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張士貴到底有多厲害?

勇敢堅強ygjq


說起張士貴就不得不提起薛仁貴,可以說大家能夠知道張士貴主要還是薛仁貴的功勞,而我們熟知的薛仁貴也都是從小說演義中得到的。如:《隋唐演義》、《薛仁貴徵東》、《薛剛反唐》等等。

“卑鄙小人”張士貴?

在這些演義小說中,薛仁貴是唐期戰功卓著的一位將領,就連他的兒子薛丁山、孫子薛剛身上都流著他的血液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在薛仁貴的從軍生涯中,剛開始出道時就遇到了頂頭上司張士貴,而演繹中的張士貴嫉妒賢能、打壓下屬並迫害薛仁貴。

薛仁貴作戰穿一件白袍,張士貴便讓女婿何宗憲也穿一件,因此薛仁貴的各種功績都被何宗憲冒領。後來因為這件事被發現,張士貴為了掩蓋事情真相想殺薛仁貴滅口,未果後便謀反作亂,最終被殺。

因此,張士貴被演義影響後就成了世人口誅筆伐的奸臣,甚至還被民眾列為與秦檜、趙高、嚴嵩並排的四大奸臣,人人得而誅之。

(張士貴劇照)

然而,儘管演義中把故事寫的扣人心絃、情節跌宕起伏,但不得不說作者扭曲了真實歷史,他們顛倒了黑白,抹黑了一個戰功卓越,體恤下屬的好人。

歷史上的張士貴是個什麼樣的人?

可以說,在演義中唯一把張士貴寫對的地方就是他的確是薛仁貴的上司,兩人也曾並肩作戰。但事實是張士貴不但沒有加害薛仁貴,反對對他有提攜之恩,可以說張士貴不但是一代名將,並且在戰功和個人品德上都是一個完美之人。

歷史上的張士貴是軍人家庭出生,祖上三代都是將軍,張士貴本人也是自幼習武,且臂力過人。他個人行俠仗義有喜歡結交豪傑,因此在江湖上也頗有聲望。

隋末之時,王世充、李密等都想讓他跟自己幹,但張士貴觀察一番後決定跟著李淵走,此後深的李淵器重。李淵在長安稱帝后,還點名要張士貴進京奉見,並封他為通州刺史。

再後來,張士貴又遇上了李世民,在跟隨李世民的那段時間裡,他東征西討消滅各路軍閥,如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等,都一一凱旋。李世民對張士貴的所作的一切都看在眼裡,因此張士貴也成了李世民的心腹,更是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擁立李世民繼位。

運籌帷幄,提攜下屬

貞觀十八年,小說中描繪的薛仁貴徵東之戰,其實是張士貴被任命為遼東到行軍總管,此次戰役全部由他負責,而薛仁貴也只是在這個時候才參軍,投到張士貴隊伍中。

次年六月,李世民對高麗的安市城久攻不下,高麗派出十五萬部隊增援,張士貴迎戰。在此戰中,一代名將薛仁貴受張士貴提攜終於有機會發揮他的光芒,身披白袍、手持畫戟,在敵軍中來去自如、所向披靡。

薛仁貴的表現被李世民看到,詢問此人,張士貴如實相告,李世民見軍中有如此猛將,大為高興,便封薛仁貴為遊擊將軍,並賜良駒二皮,絹四十匹。薛仁貴能被李世民賞識,可以說都是張士貴的提攜,他才有出頭的機會,因此並不存在他的女婿冒領戰功的說法。

在此次徵高麗中李世民無功而返,而張士貴指揮的“安市大捷”給了李世民一個漂亮的臺階,更重要的是讓大唐王朝又發掘到一顆閃亮的將星。

此後薛仁貴跟隨張士貴鎮守玄武門,張士貴年紀大後便退位讓薛仁貴接任為禁軍統領。唐高宗顯慶三年,薛仁貴二次徵東前張士貴去世,因此也不存在張士貴加害薛仁貴的事件了。

超海之力、氣該三軍,橫野之功,膽雄百戰。

張士貴於唐高宗顯慶二年去世,享年72歲,死後被追封為荊州都督,陪葬昭陵,這必須是莫大的功勞才能資格陪葬昭陵。

他的墓誌銘由著名文學家上官儀代表朝廷撰寫,高度評價張士貴的功績:

“超海之力,氣蓋三軍。橫野之功,膽雄百戰。”

