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养?什么是修养?什么是涵养?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醉卧西湖18


教养是通过外界教育而产生的品格。修养是通过自身严格要求所具有的品格。涵养是在教养和修养的基础上,通过自身修炼,升华而具备的品德。


老君兄干部退休


回答结论:(三者定义)

1、教养:

它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2、修养:

指人的综合素质;道家的修炼养性等,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

3、涵养:

指人控制情绪的功夫;涵养,使人严肃而不孤僻,使人活泼而不放浪,使人稳重而不呆板,使人热情而不轻狂,使人沉着而不寡言,使人和气而不盲从。

三者之间区别:(个人见解)

教养层面浅一点,更多的是行为做法上的,修养深度深一点,更多的是内在的知识文化等;涵养更深一层,需要外在的行为,内在的知识文化,发自内心的行为产物;可以理解为涵养=教养+修养;



工程圈


什么是教养,什么是修养,什么是函养,本人认为大同小异,都是反应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如三养为一身,那肯定是一个高素质的人!

先说教养,就是受家庭的家风所致,习以为常,很有貌节,很懂家庭中,传统的请客送礼。不管做客还是待客,民间都有这句俗话叫“东道不饮客不偿”,并知客主上座为先等等...,这些就是教养。

来说修养,那就是知书达礼,是一个有文化人,而且文化程度很高,不随便说话,更不乱说话,要说就是慢条疏理,有理有节,并使人很想听并认可。要指责一个人或批评一个人,会用委婉的语言表达,使人接受得了。这就是修养!

再说函养,那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有函养肯定性格也好,有情绪也默认在心,对别人的缺点也很包容。反之,性格暴燥,听不得歹话,尽听好话,总是自己一贯正确,受到批评指正,就暴跳如雷,甚至,破口大骂,这就是沒有一点函养。

由此说来,教养,修养,函养有时也会相互制约的,如果没有函养,而有教养,修养,也会使得函养有所提升。只有函养,而没有教养,修养,也是可以通过自学努力,接受社会经验,可得到提高。

总之,教养,修养,函养,三养之中,函养再根夲,最重要!一个人三养为一身,在社会上是很受人欢迎的,而且出息不可估量!


刘梦辉1445414400581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属于他律教化显现。教养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常言,穷养儿富养女。依我看,穷养富养不如教养。教养是家风的体现,是家训的体现,是家规的体现,是每一位家庭成员修养的具体表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的教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所达成的,它是一个人在天长日久的家庭熏陶中,在数十年的学习生活中,在一生的工作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教育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改进,而所形成的一个人良好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修养一般是指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就是人在个体心灵深处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所达成的境界,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慎廉,勤正刚直勇。 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修养反映出一个人经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工作教育个人修为等综合因素。人在修养的提升中,家庭教育当属第一位,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修养培养的摇篮,也是一个人成长的终身学校。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修养提高的熔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学校教育,对一个人修养的提高,不光是书本知识的培养,更多的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怀的熏陶,学校是立德树人之地,是要把一个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社会即教育,教育即社会。一个人走向社会,到了工作岗位,要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友好的对待自己的同事,严谨的对待自己的言行。这一切都是一个人修养的具体体现。



“涵养是指控制情绪的功夫;二指修养;三指道德修养;四指滋润养育、培养;五指积蓄、保持水分。涵养彰显的是一个人的胸怀,彰显的是一个人的大气,凸显的是一个人的包容,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担当,呈现的是一个人的作为。涵养表现出一个人每逢大事有静气,每份大事有灵气,每份大事有慧气。一个有涵养的人,他言谈举止让人舒服;一个有涵养的人,他待人接物很有分寸;一个有涵养的人,他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一个有涵养的人,他面对权力不大权独揽;一个有涵养的人,他利益面前不独自拥有;一个有涵养的人,他自知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一个有涵养的人,他一定会有孝敬之心家国情怀;一个具有修养的人,他一定知书达理成人达己;一个具有涵养的人,他一定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一个好人,一个正确的人要先有教养,才能学会修养,有了修养,才会懂得涵养。这就是说要成就一个人,必须就要有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有良好的学校教育,要有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有良好的驾驭工作的能力,要有良好的驾驭自己的能力,要有良好的控制自己的能力。教养既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也需要良好的学校教育。修养既需要谦虚自己骄傲他人,也需要礼貌待人真诚待人。涵养,即使己所不欲,勿施他人,又是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正如《孟子》里所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我共勉。



文中前面出现加粗部分为引用,向作者表示感谢!联系留言必会删除。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我是若水:专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等,专注悟空问答。欢迎关注!2019年7月23日


若水12806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这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认知问题。我个人觉得,教养、修养、涵养这三者之间既有相辅相成的共同点,又有着不同层面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在指责别人时说:“真是没教养”。同样的,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有人在评价另一个人时说:“这人真懂的享受生活,会修养”。也会有其他的评价,比如说:“这人真的很不错,很有涵养的一个人”。那么到底这三者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区别呢?

