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孤獨嗎?

___葛某某


首先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實際上,我們人類在宇宙中其實並不孤獨。人類誕生於300萬年前,是地球上新一代的統治者,對於今天的人類來講。地球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飛速的發展。我們的眼界也變得越來越開闊,我們現在正在嘗試人類史上最偉大的一件事。那就是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不光是某個國家的期望,更是全人類的期望。我們人類本身的基因中就蘊含著探索和學習兩種不同的序列,而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這種基因變的越來越強大。 今天,我們探索了地球上的天空,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地球上最深的海洋,除了地球本身的構造沒有探索外,地球已經對人類不在新鮮了。即便是一個小孩子都知道地球的一些知識。

太空對於人類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因為和電影中的不同。太空是一個死寂的世界。那裡一切都不存在。沒有人類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一旦我們在太空迷路或者設備損壞,那對於太空裡的人類來講,無異於宣判了無期徒刑一樣。並且是永遠無法回到地球的無期徒刑。他會永遠的在太空漂流!

瞭解外天空的東西,對人類來講顯得極為的重要。雖然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宇宙中是否還存在其他生命體,但是通過大數據就可以得知,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種不同類型的文明。但是由於宇宙太大了,距離限制了人類的探索和思考。但是無論什麼時間,人類都是不孤獨的。

當你仰望星空看天上的某顆星星時,另一個世界中的外星文明估計也在觀看太陽,這就是宇宙帶給我們帶來了神秘。它產生距離將文明遠遠地拉開,即便文明達到了光速,依然無法在短時間內拜訪其他外星文明。

這樣從而避免了文明引起的戰爭,而保護了宇宙的和平。從另一方面來看,宇宙不僅限制了生物的思考方式,同時也提醒了生物要擁有勇於探索的精神,宇宙很大,宇宙很奇妙,只有你不斷的揭開它的奧秘。才會知道宇宙的真實意義,生命存在的真實意義!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天文愛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間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疑問,請在下方評論和留言!

宇宙V空間


目前來說,有兩種孤獨:

第一種:個人的孤獨。

人類在地球上,以個人與社會兩種形態存在,從個人角度來說,每年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想法願望,有不被人理解與被人理解的部分,這中間就有孤獨。

舉例:有些人的智慧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他所見到的領域或許很多人沒有見到或理解,人們常常會質疑甚至牴觸,那個人常常會孤獨寂寞。

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第二種:物種的孤獨。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何其渺小。在地球上,人類也不一定是最後的物種。

目前,人類對地球上的物種瞭解不多,至少語言不通,或許人類自認為佔據上風,但是物種正在減少與進化,人類的進化遠遠不及破壞的速度,試想,當地球上只剩下五個物種,那會是哪幾個?

人類會越來越恐慌,孤獨感爆棚。

其他星球的物種與人類或許是類型的節目,宇宙中秘密太多,需要人類開發。若是在人類滅亡前,尚未發現新的宇宙物種,將是一件非常孤獨的旅行。

當然,地球能永恆存在是理想的,人類在地球變化前找到適合自己生了的星球,那地球將不會孤獨,人類也將把孤獨放在一邊,暫且讓他獨自乘涼。





北斗真人


目前看來確實是孤獨的,小範圍講在銀河系都是孤獨的,,單單整個銀河系,就有超2000億類似太陽的恆星,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更是不計其數。要知道的是銀河系的直徑是可怕的十萬光年。而我們人類以及人類生活的地球在這裡面遠不及一粒塵埃!

旅行者一號於1977年9月5日升空,經過41年的時間已經飛了近216億公里,相當於從太陽到地球的72個來回,目前還保持著17km/s的速度,要想飛出太陽系,還需要數萬年的時間!

所以說人類在宇宙中的這個孤獨是可怕的,因為實在是太渺小了。






文峰芝麻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佈,今年的獎項頒給了在宇宙學和系外行星領域深耕的三位天文學家。其中,系外行星的研究主要揭示一個重大問題: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孤獨嗎?