《舊唐書》中更是將他和郭孝恪、張儉、蘇定方、薛仁貴等名將並排,這五位名將都有抵禦外海、開疆擴土之功。

而後世史學家認為張士貴可與蘇定方比肩,功績更高於薛仁貴。因此,歷史上的張士貴是個名副其實品德與謀略於一身之人,可以說沒有他發現了薛仁貴的才華,也就沒有薛仁貴這顆大唐將星,小說裡面是完全的扭曲和抹黑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


大國布衣


在民間傳說中,張士貴就是一個小人。搶奪了薛仁貴的功勞,就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這是真的嗎?歷史上的張士貴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歷史資料記載,張士貴是唐朝的名將。自幼學習武藝,騎射能力很強,臂力過人。可以三箭定天山,這樣的能力完全不屬於薛仁貴。當唐朝建立之後,李淵發佈了招降書,張士貴歸順了唐朝,得到封賞。因為他在征戰中屢次獲得戰功,被封為新野縣公。後來又隨唐高祖平定了洛陽,得到虢州刺史職位。

在貞觀七年時,張士貴做了龔州道行軍總,率領部隊平反了反叛。班師回朝時,李世民聽說了張士貴的功勞,親自去看張士貴,並且給予稱讚。李世民說,總是聽說為了報效國家而不顧自身安危的人,這一次真的見到了真實的例子。隨後,張士貴被封為左領軍大將軍。

歷史上的張士貴真的很有能力,也是唐朝的重臣。他的出身很不錯,本事不錯,對於下屬也很看重。政治洞察能力不錯,眼光也很好,並且能文能武,為了李唐天下立下了真正的功勞。

當張士貴去世後,被追封為都督,獲得進入昭陵陪葬的福利。唐高宗為了表示對張士貴的尊重,念及他的功勞,將其畫像搬進凌煙閣。這裡只有真正對唐朝江山社稷有功勞的人物才能進來,可見張士貴的功勞多大。

這就是真正的張士貴,本來應該名流千古的人物。沒錯,他的確被觀眾們所熟知,可是卻不是這種英雄的形象。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人,只會搶功勞什麼都不會的人。他嫉妒賢能,迫害忠良,甚至做起了謀反的勾當。這就是對張士貴的誹謗,明明是一位建國英雄,卻被抹黑成一無是處的小人。

事實上,張士貴根本沒有陷害過薛仁貴,反而是他的貴人。在他的大力提拔下,薛仁貴漸漸成長起來,成為一代名將。對於薛仁貴來說,張士貴是貴人,應該感謝張士貴的知遇之恩。可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後世要抹黑張士貴,難道只是為了烘托薛仁貴嗎?

不管如何,大家都應該正視歷史。可以對歷史人物有一些誇大,但是卻不能將一位英雄,描述成叛徒與小人,不太地道。


傲嬌的小農人


張士貴,字武安,本名忽峍,虢州盧氏縣人,這個虢州就是今天河南靈寶一帶,豫、秦、晉三省交匯處,在唐代屬於河東道管理範圍,所以有人說張士貴出生河東,也是對的。新舊唐書都有張士貴的傳,史書記載他“長於騎射,臂力出眾,史稱他能彎弓一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

圖為張士貴畫像。

隋朝末年,受蓬勃興起的農民大起義的影響,出生武將世家的張士貴也聚眾反隋,攻城掠邑,威重一方,人送外號“忽峍賊”,他在起義軍中勢力不算大的,但他挨著東都洛陽,地理位置很重要,李淵父子在山西太原起兵,南下時聽說其武力超群,有勇有謀,認定這是一支不可小看的軍事力量,便下書招降。

圖為張士貴墓誌銘蓋盒。

張士貴投唐以後,隨軍征伐,屢建戰功,特別是在追隨唐軍平定東都洛陽的戰役中,功績卓著,深得高祖器重,在剿滅王世充集團後,朝廷論功行賞,張士貴位列眾軍之首,為了讓其衣錦晝游,榮耀鄉里,遂授之為虢州刺史,衣錦還鄉。沒多久竇建德的舊部劉黑闥在山東反唐,張士貴調入即調入京師,提任為右武侯將軍,隨李世民出征山東,並正式投入李世民陣營,參與玄武門之變,渭水之盟後張士貴擔任衛戍皇城重任。

