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打造石榴“名片”,创新韩徐风貌

泗县黑塔镇韩徐村过去村民只能靠种庄稼,收成低而不稳定,很多家庭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群众的房前屋后地块零散,不适宜开垦种植,导致大量土地被闲置。

为了摆脱贫困落后的窘迫局面,韩徐村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统一认识、完善硬件、深化教育、兴办活动、比学赶超,掀起了乡风文明创建的热潮。为了使村民增强科学文明的生活意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的诚信、和睦、互助等文明新风形成,村党总支广泛开展了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和文明家庭。

如今韩徐村更是依托石榴产业种出新的文明乡风,全村上下呈现出一派祥和文明、和谐繁荣的景象。

安徽泗县:打造石榴“名片”,创新韩徐风貌

打造石榴“名片”,促进农民增收

“第一批新下来的石榴正好赶上中秋节,可以买上好价钱。等国庆的时候,第二批又能集中上市了。”韩徐村村民韩光华说话间便将刚采摘下来的软籽石榴整齐的码放在篮子里。他告诉我们,这是前几年刚栽种的新品种石榴,因其汁多甘甜且石榴籽可以食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也比普通石榴品种高许多。

随着产业扶贫工程深入实施,为满足村庄美化、生态、经济效益的需求,推动“一村一品”的建设,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群众院内零散栽植果树的现状,黑塔镇为韩徐村申请了经果林产业项目。项目批准后,黑塔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先后赴安徽怀远、河南荥阳考察各类经果品种,通过调研和多方认证,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环境等因素,决定发展新兴特色产业——突尼斯软籽石榴。该举措得到了全村广大干群普遍支持,县委县政府、县农委也非常关心支持这项特色产业发展,利用2018年扶贫资金对韩徐村软籽石榴产业项目给予大力扶持,投入项目资金98万元,共栽植软籽石榴1280亩,并在树下套种冬青球4.3万颗,实现“一地”双收。韩徐村专门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农户为社员,以石榴作为入股方式,采取“经营主体+农户”形式开展股份合作。合作社聘请了技术服务团队,负责全村软籽石的种植、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为加大软仔石榴的前期宣传力度,在石榴挂果后,通过申请“三品一标”和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积极宣传,拓展新的营销方式,引导产业由传统销售向网络营销以及让客户挂牌认养石榴树等形式开展预售,并结合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销售。通过用户口碑传播推广,把消费者培养成宣传者,实现品牌的传播,进一步提高韩徐村新庄软籽石榴知名度。据统计,该项目年均直接收益达11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产业扶贫的“韩徐模式”,也成为泗县产业扶贫的产业扶贫新亮点。

举办群众活动,创新文明建设

“韩大姐,赶紧去村委会广场跳舞了,今天有老师教咱们新舞蹈,去晚了可就没有位置了!”在村民韩桂芳家门口,隔壁村民徐丽萍正在催着她去村头跳广场舞。而在韩徐村,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村里的广场干净宽敞,晚上没事咱们姐妹都会去跳广场舞。现在生活好了心情更好了,人也变得年轻了。”正要去跳舞的徐丽萍开心的对笔者说。

安徽泗县:打造石榴“名片”,创新韩徐风貌

为积极弘扬文明风尚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韩徐村相继开展了爱国主义电影放映、公民道德规范学习、普法宣传、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美丽庭院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根据群众需要,配合镇文广站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搞好送书下乡、送戏下乡,以及利用“三八”、“五四”、“六一”、“七一”、重阳、国庆等节日,开展好融学习、教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

紧抓“革命”改造,换新村容村貌

“你别看现在村里干净整洁了,以前可是脏乱差的很,河沟里的水又黑又臭,遍地都是垃圾,天一热,旱厕熏得我们都不敢出门。现在都好起来了,镇村号召家家户户进行了改厕,水清了、路宽了、灯亮了,我们住着也舒服多了。”谈到这几年农村环境大变化,韩徐村村民韩正兴打心底里高兴。

安徽泗县:打造石榴“名片”,创新韩徐风貌

“三大革命”行动开展以来,韩徐村掀起了环境整治新高潮,积极动员部署落实,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得到有效治理。以“三清四拆”为抓手,共清理畜禽粪便300余方、秸秆杂物570余方、整治汪塘沟渠14面,面积120亩,拆除旱厕115个、破危房屋80间、畜禽圈舍16个、乱搭乱建4处。建设公共厕所2座,安装路灯120盏,为继续推行产业扶贫的“韩徐模式”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做好铺垫。通过前期“三大革命”清理出来的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村里动员各家各户种上新引进的“突尼斯软籽石榴”苗,真正实现了“开门见树、纳凉有荫、口袋有钱”的庭院经济增收新模式。

现在韩徐村新庄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冬青成行,环绕广场的河水清澈见底。漫步在韩徐村文化长廊,处处能感受到静美新庄。通过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学文化、学科技的多了,求神占卜、赌博酗酒的少了;学法用法、遵纪守法的多了,游手好闲、寻衅滋事的少了;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的多了,打架斗嘴、无事生非的少了。面对小乡村的巨大变化,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这笑容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更是对未来的期盼。(郑莹莹 姚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