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北方陰雨,大抵是時候在醞釀下一場聖潔的雪兒了吧。一上午的忙亂,得片刻心安,就在這暖氣十足的窗兒邊,泡一杯濃茶,且過中午……

不睡了。也好順著想說的,和大家科普關於精神科常見的行為問題吧……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迷倒人的雪鄉

言語和行為是個體心理活動的外部表現。在心理學中,關於行為及與行為有關的,有一系列相互概念。

☞機體在受到內外環境刺激後出現的由肌肉收緒產生的反射性活動稱作♥運動♥。

它是機體的一種功能,是動作和活動的基礎,包括隨意和不隨意運動兩類。這可能是單純的從生理心理學上來說。

☞機體指向某個對象和追求一定日的的系統運動稱為♥動作♥。

它強調的是機體全身或某一部分的運動。

在臨床上,動作與運動常視為同義詞,共同強調的是機體的反射性活動。

☞由一系列動作組成的機體外部活動稱作♥行為♥。

在人類行為中主要為有意識、有目的、有動機的行為。

☞由共同的目的所聯合,完成一定社會職能的各種動作的總和稱為♥活動♥。

包括遊戲、學習、工作、社交等,是個體心理賴以發展的基礎。

很多時候,行為、活動的概念大概可以相互等同起來理解。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運動、動作、行為、活動


好啦,上面的看不懂就忽略吧,也沒有太多意義。接下來咱們說一下:在精神科常見的行為異常有哪些呢?

有很多種!我們今天只聊一下大家最常見和最為關注的。

1.興奮

顧名思義,這裡就是指行為動作和言語活動的顯著增加。由於行為受思維和情感活動的影響,這類患者同樣具有思維和情緒方面的異常。如行為增加與思維、情感協調一致時稱作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狀態,如躁狂狀態、焦慮狀態,反之稱為不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如緊張性興奮、譫姿狀態等。

具體說說:

①躁狂性興奮:指音語、行為、思維和情感活動均普遍性地增多,精神活動之間及與外界環境之間基本協調,能進行有效的言語交流,行為能被人理解。

情感活動甚至能感染旁人,引發共鳴。多見於雙相障礙躁狂發作。

比如,一個剛入院的躁狂患者:“醫生,你儘快給我治療啊,不用擔心錢的事,我也要很快出院,上海方面已經聯繫過了,進博會項目我不去的話會出亂子,我在這休息兩天,不過我也可以不休息。你們辛苦了,我回頭和你們領導表揚一下你……”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喋喋不休

②青春性興奮:指言語和行為均增加,但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雜亂無章,與思維、情感活動明顯不協調。言語支離破碎,情感喜怒無常、變化莫測,行為幼稚愚蠢、做作、離奇,本能意向亢進等。為典壁的不協調性相神運動性興奮狀態。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比如一個剛入院的女性患者,1年內連續交往了20個男朋友,整個人已經進入病態的異性追逐狀態:“沒什麼事情,你能理解我,還說不可以,那王達恩不是接我去他家才有的事。我和奶奶有什麼可聊的,我就是找個說話的人,他對我好就行了……”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追逐異性

③器質性興奮:興奮狀態與腦損害時的痴呆和人格改變有關。患者的行為具有衝動性、攻擊性和刻板性,伴有情緒欣快、情感脆弱、強制性哭笑、病理性贅述、持續言語、重複言語等情感和思維的異常。主要見於慢性器質性腦損害所致的精神障礙,最常見於痴呆中、晚期的老年患者。

比如,痴呆的患者時哭時笑,一會對兒女講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長大,聲淚俱下,懷念以前的生活;一秒鐘畫風突轉,罵兒女,認為兒女把自己的錢財都轉移了,給自己的食物飲料裡面放了藥品毒害自己。在家點火燒衣,或者隨手拿起棍棒打人毀物等。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有打人毀物的痴呆老人

④譫安性興奮:指在意識障礙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與幻覺,錯覺交織在一起的興奮狀態。表現恐懼不安,興奮躁動,有衝動性攻擊性行為,行為雜亂無章,有時出現職業性動作。見於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性腦病綜合徵,比如酗酒後、毒品使用後等。

大量飲酒後突然不再飲酒,可能會出現戒斷反應,如恐懼被人迫害,患者因此到處躲避,甚至跳樓;還有患者感覺有細小動物爬上自己的身體,出現坐臥不寧,用手不斷拍打自己身上等等。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酗酒

♣♣♣♣♣♣♣♣♣♣♣♣♣♣♣

接下來介紹與前面講的興奮狀態截然不同的狀態。

前面如果用“躁起來”的夏日炎炎來形容,那麼下面這個狀態就是讓人“冷的慌”的陰雨綿綿。

2.抑制

是指行為動作和言語活動的顯著減少。臨床上包括木僵、蠟樣屈曲和緘默症。

①本僵:指行為動作和言語活動的普遍減少或完全抑制。患者長時間臥床或呆坐,不動不語。如表現為偶有翻身、坐起、走動或有少量自發言行者稱亞木僵狀態。

這個症狀非常明顯,有時讓人不可思議和心疼。患者多見於抑鬱和精神分裂症。比如曾經遇到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盥洗室準備刷牙,突然嘴裡含著牙刷不動了,水龍頭不關,立正了1.5小時,像被點了穴一樣(後來才知道,他耳朵裡有兩種聲音,一個是勸自己殺死自己爸爸,一個是不能殺,就在這兩種聲音和思想掙扎中木頭似的站了近2小時)。