圖為2018年清明節,張士貴後人前往墓地祭奠。

貞觀七年,也就是公元632年,龔州一帶的少數民族反叛,龔州在今天廣西貴港境內,已任右屯衛大將軍的張士貴,以龔州道行軍總督名義出師征討,第二年正月,征討大獲全勝,班師回朝,史書記載,太宗李世民親自慰勞說,“聞公親當矢石,為士卒先,雖古名將,無以加也。朕嘗聞以身報國者,不顧性命,但聞其語,於今見之矣”。後多次出征,功績赫顯,累遷左領軍大將軍,封虢國公,成為唐王朝的佐時大臣,顯慶初年卒於洛陽,也就是公元656年,高宗下令隆重安葬,靈柩由洛陽運往長安,陪葬昭陵,贈荊州都督,追輔國大將軍。

圖為張士貴墓中出土精美的貼金彩繪武官俑。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李世民在決定營建昭陵墓之始,就立下了“功臣密戚”以及“德業佐時”者陪葬的制度,太宗死後8年了,張士貴還能陪葬昭陵,這是極大的恩寵,同時張士貴的兒子張仁、張政都子承父業,在禁軍中任職。1972年,在距離昭陵5公里張士貴墓被搶救發掘,雖已被盜,仍出土數百件精美的陶器,更重要的是出土了氣勢磅礴的墓誌銘,全文3100多個字,記載了張士貴一生隨高祖、太宗西征東略,英勇善戰,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可就是這樣一樣威名赫赫的將軍,因為一本民間小說給汙穢了,塑造成讓人痛恨的奸臣,在很長一段時間被矇在鼓裡的後人所冤枉,明清時就有文人為其辯誣,現在事實已被澄清,好人物終究是好人物。


圖文繪歷史


很多人只要一聽到張士貴,就會想到薛仁貴,可能是因為他們看了太多的隋唐小說,小說中寫張士貴是大反派,迫害薛仁貴,其實這都是虛構的,歷史上並非如此。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歷史上真正的張士貴有多厲害了。

張氏家族

張士貴是唐朝的名將,薛仁貴也是,而薛仁貴則是張士貴一手提攜的,在張士貴退休,接替了張士貴守護玄武門的重任,之後大放光彩。

張士貴出生在張氏家族,而張氏家族在唐朝絕對是赫赫有名的,無論是武功還是文治,都顯示出了其家族的地位。

張士貴原名叫做張忽峍,出生在虢州盧氏縣,祖籍是山西的。曾祖是北魏橫野將軍,爺爺是北齊車騎將軍,父親是隋朝陝縣主薄、大都督。

張士貴的後代也各個都是驃悍猛將,並且每個人的經歷都記錄在了他們祖籍山西盂縣上文村的墓碑上。因為張士貴的家族,讓上文村遠近聞名。

張士貴

張士貴當初舉兵反隋,投靠李淵,然後被李淵安排在了河南發展勢力,後來屢立奇功,李淵稱帝后,甚至還點名要見張士貴。

之後張士貴加入了李世民的團隊,跟隨李世民西征,任命“馬軍總管”,創下了以少勝多的戰績。山西會戰,因其戰功累累,被李淵破格賞賜。後又繼續南征北戰,被李世民授予秦王府將軍,而且還被李世民視為心腹。

在《舊唐書太宗本紀》裡還記載了張士貴玄武門之變的大功:

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在玄武門事件之後,李世民成了皇帝,立馬就把張士貴升職為禁衛軍的頭領,官“玄武門長上。

貞觀七年,西南起義,張士貴任”行軍總管“前去平亂。

十八年,薛仁貴成為張士貴的部下;李世民東征高麗,張士貴任”遼東道行軍總管“,打了此次東征的最漂亮一戰”安市大捷“。

東征高麗後,張士貴被任命為茂州都督,目的是威懾民眾,以備民眾起義,其實也是為了李世民第二次東征高麗。

後來果真民眾起義,張士貴很快就平息了此次的起義。

起義結束後,張士貴被拜為金紫光祿大夫,揚州都督府長史。長史是揚州的第二號人物,在長史之上是都督。都督一般都是給王子和宰相的,而揚州都督就是宰相長孫無忌,掛個虛名而已。真正有實權的則是長史,負責都督府的軍事政務。

張士貴66歲時,被調回京,任左領軍大將軍。後因年老而且有了眼疾,張士貴主動提出交還兵權,李世民同意了,但還是讓其當鎮軍大將軍,封為虢國公。

72歲時候,張士貴病逝在河南。

張士貴一生戎馬,南征北戰,立下功勞無數,在病逝後,李世民還特意為他舉辦了非常隆重的葬禮,又追加輔國大將軍,荊州刺史,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


