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甏肉干饭——看看梁山好汉鲁智深怎么吃的?

济宁甏肉干饭——看看梁山好汉鲁智深怎么吃的?

甏肉(bèng ròu)干饭是济宁地区汉族传统名小吃,甏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顾名思义,用甏盛放烹制的肉,起源于元朝,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的大米从水路运往北方,当时的人们把用陶器炖出来的肉和大米饭放在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甏肉干饭不断改进创新,又增加了卷煎、面筋、肉芯丸子和鸡蛋等一系列菜品。在今天,甏肉干饭仍然被极多数济宁人所喜爱,甏肉干饭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将成为济宁首屈一指的小吃。

济宁甏肉干饭——看看梁山好汉鲁智深怎么吃的?

甏本是一种储物用的陶器,可大可小,在发源地济宁,乡下人用来储存粮食的大甏装得下数百斤小麦。不知是一个怎样的开始,济宁人却将这种储物器具拿来炖肉蒸米。关于甏肉干饭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它诞生于大运河上的运粮船上。元朝时大运河取直,流经济宁,很多济宁人开始从事跑船的行当。在从江南驶向位于北方的帝国首都的运粮船上,船工们以陶甏炖肉蒸米,用这种最简单的烹饪器具和方式解决一日三餐,既省时省事,肉、米的搭配组合又能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久而久之,这种江湖快餐逐渐从河上走向岸边,流传至市井中间,成为一道广受欢迎的小吃。此后,甏肉干饭的配菜也日益丰富,豆腐干、卷煎(豆腐皮卷肉沫)、海带、面筋、肉丸、鸡蛋、青椒等食材皆可入甏一炖,食用时,外加一道腌制辣椒或尖椒拌辣疙瘩,更是别有风味。

济宁甏肉干饭——看看梁山好汉鲁智深怎么吃的?

据说,明清时,已有小贩以售卖甏肉干饭为业。将制好的甏肉干饭分别放在两个筐里,一头是大米干饭,一头是炖在木炭炉子上的甏肉,用一根扁担挑着沿街叫卖。再后来,就有了专营甏肉干饭的店铺门市,时间一久竟也出了几家字号,并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烹饪标准,被奉为制法正宗。我倒是觉得,这种来自江湖的小吃,一旦成了字号有了规范,那股江湖气息也就随之消失了。其实大可不必计较放几两八角、炖几个时辰之类的细节,一家一个做法,一家一种味道,拒绝标准化的生产,小吃才更有魅力。四大菜系里,鲁菜算得上是技法最考究、程式最严密、场面最铺排的一种,从先秦时代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孟子的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到有清一代经京城文人和官员指点一跃而身登宫廷,一向如此。同样在齐鲁大地上,市井间的小吃却是另外一种气质,它们食材易得、做法简单,从济宁甏肉干饭到济南把子肉,从胶东排骨米饭到潍县朝天锅,它们属于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市井和江湖,寄托着物资匮乏年代黄土地上的体力劳动者们对所谓美食最朴素的理解。

济宁甏肉干饭——看看梁山好汉鲁智深怎么吃的?

初期经营甏肉干饭的小商家中,数“老咬口”家烹制的最为有名。“老咬口”名叫赵克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在自家院门口搭起席棚,专门经营甏肉和大米干饭。 "老咬口"甏肉有"四不卖":不到火候不卖;色泽不够红亮不卖;面筋入味不透不卖;过夜的东西宁肯倒掉也不卖。

选料精,必须是鲜嫩薄膘的五花肉;投料准,对所用主料、配料,都严格过秤下锅;主、配料还必须分别制作,不能混淆;烹饪时,必须用江苏宜兴产的深型砂罐——甏,不能用金属器皿。

大米用前先筛后簸,绝无杂物,凡半粒者全剔除;干饭必须蒸透,用水必须适量。烹制甏肉时,须将肉条、面筋、剥皮熟鸡蛋、蒲菜头或白笋丁以及调料放在甏内煮熟,米饭在另一甏内煮熟。

食时从两个甏内分别盛取甏肉和米饭,其大米干饭粒粒如玉,甏肉色泽红韵,质地柔嫩,肥而不腻,烂而不糜;汤浓味厚,咸香可口,堪称一绝。食用时,外加一道咸菜或老虎菜或腌制辣椒,味道更佳。

济宁甏肉干饭——看看梁山好汉鲁智深怎么吃的?

关于它的由来传说据说北宋时期,这里的水泊梁山就成了好汉们的聚义地。随着梁山名气渐大,投奔而来的英雄剧增,普通炊具做饭量少愈慢。厨房伙计无奈之下用腌咸菜的大甏(beng)充当炊具。把大块五花肉放在甏中,加老汤,填葱姜,佐料适中,将甏置于挖好的坑中,用干柴引火,木炭燃料,慢火细炖,逐渐甏内如玛瑙般微泡四起,肉香扑鼻,碳白火暗。取大勺每人满碗,大块肉放入嘴中,闭口间,肉已滑入肚内,爽滑至极,却不油、不腻!饮大坛高粱白酒,顿觉满口生津,荡气回肠!虽不是山珍美味,也没有精雕细琢,然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已是赛似神仙般逍遥快活,越发彰显出梁山英雄的豪迈气概!

由此,用甏做肉之厨艺流传至今。甏内加入用油皮卷制的卷煎、面筋包制的肉丸、豆腐皮、海带卷、豆腐等附配品。主食取当地优质大米,晶莹剔透,口感清香,碗中浇汁,加入甏肉,这种组合被当地人们称为“甏肉干饭”。

济宁甏肉干饭——看看梁山好汉鲁智深怎么吃的?

身在异乡的你是不是想起了家乡味道呢?甏肉干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