要想搞懂这个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教养?什么是修养和什么是涵养?

一、教养、修养、涵养的区别


教养:通俗点来讲,就是指一个人从小在家庭环境里所受到的教育成果,和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长时间的言传身教熏陶出来的内在体现,内容侧重于待人接物的日常礼仪和行为品德,包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教养,既适用于小孩,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


修养:顾名思义,就是以修身养性。指一个人在后天环境下自我提高、自我修炼的程度,修养所体现的内容不仅包括礼仪和品德,还包括外在哥魅力表现以及气质。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成年人的。


涵养:主要指一个人有内涵,心胸宽广,有大度包容的成分体现在里面。包含教养和修养在内,内容既有来自父母长辈的教育,后天社会环境的磨练,也有自我价值认知的提升和修炼。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成年人的,并且有一定的性格成分在里面体现。


二、教养、修养、涵养的共同点


综合来看:不管是教养,修养还是涵养,都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整体概括。只不过所要表现出来的侧重点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只有教养能用于孩子身上)。

个人认为:一个人要先有教养,学会修养,才会懂得涵养

以上就是三者之间的区别,以及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该如何做到这几点了呢?


首先是父母长辈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教养是孩子来到世上有意识后接受到的第一阶段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观念很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积极的人生观会让孩子养成乐观的性格,父母正确的价值观会让孩子对金钱、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是努力提高自我约束力

有了父母的良好家庭教育,个人的后天自我修养就是关键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意识,不管是日常生活上的洗衣做饭,还是学习和工作中的作业及上班,都应该对自己自律意识。戒骄戒躁,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


再次是时刻要谨记真诚待人,礼貌待物。

一个人的学识和文化水平再高,但是如果对人虚与委蛇、虚情假意,那他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不管身处什么样的职位,应该保持一颗真诚、友善的心,帮助弱者、不攀附强者。


最后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谁都会说,但是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意思就是:自己不要的、不喜欢做的,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对待家人,要用自己最好的脾气;对待同事,不刁难不苛刻;对待朋友,不强迫不逼迫。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见解。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醉美中华传统文化


”教养,修养,涵养”是三个不同的层面,在人身上的,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为人处世中的具体表现。”教养”一般是指”家庭教育””家风””门风”祖先前辈”的优秀品德的传承,在后来者身上的体现。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人的以后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至于说”修养”是指人在发展与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修练”所养成的,在”为人处世”中所应用的”能力,方法”的高低,熟悉程度,以及期望”所达目标的结果”。”涵养”则是一个人随着学习知识”越来越多,文化程度,越来越高,文明程度和见多识广,见到一些人或事,该”生气时,不生气””包容””大肚常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大概就是人的”涵养”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吧。(一家之言,难免偏面,望大家批评指正)[求真原创首发]2019/7/28/于北京








手机用户lisiyao求真


什么是教养?简而言之,作动词用就是教育培养,如教养子女,作名词用,即作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如有教养。

什么是修养?名词。泛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等方面的一定水平,如理论修养,文学修养,如某人是一个有修养的文学家。另外的一个意思就是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如他有修养,从不与人争吵。

什么是涵养?一指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能力,与修养的另外一个意思同义。常常说这个人很有涵养。这个是名词。作动词用指的是蓄积并保持水分等,如用造抹来涵养水源。

三个词是偏义复词,中心词语是养。教,修,涵三个字分别是养这个中心词的限制词。

这三个词均是褒义词,这个人教养好,修养好,涵养好,都是说这个人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表现。

愿你与我都是一个有教养有修养有涵养的光明正大的人!