②蠟樣屈曲:比木僵要更為嚴重,患者的肢體可任人擺佈於某種位置,並維持較長時間而不主動改變,如同泥塑蠟鑄一般。

經典狀態是,如將患者枕頭抽走,其頭部保持懸空面不主動放下,稱為空氣枕頭。此症狀見於緊張症或精神分裂症。

③絨默症:如字面意思,患者不言不動,完全保持沉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木僵

♣♣♣♣♣♣♣♣♣♣♣♣♣♣♣

在接下來,來說一下幾個較為具體的行為障礙問題。

3.刻板動作

患者機械刻板地重複做某一個毫無意義和無目的的動作,患者並無痛苦情緒和擺脫的願望。

比如患者將病房的門打開又關上,上肢重複在空中畫圈,持續可達數十分鐘。常伴有刻板言語。主要見於精神分裂症緊張型,也可見於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4.強迫動作

一種違反患者意願,但難以自控而不得不反覆進行的動作。這種動作常在強迫觀念的影響下出現,多數知道沒有必要,但無法控制,為此感到痛苦。多見於強迫症,也可見於精神分裂症。

如反覆關門、反覆洗手、反覆核對等。有的表現為一套儀式樣動作,如走路時走數步、停一會又倒退一步,如此反覆。

但在此處一定強調一點,不是大家理解的日常生活中的“強迫”,要特別滿足一下情況才可以考慮強迫症:

a.知道沒必要但控制不了;

b.本人痛苦;

c.學習生活受影響;

否則,就不是強迫動作啦。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痛苦卻停不下來

5.作態

患者的行為舉止嬌柔造作、裝腔作勢.給人以裝相做作之感,但並不離奇。

如一些女性患者尖著聲音說話,踏著腳尖走路,梳著奇異的髮型,穿著怪異的服裝。主要見於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6.攻擊性行為

多數是在幻覺妄想或其他病態心理活動的支配下,突然出現對他人進行襲擊、傷害的行為。攻擊行為常殘忍、冷血等。

如曾經新聞報道的以為吃麵的顧客與老闆爭吵後將其頭顱砍下,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將鄰居多人砍傷等等。見於精神分裂症或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等。

強調一點:與衝動性行為的不同之處,衝動是可以找到解釋行為發生的原因。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不計後果的攻擊

7.自殺行為

如果前面的行為是對別人造成了傷害,那麼自殺就是最嚴重的的自我傷害。

這是一種自願而有計劃地傷害或毀滅自己的行為,多由嚴重的抑鬱絕望情緒、幻覺要想等病態心理引起。

如有被害妄想者,怕別人謀殺,不如自己了結以免遭人毒殺;有自責自罪妄想者,覺得自己罪大惡極,不應該活在世上;有命令性幻聽者,受幻聽的支配而自殺等。多見於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

8.還有其它一些怪異行為,比如患者表現離奇古怪、不可理解的行為:擠眉弄眼、做鬼臉、爬行、裝怪象等奇怪的表情和動作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怪異


敲黑板,劃重點,生活中有用的細節:遇到精神行為異常的人怎麼辦?

其實簡單的講就是:

精神科專業人士可以加以快速判斷,並結合現場情況給予處置;如條件有限,迴避的同時呼叫救援,比如報警。

非精神科等專業人士,還是建議自保,不要圍觀和靠近,儘量認慫躲開,有多遠躲開多遠。如果有空暇時間,別忘了告知周圍人,並報警。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報警


寫在最後,碎碎念

多數精神科病人的行為紊亂都是受到一定程度的症狀支配,比如讓其感覺不安全的幻覺和妄想。

做出這些行為,患者本人並非自願主動,或者有目的性;只是在他/她的世界裡,覺得這是“主動出擊“或”自我防衛”,這麼做他/她能稍微舒服一點。

對於我們老百姓而言,在頭條上多多學習一些精神衛生知識,便於識別一些精神科常見的問題,助己助人。

同時,我們要盡力幫助精神科患者,與人為善,手留餘香。但遇到我們如不能幫助的情況下,那一定記得,不要好奇、圍觀或激怒精神科患者,走開即可。

精神病中的重要“現象”之⑥——行為問題

手留餘香


參考文獻:

1.陸林. 沈漁邨精神病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 155-160.

2.袁德基, 楊權. 抑鬱性木僵的誤診. 四川醫學院學報. 1985. 355-356.

3.徐文楨. 器質性木僵狀態(文獻綜述). 國外醫學參考資料.精神病學分冊. 1976. 114-119.

4.高英梅, 郝玉傑. 腦卒中後木僵狀態誤診為散發性腦炎. 臨床誤診誤治. 2010. 458.

5.李皖生. 安定治療木僵狀態. 臨床精神醫學雜誌. 1997.42.

6.楊治良, 劉素珍.“攻擊性行為”社會認知的實驗研究. 心理科學. 1996. 02: 5.

7.葉茂林. 攻擊性研究方法. 心理科學. 2003.02: 334-336.

8.費立鵬. 中國的自殺現狀及未來的工作方向.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04. 04: 3.

9.翟書濤. 自殺原因的研究現狀. 中華精神科雜誌. 2002. 02: 4.

10.張眾良, 張仲明, 李紅. 強迫症病理的認知–行為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進展. 2010. 02: 306-313.

11.張守傑, 許又新. 強迫症症狀學的初步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1991. 02: 79-81+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