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點擊右上方“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雍和宮


逛雍和宮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把目光轉向對面國子監街的孔廟和國子監,亦或是五道營衚衕裡的文藝小店,卻很少再往南去探索。

殊不知,有一條很特別的衚衕,被大多數人忽略了。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這是一條處處驚喜的衚衕,不同於798的喧囂、有別於宋莊的遙不可及,在遊客們的眼中它是“景點”,在衚衕人的心中它便是“家”。

它就是方家衚衕,一個有著700年曆史及豐厚文化底蘊的衚衕。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在文藝青年的心裡,方家衚衕的文藝氣質與生俱來。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它的北面是孔廟國子監,再往北去則是地壇;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東面是雍和宮,再往東就是保利劇院;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南邊往西則是南鑼、中戲、國家話劇院;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再往遠走就是鐘鼓樓、什剎海;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這些地方都是走路遛彎兒就能到的地方。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南學、寶泉局北作廠、白衣庵、循郡王府、清朝內火器營馬隊廠、京師第一圖書館等遺蹟都坐落於此。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我們都知道五道營衚衕文藝小店扎堆兒,其實,在它之前方家衚衕的文藝小店也曾扎堆出現很多導演和藝術家都曾在這裡開店。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在方家衚衕676米的街上也曾分佈著數十家酒吧,每到夜晚酒香薰然。

但,這只是從前。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2017年開始,方家衚衕有了新的生命:嘈雜的酒吧、餐廳關了;路面乾淨了,凌亂的架空線也整齊了;騰退的空間改造成老年驛站、“公共客廳”和“小微空間”,恢復了老北京胡同原有的風貌。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寧靜,安然,天高雲淡,連消逝的鳥鳴,和槐樹下的絮語都隨著人群漸稀而回到了這裡。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有人說這裡已經沒有生氣了,可在衚衕人眼裡,這兒的人情味兒卻回來了。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它仍舊有著自己的文藝氣質,那些古老的遺蹟依舊值得我們去回憶、參觀。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在衚衕的西側路口,有一塊灰色的石牌,上面簡短介紹著方家衚衕的歷史。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方家衚衕為元建大都時所闢,源起已經無從考證,據說是因明代萬曆年間,戎政尚書方逢在此居住而得名。


白衣庵

從衚衕西口往東走不遠,就可以看到路北有一處不顯眼的倒座房,紅色的小門上方,這便是“古剎白衣庵”,如今它已經成為普通的居民住宅。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白衣庵始建於明代,坐北朝南,原有山門三間,四層殿宇及跨院。

院內古柏參天,彩畫甚多,清朝時,庵內保存著蘭亭真水刻石七方,石刻書法珍品。


養老驛站

繼續往東走,不遠處能看到幾扇少見的黃匾、黃門、黃窗。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原來,這是一處新建的養老驛站,為周邊老人提供餐飲、寄宿、護理等便民服務,家常鄰里味十足。

方家衚衕46號文創園


2008年,衚衕中段的46號文化創意園區落成,園區設有酒店、小劇場、演藝團體,還有文化沙龍、建築、視覺、新媒體、等現代藝術中心,是文藝青年心中的聖地。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原為中國機床廠,是北京工業史上重要的“機床衚衕”。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園內隨處可見個性塗鴉,一桌一椅的佈置也別具匠心,新奇創意的小店更是不缺。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這裡成了文藝界的溫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數文藝青年在這裡打卡拍照為衚衕增添了一絲青春、時尚元素。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在這條街上行走,會看到很多精美的磚雕、門墩和各式各樣的大門。

過去,老北京的大門是很講究的,通過大門的大小、門釘、顏色等形制,就能知道主人家的身份,比如只有皇家宗親可以用帶金色門釘的“王府”門,在這衚衕裡,就有恢弘氣派的“王府”門。


方家衚衕小學


在方家衚衕15號,氣派的大門代表著顯赫的身份,大門的上面寫著“循郡王府”四個燙金大字。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愛看清宮劇的小夥伴兒們可能都聽說過,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的第三子,曾居住於此。永璋早逝,由貝勒追封循郡王。永璋無子,過繼成親王永理第二子綿懿為嗣子,綿懿世襲貝勒。

因此,此府形制,是綿懿定為循郡王嗣子後,按貝勒府的級別修建的,此後綿懿後嗣均居住於此,直至清末。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在這座府邸的大門上,還有一塊牌匾,寫的是“方家衚衕小學”六個字,下面落款是“絜青”。眾所周知,胡絜青是老舍先生的夫人。

說起來,“方家衚衕小學”和老舍先生還有一段淵源

這段淵源要追溯到100年前,方家衚衕小學,始建於1906年,前身為北平國民第十七小學,是當時京城為數不多的公辦小學之一。

1918年9月,老舍在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被任命為京師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校的校長,即現方家衚衕小學的校長,時年19歲。

老舍先生當校長時,在這裡住了兩年,那時,他老人家常常去隔壁京師圖書館讀書。在他的長篇小說《趙子曰》中,有一個“北新橋往北的張家衚衕”,寫的就是方家衚衕。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據史料記載,京師圖書館為1906年清政府重臣張之洞建立,該館於1909年落成,1917年1月第二次開館,地址遷到北城安定門內方家衚衕的國子監南學。

雖然史料中有記載,但京師圖書館位於方家衚衕一直未有實物考證。直到20世紀90年代,方家衚衕小學在改建校園環境過程中,意外地在校園北側挖出了京師圖書館的石碑匾額。經過專家多方查證,證明學校確為京師圖書館舊址,國子監南學就是方家衚衕小學的前身。

國子監南學是雍正九年,雍正皇帝同意,將國子監南的方家衚衕闢為學舍,俗稱南學。自此,南學為國子監學生學習的場所,路北作為管理全國教育的機構稱之為北學。

如今,南學早已不在,但方家衚衕小學仍在這裡延續,每天清晨,這裡便傳出朗朗書聲。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學校保留了王府原有的建築格局,就連教室和辦公室也如王府當年模樣,每年春天,府外綠樹繁茂時,府裡的西府海棠和玉蘭樹也美如當年。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為了紀念老舍先生,學校不僅開設了老舍文學作品賞析的課程,也開設了國學文化社團,包括國畫、書法、茶藝以及吟誦等課程。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發生在方家衚衕的故事還有很多,它們大多都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隱匿。

而這裡,註定是有故事的地方,我們來方家衚衕,看的不僅是風景,感受的還有衚衕的生活氣息,和沉甸甸的歷史。

東城有條方家衚衕,但你知道“方家”是誰嗎?

住過這裡的人,總惦記著院兒裡有一兩棵棗樹或別的什麼樹路過誰家門口的灰瓦花盆、可能有石榴、指甲草、雞冠花之類的小花盆走出院呢,抬頭一群信鴿在衚衕上方盤旋青磚灰瓦旁的老人在板凳上閒談誰家的小誰又在學校考第一,誰又挨呲瞭然後聽不下去的那位準是一喊:“二大媽!您爐子上還燉著肉呢”

“哎呦!我給忘了!”


更多美文,敬請關注“遊遍北京”;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