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王麗平家的幸福美好生活

通訊員 燕兆林

在康縣北部的明月山下、平洛河畔的一個很出名的村子平洛鎮團莊村裡,村民王麗平是個遠近聞名的人,只要一提起她這個名字,人人都知曉,總會有人樹起大拇指說“攢勁人”,誇她聰明賢惠、頭腦靈活、熱心誠懇、淳樸善良,而且為人正直熱情、誠實品行端正、樂於助人奉獻。多年來,她憑一股創勁及毅力,奮進拼搏,與家人攜手共同奮鬥,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創業路子,實現了自己的初心和夢想,走上了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之路。同時,她也給全村及全鎮的婦女們做出了榜樣和典範。

深秋季節,筆者帶你走進康縣平洛鎮團莊村這個“攢勁人”----王麗平的家,一同感受你心中的王麗平家的幸福美好生活哦! 她的家居住在康縣北部山區聞名遐邇的花椒生產重鎮、被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為甘肅省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物館”和市級文明村、榮獲第二屆“絢麗甘肅·十大美麗鄉村”稱號、榮獲“2017中國最美村鎮傳承獎”和入圍中國名村300強的----平洛鎮團莊村一社橋子壩。距離康縣縣城35公里,距離鎮政府3公里,距離成武高速路口平洛收費站100米。

康县:王丽平家的幸福美好生活

沿著江武公路走進王麗平的家,映入眼簾的是通往她家的水泥路兩邊的田地裡生長著茂密的花椒樹和核桃樹,穿過大門進入院裡,但見院內的水泥地板打掃得一塵不染,門前、院落、路旁等閒置空地上都栽著花草,分類擺放得整整齊齊,別有一番景緻。盆栽分類擺放得整整齊齊;進入屋裡,只見擺成一條線的鞋子,灶具擦拭得乾乾淨淨的灶具,地上不見水漬;偏屋裡鋤頭農具都安放的規規整整。王麗平家的庭院內錯落有致地擺放著數十盆綠色植物,10多平米小院如同一個精緻舒心的花園。有月季等品種,花朵盛開的時節,隨手一拍發朋友圈,朋友們都很羨慕和點贊。

王麗平,女,漢族,1979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畢業於成縣黨校,本人長期在家務農和擔任村上的文書,是康縣平洛鎮團莊村一般戶,曾獲得全縣“最美家庭”榮譽稱號。家裡7口人,三男四女,丈夫和兩個兒子,她和媳婦及1個雙胞胎女孩。家中的大兒子已在新疆博湖縣公安局工作,成家並有1個雙胞胎女孩。大媳婦叫王文,在新疆博湖縣衛生局工作。二兒子已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還未成家。她的丈夫名叫龍浩生,初中文化,畢業於平洛中學,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全家僅靠她和他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和家裡僅有幾畝土地上種植的花椒、核桃、藥材等收穫來維持日常生活。在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在這樣一個並不算很富裕的家庭中,卻有著這樣一位普通的中年婦女,她懷揣著一顆火一樣的心,幾年如一日無私的照顧著家裡的一切事務,用她的一舉一動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所在的平洛鎮團莊村位於江武公路沿線,距平綿高速成武段平洛出口200米處,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村莊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龍鳳橋、平樂古道、團城等歷史遺存。原來她家住在江武公路上面一個叫小陽壩裡的地方,周圍有七、八戶人家,住在老人們修建的四間土木結構的土木瓦房。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修建的已有40年房齡的四間土木結構的土木瓦房嚴重受損,災後恢復重建戰役打響後,就在現在的這個橋子壩選址重建一層磚混結構平房3間。2013年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團莊村從改善人居環境入手,充分挖掘本村民俗風情,按照古村修復型標準,堅持“四不”原則,在不破壞原來的風貌的基礎上,科學合理佈局,發揮基層黨組織帶頭作用和群眾主體作用,鋪設石子路、青磚路、倒沿磚,修建廣場、仿長城牆、小花牆、涼亭、公廁、垃圾房、仿木圍欄、花壇、樹池、懸空踏步梯、水渠散水臺、安裝太陽能路燈,全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她揪住了這個機會,與丈夫商議在原來的一層樓房的基礎上加蓋二層房子,加固整修鄰居家以前的土木結構的瓦房,並進行室內外裝修和風貌改造。經過兩年的建設,整修了地下室6間,廚房1間,平房2間,樓房二層9間,改善了居住生活條件。2014年, 縣上鼓勵已建設了美麗鄉村的村社、居住在公路沿線、家庭房屋寬敞、周邊環境好的農戶發展鄉村旅遊建立農家樂或民宿客棧,外出務工多年的丈夫龍浩生積極響應號召,從廣州回到了家鄉。當時,縣上旅遊局和農辦等單位選派鄉村旅遊專家下鄉到團莊村宣傳培訓鄉村旅遊知識,王麗平和丈夫聽了培訓課後,便認準了發展鄉村旅遊興建民宿客棧這條路子。說幹就幹,王麗平和丈夫商議把自家所有的土地種上花椒、藥材、蔬菜,將自家閒置的二層7間房裝修佈置,開辦民宿客棧,為高速公路過往的司機和零散遊客的實惠簡便住宿和農家飯。“剛開張營業的一個月裡不是怎麼好,慢慢摸索才總結出一套方法。”王麗平的努力沒有白費,2017年5月,她的“平樂客棧”第一批客人住滿7間房,一晚收入560元,住宿逐漸步入正軌,陸續有客人來光顧住宿和吃農家飯。村裡人在她的帶動下,也開始學習興辦農家客棧。

