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看!沈溝的銳變

通訊員 焦楊紅 王鳳文

“‘這麼偏遠的地方,還有這麼漂亮的村子。’去年8月31日,縣委書記李廷俊在我們上磨村調研時,看到沈溝社的變化高興地說。”康縣雲臺鎮上磨村黨支部書記賈生員激動地說。

春風已暖,農人正忙。行走在去上磨村的路上,一路都是栽樹造綠的鄉親,山樹開花,麥苗青青;美麗的小山村掩映其中,傳統的民居,錯落有致地聚集在一起,宛如一幅水墨畫。

這個名不見經傳,從未被人提及的小山村,只有19戶72人,卻在短短100天之後,成了雲臺鎮響噹噹的“美麗鄉村”,該鎮黨委書記李生寶還號召全鎮都要學習“沈溝精神”。到底是什麼力量促成了沈溝社的銳變呢?

“原始村落”的一聲驚雷:“沈溝要建美麗鄉村了!”

沈溝要建美麗鄉村了!這個絕好的消息,卻“嚇”壞了沈溝人。“我們不相信,也不敢相信,沈溝社還能建美麗鄉村。當我給鄉親們通知這個好消息時,大夥兒都瞪著眼睛,說我‘酒喝醉了,瞎說。’”雲臺鎮上磨村沈溝社社長陳守忠說,“我們社離上磨村村委會雖說只要2.5公里的路程,但卻一直制約著沈溝的發展,錯過了08年的‘災後重建’,村容村貌一直處於‘原始狀態’。溝外面的人,都嘲笑我們沈溝人可以不買拖把,因為沒有地板可拖。”

聽到這些“開玩笑”似的介紹,筆者才體會到“沈溝人”為什麼不相信自己的家鄉會變好。

“從不相信到相信,可不是一句話或者一個文件能解決的事兒?”賈生員說,“沈溝社的情況實在太特殊了,由於交通不便相對落後,為了增加收入,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留下來的大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婦女’。為了借‘通社’路通暢的東風,緊抓發展機遇,我們就和鎮上的駐村幹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遇到‘鎖門戶’,就通過電話聯繫,講解政策,勸返回鄉,建設家園。”

“在逐戶排查的基礎上,我們召開村民大會,和鄉親們一起談論建設方案、政府補助、實施步驟等具體事宜。在充分了解民意後,為了打消群眾的疑慮,我們先從貧困戶陳志政家開始,給他門前砌了一個3米多高的石坎子,然後又進行了屋內裝修和庭院硬化。”上磨村駐幹李彥寧說,“然後我們又在自然條件較好的案山(沈溝社的一個小地方名)改造了三家農戶,作為全社的示範戶,讓所有的沈溝社群眾參觀學習,激發動力。”

經過做思想工作和實實在在的示範帶動,“沈溝人”突然變了,家家戶戶開始拆除危舊房、整頓室內環境衛生、整理房前屋後……

有了希望,就有了動力。“沈溝人”大幹100天建成美麗鄉村的夢想成真了。

謀定後動,動則有成。在去年3月召開的村民大會上,雲臺鎮黨委副書記王佔榮號召鄉親們,大幹100天建成美麗鄉村。沈溝社的父老鄉親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到建設的熱潮之中。

王佔榮說,“把群眾的積極性完全調動起來之後,我們先進行了房屋風貌改造和室內整治裝修。把原先的石板房改造成瓦房,室內統一打成水泥地板、並做了吊頂處理。在村民真真切切受到實惠後,我們就開始了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大整治。”

“我們社的環境衛生極其不好,村民的房前屋後不是廁所就是圈舍,而且大都是危舊房,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全社把室內裝修完工時,鎮上和村上的幹部就開始謀劃拆危治亂和環境衛生大整治。經過20天的努力,我們把爛圈爛廁所全部拆除了。”陳守忠說,“接著,我們集中力量開始巷道和庭院硬化工程。”

提起硬化工程,王佔榮很激動。他說,“由於到每家每戶的入戶路還不太方便,群眾就主動地抱團硬化庭院,男女老少一起動手,把和好的砂灰用背篼一點一點地背到巷道、庭院。我們鎮村幹部也投身其中,幫了這家幫那家,雖然汗流浹背,但心裡很舒坦、很高興。”就這樣,“純人工”地完成了沈溝社的基礎設施建設。“‘沈溝人’都能搞好,我們肯定能搞好。”賈生員告訴筆者,“當我們上磨村其他社的人看到沈溝人的幹勁和村容村貌的變化後紛紛效仿,全村群眾都行動起來了。”

據瞭解,上磨村是康縣出了名的“上訪村”,今天卻成了美麗鄉村,黨支部也被評定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今年元月脫貧驗收第三方評估時,上磨村更是零意見零反饋。

沈溝社敞亮的不僅是房屋,更是群眾的精神面貌。

3月19日,筆者跟隨王佔榮走訪時,在村口碰到一個揹著背篼要去地裡幹活的鄉親,他笑著給我們打招呼,連忙放下背篼,迎接我們到他家喝水。看到收拾得很乾淨的房屋後,王佔榮給他點贊。

“多虧王書記他們鼓勵、幫忙,不然我屋裡就根本沒法坐人。”這位鄉親一邊從櫃子裡找煙、一邊高興地說。

據王佔榮介紹,這位鄉親名叫陳萬洋,現年46歲,還未成家,一直在家伺候著兩個80多歲的老人,經濟相對困難,缺少內生動力。

王佔榮說,“第一次到他家時,直接驚呆了,凹凸不平的地上全是糧食,一張亂七八糟的床,我都不想看第二眼。看著今天變化,我很欣慰、也很高興。”

在採訪時,筆者發現王書記對每家每戶的情況掌握的特別清楚,到了每家屋裡,鄉親們都很熱情,高興地抬板凳、泡茶、從大櫃裡找好煙等等。面對這些喜人的變化,王佔榮說,“當初到沈溝入戶調查時,群眾沒人和我說話,只是‘翻白眼’,死死地看著我,感覺我就是外星人。誰能想到,短短的3個月後,沈溝人拿存在櫃子裡‘黑蘭州’招待我。”

筆者走訪了十幾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有自來水,入戶路、庭院都全部硬化,屋裡都收拾得乾淨,房前屋後都很整潔;尤其是鄉親們滿臉堆笑,都很熱情、都很有禮貌。

王佔榮高興地說,“上磨村的‘釘子戶’‘難纏戶’‘上訪戶’沒了,現在至少有90%的群眾對我們的工作很認可、很滿意。”對於“沈溝精神”,在王佔榮看來就是,“幹群合一、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勇於拼搏。”他還說,“只要我們幹部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多為百姓幹實事幹好事,就一定能受到支持和歡迎。”

沈溝社的變化是一個典型,更是一個樣板和標杆。從“原始村落”到美麗鄉村,僅僅只用了100天時間,是一個奇蹟,更是康縣縣鄉村社四級幹部和全體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近年來,雲臺鎮按照康縣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的思路,對全鎮村社統一規劃,多規合一,分年建設,先易後難,全域推進。在具體建設過程,雲臺鎮更是按不同風格進行規劃設計,堅持“不砍樹、不埋泉、不毀草、不挪石”的鄉村原生態保護理念,“一村一規劃、一村一景觀、一戶一品牌”的建設理念,以及“就地取材、順勢而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全面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今年,該鎮在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的基礎上,把“富口袋”和“富腦袋”有機結合,將“塑形”和“鑄魂”同步推進,大力強化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隨著通社道路的硬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提升,“沈溝人”的生活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昂揚向上、穩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