理科男讀歷史


相信大家薛仁貴的都知道張士貴這個人物,在劇裡處處壓制和陷害薛仁貴。薛仁貴穿一身白袍,張士貴也讓他的女婿何宗憲穿一身白袍,薛仁貴立下的赫赫戰功都被何宗憲冒領。後來發現事情敗露,就想出掉薛仁貴。未果之後便謀反作亂,最終兵敗被誅。那麼正史中現實的張士貴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來看一看。

個人介紹

張士貴,唐代名將。自幼學武,頗有臂力,箭無虛發,人皆稱奇。隋末聚眾揭竿起義,後歸順了李淵。在完成唐朝統一大業和邊境擴張的戎馬生涯中屢立戰功,先後任右光祿大夫、右屯衛大將軍、左領軍大將軍、虢國公、勳國公等職。

歷史功勳

大業十三年,李淵攻下隋都長安後,派相府司馬劉文靜經略河南。劉文靜以張士貴為嚮導、以所佔地盤為依託,在河南戰場奪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李淵因此對他大加獎賞。隋義寧二年五月李淵稱帝,加官張士貴通州刺史。後跟李世民西征,奪取薛舉的勝利,後任命“馬軍總管”,以劣勢的兵力打敗王世充的五萬馬步聯軍勁旅。武德二年在山西打敗勾結突厥的劉武周,武德三年,在河南打敗王世充和竇建德,被授予秦王府將軍,成為李世民嫡系和心腹。後李世民稱帝,任命張士貴為“玄武門長上”,成為禁衛軍首腦。後來薛仁貴應募成為張士貴手下部署。後被封虢國公、勳國公。


但是這一切正史上的真實歷史記載也並沒有給張士貴留下好名聲,被人家記住的是一個度賢妒能,迫害忠良,謀反忠良的頭銜。真實的張士貴竟被冤枉成這樣,可惜了正史的記載了真的是臣妾冤枉啊,被冤枉了千年啊。

關注看視界看娛樂,瞭解更多有趣好玩的影視娛樂。

看視界看娛樂


張士貴何許人也?<strong>

如果看過“薛仁貴”系列演義小說影視劇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妥妥的反派之一。

比如在早年電視劇《薛仁貴傳奇》中,作為大唐先鋒官的張士貴就是一個典型的“卑鄙小人”。處處打壓初出茅廬的薛仁貴,搶奪他的功勞,事情敗露之後,居然還敢謀反,帶著大軍攻打長安。最終被薛仁貴所擒。

這些都是《薛仁貴徵東》、《隋唐演義》等小說演義編撰而來。

所以民間的張士貴就成了一個陷害忠良,卑鄙無恥的小人,奸臣;並和秦檜、趙高、嚴嵩並列為中國歷史上四大奸臣。

然而,這一切並不屬實,只是小說演義的故意抹黑。

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乃是一代名將,李唐王朝的大功臣,一生戰功赫赫,絕不是什麼奸佞小人。

張士貴本名忽峍,自幼學武,“善騎射,臂力過人”,一手射無虛發的好箭術不輸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

憑藉著一身武藝,張士貴在隋末亂世中開始嶄露頭角,當時的王世充、李密等人都有意拉攏他。而他最終率領義軍投奔了李淵,為李唐效力。

後他隨太子李建成東征,連敗王世充和李密,戰功顯赫。而後西邊薛舉父子作亂,張士貴又被調入秦王李世民麾下,幫助其消滅了我薛舉勢力。

後來他又跟著李世民在河南一代東征西討,平王世充、滅竇建德,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

張士貴是一員猛將,其在李世民麾下多是擔任先鋒將的角色,每每出征,都是其打頭陣,衝鋒在前。

而張士貴也因“以為眾軍之最”,被拜為虢州刺史。而後他又隨李世民出征河北,平定劉黑闥,並稱為唐軍取勝的關鍵因素。

總的來說,在唐王朝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張士貴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出場率極高,戰功卓著。乃是唐王朝的開國元勳!