一孔之见,当否?请斧正之为谢。











平安如易


论及“教养,修养,涵养”三者的区别,窃以为:教养是基础,修为是锤炼,涵养是至终的具象。

详解就是:

教养,应该是,人自幼稚启蒙起,到智识慧熟的初成年,这阶段应该是家庭育教、学校识教、社会德教的共同责任。性格的好恶,与这三方面关联密切,又尤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基点,待人接物,处世理情等,父母亲都是孩子的垂范榜样。其次,也必以学校的知识辅教为托,令其充实理智,拓宽视界。而社会的德教,则是其“被动性”濡染而使:社会风气清正,会让其心念廉洁;社会现象颓靡,便使其心生效尤。

修养,体现在个人的修为。是智业初级,疑与虑迷惑重重,便潜心学习苦练,不断充实世间道理,明析正确观念的一段长期磨砺过程,以史作鉴,借训为示,去伪存真,撷其精华,最终大器若成!

涵养,是集“教养”和“修为”的大慧之成,是最终器宇轩昂之体现!涵养乃人炫耀成熟的内在仪容,经由其在人事交际、处世立论的言谈举止间彰显,其“涵养”深厚的表现,可令同道们敬慕,亦让敌视者叹服。

诚然,三者关联既是如此密切,孰为重?愚以为,个人的修为更重。有人自幼因家境或家长某些缘故,缺乏管教,礼薄识浅,而少不更事,为欲放纵,五恶十孽,甚至冥顽不化的,但饱受坎坷痛训后,翻然醒悟,遂敛收恶性,虔诚向学,守志图修为不辍,长此就往后,亦蜕恶成为善良之辈。

长议如此,个人陋识,尚祈赏教!

(其实,类似的心路正是本人历程,姑且算是“以身授业”吧)


上席不喝酒baibai666


教养、涵养和修养

教养、涵养和修养

教养、涵养和修养是三个经常遇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和被使用的几率都是很高的。那么,这三者的真正含义如何理解呢?不同的人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上网去查解释也不是单一的,以下只是我个人一些见解,与大家共享。

“教养”是指个人在教育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相应道德水准的、文明的、合乎社会规范的一些行为,它是社会、家庭、学校等教育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教养就反映了家长或教师的失职,或某些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教”指教育、教学、教导、教范、教改、教管、教化、教诲等,教的目的是使“被教者”接受符合道德的、文明的、一定社会规范的某些行为;“养”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在这里主要是指接受或养成上述一些道德的、文明的、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使之成为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习惯。一个人说话骂骂咧咧,张嘴就是脏话;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横冲直撞;随地吐痰,不尊重老人、妇女;在公共场所破坏公物、不讲公共卫生,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没有教养。一个人文明礼貌、说话得体、谈吐没有粗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起路来规规矩矩;不随地吐痰、尊重老人和妇女;在公共场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破坏公物,人前不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有教养的人。然而,在很多人那里人前有教养,人后没教养;有些场合有教养,有些场合没教养;针对一些人或事有教养,针对另一些人或事无教养;对地位尊贵的人有教养,对待地位低下的人无教养等等,出现了很复杂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的教养也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对教养有着不同的认知。

“涵养”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某些行为。行为有“物质行为”和“精神行为”之分,物质行为大多是通过某种行为使外界人或事发生变化表现出来,它往往能够造成一定的物质的后果或结果;而精神行为则更多地是通过语言、态度、面部表情、情感或情绪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精神现象,它一般不会造成现实的物质结果。“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某些行为。“涵”指海涵、胸怀宽广、有胸襟的意思;“养”则是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出某种不为情绪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为。一个人在别人该暴怒的时候不暴怒,别人该急躁的时候不急躁,别人该哭泣的时候不哭泣,别人该高兴的时候不显示出高兴,别人该悲哀的时候看不出悲哀,我们称这个人有“涵养”。由于一个人的胸襟宽广,看问题比较透彻,能融各种情绪于一身,不被某种特殊的情感所左右,于是,他就获得了一定的涵养。有涵养的人和无涵养的人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涵养表现着一个人的与众不同。相反,一个人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一句话不对付就暴跳如雷,遇到高兴点的事情立即开怀大笑,有点不顺心的事情或悲或泣,办事急躁很不沉稳,这个人就缺乏一定的涵养。在家庭生活中,两口子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不断,各说各理,声调不断提高,甚至是不分场合大打出手,根本不管邻居的感受和外人是否在场,这样的两口子就可以被视为没有涵养。相反,同样是一个家庭,两口子在外人看来恩恩爱爱,遇到矛盾协商解决,不互相指责、谩骂,甚至都不大声说话,即使快离婚了也没有显示出彼此有什么仇恨,这样的两口子大概就获得了某些涵养。有涵养的人往往是通情达理的,正因为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才显示出能够理解别人和宽容别人的胸襟,显示出自己的宽阔的胸怀。

