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海南为自贸区(港)建设四方求才

每日园区|海南为自贸区(港)建设四方求才

[中经云端·园区头条]

1·海南为自贸区(港)建设四方求才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来到海南岛,就是海南人。”近日挂职海口市深改办(自贸办)副主任的陆毅表示,他将发挥所学所长,结合原先的工作经验,与海南实际情况进行“嫁接”,积极投入到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中。海南求贤若渴,自2018年4月建设自贸区(港)以来,通过多种方式网罗人才,逐步探索建立起“引进挂职+选派学习”干部培育机制。在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中,海南通过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揽自贸区(港)建设亟需之“才”,先后选派300名海南年轻干部到北京和其他省市跟班学习。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自贸区建设需要,边学习边调研,取到不少务实管用的“真经”。海南省委政研室社会发展研究处副处长张韵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政策法规研究室跟班学习三月,学习调研福建自贸试验区“保税+展示”的实体平台、“金融+交易”的服务平台、共创互利的商情平台等功能性平台。在一系列措施下,海南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2018年4月13日以来,7万多名中外人才到海南创业就业,建设118个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在全国首创设立40多个“候鸟”人才工作站。此外,启动实施“南海系列”等育才计划,遴选培养专家人才近3000人次。

2·河北廊坊临空经济区首批6个项目集中开工

据河北新闻网消息,2019年10月26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以下简称廊坊临空经济区)起步区首批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149.58亿元。标志着廊坊临空经济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此次开工的项目包括南航华北培训基地、河北临空经济产业发展智库(卡萨达智库)、新奥中央研究院科创基地、航企生活保障基地、临空服务中心及市政路网等。其中,投资25亿元的南航华北培训基地,将建设拥有20台模拟机机位的飞行训练中心,满足南航北部地区分公司的训练需求。投资10亿元的河北临空经济产业发展智库(卡萨达智库),将建设知名专家工作站、航空货运数字交易平台、物流大数据应用实验室等。新奥集团投资15亿元的中央研究院科创基地,主要建设集科研创新、技术转化、总部经济、数字办公、企业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CBD区域。

[中经云端·国家级园区]

1·四川眉山天府新区:“腾笼换鸟” 高质量发展

据眉山日报消息,近年来,眉山天府新区坚持“腾笼换鸟”,清理闲置低效工业用地,为高质量发展拓空间,推动产业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在眉山天府新区,“腾笼换鸟”不是个例。2015年上半年,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因市场布局调整,关闭了含青龙园区工厂在内的国内十余家生产工厂。企业走了,“笼子”空了,园区管委会如何勇闯“空笼期”?“在与该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土地及资产回购协议后,我们立即展开了有针对性的项目招商工作。”天府新区眉山管理委员会分管负责人说。同时,眉山天府新区通过“政府回购一批、引入项目盘活一批、新上项目一批、收回土地一批、破产清算一批”措施,处置长期闲置低效工业企业及停建工业项目,盘活有效资产,实现转型发展。效率提速,胜果初显。“眉山天府新区2019年前三季度共腾退、盘活工业用地面积1000余亩,引入、承租企业25个,当年投产13个。我们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基本完成辖区工业企业闲置低效资产处置任务。”该负责人表示。

2·甘肃白银:银西生态产业园创业历程

据白银新闻网消息,打造多种业态互补共生模式,形成有生命力的产业生态圈,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银西生物医药园,总投资5.4亿元的“加速器”启动投产;中小企业创新园,努力打造全省新型食品研发、生产、推广基地;新能源、新型建材及装备制造园,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优势互补,效益持续向好;现代物流园,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货运行业抱团发展,面向“一带一路”不断提速快进。截至2018年底,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0.25亿元,入驻企业达到80户,完成投资50亿元,2018年实现技工贸收入33亿元,上缴税收3.2亿元,解决就业6500人。数字背后,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坚持不懈,写下的是一则则绿色发展的“白银故事”。

3·江西南昌经济开发区:多措并举推动转型升级

据人民网-人民日报消息,无缝药芯焊丝的创新是一个缩影。南昌经开区近年来推动“制造型”开发区向“创新型”开发区转型,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并鼓励园区内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区研发经费支出持续增长,创新主体大幅增加,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8年的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5.5%,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省县区(开发区)第一。该区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市场资金引入、人才引进、项目培育、公共服务配套等要素驱动的方式,完善创新机制,引导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区内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实现科技与人才的聚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区依托国字号的中国(南昌)人力资源产业园平台,积极为辖区企业输送人才,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合一,使得全区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2019年上半年,南昌经开区的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两项指标均排名全省开发区第一。创新给企业带来升级转型,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南昌经开区拥有企业6000余家,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医药食品、新材料和家电五大百亿产业集群。