更重要的是,而在這個過程中,張士貴也逐漸成為了李世民的心腹將領,被拜為天策府的驃騎將軍。

因為這層關係,在之後的玄武門之變中,張士貴堅定的站在了李世民這一邊,成為了這一事件的參與者。

“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舊唐書·太宗本紀》)

(前面那一句咱不做討論哈)

那麼作為玄武門功臣,李世民自然是不會虧待,其在登基之後,便封其為“玄武門長上”,這個官看似不大,卻十分重要,相當於禁衛軍統領,負責皇帝的安全。後來他又轉“右屯衛將軍,還委北軍之任。”,這同樣是負責皇帝安全的重任。

“唐代歷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悉決於玄武門即宮城北門軍事之勝負,而北軍統治之權實即中央政府之所寄託也。”(《唐代政治史論述稿》)

由此可見,唐太宗對其有多信任。

而在唐太宗親征高麗,也就是演義中薛仁貴出道的那場戰爭中,張士貴以遼東道行軍總管之職隨同出征,薛仁貴也確實是在其帳下當職。並在安市會戰中以白衣小將的裝扮出場,大殺四方,為唐太宗所賞識。

不過與演義不同的是,後來李世民文張士貴白袍小將是誰,張士貴是如實回答了的,薛仁貴也因此開始自己的仕途。至於什麼隱瞞,造反的事,那都是虛構!

人家唐太宗班師回朝後,論功行賞,張士貴乃是首功,被拜為冠軍大將軍。

此後,張士貴還出徵平定過雅、邛、眉三州民眾起義,並因此被李世民拜為金紫光祿大夫,還出任了揚州都督府長史一職,相當於副都督。

可別小看了這個官職,在唐朝區劃中揚州可是上州,其都督一職權力巨大,可管轄數州之地,其職位一般得皇子或者宰相才能擔任。當時的揚州都督就是宰相長孫無忌。

而此人雖是行武出身,治理民生也有一套,揚州都督轄區在其治下“市獄晏而無擾,水火賤而盈儲”,可謂是政績頗豐啊,這是十分難得的。

公元657年,張士貴跟隨唐高宗東巡洛陽,病逝途中,終年72歲!唐高宗以高規格葬之,並贈輔國大將軍,賜諡號“襄”,陪葬太宗於昭陵。

縱觀張士貴一生,戎馬四十載,歷經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戰功顯赫,評價極高,絕不是什麼奸佞之臣!

大家可不要被演義小說給誤導。

事實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和張士貴同時代的李道宗,人家明明是李世民的好弟弟,大唐一代名將,與李勣齊名的名將。結果在演義小說裡面卻成為了陷害薛仁貴,謀朝篡位的大反派,黑得不輕。

還有楊家將裡面得潘美也是,明明是一代開國名將,結果卻被塑造成了奸佞小人,簡直毀三觀。

所以,大家還是多看看歷史!


白話歷史君


對於張士貴的瞭解,大家多是從薛仁貴身上了解到的,並且成為了一個反面人物,專門與薛仁貴作對。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這些都是小說裡邊虛構出來的,對於張士貴的汙衊。實際上張士貴是一個開國重臣,並且戰功赫赫。

雖然張士貴沒有程咬金、秦瓊這麼出名,但是也是唐朝開國重臣,後來被封為勳國公,死後陪葬於唐太宗的昭陵,看見功勳卓著。

那麼張士貴到底立下了什麼樣的戰功呢?

但隋朝末年農民起義,唐朝建立的過程之中,張士貴跟隨李世民,在征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討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時都有突出表現。

玄武門之變前,張士貴已經因為軍功被封秦王府將軍,可見極受李世民的寵信。

玄武門之變時,張士貴也有突出表現,為李世民上位作出了突出貢獻,因此被封為“玄武門長上”,可見忠心。

那麼張士貴與薛仁貴到底有沒有交集呢?

高麗一直是隋唐時期朝廷的心腹大患,隋煬帝楊廣三次遠征高麗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唐朝時期,也是唐玄宗李世民的心腹大患。

終於在唐朝安定以後,唐太宗李世民忍不住東征高麗。

張士貴以遼東道行軍總管的身份,跟隨李世民東征高麗,薛仁貴就是在張士貴徵兵時得到的一員大將。

正是在東征高麗時,張士貴率領薛仁貴,白衣白甲、勇猛無敵的形象,深入人心,更關鍵的是得到了李世民的欣賞。

此時的李世民正在為他的文臣猛將逐漸走向衰老,而憂心不已,薛仁貴等一批年輕將領的出現,正好解決了李世民憂愁。

李世民的一句話“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可以想見對於薛仁貴寵信、喜愛。

班師回朝以後,薛仁貴一直跟隨在張士貴的身邊,擔任玄武門守將,直到張士貴年老致仕,薛仁貴接替張士貴,繼續守衛玄武門。

薛仁貴與張士貴的情誼沒有留下記載,但是身為薛仁貴的老上級,張士貴是合格的,並且完成了一帶舊人與新人的交替。

但是絕對沒有出現小說裡面,張士貴不擇手段打壓薛仁貴的情況,張士貴擔負後人的辱罵,實在是冤枉啊。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李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而李唐江山的建立,絕對離不開張士貴這個忠臣,他為唐東征西討,戎馬一生,從617年到657年,張士貴為唐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士貴像

