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比校園霸凌更怕的是,來自未成年的犯罪保護

這幾天一直被《少年的你》刷屏。這是一部歷經磨難的電影,在經歷幾番撤檔之後,終於在和大家見面了。而隨著電影的熱映,校園霸凌的話題再一次被帶入公眾視野。

在影片的開頭,陳念說到:

“This was our playground”——這曾是我們的樂園

我想在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們眼中的、記憶中的校園,是充滿希望,充滿光亮的地方。它不僅承載著我們的奮鬥,也承載著我們的青春,它是我們的樂園。

《少年的你》:比校園霸凌更怕的是,來自未成年的犯罪保護

但在《少年的你》中,它不是,至少對胡小蝶,對陳念來說不是。

她們經歷過校園裡最陰冷、最恐怖、最無情和最無助的時候。一直被魏萊她們欺負的胡小蝶堅持不下去了,也熬不下去了,所以選擇了極端的方式逃離痛苦。但就算這樣,她也沒逃脫大家的“嬉笑”議論和不停地拍照。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告訴家長,為什麼不告訴老師?

可是有用嗎?家長覺得只是孩子之間的打鬧,沒那麼嚴重;老師也覺得是學生之間的玩笑,不必小題大做。而當家長和老師們都忽視的時候,等待她們的是更毒、更狠的霸凌。

這一點,陳念知道,她們很多人都知道。所以她們才會選擇視而不見,才會一次又一次的在被霸凌中選擇閉口不言。

沒有人相信被霸凌的她們,也沒有人幫她們。

《少年的你》:比校園霸凌更怕的是,來自未成年的犯罪保護

就像陳念說的:“誰能幫我?錄我視頻的人嗎?站著看熱鬧的人嗎?還是那些問為什麼只有你被挑上,別人就沒事的人?”警察都不能幫她們,她們只能選擇沉默。

被嘲笑、被暴打、被推下樓梯、被剪頭髮、被拍裸照.....,陳念都只能隱忍下來,同時尋求和她一樣處處被欺凌的小北的保護。陳念把希望放在高考上,好像只有這樣她才能逃離校園,逃離傷害。

《少年的你》:比校園霸凌更怕的是,來自未成年的犯罪保護

沉重、壓抑,是這部電影給我們最深的感覺。校園霸凌無處不在,你可能是其中一個,也可能是下一個。

雖然這只是電影,但這也遠遠不止電影而已。

現實中有遠比這更殘酷,更觸目驚心的事情正在發生。校園霸凌和未成年暴力事件像毒蟲一樣,正在侵害無數的少年。

《少年的你》:比校園霸凌更怕的是,來自未成年的犯罪保護

2015年,重慶女生因為被室友嫌棄“太邋遢”,5名女生一起打耳光“教育”,導致十級傷殘。

2017年,延慶二中一名學生在廁所被人逼著拾撿糞便。其中,5人被給予行政拘留處罰;2人因不滿14週歲依法不予處罰,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2018年,安徽懷遠縣火星小學13歲的副班長因為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利,向另外六個孩子要錢,錢沒給夠,就逼他們喝尿吃糞。

2019年,甘肅省14歲的初中生因為被懷疑偷了一個耳機,被同校5名學生“教育”,圍毆致死。

......

《少年的你》:比校園霸凌更怕的是,來自未成年的犯罪保護

校園霸凌無處不在,也無時不在。我們從來都不敢想象,十多歲的孩子竟可以如此狠毒。

而正如伏爾泰所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校園霸凌其無非是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影響,導致學生霸凌的心理和行為。就如同電影中的魏萊一樣,看似有著優越的家庭,其實背地裡魏萊因為復讀的原因,一年沒和父親說話。

魏萊家裡擺滿的獎盃也足以說明,魏萊的父母對孩子有著高嚴格的要求,在長期的壓抑和管教下,霸凌同學也就成了她釋放壓力的方式。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道防線,家庭關係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發展。霸凌行為的產生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當或缺失造成的。

《少年的你》:比校園霸凌更怕的是,來自未成年的犯罪保護

而在學校方面,不管是離職的老師還是校長,他們對霸凌行為一次又一次的忽視,也助長了霸凌人的氣焰。往更深層次去說,在我國應試教育的驅動下,有很多學校都忽視了學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加之社會上好壞摻雜的影響,在沒有正確的引導下,學生的霸凌行為才會一次次發生。

家庭、學校教育不當,社會監督不夠,都是校園霸凌屢次發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在校園暴力沒有合理有效的懲治措施時,在有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護身符的情況下。中小學生的霸凌行為也會由於年齡限制,而“一放了之”。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霸凌行為也會反覆發生。

《少年的你》:比校園霸凌更怕的是,來自未成年的犯罪保護

校園霸凌很可怕,但比這更可怕的是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法律上的忽視。

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像陳念一樣遇到小北,有“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樣的承諾。面對霸凌,他們只能強大起來,而我們也希望每一個胡小蝶的背後,都有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和法律做他們強大的後盾。

《少年的你》:比校園霸凌更怕的是,來自未成年的犯罪保護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仰望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