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市和IPO之间有那些不同?

淡淡禅风


IPO和借壳上市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一切都是为了上市。但在融资的实际效果、融资成本、规章限制、风险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特别在科创板实行注册制试点后,差别就愈加明显。但就目前A股还再实行审核制下来说,壳股在某种程度还是有其价值的。在审核制下的IPO上市,主要是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设立股份公司以股份公司为主体,向监管部门申请发行股票,并成立上市公司。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上市条件较为苛刻,其中包括上市前三年业绩、财务、信披和有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等,优点IPO上市可以快速解决企业的资金缺口,更能在一个较长时期为企业打开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品牌的认知度。缺点在于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干扰,IPO的费用也较大,上市等待期也较长。而借壳上市则不同,首先要有一个壳(一般都选择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通过企业并购、重组、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壳公司控制权后,将母公司的资产注入壳内,就算借壳完成。缺点在于借壳上市需对企业资产和人员进行调整,这对能否成功并购重组存在较大风险。优点在于时间短,手续简便,规章简单容易达到所需标准,同时也会因借壳上市所产生的“草鸡变凤凰”效应轰动市场,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总之,在审核制下IPO上市和借壳上市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一旦注册制替换了审核制,那么是否还存不存在借壳上市的概念,也只有等到那时要市场来回答了。




梁安樵夫


目前A股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通过IPO上市的,还有少部分是借壳上市,比如像360安全软件,顺丰快递等等。 IPO上市所需要的时间比较久,目前平均上市等待时间是4年,如果借壳上市,则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那么,为什么有的公司要借壳上市,而不是IPO上市呢?这得从A股目前的上市制度讲起。

目前在A股,公司上市(IPO)都是审批上市的,这和西方的注册制完全不一样。审批制就是准备上市的公司按照证监会上市的要求,准备好上市所需材料,递交证监会审核批准。因为上市流程比较繁琐,所以,审批过程也比较麻烦;再加上有上市需求的公司越来越多,所以导致审批速度跟不上,大量需要上市的公司在排队等待上市。这就是IPO的基本流程,也是审批制的顽疾所在。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另外一种上市的路径:借壳上市。需要上市的公司找到一家已经上市的公司,通常这家已经上市公司的业绩不是很好,市值也不会太大。准备上市的公司买下这家已经上市的壳公司,然后将自家公司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这样就算是借壳上市成功了。当然,前提是你的这种借壳上市是经过证监会审核通过的。但是这种审核和IPO审核是完全不一样的,避免了繁琐的上市流程。

相对于IPO上市,借壳上市的最大区别在于上市公司不再需要经过普通上市公司所必须的上市流程,不需要排队等待,节省了大量上市时间。


肖诚诚


首先,明确下IPO和借壳上市都是什么,什么明显区别。 IPO,既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既常说的直接上市,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引入公众股东获得融资,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之后他的流通部分股票就在交易所挂牌交易,并按照交易规则定期披露其经营业绩和重大情况。 借壳上市,又或称“买壳上市”或“反向收购”(Reverse Merger),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一般来说,借壳上市两种操作方式,第一是买家直接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这类一般用于市值较小或所谓“净壳”;第二是,上市公司拟发行相当数量新股给目标公司,名义上是上市公司收购目标公司,但实际上目标公司股东获得了上市公司足够多的股份,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即反向收购。

所以,一个企业发展良好,满足上市的基本条件,没有法律硬伤,包括业务,资产,人员等独立,收入业绩稳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就可以考虑走IPO。当然,在国内上市的话,还要对应满足不同的财务指标要求,以及选择对应的板块,如主板,创业板或中小板,以及刚刚开门的科创版。企业都可以在专业券商等机构协助下对号入住。

同时,也有很多公司不直接上市,而是借壳上市。为什么呢?

最核心的就是两点,第一:目标公司本身存在瑕疵和各类问题,很难达到直接IPO上市的条件;第二,根据市场情况,直接上市IPO时间过长或存在政策变化等不确定性,目标企业希望快速实现。

关于第一点,目标公司本身存在瑕疵和各类问题,很难达到直接IPO上市的条件。 以A股为例,上市条件不断变化中,而包括主板、创业板以及最新科创板都有相对明确的条件,各位大佬已经列举,暂不赘述。 上市条件不仅仅是上市标准约定的财务和经营指标,按照A股上市一直以来最核心的关注点:1)法律无硬伤,历史沿革;2)独立性,资产、业务及人员等;3)财务规范及满足条件。

看上去清晰简单,但对于大多数传统的中国企业,在发展历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不规范,有的就是监管认为的硬伤。看过太多企业再发展中因为注册资本、股权转让或增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导致不可逆转的硬伤。等等诸多原因。很多结果就是导致主体不合规,那么这种情况下,借壳上市,方向置入自己的优质资产成为企业上市的B方案。

关于第二点,借壳上市在国内一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伴随A股IPO的放闸个堰塞湖,也是几经波动。但总体上,一但A股上市速度放缓,上市周期拉长,就出现借壳上市的高峰。大量企业在上市排队太久时难以按照上市标准维持业绩的持续增长,财务的持续规范,成本太高, 所以借壳上市是个相对时间可控的选择。另外,18年股市低迷,导致大量上市公司市值狂降,大股东“爆仓”比比皆是,这时也出现了相对低成本的好壳。

另外,监管部门一直在关注借壳上市,根据最新证监会对借壳上市或借壳重组是指《重组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即: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购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重大资产重组。而根据证监会《的问题与解答》,借壳重组标准与IPO趋同。

关于借壳上市,我在之前问答中也提到过。

其他问题,欢迎大家一起沟通。老贺的投行世界。



老贺的投行世界


借壳上市就是通过股权收购一家公司,以这个公司为载体上市,上市花费的周期比较短一点,可以避免一些繁琐的手续,顺丰控股借壳江南嘉捷上市的,直接上市的话考量的标准,流通股自然人净利润条条框框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