系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以外的行星,跟太陽系類似,系外行星也是圍繞著它的恆星運動。1995年10月,馬約爾和奎洛茲宣佈在類太陽星周圍發現了一顆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即系外行星。它是位於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飛馬座51b。這是一顆氣態行星,軌道週期為4.2天。因為質量與木星相當,被稱為類木行星。米歇爾和奎洛茲因為這一發現獲得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從事物理宇宙學理論研究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平分秋色。

為什麼觀測到一顆星就可以得諾獎?早在1992年天文學家就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但為什麼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會發給馬約爾和奎洛茲呢?

首先是1992年發現的主星是脈衝星,因其極其特殊的環境使得它周圍存在系外生命的可能性基本為零,所以未引起公眾的關注。而1995年馬約爾和奎洛茲發現的這顆是圍繞在類太陽星周圍,這滿足了人們期望在太陽系外尋找另一個“地球”的想象。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個疑問:人類在宇宙中是不是孤獨存在的?這次發現為系外生命的搜尋邁出了堅定的一步,打開了人類進行系外生命探測的大門,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進展。因此,人們往往會把“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這一殊榮落到飛馬座51b的頭上,但是準確地說,飛馬座51b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之前人們對行星的認識僅侷限於太陽系內八大行星,1995年馬約爾和奎洛茲的發現為人們打開了一個新領域。

此後的二十多年,天文學家共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它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軌道、週期等,差異之大令人難以置信,多種多樣系外行星的發現也挑戰了人們對於行星系統的傳統觀念。我們最終的目標是發現一個或者多個可供人類居住的“地球”,為將來人類進行星級移民尋找目標,以及尋找宇宙中是否還有其他生命。

1995年第一顆在類太陽星周圍發現的系外行星開闢了人類系外行星探測的新紀元,歐美等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部署了大批研究人員,也投入大量研究經費。但在茫茫宇宙中探索太陽系外行星,進而探索系外生命和系外文明這一重要天文研究領域不能缺少中國人的身影。比如,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內率先利用國家天文臺2.16米望遠鏡開展系外行星進行搜尋,並於2008年發現第一顆利用中國自主設備探測的太陽系外行星,開啟了中國天文工作者利用自己的觀測設備搜尋系外行星的探索和研究。2.16米高分辨率光纖光譜儀預期可以達到好於1m/s的探測精度,可以探測到超級地球乃至類地行星。

對於系外行星的研究有很多目的,一是為人類尋找下一個居住的家園;二是研究這些系外行星系統其實就是研究太陽系的過去和未來;三是完善行星形成理論。比如,1995年發現的這顆行星離恆星很近,溫度很高,在如此高溫下行星無法形成。1996年著名天文學家林潮等人提出了行星遷移的解釋,認為這顆行星是在距離恆星較遠的地方形成,然後遷移到了現在的位置。國外對系外行星的研究已經如火如荼,而我國才剛剛開始。要說的是,目前對系外行星的觀測集中在光學波段,得到的是行星軌道和質量等信息,我國的天眼望遠鏡將對系外行星的射電波段進行觀測,有望得到系外行星的內部結構和組成等信息。

許多孩子對星空好奇。在宇宙面前人類永遠是孩子,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很多問題都還是未解之謎,希望更多有興趣的人加入對天文的研究,加入對系外行星的研究,為人類找到答案。




小清流


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孤獨嗎?人類本就是外是來客,以宇宙之浩瀚有生命的星球數不勝數,人類的孤獨是文明程度太低造成的。











探秘獵戶座


人類是宇宙的唯一,能不孤獨嗎?不管人類下多大的努力,技術如何發展,都不會有人類的蛛絲馬跡,剩下的只有數學家的盲目計算和科幻家的想入非非,還有一幫瞎起鬨的無腦人群的歇斯里底。人類是宇宙的唯一。

