

顯然,木星不會成為恆星,因為它的質量相對而言還是太小,僅為太陽質量的0.1%。所以木星的中心溫度和壓力不夠高,不足以引發氫核聚變反應。畢竟,數十億年來,木星一直沒有像太陽那樣成為恆星。

不過,太陽不是質量最小的恆星。事實上,質量最小的恆星僅為太陽的7.5%,它們被稱為紅矮星。由於質量較小,紅矮星的核聚變反應速度很慢,它們的壽命可以達到太陽的數倍。最小紅矮星的質量僅為木星的80倍,所以如果能給木星加入79倍木星質量的星雲,那麼,木星將會有足夠的質量來啟動氫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恆星。

此外,還有一種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天體,它們被稱為褐矮星。其成分與恆星相似,它有足夠的質量來啟動氘核聚變(氘是氫的同位素),但不足以啟動氫核聚變。因此,褐矮星又被稱為發育失敗的恆星。最小褐矮星的質量約為木星的13倍,其表面溫度大約是木星的10倍。褐矮星的中心進行著熱核反應,相比之下,木星的質量還不足以啟動熱核反應。因此,木星算不上褐矮星,更不用說恆星了。

總之,想要讓木星成為恆星,就必須給木星添加更多的星雲,使其質量增大80倍,達到紅矮星的級別。否則,即便太陽毀滅了,木星還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火星一號


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會非常難,因為木星利成為太陽這樣的恆星還差得遠,其質量需要增加八十倍,才能到達最小的恆星的要求!而太陽是木星的逾千倍。所以就目前來看的話,木星幾乎沒有成為太陽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以幾十上百億年的話來看,當太陽經歷紅巨星階段變成白矮星之後,它噴發出的大部分物質會被木星吸收。屆時如果木星吸收的質量能夠達到自身的八十倍,那麼它也將成為一顆恆星。但是要想吸收那麼多的物質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木星雖然有成為恆星的可能,但是可能性太小了。



科普大世界


木星的質量無法成為太陽,自發核聚變產生是有界限的,這就是臨界質量。大約80個木星質量的天體可以產生自發核聚變,目前木星的質量遠遠不夠,如果哪裡能給80個木星質量,可肯定可以變成下一個太陽。太陽屬於主序星,那麼木星其實還沒有能力達到這個階段,不過對於木星而言,最可能的途徑就是變成褐矮星。因為褐矮星的要求質量最接近木星,但也要13倍以上。

相比較去哪裡弄80個木星質量,還不如增加13倍木星質量。目前發現的褐矮星都在數十倍木星質量,可以認為木星是失敗的褐矮星。木星作為氣態行星,和土星、冰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樣是沒有固態陸地,也就不存在明確的“表面”概念。也正是由於這些行星沒有固態陸地,人類的探測器只能在這些行星周圍環繞進行探測任務,無法進入其內部。著名的巨行星探測器有朱庇特號、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卡西尼-惠更斯號(土星探測器)。

其中,卡西尼號與2017年9月15日墜入土星大氣層自毀,完成了探測任務,也結束了它的一生。木星的問題在於質量太低,根據前幾任探測器的觀測結果,木星 依然是個氣態行星,沒有跡象變成褐矮星,誕生之時變不了,那麼之後也就更加變不了。木星對於地球而言,是個龐大的引力遮擋體,可為地球擋住小行星干擾,但也有可能產生小行星撞擊,總之這個巨大的氣態行星在地球邊上有利於也有弊吧。


川陀太空問答


木星不會成為下一個太陽。

理由如下:一:木星已經走過恆星階段,木星是由恆星演變而來。二:宇宙中恆星無大小之分,什麼這個定律那麼定理都是人強加給宇宙的,宇宙的恆星可以大過銀河系,也可以小過芝麻粒,關鍵是恆星是由什麼組成的。請看“玻璃質透明含晶隕石”裡的“能量微恆星”,也就是隕石裡的汽泡。

這種玻隕裡的汽泡,美國科學家管它叫“微流星”,其實可以管它叫“能量微恆星”。因為恆星裡的能量是宇宙大爆炸產生的一次能,氫(氕氘氚),是可以“能量變物質.無中生有”。





玻璃質隕石裡的汽泡是會爆炸的,通過核聚變爆炸是會產生岩石,液體,汽體,光等的。木星已經過這個過程。不管別人怎麼講,我認為,沒有純能量行星,行星一定是能量十物質(氣體液體巖體)的星體。

木星上的能量雖還存在,已不具備恆星特質,你就今天把木星送到太陽裡,也不過多個太陽黑子罷了。
玻璃質透明含晶隕石,經歷了宇宙大爆炸後至今的一切演變,演變過程記錄在隕石裡,人人可見,可懂,……


大連富麗庭隕工周


木星會成為下一個太陽嗎?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記得本人很小的時候就看過一些有關天文的書籍,但現在忘的差不多了,看了這樣的題目很想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為太陽系裡最大的一顆行星,同時也是擁有最多67顆衛星的行星之一,其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質量是太陽系中所有行星的2.5倍,真不不虧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的老大哥!

