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電影《少年的你》,胡小蝶從教學樓跳下身亡,和死亡相對的是,一大群學生拿著手機拍照發朋友圈,對胡小蝶的死議論紛紛,有人說她因為壓力太大受不了,各種猜測,好像是一個談資。

和死亡的陰影比起來,那一場死亡所引起的無數的爭論,就是一場最熱鬧的遊戲。

周冬雨飾演的好學生陳念,緩緩走上前,把自己的校服脫下,蓋在胡小蝶停止了呼吸的臉上。

電影就是以這樣一個陰鬱的場景作為開端。

緊接著,陳念被叫去了警察局。

她對警察說,胡小蝶一定不希望別人看見最後她是那樣的。

可是,從警察局回來之後,她被“幾個人”盯上了,上課的時候,她發現自己的椅子上有水,而那一幕,恰好是曾經胡小蝶也經歷過的。

或許那一幕,也是很多很多人都不陌生的,可能不是水,而是本子被胡亂畫,而是寫好的作業突然不翼而飛,而是桌子上無緣無故多了很多灰塵。

甚至是,有人拿筆尖刺你,只要你敢聲張,他們會變本加厲。

在電影裡,曾經胡小蝶坐下了。但陳念站著了。

記得在另外一部名為《少年》的電影當中,被校園裡的小霸王打得頭破血流,他說,你可以選擇任他們欺負,那樣他們會覺得無趣,最終自然就放過你了,你也可以選擇站著反抗,但站著的代價就是迎來更狂暴的打擊。

在《少年》當中,蘇昂被打傷,腦內積液一輩子也好不了,需要吃一輩子藥。

蘇昂說,這是他站著的代價。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陳念那一刻,也是站著的,那些惡作劇的學生,被老師批評了,甚至很多事情被翻出來,被警察審問了,可是正如那個警官說的:她們還年輕,還不懂事,要給她們機會,讓他們長大。

可是在那之後,等待著陳唸的,是一種深淵。

成績不錯、家境不錯、卻是作為學生霸王的魏萊,帶著人拿老鼠追陳念,她躲在垃圾桶裡,躲過一劫。

易烊千璽飾演的蘇北山也在陳唸的身後保護著陳念,可是有一天蘇北山在警察局裡被審問著,魏萊又找到欺負陳唸的機會,他們拿著剪刀,將陳唸的頭髮剪成狗啃似的,他們脫光陳唸的衣服,拍陳唸的裸體視頻。

陳念流著血,並沒有報警。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記得電影當中某個女警官說:你們應該相信大人一些。意思是,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應該報警,大人會處理好一切。

她問陳念為什麼不報警,陳念說,以前報警了,言外之意是,以前報警沒用,現在也不會有用。

電影最後,魏萊死了,是陳念失手殺死的,蘇北山和陳念都進了監獄。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整部電影,都處在一種陰暗的氣氛當中,即便那一點深情的溫暖,也在那種無情的拷問當中,顯得微不足道。

拷問什麼呢?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為什麼培育著祖國花朵的校園裡,依舊有如此卑鄙和醜陋的一面?

電影裡面給出的答案是:因為他們還年輕,還不知道善惡到底是什麼,他們需要長大,長大了就明白了。

我看完之後,我的答案是,因為無知,無知才是最大的罪惡。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關於無知,電影裡面有幾個場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人可以無知,但人無知到這種程度,實在也是一種境界。

第一處:

易警官詢問女學生魏萊的時候,魏萊非但沒有絲毫愧疚(畢竟胡小蝶是因為受不了她們的起伏,自殺身亡的),還大言不慚的說,胡小蝶就是因為壓力太大,自己受不了,不關她的事。

這都不算什麼,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她說,像胡小蝶那樣的人,大學畢業之後,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可能也掙不了幾十萬,現在死了,可能學校就會給胡小蝶的媽媽幾十萬,她死了,可以賺幾十萬孝敬自己的母親,這挺划算的。

原話可能不是這樣,可能比這更難聽,我不願意回頭繼續看一遍。

看到那一幕,我就在想,一個人究竟要無知到什麼程度,才可以說出這樣的話!

且不說她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究竟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就說她說一條生命,可能就是幾十萬,聽了就讓人覺得膈應。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第二處:

電影裡有這樣一段臺詞,以前有一個案子,學校裡一群學生,活生生將自己的同班同學打死了,可是在審問的時候,原來沒有一個人知道,人是可以被這樣打死的。

聽見這個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學生,連對生命起碼的尊重和敬畏都不懂,一個學生,縱然讀了不少聖賢書,在學校裡學習多年,不說其他,最起碼應該懂得尊重生命。

然而,現實當中,往往不是如此,很多人真的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甚至對很多事情,都不知道究竟意味著什麼,反而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

奧威爾在《1984》當中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無知即智慧。這話用在這裡,最好不過。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第三處:

魏萊欺負陳念,拍了陳唸的裸體視頻,被鄰居發現了,她擔心陳念報警,拿著手機來到陳念面前,對陳念說,只要你不報警,你要做什麼我都答應,你要多少錢我都給你。

陳念不說話,她對陳念說,你打我,你打回去,她拉起陳唸的手,打在自己的身上。

她拿起手機,對陳念說,我拍了你的視頻,你拍我的,這樣我們就扯平了,說著,她自己脫自己的衣服。

為了讓陳念不報警,她幾乎是用心良苦。

最後,陳念說:我永遠都不想見到你。

她說:你真的不要錢,你還是要吧,這樣我才放心。其實我們應該成為朋友的,他們那些人,一個太笨,一個是牆頭草。(原話或許不是這樣)

可能她壓根就不知道自己曾經帶給別人的傷害是什麼樣的,可能她覺得打了人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還回去的,比如說讓人打一頓,比如說給別人錢。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越是無知的人,越是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不過,有時候,無知的並不僅僅只是作惡的人。

看戲的人,同樣無知。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胡小蝶曾經問過陳念,她們欺負我,你們都知道,可是你們為什麼從來不管?

這句話,可能也是對許多人的一種拷問,就像在胡小蝶死亡之時,那些拍照看戲的人,許多可能並沒有欺負胡小蝶,可是他們的行為,依舊讓人覺得不舒服。

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描繪了,被殺頭的是中國人,旁邊圍著看,喝彩的一群人也是中國人。看熱鬧的人從來不怕事情大,因為與自己無關。

這樣麻木的人的形象,總是讓人覺得可憐。就像《藥》裡面你那個買血饅頭的華老栓。

很野雖然很長,但黑夜一定會過去。

《少年的你》: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

《少年的你》裡有句臺詞說:你要相信你做得對,路上會有陰影,但抬頭必能看見陽光。

那陽光,是智慧,那陰影,是無知。

文|帝小羽,我從山裡來,欲回山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