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等她来牵手


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就是现在河北省正定县人,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三国演义》中的常胜将军、万人敌。那么在正史上,赵云也是常胜将军、万人敌吗?

下面依据《三国志》、《云别传》,分别从公孙瓒、刘备、诸葛亮三个时期,还原一个真实的赵云。

公孙瓒时期

公元191年,赵云带领常山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这一点令公孙瓒非常奇怪,于是他对赵云说道:“你们常山郡隶属于冀州,而冀州的大部分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不投袁绍,来投奔我呢?”赵云回答道:“现在天下大乱,我们也不知道谁是明主,我们常山人听说您实行仁政,于是经过商议讨论,决定要追随将军您,而不是故意疏远袁绍。”从此以后,年轻有为的赵云成了公孙瓒的一员虎将,随其四处征讨,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孙瓒举荐刘备为别部司马,派他前去帮助青州刺史田楷,对抗袁绍大军。当时赵云也跟随刘备出征,还是掌管着精锐骑兵(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这时的赵云,年纪轻轻,就掌管精锐骑兵,说明不凡。可是他太年轻了,战斗经验不足,还达不到独立领兵作战的资格,谈不上常胜将军,万人敌。《三国志·赵云传》中记载如下: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后来,赵云因为自己的兄长去世,向主公公孙瓒请辞归乡,回去处理自己兄长的后事。当时暂时依附公孙瓒的刘备和他依依不舍,不想与他分别。

刘备时期

公元200年,曹操亲率大军讨伐刘备,将其战败,刘备逃到河北,依附袁绍,而关羽没有能够逃走,只能投降曹操。此时,赵云来到邺城,专程拜见刘备,两人再次相见,晚上在一个房子里睡觉。

从此之后,赵云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几十多年,无怨无悔。刘备走到哪里,赵云跟着到哪里,不离不弃,如刘备来到荆州新野,赵云也跟着来到新野。赵云跟随刘备时期,最出色的表现就是两次搭救小主人阿斗。

第一次救主

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荆州牧刘表病逝,新继任者刘琮在蔡瑁、张允的劝说下,“一枪没放”,归顺曹操。刘备的新野成了弹丸之地,不得不逃亡。在长坂坡,刘备大军被曹纯的五千虎豹骑追上,他仅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跑,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丢在了乱军之中。

赵云是负责保护家眷的,这时看到自己一个人逃跑,把家眷给丢了,感觉对不起主公刘备,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乱军之中,救出了甘夫人和小主人阿斗,可惜的是,没有救出糜夫人和两个千金。

第二次救主

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邀,进入益州,帮助他抵御汉中张鲁的侵扰。这时,东吴孙权派出使者,准备迎回妹妹孙夫人,还想顺便把小阿斗一同弄到江东,用来要挟刘备,索要荆州。此时,如果不是赵云和张飞及时来到江边,抢回阿斗,后果不堪设想。《云别传》中记载如下:

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汉中之战中,赵云再现长坂坡神威,出入曹营,如无人之境,先后救出被困的黄忠和张著,大开营门,吓退曹军。这一战,赵云“万人敌”的名声,实至名归。

诸葛亮时期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永安宫,后主刘禅年幼,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此时,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升为镇东将军,爵位为永昌亭侯。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伐魏,他率领主力攻打祁山,同时派遣赵云、邓芝为疑军,兵出箕谷,在斜谷道吸引曹军主力。当时,赵云、邓芝只是率领的偏师,敌强我弱,在箕谷遭到失利后,固守箕谷,没有丢失军事重地箕谷。

在诸葛亮下达撤退命令时,其他军队都损失惨重,只有赵云这一路军队损失很小,得益于赵云的亲自断后。虽然赵云损失很小,也算是打了败仗了,不是常胜将军了。可惜的是,公元229年,赵云便去世了,再也无法上阵杀敌了。

总结:赵云在公孙瓒、刘备、诸葛亮三个时期,都有过英勇无敌的表现,可是说他是常胜将军,明显和历史有出入,说他是万人敌,也属于夸张了。应该这么表述,演义中的赵云是完美的,是无敌的,而正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有血有肉的,为刘备征战一生的大将。


魁哥说三国


万人敌是这么解释的。

《史记・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万人敌:是兵法的意思。

称武将为万人敌,是因为武将指挥军队做战。

1个人打1万个人,这不纯脑残吗? 1个人就是活耙子,2个人就能夹击,5个人就能结成队伍,组织战术,300个人就能运用比策略、陷阱,战术的运用也较成熟,在上万人的大战中可以起到尖刀作用,2000人的指挥官在数万人战争中作用也极大,5000人的指挥官,就可以左右战局,万人以上是将军,真真正正一军指挥官…… 统领大军(3万,20万,60万……)的就是上将军或大将,辅助将军是副将(虽叫副将,其实是仅将于统领大军大将的人物。本身的也可能是大将,当然也有可能是将军)……

上将军、行军总管、大将、大司马、骠骑将军……等诸多将军类型,这里不细分、不归纳……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是说枪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统领千军万马的本领……

故万人敌,跟武将武力没关系,只是将军级别人物的一种称呼,指能够独力指挥万人以上军队作战的人哦.