身為農民的子女,她也是一個有責任心、懂得感恩的人,一心想著讓村民也能過上好日子。2009年開始,她任職團莊村文書職務,她有職責、有義務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她是這麼想,更是這麼做的。她嚴格按照一名村幹部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秉承“帶頭致富、帶領全體村民共同致富”的理念,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富了不能忘本,看到其他花椒種植戶觀念落後、設施條件不好、市場信息不靈,銷售手段和渠道少等原因導致栽植花椒效益不高,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自願扮演養殖技術人員角色,為本村花椒種植戶提供傳送栽培專業技術經驗。同時,她還在網絡上收集整理花椒栽植、管理技術和銷售渠道等信息,通過微信朋友圈無償傳送,以此提高全村花椒種植戶銷售水平。在她的帶領下,團莊村掀起了“花椒熱”,大家積極學習各種栽植管理和銷售方面的新知識、新技能、建椒園、引進良種椒苗,科學化栽植管理,專業化銷售。目前村內栽植花椒大戶有45戶,銷售花椒9000斤,輸入90萬元,戶均受益2000元。花椒產業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以前,在家裡,王麗平除了要上地勞動幹農活,還要照顧自己的兩個孩子,照顧生病的母親,還要照顧外出打工身體不好的丈夫,但是,她從來沒有忘記作為一名家庭婦女和妻子的職責和義務。由於要照顧的人太多和家裡農活繁忙,導致王麗平根本沒有時間外出打工。不知從何時起,王麗平就開始了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得起床,每天晚上天擦黑了才能休息的生活。每天早晨,她六點起床,給自己的家人做好早飯,然後送孩子上學去,送完孩子後,王麗平又得吃上一口飯拿上農具和背篼往地裡走,給花椒、藥材、核桃、銀杏等經濟樹木除草、施肥、剪枝等管護。到了中午,因為擔心放學回家的孩子,她又匆匆忙忙的趕回家照看她的孩子。好多次,王麗平試圖給孩子交代一些事情,囑咐他怎樣做一點家務和認真做作業,可是孩子卻一點反應也沒有。輕輕地嘆口氣說:“最讓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了。”王麗平每天都要做做家務,做做飯,打掃打掃衛生,還要跟孩子說說話,聊聊天。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可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家各戶儼然自成“一個獨立王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似乎越來越淡薄。其實人們內心依然渴望著親密的鄰里關係、互幫互助之情。人們都希望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裡生活,鄰里關係和諧更是人們所期盼的。和諧的鄰里關係需要整個社會的廣泛參與,只有人人參與、人人奉獻,積極營造和諧的氛圍,才能讓左鄰右舍都成為快樂的一家人。王麗平不僅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對待著孩子,也用一顆充滿善的心對待她的家人和附近的其他鄰居,她總說能居住在一起就是緣分,大家都是鄰居,應該處好關係,這樣不但能在生活上相互幫助,更能感受到自然村生活的溫馨,也是精神上的一種享受。不僅如此,她還積極鼓勵鄰居和她一起參加社上各項活動,極大的增強了居民之間的凝聚力。“美麗庭院”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她走村入戶積極宣傳村“兩委”召開的專題會議,傳達縣婦聯關於創建“美麗庭院”文件精神,動員全村廣大農戶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村級婦聯組織作用,動員婦女發揮“半邊天”作用,率先參與村莊建設、環境衛生整治、庭院綠化美化、室內外環境整治等工作,形成了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將“美麗庭院”創建工作與全域“綠美淨”、“美麗農戶”評選活動、拆違治亂緊密結合,在綠化美化、室內外環境綜合整治、危舊房屋拆除等方面下足功夫,通過嚴格兌現獎懲措施,極大的鼓舞了群眾參與熱情。