亂世中揭竿而起,歸順英主李淵

隋煬帝荒淫無度,濫用民力,窮兵黷武,終是激起民怒,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大業十三年,張士貴於亂世中揭竿而起,虢州聚眾起兵。張士貴出身將門,他作為一個武將,從小擅長騎射,膂力過人,具有良好的軍事素養,據《新唐書》記載:“彎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

張士貴所率的農民起義軍,在隋的兩都之間,有著輝煌的戰果,攻剿城池 , 遠近患之 , 稱之為 “ 忽峰賊 ” ,當時,張士貴為王世充 、李密所重 , 但他卻不為所動 , “枕威蓄銳 , 深拒固閉 ,以待明主的事蹟 。” 在同年的五月,李淵晉陽起兵後,張士貴立即“遣使輸款”,表示願意歸附。

唐高祖李淵

不得不說,張士貴是個非常有政治遠見的人,慧目識人。也是從此,開始了他與李唐江山共同呼吸的命運。

驍勇善戰,名比李廣

武德四年 , 朝廷決定平定東都 , 消滅王世充 , 命張士貴先督軍糧 。及秦王 “ 親總戎摩 , 龔行吊伐 ” 時 , 張士貴 “ 投蓋先登 , 揮戈橫厲 。 屠城擎邑 , 涉血流腸 ” 而戰 , 大大激勵了士氣 , 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隨後在與竇建德 、 王行本的戰鬥中 , 又能 “ 料敵制變 , 箕張翼舒 ” , 奪取戰鬥的勝利。



唐太宗徵遼班師時,張士貴如往常一樣,表現突出:“超海之力,氣蓋三軍;橫野之功,膽雄百戰。” 李建成曾稱讚他:“譽重漢飛”,“戰有必勝之資,威有憚鄰之銳”,漢飛將軍乃西漢名將李廣。張士貴的英勇善戰,為眾人所認同。

鳴謙自牧,坐樹辭功

張士貴因屢立奇功,十分得皇上重視,常得到不同於他人的功勳與受寵,他是賞賜簿記載賞賜最豐富的人之一,可是他卻從不恃寵而驕,功高而不自矜。

在秦王 “ 特遣殷開山 、杜如晦貴金銀四百餘挺以賜之 ”時 , 張士貴 “ 乃以所賜分之摩下 ”,他雖得重賞,卻不貪得,反而把賞賜分給下屬,這正是難能可貴的地方。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張士貴的一生可以說是都奉獻給了李唐和戰場,而李唐也幸未虧待與他。

生時,在李唐王朝統一全國的六次重大戰役中,張士貴參加了四次戰役,為唐奉獻四十年,功乃眾軍之最,死後,他被唐高宗厚葬,贈大將軍,陪葬唐太宗於昭陵,宰相上官儀為他題墓誌銘。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現在後人印象中,竟然是個嫉賢妒能、陷害忠良的小人,實在是不應該啊。其實,由於現在一些影視文藝作品的傳播,被誤解的歷史人物不在少數,文藝作品是可以大膽想象虛構,但,在描寫真實人物故事時,應當要“以史為據“,歷史,應當被謹慎對待,”戲說“,也該有個度。

參考文獻:《唐張士貴墓誌銘考釋》馬雪芹,《從墓誌看張士貴的真實一生》郭禎田,《張士貴墓誌銘詳註七》《新唐書》《舊唐書》

文丨踏歌 圖丨網絡


歷史飛揚


記得當年上大學的時候,在宿舍裡看《薛仁貴傳奇》,裡面最痛恨的人就是張士貴。電視劇裡的張士貴可謂是壞事做盡。尤其是看到張士貴把薛仁貴的功勞都記在他的女婿何宗憲頭上的時候,特別氣憤。當看到薛仁貴把張士貴打敗並抓起來之後,心情那個爽啊。嶽躍利老師把張士貴演活了,讓我們充分認識了小說中那個猥瑣奸詐的張士貴。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真的是這個樣子嗎?歷史中的張士貴還真不是這個樣子。

