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中捷還能保殼嗎?德隆系撤退股東爭鬥不斷,律師助理被毆臨時股東大會取消

記者 | 陳祺欣

保殼進行時的*ST中捷(002021.SZ)麻煩不斷。管理層接連辭職,股東之間爭議不斷,股東大會現場一片混亂,還因肢體衝突驚動了公安部門。從*ST中捷公佈的2019年三季報來看,公司前三季度虧損4736.72萬元,上市公司的保殼前景似乎不太明朗。

10月27日晚間,*ST中捷公告稱,在10月25日公司召開的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期間,部分參會人員對見證律師的專業性、公正性提出質疑,並對見證律師進行無端指責和謾罵引發爭執。

公司中小股東薛青鋒、董事倪建軍無端攻擊見證律師助理,致其被毆打致傷,警方介入調查,基於對見證律師及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考慮,公司決定取消原定於2019年10月30日召開的2019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

與此同時,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也因該突發事件被終止。

10月28日,*ST中捷股價跌停。28日晚間,深交所向*ST中捷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核實並披露股東大會見證律師助理被毆打致傷的警方調查結果,說明有關機關對相關當事人是否採取了進一步措施。並要求其說明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終止的原因、合法合規性以及取消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的法律依據及合法合規性,是否存在損害股東利益的情形等。

德隆系的入駐與離場

*ST中捷主營業務是研製、生產和銷售中高檔工業縫紉機系列產品,2004年7月於深交所上市,前實際控制人為蔡開堅。

2014年,藉由*ST中捷大股東中捷集團破產重整之機,“德隆系”經由中捷環洲控制了上市公司,目前*ST中捷控股股東仍為中捷環洲,持股比例17.45%。

“德隆系”入駐後,包括馬建成、周海濤、劉昌貴、王端在內的“德隆系”人員進入上市公司高管層。在“德隆系”的資本運作下,*ST中捷一度涉足有機農牧業、礦產資源、跨境電商等,但大多數情況下均以失敗告終。

資本運作失利的同時,上市公司的實體經營也節節敗退。2015年,*ST中捷淨利潤虧損4.28億元。2016年,*ST中捷靠著出售內蒙古突泉縣禧利多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100%股權增加非經營性收益1.55億元,上市公司得以盈利1555萬元,但同期公司實現扣非後淨利潤虧損約1.41億元。

2017年和2018年,上市公司連續虧損。因此,2019年4月,公司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名稱變更為*ST中捷。

9月2日,*ST中捷董事、副總經理王端提出辭職。9月18日,*ST中捷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周海濤、獨立董事梁振東等申請辭職。今年3月,公司董事長馬建成申請辭去董事長職務,此後由周海濤接任,不到半年,周海濤也選擇了辭職。

馬建成、王端、周海濤等“德隆系”舊部人員接連辭職,意味著“德隆系”從*ST中捷撤離。

另一方面,由於資不抵債,*ST中捷的控股股東中捷環洲正進入破產程序。9月28日,*ST中捷披露了關於浙江省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台州中院”)裁定受理公司控股股東中捷環洲的破產清算申請公告。

10月25日晚間,*ST中捷公告稱,公司於10月22日收到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通知,告知浙江省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指定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寧波科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擔任浙江中捷環洲管理人。*ST中捷表示,接到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通知後,公司當日向控股股東中捷環洲發函確認此事。截至目前,公司仍未收到公司控股股東中捷環洲關於此事項的任何回覆。

據瞭解,*ST中捷前實控人、公司前第三大股東蔡開堅認為“德隆系”需要對公司的經營虧損負責。蔡開堅曾在9月初*ST中捷的投資者說明會現場直言,現任管理層既沒法通過資本運作加強公司盈利能力,也需要對原有縫紉機產業的虧損負責。彼時,以董事長周海濤為代表的幾名高管在面對股東提問如何避免暫停上市時曾表示,暫時還沒有切實的計劃。

股東爭議不斷

大股東的無作為引起了蔡開堅等其他股東的不滿。蔡開堅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今年上半年開始,蔡開堅與寧波沅熙等重要股東便聯合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卻屢屢受挫。為此,寧波沅熙和蔡開堅曾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中捷環洲訴至法庭。

7月16日,*ST中捷公告稱,公司收到法院傳票,原告寧波沅熙與蔡開堅請求撤銷被告中捷資源2018年度股東大會通過的全部決議。

據瞭解,引發這起訴訟與中捷環洲與蔡開堅簽署的《表決權及投票權委託協議》事項陷入“羅生門”有關。

5月14日,*ST中捷公告稱,大股東中捷環洲與三股東蔡開堅簽署了《表決權及投票權委託協議》,協議約定,蔡開堅將其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以及協議委託期間內所增加股份的全部表決權及投票權獨家、無償且不可撤銷地全部委託給中捷環洲。

然而,蔡開堅稱其在公告披露前未曾獲悉《協議》內容,未參與《協議》簽署,《協議》非其本人真實意思表示,其與中捷環洲、萬鋼之間自始不存在任何關於公司股份的表決權及/或投票權委託的有效約定。

隨後,*ST中捷公告稱,經過公司自查及向中捷環洲和其實際控制人萬鋼先生的問詢,公司董監高人員均表示未參與《協議》的簽署;均還表示在其知曉範圍內,公司也未參與《協議》的簽署;但中捷環洲及萬鋼在回函中明確蔡開堅知悉《協議》簽署的具體過程。

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的專項核查意見認為:“《委託協議》客觀存在,雖然蔡開堅、中捷資源、中捷環洲、萬鋼均出具聲明和情況說明,但對其真實性的判斷,需要通過司法機關在訴訟或仲裁程序中依法查明事實並作出裁判的結果來加以確定,最終應以司法機關對《委託協議》解除效力作出認定為準。”

股東奪權未有進展,但蔡開堅所持的部分上市公司股票已被司法裁定過戶給西南證券。10月24日,*ST中捷公告稱,浙江省玉環市人民法院裁定,將被執行人蔡開堅持有的上市公司3700萬股股票作價1.33億元,交付申請執行人西南證券以抵償債務。

目前,西南證券以持有5.38%的上市公司股份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蔡開堅持有3.47%的公司股份,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

然而,股東之間的爭鬥並未停止。10月25日,*ST中捷2019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現場一片混亂,*ST中捷的控股股東中捷環洲破產清算管理人被拒絕進入現場,而由於中捷環洲與蔡開堅之間的表決權委託協議糾紛,以及中捷環洲所持股份網絡投票結果與中捷環洲管理人現場投票結果相悖,大會審議討論補選獨董與非獨董的表決結果出現4種情況,後又因律師被毆打事件,此次股東大會被終止。

“德隆系”高層連續辭職,股東之間爭鬥不斷,保殼時間將近,上市公司接下來的走向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