王麗平本人熱心公益,同情弱者。有人說,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麼這種愛是小愛,如果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以及陌生人身上,就成了一種大愛。王麗平一家一直樂於關心幫助鄰里朋友和同事,一旦村上有什麼事,總能看到她跑前跑後,盡力幫助大家解決問題的身影。只要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王麗平和丈夫一定二話不說,儘可能地給予幫助,時刻保持謙和和熱心。王麗平和周圍的農戶雖然只是鄰居,但是卻親如一家人,不管兩家有什麼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們都能一起出力解決克服。幾年過去了,這對好鄰居沒有絲毫的疏遠,反而是越處越好,親如一家。除了關心鄰里朋友,王麗平一家還能夠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對社會上的貧困家庭能夠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積極參加鎮村組織的環境保護、河道治理、關愛退伍軍人、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志願服務活動。通過“滴水籌”平臺為本村本鎮的重大疾病患者踴躍籌款,從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不等的數額捐款,先後為20餘名患者籌款400餘元。

在平時的生活中,王麗平夫妻倆共同配合,把家裡大小事宜打理的井井有條,王麗平堅持勤儉持家,從不鋪張浪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屋子佈置的整潔舒適。王麗平能夠以身作則,敬老尊長。她和丈夫都十分尊敬和孝順雙方父母,雖然雙方父母家離自己家都很遠,但是,她不辭辛苦,每天往返好幾趟無微不至的照顧好老人。孝順,不僅僅體現在對老人生活上給予的照顧,更體現在家中大小事也徵求他們意見,使老人覺得自己受到尊重。在王麗平和丈夫的言傳身教下,他們的兒子禮貌懂事、健康活潑,年紀雖小卻常常為他人著想。每每提起家人,王麗平都自豪地說:“我們一家人相親相愛,再大的困難和風雨都不算什麼,我為擁有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而深感欣慰”。

工作中,她不忘初心,吃苦耐勞、恪盡職守、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情,先後受到鎮村領導的讚譽。這麼多年來,王麗平為自己家付出了所有的精力,她的家庭經過這些年來夫妻二人的拼打看起來逐漸富裕起來,可她的內心卻非常富有,她的生活看起來十分單調,實際上卻是精彩紛呈,她付出所有的艱辛和努力,不僅使自己的小家慢慢變的更好,更使鄰里關係更加和諧。王麗平,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不甘貧窮,不怕吃苦,憑著那股子不服輸的精神,建設美麗家園、發展特色產業、開辦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了民宿“平樂客棧”,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步伐堅硬,成為了鄉親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成功典範。人生的路還很長,前面還有無數的險峰在等待著王麗平夫婦去攀登,她依然那樣執著,歲月帶走的是她年輕的容顏,卻摧毀不了她那顆堅強的心,未來的日子裡她會繼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奮然前行,為家鄉、為社會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