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攻城一定從高牆城門攻入

古代城市相對較小,就像現在的鄉鎮一樣,城牆把城市完全圍起來,所以打仗時,外面人進不去,裡面人出不來,要想進去只能攻城牆,所以只要守住城牆和城門,內部又有充足的糧食,則可立於不敗之地。古代城牆是完整的,並且大部分都有護城河!城高一般八到十米,厚六米,所以要攻入城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攻克城門,相對難度最小,方便大軍入城,同時可進可退!

古代为什么攻城一定从高墙城门攻入

冷兵器時代只有刀槍棍棒沒有大炮,以人力撼動動輒十來米的城牆難度很大,但並不是完全沒辦法,一般就是多人攀爬城牆和弓箭手來掩護撞擊車來撞開城門,那些爬牆的基本就是去送死的拖住節奏而已,城門一開基本就成功一半了,裡面一般還會有個翁城,有一大堆人在等著,等這些人死完了弓箭手就開始射殺進來的敵軍。

如果一個城一直攻不下來對攻城方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面臨糧草斷絕和守城方援軍,所以攻城真不是說攻就攻,北宋對金和遼國用兵幾乎都以兵敗收場,但是金國和遼國打過來也啃不下來宋朝的城池,雖然後來還是被打下來了但這也見證了城池在古代戰爭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代为什么攻城一定从高墙城门攻入

正如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四平八穩,理由無非就是怕中了埋伏,喪失所有精銳,而且偷雞無法驅動大軍,這是常識。還有便是守方的防禦工事所致,繞不過去的,要曉得,即便要繞,那得多花時間,多費糧餉,更是多冒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