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中心有一座人造土山,是觀賞京城美景的好地方,門票才2元


北京可遊覽的公園多如牛毛,和其他公園比起來,景山佔地面積小,園內亭臺樓榭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可是在景山公園中的萬春亭上,卻是風光無限,令人沉迷。

景山公園位於北京西城區景山前街,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的御苑。園內的萬春亭,作為老北京中軸線的中心點和最高點,幾乎人盡皆知。

如果想一睹北京城全貌,景山無疑是不二之選。登高萬春亭不僅可以將紫禁城盡收眼底,往北還可以看到中軸線上的鐘樓、鼓樓,往西北海波光粼粼,白塔熠熠生輝。

站在北京最中心的位置,視野開闊空曠,天氣晴好時,除了近處的故宮、北海、鐘鼓樓,遠一些的中國尊、奧林匹克釘子塔都隱約可見。古代和現代建築由近及遠,像極了歷史漸行漸遠的腳步。而當東西南北的標誌性建築盡收眼底時,這一刻北京和每個人很近,天涯咫尺,咫尺天涯。

曾經,萬人之上的君王也許就是在這裡——曾經北京城的最高點,看著自己的都城,志得意滿,心裡想著“這便是朕打下的江山”。

神武門上“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映入眼簾。人人都知故宮美。故宮之美,不僅僅是宮中的器物,整個紫禁城,堪稱人類建築史的經典之作,囿於其中,雖然盡知細節卻少了全貌。所以要看故宮,走進去後也要走出來,從一個制高點自上而下地去俯視。景山的萬春亭,便是這俯視的最佳地點。

“萬春亭上觀皇城,金殿紅牆淹遊人。宮中深藏興亡事,沒有衰敗哪有今。”硃紅的宮牆,金色的琉璃瓦連綿成一座大得讓人茫然的城,鑄造起一座世界獨一無二的城。對於這座城,人們熟悉又陌生。從前百姓不能入城,它的一切只屬於皇帝,皇帝不說,別人無從知道,那些在想象中褪色的歷史,如今仍封存在這座城的一磚一瓦中。俯視,座座都有故事。


萬春亭之所以能成為老北京城的最高點,還要追溯到遠古時期。遠古時,景山、北海等處均為永定河故道。現在的景山所處的河道地勢較高,在永定河改道後逐漸成為土丘。遼代營建瑤嶼行宮時,將餘土堆積此處。金代大定十九年,金章宗在該地南側建太寧宮,鑿西華潭,在此地堆成小丘,建成皇家苑囿,稱“北苑”。其山下環繞兩重圍牆,山上建瑤廣樓,稱為金中都十二景之一。

景山的稱謂據說有三重含義。第一是高大,其意源自《詩經·商頌·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詩·鄘風·定之方中》:“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這裡的“景”均為“高大”之意;其二是指此山為帝后們登高遠眺的“御景之地”;第三是取其“景仰”之意。含義都是極好,誰能想到這帝后們的“御景之地”竟成了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葬身之地。

景山觀妙亭下原有一棵古槐,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崇禎皇帝出神武門登景山,自縊在這株槐樹上,稱為“崇禎自縊處”。曾經的古槐早已在動盪時期被砍掉,現在這一棵是被移植過來的,樹旁立有說明牌。


景山,穿越時光見證了崇禎的亡國之辱,這個悲情帝王將最後的生命了結於此,終日與高閣作伴。

景山有一種過氣的美,她沒有故宮恢弘,沒有圓明園滄桑,沒有什剎海靈氣。但誰說過氣就不是美人?點點落紅,飄飄老槐,走過曲徑通幽,穿過百花深處,萬春亭上,自有萬里江山如畫。(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