我們之前說過,小說演義和正史有一定出入,有時候小說會根據作者的喜好刻意拔高一些人,有時候又會可以貶低一些人。其實在古代,有時候小說演義比正史更具影響力。

首先,在古代許多老百姓並不識字,更不會翻閱史書。但是由於娛樂活動非常少,他們只能聽說書、小說、戲曲等。這樣小說演義在民間的傳播範圍要遠遠大於正史,老百姓認識歷史人物可能更多是通過小說演義,而不是正史。如果小說刻意貶低某個人的話,那麼老百姓就會先入為主,認為這個人在歷史上也應該是這樣。比如講到魏延可能首先想到頭後有反骨,其實魏延是個忠臣。講到蔣幹就會想到群英會那個蠢蛋,其實赤壁之前蔣幹根本沒有去東吳。

其次,正史由於篇幅有限,有時候記載人物並不完整,比如《新唐書》和《舊唐書》關於張士貴的記載非常有限。但是小說演義卻可以對人物進行細緻深入的描寫,甚至連細微的細節都不會錯過。這使得人物更加栩栩如生,使得事件更加跌宕起伏。相比較於正史,無疑小說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比如《三國志》中關於諸葛亮北伐的描寫非常籠統,但是小說中卻描寫的非常詳細,非常具有吸引力。一旦這個人物被醜化,他的形象也更容易被人們記住。

第三,這些虛構的故事會在民間逐漸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以至於到了後來假作真時真亦假。一些歷史人物形象一旦刻在老百姓的腦海中,便很難再改變,他們的故事也會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

非常不幸的是張士貴是被醜化的那個,張士貴被醜化要“歸功”於《隋唐演義》系列和《說唐》系列小說,尤其是《說唐》系列小說。在《說唐》系列小說中被醜化的何止張士貴一個人,還有兩個人更是被嚴重醜化。一個是蘇定方,一個是李道宗。我個人認為蘇定方在唐初武將中絕對可以排名前五,要比尉遲恭和秦瓊等人厲害得多。可惜他在隋唐系列被黑得最慘,一代良將被演義成絕世奸臣,甚至有的電視劇還把蘇寶同說出他兒子。相比較於蘇定方,張士貴被黑得倒沒有那麼慘。那麼真實的張士貴到底是什麼樣一個人呢?

張士貴在《新唐書》和《舊唐書》關於張士貴的記載都不是特別多,好在張士貴的墓誌銘還比較清晰而且完善,我們根據正史和張士貴的墓誌銘認識一下真實的張士貴。

隋朝末年,張士貴曾經在虢州舉起反隋大旗,成為眾多小反王中的一個。後來張士貴投奔了李淵,成為李淵麾下的一員大將。李淵讓張士貴在河南一帶發展勢力,為後來唐軍攻佔這一區域打下了基礎。張士貴在唐軍平定河南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得李淵的喜愛。李淵稱帝之時,甚至指名要見張士貴,張士貴成為唐初赫赫有名的戰將。

唐朝統一戰爭中,張士貴跟隨李世民西征,先後消滅了薛舉、薛仁杲。張士貴又在劣勢兵力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王世充。

此後的張士貴幾乎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大臣。張士貴跟隨李世民擊敗了盤踞在山西的劉武周,奪得山西一帶。張士貴又跟隨李世民征戰河南一帶,在河南打破王世充和竇建德,奠定了唐朝統一的基礎。張士貴成為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張士貴又跟隨李世民參與玄武門事變,參與誅殺太子和齊王。李世民稱帝之後,讓張士貴掌管玄武門,成為禁衛軍的首腦。此等榮耀非一般人可以擁有,也可以看出張士貴的能力和恩寵。

此後張士貴一直都是李世民手下重要的利劍,國家有了困難,李世民也會第一時間想到張士貴。633年西南發生叛亂,李世民任命張士貴前往平叛,張士貴完成了任務。641年薛延陀統軍南犯,張士貴為五路征討大軍之一,而且在雲中一帶打破敵人,迫使薛延陀不得不求和。