4·青岛高新区:联东U谷全力打造高端企业加速器

据青岛高新区消息,在青岛高新区,由联东集团打造的联东U谷?青岛高新国际企业港2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该园区是位于青岛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区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76万平米。作为以吸引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园区,联东U谷·青岛高新国际企业港自2014年落户青岛高新区以来,结合青岛高新区主要产业特点,已成功引来众多先进智能制造企业在此入驻。其中,在1号地已建设完成的9万平方米园区中,已完成签约企业达52家。项目招商总监臧立超告诉记者,项目整体由招商示范区、产业大厦区、高端研发区、服务配套区、标准厂房区、企业定制区、中试研发区等七大区域组合而成。目前,项目第一批次的14栋厂房已竣工验收,建筑面积约为5.6万平方米;剩余8栋厂房也已全部封顶,预计2019年10月可完工验收。“在厂房建设同时,2号地企业招商也在同步进行中。”臧立超介绍,目前2号地内40家招商客户全部储存完毕,正在分批申请联审。其中,签订意向客户26家,在谈客户17家,在建沿街项目已洽谈招商10家,可以覆盖全部厂房。在2号地园区内,储备企业主要以智能制造、电子科技、仪器仪表、装备设施、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类行业为主,对接六大产业符合度达86%,其中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占比达70%。未来,联东U谷?青岛高新国际企业港2号地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高达10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该园区将打造成为青岛高新区高端智能制造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地,推动本区域产业项目规划落地,逐步实现区域内经济跨越式发展。联东U谷,作为中国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专注产业运营服务,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现在已形成全国性的规模与布局,而坐落在青岛高新区的联东U谷通过匹配青岛高新区当地区位特色,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将该园区打造为走在全国前沿的综合性科技产业园区,进一步打造具有青岛高新区特色的一体化产业集群。

[中经云端·经济新发展]

1·安徽马鞍山软件园:优化营商环境 实现稳健较快增长

据马鞍山声屏网消息,2019年以来,马鞍山软件园立足园区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园区重点企业均呈现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稳健较快增长。马鞍山软件园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老带新,推动邦宁软件分园区企业入驻,加速东华二期项目建设,并积极盘活存量,为主园区进行腾笼换鸟,清退僵尸企业,引入产业优、发展潜力好的优质企业入驻。截至目前,主园区已落地上海来画传媒、森创文化等5个较大项目,分园区方面邦宁电子信息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招商工作均稳步推进。据统计,2019年1-9月,马鞍山软件园新入园企业94家,累计入驻企业912家。新签约项目9家、新开工项目6家、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家、到位资金8亿元。实现产值159.7亿元,同比增长24.8%,入库税收1.5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按照实际使用土地(约240亩)计算,亩均效益达62.5万元/亩。

2·江苏省中韩(盐城)产业园: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据盐阜大众报消息,作为中韩(盐城)产业园核心区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期以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一直是该区的支柱产业,随着全国汽车产业的整体下滑,该区实体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为规避产业风险、走出实体经济连年下滑的阴霾,该区打出零部件企业配套“一主多元”,稳控东风悦达起亚主机厂产能等一系列组合拳,保障汽车产业企稳向好的同时,把坚持创新引领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扛鼎之作。突出从项目招引的源头上把控,催生产业园区新的经济质态,成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创新转型的首要之举。该区确立的新能源及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定位,多属于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抬升了项目落户的门槛,从源头上把握投资强度、科技含量、技术层次和质态效益,着力招引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项目和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创业项目。捷威动力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环保新能源、TMT、汽车及工业服务等领域的投资企业,已建成国际一流的理化和电性能测试、电子和安全可靠性实验室、中国第一套全自动叠片锂离子电池组装生产线,拥有世界上第一台多功能串联式涂膜系统,开发了多项界面处理技术,掌握了聚合物、圆型和方型三大系列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开发出全密闭混料技术等14项电池先进制造技术,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14项。经过多次论证和洽谈,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2.5GWh新能源汽车锂离子捷威动力电池项目落户该区,项目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30wh/kg,与LG、ATL等世界一流竞争对手的产品相当。2019年以来,类似捷威动力电池等高科技创新型项目占该区入驻项目的8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