自從伽利略發現木星最大的4顆衛星之後 至今已發現大大小小衛星67顆,真正成了太陽系的一個小小縮影!有趣的是最靠近木星的5顆衛星木衛5和其它的木衛1、2、3、4,它們同木星之間的平均距離正好與提丟斯一波得定則有相似性。既相鄰兩顆衛星軌道半徑比值都接近1.60。只有木衛5和木衛1之間的比值少稍大為2.33。

統觀木星在某些方面還真像個小太陽系。但他很明顯又缺乏作為太陽的必要條件。這主要是他的溫度與太陽相比還相差甚遠,質量比起太陽也實在太小,只有太陽的1/1000。至少從現在來看,在木星的內 部不可能發生像太陽核心那樣的核聚變。

但我們也應看到,由於木星表面是汽、液態形狀並且目前正在利用自身的引力從太空中吸收物質,其質量和內部溫度正在逐漸增加,現在其內部溫度已高達28萬度 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在10億或幾十億年後,太陽系還存在的話,相信那時的人們可以看到有兩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了,真不知道在那個時候,人類還能不能生存下去!


沸騰人生22520613232


木星在行星中數據龐大不能說明問題,明知道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1/1000,怎麼可能演變成恆星?如果有太陽質量的50/100,還可以考慮。真是那樣,木星也不會安份呆在它的軌道上,它會成為比太陽略小一點的伴星,稱太陽系的老二。事實並非如此,它就是一顆太陽系剛剛誕生時遺留的原始氣體星球,沒有太多的氫元素,質量比地球大幾百倍,也趕不上太陽的質量,它現在趕不上,將來也沒有機會變成太陽。太陽的質量是如生具來,是太陽系早期的超新星暴發從母星體帶來的能量,經過了母星的發育期,母星幾乎把所有的宇宙能量都給了它。太陽誕生後的生存法則就是自生的核聚變,轉化成光和熱的能量。木星不是天生做太陽的料,它有自身的運動和引力,龐大的軀體是一個自我封閉的高壓氣體,畢竟木星的體積過於龐大,釋放它自身的能量就是溫度的升高,上升到了80萬度,是這樣吧,溫度再高也產生不了核聚變,因為它根本就不具備當太陽的角色。


自然風161212381


不會,因為木星的質量離產生核聚變的要求差八十倍呢,並且它沒有增加大質量的基礎條件了,太陽系中的質量百分之九十九被太陽佔有,別的星球沒有競爭的份。這是先天註定的命運。


彩雲東昇戴寶山


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會成為太陽,但是木星會成為叫“褐矮星”的特殊天體,但是嚴格意義來說不能算是恆星,因為這雖然能產生熱,但是無法啟動質子——質子聚變,它們只能冷卻並且淡去,而一般的恆星不會直接遇上這種情況。


星空探索者


木星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成為太陽,因為它的星核太小了,比太陽小的多。太陽系內所有行星都是來自宇宙四面八方,最初的行星是沒有星體的,它只是與太陽物質一樣的星核,它與太陽是相互排斥的,裸露的星核在宇宙中慢慢地吸附宇宙中的塵埃、碎塊、小的星球,星核慢慢地被包裹,最後變成各種質量的大小行星。行星的星體受到太陽的吸引,所以行星都慢慢地被太陽吸引到周圍而成為了太陽系。太陽系為什麼能夠穩定的運行,各個星體又不發生碰撞呢?是因為行星的星核與太陽、行星星核之間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太陽與行星星體、行星的星核與相鄰的行星星體之間又是相互吸引的,當吸引力與排斥力相平衡後就形成了穩定的太陽系。月亮與地球之間也是因為吸引力與排斥力相互平衡,所以它們不會碰撞在一起,因為月亮的重心在地球這邊,所以月亮的一面總朝著地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