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古人事死如生,所以古代的墓葬文化大有講究。曾侯乙的墓葬奢華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曾侯乙並不是一個人的人名。他是戰國時期,南方姬姓侯國的一個王,叫乙。雖然這個諸侯國級別不低,但是卻是一個小國,一個連史書都沒有留下記載(文獻記載中只有隨國,專家們認為隨國就是曾國),或者記載被湮滅在歷史塵埃裡了。

曾侯乙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但是上個世紀70年代,考古發掘曾侯乙的墓,最有名的就是那個曾侯乙編鐘,還有曾侯乙尊盤,其中確定其身份的還有楚惠王送給他的青銅鎛,青銅鎛上的銘文,記錄了這個曾侯乙存在以及死亡的確切時代。

不過對於國寶級的文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是最讓人感興趣的是曾侯乙下葬時,嘴裡可是含著21個玉石做的小動物。

這些小動物分別為6頭牛、4頭羊、3口豬、2只狗、3只鴨、3條魚。網友開玩笑說,這簡直就是含著一個動物園啊,可見這個曾侯乙生前是一個怎樣的吃貨。

曾侯乙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這些小動物形狀的玉石的學名叫玉琀,在中國的殉葬傳統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通常以玉石為主,再次的也至少用貝殼代替。

古人為什麼要在下葬時,嘴裡含著玉琀呢?難道真的是因為生前是一個吃貨,希望死後仍然可以有大魚大肉嗎?

不能說沒這成份存在,但是從後來到了漢代玉琀逐步演變成玉蟬來講,其實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所以這個玉琀對於古人而言,意義非同尋常,還有著其他層面的意義。

“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不朽。”—— 葛洪《抱朴子》

所以古人認為玉是防腐的好材料,漢代的金縷玉衣更是說明了這個問題。所以古人希望自己死後屍身不腐,等到若干年的地下蟄伏之後,重新迴歸人間,繼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玉琀到了漢代逐步基本演變成為了玉蟬。而蟬這種昆蟲,生命週期不過一夏,最長也就六七十天而已,但是在地下卻要蟄伏几年之久,最長的甚至要蟄伏十幾年。所以古人認為地下的世界下是人生真正漫長的所在,所以在漫長的地下生活中,要和自己在人世同等待遇,而且還期望著再次獲得重生。

曾侯乙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十幾年前炒米在徐州唸書的時候,地攤上除了賣狗牙和小陶俑的有很多賣這種玉蟬的,玉質一般,很多帶有瑕疵,所以價格很便宜,幾塊錢一個。南方的同學不懂,買了用紅繩穿起來掛在脖子上,還買了很多回去送人。後來送給一個老大爺,結果就捱揍了。

而曾侯乙死亡的年代(公元前400多年前),殉葬文化還沒有發展上升到玉蟬這種精神層面上,所所以一切還是來點實際的。

日常可以享受到的肉食是必須的,除了“天子五牲”涉及到的基本肉食,因為曾侯乙身處南方,所以他還可以享受到鴨子和魚這些水產。

但是為什麼是21個,這目前仍然是一個確切的解釋。但從墓葬中出土的殉葬少女屍骸正好也是21具,所以應該是曾侯乙對這個數字的情有獨鍾。而在《周易》中,21代表貴重的吉數,或許與之有關。

曾侯乙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