644年,李世民大舉征伐高麗,張士貴以遼東道行軍總管”的名義跟隨李世民東征。這時候,來自山西絳州龍門的薛仁貴投軍到張士貴標下,成為張士貴的部將。張士貴對薛仁貴非常提攜,和小說中的打壓完全不一樣。薛仁貴本名為薛禮,字仁貴,並不是張士貴為隱瞞他“應夢賢臣”的身份而稱呼他為薛禮。李世民東征高麗,其實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但是張士貴卻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此戰中張士貴身先士卒、不畏生死。薛仁貴也在這一仗嶄露頭角,給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張士貴不僅沒有打壓薛仁貴,反而給薛仁貴表現的機會,讓薛仁貴有了展示自己的平臺。如果不是張士貴的提攜和機會,估計就不會有後來的薛仁貴。

李世民東征結束以後,薛仁貴也一直跟隨張士貴,成為張士貴麾下一員猛將,和張士貴一起守衛玄武門。653年,薛仁貴接替張士貴,守衛玄武門。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張士貴是薛仁貴的前期伯樂,薛仁貴跟著張士貴才一步步受到重用。

張士貴生前曾經官至左領軍大將軍,封號為虢國公。唐朝的開國公爵並不是太多,張士貴能封為公爵可見其功勞。657年,張士貴病逝。張士貴病逝之後,唐高宗給予了他極高的禮遇。唐高宗為張士貴追諡號為“襄”,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心克剛曰襄、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襄”是一個十足的美諡號,從這個諡號也可以看出張士貴並不是一個奸臣,而是一個忠臣。為了表彰張士貴的功勞,唐高宗命宰相上官儀為張士貴撰寫墓誌銘,記述張士貴的生平事蹟。唐高宗還讓張士貴陪葬於唐太宗的昭陵。這好像也不是一個奸臣該有的待遇,也說明張士貴是一個十足的忠臣。

雖然小說演義醜化了張士貴,但是歷史一定會給張士貴一個公正的評價。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有人替張士貴“翻案”。我也相信終有一天,人們會給張士貴一個公正的評價。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張士貴,張士貴在小說中的形象會逐漸淡化,會逐漸迴歸到他本來的樣子。


依稀說史


提起張士貴,我們腦海中會《薛仁貴徵東》裡的反派角色,嫉賢妒能,油嘴滑舌,毫無本事的奸臣。張士貴在大多數人心中一直是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

那麼,正史上的張士貴又是怎樣的呢?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不僅不是奸臣,還是與秦瓊、尉遲敬德等人齊名的忠臣良將。張士貴自幼學武,武藝高超。

張士貴能“彎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

隋朝末年,張士貴在虢州聚眾反隋,後投奔李淵。他在李淵的授意下,在河南攻城略地,發展勢力。張士貴屢立戰功,為李唐做出了重大貢獻。

張士貴主要貢獻有二:

一是戰功

例如:公元618年,李世民親率大軍西征,其中就有張士貴。成功消滅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接著,張士貴以劣勢的兵力擊敗了王世充的五萬勁旅。

征戰:


619年,其在李世民大軍中,渡過黃河在山西擊敗勾結突厥的劉武周。第二年,李世民又率領大軍兵指河南,張士貴於戰場上亦奮勇搏殺,大敗王世充和竇建德。然後,大軍又攻河北。張士貴在戰爭中多次立功,遂被授為秦王府將軍,系秦王的心腹愛將。

二是玄武門之變的功臣

“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張士貴是玄武門之變的親自參與者之一,這就無疑證明他確是太宗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李世民稱帝后,任命張士貴為“玄武門長上”,就相當於宮城禁衛軍總司令,系禁衛軍之首腦。張士貴能擔任此重任,皆源於李世民的看重,也可以看出兩人的關係相當不錯,李世民也很相信張士貴的忠誠。

張士貴劇照:


那薛仁貴和張士貴在正史上又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貞觀十八年,唐太宗欲討伐高麗,於是下令調集糧草,招募軍士。心懷大志的薛仁貴,自發到張士貴部隊的軍營中,應募當一名士兵,成為其部屬。

第二年三月,張士貴受命於唐太宗,征伐高麗,在“安市大捷”這次戰鬥中,薛仁貴身披白袍、手持方天戟,英勇無敵。唐太宗瞧見薛仁貴的威風,對其印象極佳。後來唐太宗曾對他的愛將薛仁貴道:“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薛仁貴:


回師後,張士貴任玄武門守衛一職,薛仁貴在其部下上班。張士貴致仕後,守衛玄武門守將的重任便由薛仁貴頂上。薛仁貴再次征伐高麗時,張士貴已經離開了人間。

因此,張士貴對其薛仁貴始終是信賴並大力扶持的,根本不存在加害之事。因此,虛構的張士貴與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是截然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