“修养”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表现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某些行为。“修”指修炼、进修、修正、修整、修补、修身养性等,“养”则是对所“修”内容的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即锻炼出能够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某种行为。当一个人同诗人在一起能够吟诗作赋,同思想家在一起能够谈论哲学,同作家在一起能够写小说,同画家在一起能够画画时,我们称这个人有这些方面的修养。相反,一个人同诗人在一起时不懂诗,同思想家在一起时非常浅薄,同作家在一起时不懂得写作,同画家在一起时不懂绘画,我们称这个人缺乏这方面的修养。一个知识不太多的人,没有什么学历,但是,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水准、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也可以称这个人有某种修养(道德修养)。相反,一个人知识很多,也有很高的学历,但缺乏一定的道德水准、良好的性格、或比较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也可以称这个人缺乏一定的修养(道德修养)。可见,“修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修养是指能够表现一个人自身性格、心理、道德、文化、涵养等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的总和;而狭义的修养特指一个人在道德水准、性格和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良好的道德行为。其实,在很多人身上是既有修养又没有修养,既有某些方面的修养又缺乏另一些方面的修养,正如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没有具备完全修养的个人。

教养、修养和涵养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三者是有区别的:第一,行为不同。教养主要的指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通过教育而养成的某些道德的、文明的或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涵养主要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某种情绪的精神行为;而修养则是表现出一个人具有某些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第二,侧重点不同。教养和修养既有精神的行为又有物质的行为,而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的行为。第三,表现不同。教养和涵养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的外在方面;而修养更多地表现着一个人的内在方面。第四,内容不同。教养比较多地同个人身上的道德水准、文明举止相联系;涵养更多地是同个人的心理素质、各种情绪相联系;而修养则同个人身上的所有综合素质相联系。第五,不能互相取代。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一定有涵养或修养,反之,获得某些涵养或修养的人也不一定有教养。教养、涵养和修养有互相交叉的情况,但三者不能相互取代。但是,一般说来,在相互交叉的过程中,修养应该包含着某些教养和涵养,而教养和涵养是修养的某些方面或外在表现。

其次,三者又是有联系的:第一,三者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实践作基础是既不可能有教养,又不可能有涵养或修养的;第二,三者都是通过理性获得的,它们都是在理性支配下的一些行为,如果没有理性或理性丧失这些行为也将不复存在;第三,三者都包含了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即三者的获得都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联系,没有人的或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既得不到教养也得不到涵养或修养的;第四,三者都同某些健康的心理素质相联系,它们都是人们健康的合理的心理素质的表现,是这些心理素质反映;第五,三者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表现的,它们只是在人们进行某种行为时才能显现出来,一个静止不动的人或从不发表任何意见的人是很难知道其是否具备某种教养或涵养和修养的。


桐溪子


“教养”是指个人在教育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相应道德水准的,文明的,合乎社会规范的一些行为,它是社会,家庭,学校等教育的结果。“教”是指教育,教学,教导,教化,教诲等等的目的的使“被教者”接受符合道德的,文化的,一定社会规范的某些行为;“养”是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等,在这里主要是指接受或养成上述一些道德的,文明的,规范的精神或物资行为,使之成为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习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的教养也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对教养有着不同的认知。

“涵养”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行成的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某些行为。行为有“物质行为和精神行为”之分。“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某些行为。“涵”指海涵,胸怀宽广,有胸襟的意思。“养”则是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出某种不为情绪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为。有涵养的人往往是通情达理的,正因为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才显得出能够理解别人和宽容别人的胸襟。

“修养”是指在实践基础上行成的能够表现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某些行为。“修”是指修炼,进修,修正,修整,修补,修身养性等等。“养”则是对所“修”内容的培养,养成,生成,训练和修炼等等,即锻炼出能够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某些行为。“修养”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修养是指能够表现一个人自身性格,心理,道德,文化,涵养等等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的总和。而侠义的修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水准,性格和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者的区别是行为不同,侧重点不同,表现不同,内容不同,不能相互取代。

三者又是有联系的,三者都是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实践作基础是既不可能有教养又不可能有涵养和修养的。

三者都同某些健康心理素质相联系的。

三者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表现的。

教养,涵养和修养主要表现为某些心理学或人生哲学概念,各自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它们是相互区别,不能相互取代的。同时,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具有某些交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比较明显的。

总之,尽管教养,涵养和修养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表现着个人身上的一些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素质,甚至表现着一个人比较文明的道德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行为,这些行为是值得人们去效法和修炼,人们将在这种修炼中走向自身的完善化。这种历史至今还在传承着,发展着,人类由此进步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