一、最無知,數學推理出的外星人

我們所在的宇宙或者說總星系實在是太大了,只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就有2000多億顆恆星,以太陽系平均176顆大的星系和衛星計算,也有35萬億顆天體,這裡還不包括數目龐大的小行星、彗星群體。而整個宇宙據科學觀測發現,有1000多一個類似銀河系的天體。這樣計算就可發現,即使每個星系有一個宜居天體,也有1000億個類地行星,在數學家看來確實樂觀,似乎外星人充斥宇宙,比比皆是。根據系統論的整體性和層次性原則,星系雖多,必有一個最高層級,而不是毫無隸屬,毫無規律的隨機分佈,而是層級分明,呈金字塔結構分佈。塔尖最小,為了實現最優化,簡化到了唯一,那就是銀河系中的地球。所以,數學或概率只能預測死的,均勻的物體,對於生命體的分析往往謬以千里。

二、物質的多樣性

物質的多樣性可是哲學概念,應該沒錯吧!肢解概念同樣混淆視聽。宇宙是物質性與多樣性的統一,同時宇宙又是不同規模、性質的系統,即是生命的不同表現形式。我們地球的生命是碳基生命,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生命需要營養交換,運輸工具是血液,人體需要散熱,需要分配養分,這裡跑腿的是水。水與二氧化碳還是地球溫度的調節器,溫度低了,有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儲熱,溫度高了,有熱容量最大的水儲熱降溫,一直保持地球溫度數十億年沒有大的變化。

有人試圖創造出硅基生命,無水生命,還信誓旦旦地堅信會成功,這是錯誤的假設。宇宙是大,但規律是統一的。規律就是穩定聯繫,宇宙系統的穩定聯繫是宇宙規律,是構建宇宙系統的法則,表現為宇宙的結構,難道宇宙系統會設置兩套規律,構建兩種,甚至很多種結構。既然規律是統一的,怎麼可能造出遵循不同規律的生命呢?別想入非非了。

三、早於人類的“類人文明”

有人說,地球存在40多億年了,在人類產生之前,產生過文明,看似合理,其實不值推敲。系統的時序性原則規定了,越後來的越高級,它符合發展與進化的規律。系統的整體性原則規定了地球的生物是互為因果,一以貫之的統一體。沒有五次物種大滅絕,就不會有人類誕生需要的環境條件,就不會形成人類的神經系統。沒有恐龍的存在就不會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儲備,也就不會有工業革命的到來。這是一脈相承的巧妙關係,是一種長期的平衡與演化過程早就的。

恐龍滅絕之後到人類出現之前,有個6000萬年的過渡期,有人看到有隙可擊。他們不明白,物種進化有量變也有質變,物質性生命至恐龍滅絕結束,也是生命進化的第一階段,接下來進入生命進化的第二階段,即精神智慧階段。這裡需要一個長期過渡,需要肢體的演化,體格的整體縮小,大腦的加速發育。人類的工業化進行了幾百年,到上世紀80年代接近頂點,本世紀20年代進入智能化時代,中間有30年的過渡期。在恐龍滅絕到人類產生的6000萬年時間內是不會產生文明的,因為除了智慧型生命,沒有任何一種生命形式可以完成宇宙賦予的使命。同時,智慧型生命是複雜生命,不是隨便出現的,它需要積累,需要過渡、過程。

智慧型生命的出現,是長期積累的嬗變,即質變。所以,硬是拿一些生物填補這一時期是違背基本規律的。

雞蛋21天出雞,15天行嗎?9個半月誕下孩童,5個月行嗎?正所謂,瓜熟蒂落自然而然。這就是萬物的統一性,不能因為時間跨度有點大,就胡思亂想。恐龍滅絕到人類誕生是必要的發育期、量的積累。

四、科幻是現代神話

外星人的形象大多來自科幻,人鬼不分,人神混淆。科幻是現代神話,雖然披著科學的外衣,改變不了神話的本質,娛樂而已。

世界是進化的,人的壽命,形象,體格都趨於完美,而不是退化,也不是隨意妄為,這是宇宙規律在起決定作用。閻王殿的小鬼骷髏頭都比外星人漂亮。

外星人的交通工具不符合力學原理,與其說接近光速的交通工具圓滾滾的像個草帽,人類早就仿造出來了。

人類的想象是豐富的,孫悟空大鬧天界,什麼交通工具都不要,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