隔壁的喵


武艺超群的赵云,武艺后期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正史和民间传说从未有过受伤的记录!身经百战的赵云不受伤就是一个传奇!不好色!赵范的嫂子有国色!赵云竟然不为所动!刘备在成都要分赐大家豪宅!赵云为民养民,劝刘备还豪宅于民间!赵云不贪财不好色!在官位高低上!不争不抢任劳任怨!解围张飞生擒吴疑!解围黄忠救张箸!空营计汉水大百曹军!和黄忠汉水又大败徐晃收王平!黄忠刀劈夏侯渊让曹军心惊!黄忠赵云汉水两次击败曹军,让曹军心无斗志!魏延一箭定汉中!魏延箭射曹操!让曹操再无斗志!所以说:张飞开局败张郃!黄忠,赵云败曹兵!诸葛击鼓败意志!魏延一箭定乾坤!


魏王铜雀台


您问的是历史还是小说里呢?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在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就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gang,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dun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he,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使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he、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he、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灭门?),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於关张位居第三。孰不知,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演义,平话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坡(注1),赵云於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还能连杀曹营名将五十人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

奈何这些事迹,泰半都是子虚乌有。演义中赵云所杀敌将,几乎全部都是演义虚构出来的;其中当阳救主、汉水退敌(注2)虽然见载於史册,却也绝无演义渲染的那麼夸张。

赵云的武勇在刘备阵营是被肯定的。蜀书杨戏传中记载了杨戏对赵云的评价,其中就有「猛将之烈」四个字。然而出了蜀汉,知道赵云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义描述敌方对刘备阵营的忌惮,动辄排出「诸葛孔明之智,关张赵云之勇」,然而我们看到赤壁战后周瑜写给孙权的信,其中却只有提到「枭雄」刘备和关张两头「熊虎」。大概在周瑜心目中,孔明这个刚出茅庐的年轻小夥子只是蒋干那类言利辞倒、长袖善舞的辩士吧!至於赵云,周瑜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算有,也不会放在心上吧。

今人大都知道演义中周瑜因为孔明的关系而被丑化不少,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因赵云而被演义贬抑的人。演义安排张郃遭逢赵云在先、遇孔明於后,真不知道该说是张郃的悲哀抑或是荣幸!演义中张郃屡受挫於赵云,史传中张郃却从来没有跟赵云对垒过。我甚至怀疑张郃知不知道世界上有赵云这个人。

刘备领汉中王,演义说他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将,实情却是刘备擢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前、右、左、后将军,赵云则仍然担任入益州时因功升任的翊军将军。

不妨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写。按平话中的赵云已经是五虎大将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实列於五人之末;而赵云在平话中用的枪虽有涯角枪的美誉——谓其天涯海角无对也,却败於张飞的丈八神枪在先、又被铁臂将军张益击败於后。由张飞听到赵云被张益击败的消息之后「大怒出战」张益的情节,更隐隐透露出了早期三国故事中赵云所扮演的角色。

史实中的当阳长坡

建安十三年(西元二零八年),曹操挥师南下,刘备让关羽由水路赶往江陵,自己带著十万百姓南逃,百姓脚程缓慢,一天只能走十余里路程。曹操大军开到襄阳时发现刘备已经远离,於是曹操点了乐进、曹纯等将,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终於在当阳长坡追到了刘备军。刘备留下二十名骑兵给张飞断后,自己带著孔明、赵云等人在三十余骑的护卫下逃走。按照往例,刘备每次仓皇逃跑无不抛妻弃子,此时也不例外,惟独这一次刘备身边多了一个胆大心细的赵子龙,甘夫人和刘禅才没有被曹军俘虏。

史册中关於赵云当阳救主的记载,就只有蜀书赵云传:「......(刘备)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和蜀书二主妃子传:「....(刘备)弃后(甘夫人)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这样两句话而已。既没有百万曹军,也没有夏侯恩先送性命再送宝剑,更没有糜夫人投井自尽......。然而,现实虽然不像小说那样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但谁也不能否认在十万慌乱的人群中、背后又是五千名号称曹军精锐中的精锐的虎豹骑,要怀抱一个婴孩并且保护一名女子是多麼艰难的一件事情,足可证明赵云的胆大、心细、武艺超群。反倒是如果赵云面对的真的是八十三万大军,他还能够「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何只是神勇而已,简直就是神话了。

史册对赵云的记载大抵如是,没有力斩五将的英勇,没有力敌万人的壮举,也没有担当过什麼显赫的职务。但从汉水空营退敌(注3)中,我们看到了赵云的胆识和急智;孔明兵败街亭,赵云率领佯攻箕谷的军队撤退,「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又是一次胆大心细的表现。凡此种种,赵云虽然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麼光芒万丈,仍不失为一员良将。

还有一个关于赵云死因的民间传说,我不知道可信不可信啊:

赵云在80多岁是,一天妻子给他洗澡时看见他一身白皙,说将军一生在疆场上拼杀竟然没受过半点伤,和他开玩笑说,今日切身就让将军见红,说罢就用绣花针扎了一下赵云,谁知赵云竟血流不止,后来面色惨白,妻子知道不妙连忙用手去堵,但未时以晚,赵云说我在疆场上百战百胜,没受过半点伤,没想到今天竟死在自己最爱的妻子的绣花针下!




梁甫长吟


赵云只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虚化那么强大的罢了,可以看看《三国志》,正经的三国历史书,里面赵云很菜


馋嘴王小闹


赵云是罗贯忠想出来,心热是自造,虚构成份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