要變為現實,還是需要科技一步一個臺階去完成。

五、平行人類

人是以類的形態出現的,既然是類就不會只有智人,還應該有其它類型的人。

著名的有尼安德特人,南人等等,為啥只有智人延續下來了?這不稀罕,人類社會是以人為要素的系統,系統的層次性決定了,人類只能有一個類別處於頂尖地位,經過長期的矛盾鬥爭,處於弱勢的種類大部分滅絕了,少部分優秀個體融合了,最後,優化出了智人。

當代也是一樣,白、黃、黑、棕四大人種,白人最早發展資本主義,大量販賣黑人到美洲,非洲損失了1億多勞動力,黑人人口受到壓縮,販入美洲黑人,有部分優秀個體融入西方,黃種人也受到壓抑,棕色人種很少,只是膚色別具一格而已。

這四大人種,最後經過融合淘汰,也會實現最優化,這是系統的本性。當然人類的優化不是指數量,而是指質量居頂尖地位。本來人類的使命就是靠智慧去完成的。人之間不但競爭,而且汲取對方的精華進行融合。

五、人類是宇宙的唯一

古代帝王以孤、寡人,朕自稱,皇帝孤獨嗎?為什麼爭奪天下者樂此不疲呢?系統最優化的唯一目標和層次分明,決定了宇宙不是智慧生命的批發市場,需要了產生一個,整個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一個生命的搖籃。宇宙可以誕生很多低等生命,但要成長為人類,只有地球具備全部條件。人類註定是孤獨的,也是幸運的。在改造宇宙,再造宇宙的過程中不要指望有幫手,宇宙一切已知的和未知的條件,就是人類的憑藉。整個宇宙都是人類發揮的對象,用天高憑鳥飛來比喻,似乎忽略了人類的使命。智慧的無限性隨認識、實踐的無限性而深化,具有無限性的特點,只有人類能夠宇宙無始無終的使命,避免因自然法則的規定而滅亡。最大節約正是最優化的表現之一,人類必以最小的代價開發技術,以最小的代價雕琢宇宙,以最小的物質消耗完成宇宙使命。


老張觀世界o


在這個佈滿浩瀚星空的虛擬現實宇宙中,存在著10的47次方個具有智慧生命存在的星球,而地球只是其中之一。由於地球文明之前已歷經過五次大毀滅,現今第六次文明才進化到宇宙I類智慧文明的起始階段,可以說尚處在整個宇宙文明金字塔的底端。而宇宙文明的頂端己經進化到了宇宙III類超級智慧文明,即高出地球文明至少1.8萬億倍。簡單地講他們生命的存在完全己進化到可以在不可見光的波段的形式而存在,當他們在此狀態下,自然地人類的肉眼是看不見的。對於這類到地球來的外星人,人類的文明對他們而言如同螞蟻一般。


烏龍峽剿匪記


人類在宇宙中也許並不孤獨,這要看隨著人類的進步,有關負物質的研究能達到何等程度?對物質的結構及其粒子的研究深入到何種程度?對生命的起源能研究到何等程度?在這樣的基礎上,人的壽命已經成為無限的。光量子理論將把人類的物質世界帶到另一個負物質世界。他們的運動速度都是以光速計並都依直線運行,沒有什麼星體可以阻擋它。那時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完全不同,需要也完全不一樣了。實際上外星人就是負物質的,人類看不到他們,但他能看到我們現在的落後狀態。所以人類在宇宙其實並不孤獨。


先知先覺8888



忙裡偷閒多彩人生


就像深夜食堂那樣,我們在人生的這條大道上,有著太多不一樣的故事,每個故事的背後,我們都是不一樣的自己,或安靜、或張揚、在閒暇時。每個人都會孤獨,有時候孤獨也很好,給自己一段傾訴的時光,來一份喜歡的甜品陪伴,讓甜蜜把自己包圍。孤獨之後,我們依然要往前走,去見證未來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