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拼多多东西那么便宜还有优惠券?他们卖家赚钱吗?

好物分享巨便宜


拼多多拼的是人气,有的是薄利多销策划,特别是几块钱的小东西,拿货几毛钱,控制4.5块一件的运费,一个件货赚个一块钱,一天二三千的销量,也就有二三千的收入,更何况很多客户下单不止一件对吧,只要有销量,就没有亏本一说


狮子姐


中国有一句老话,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一名买家,只需要关注自己买到的货物是否有问题,无需为卖家是否赚钱担心。

拼多多平台上有很多九块九包邮的产品,因为一些买家自己邮寄快递被收过十几二十元的邮费,便认为拼多多卖家会亏钱,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谬误。

实际上,拼多多的卖家多采用包仓的形式来批量的发送快递。

所谓包仓,就是一个月以约定价格买断的方式给予快递公司固定的费用,然后不论卖家发多少货量,每单均按照接近成本价来发货。

与买家发一单十几二十块相比,这种包仓的价格就像是量贩批发,即使平摊了约定价格的包仓费用,可能也只要三四块钱一单。

但同时,这是要以具有比较大的发货量来保证运作的。

如果是新做的新手卖家或者常发快递的一些买家,光是高额的包仓费用便根本无法支付,还不如以零售的十几二十元的价格散发快递,所以这些群体对于包仓,以及快递费用本身,就与拼多多等平台的卖家处在不同的认知线上。

前面我们讲了规模运作下,包仓快递费用可能只需要三四块钱。

那么一件九块九的拼多多的货物,便可以剩下六七块钱。

那么这六七块钱还有没有钱赚呢?

肯定有的。

消费者认为赚不到钱 ,还是一个价格认知谬误在起作用。

我们以A商品作为例子来举例。

1,A商品建议零售价20元,在便利店标价20元进行销售。

此时买到A商品的消费者对A价格的认知,是商品A等于20元。

2,A商品建议零售价20元,在某大型超市特价16元销售。

此时买到A商品的消费者对商品A的价格认知是16元。

综合起来,就是商品A,大概是16-20元。

可实际上:

1,便利店从市批发市场拿商品A进价15元。

2,超市从省代拿货商品A进价12元。

3,省代从总代拿货商品A进价9元。

4,总代从生产厂家提货商品A进价6元。

5,生产厂家生产商品A成本价5元。

对于便利店对商品A的价格认知便是15-20元,以此推下去,到了只跟总代打交道的厂家,商品A的价格认知便是5-6块钱。

如果是直接从生产厂家开始出货,直接做B2C(厂家对顾客),直接卖九块九包邮,那么:

九块九减去三四块邮费减去五块成本,等于一块九到九毛的利润。

利润,并不会比卖给总代差。

更何况红海时代,市场份额你不做总会有竞争对手去做,厂家直接开网店,便也不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了。

除开我们上面提到的一些原因,造成惊人低价的还有就是品质分级原因。

随着网购市场的成熟,一个商家,可能在各大平台上都有分店。

虽然是同一种商品,但这些平台的目标客户,平台定位,销售成本,流量对象都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同品不同价的现象。

于是一些商家便会对不同平台提供不同品级的商品。

比如商品B,厂家制造成本10块,某平台却能做到厂家直营九块九包邮,如果不是限时的推广活动,长期这样做,那么发的很可能就是品质分级后的下级品。

拼多多发展到今天,惊爆眼球的价格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一些品牌口碑所起作用不大的产品,性价比尤其的高。

可是如果是一些过于违反正常人认识的价格,比如一分钱的成箱苹果,两毛钱的整个大西瓜,九块九的电动摩托,九块九的苹果手机,除开抽奖性质的正常营销,广大消费者还是要擦亮眼睛才好。

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不是么?


LithiumWolf


商家在这一个产品上可能确实不赚钱,但是他赚到了流量 访客,比如说一件100块钱的商品,需要100个人砍价,100个人砍价完可以0元得,看似商家亏了这个商品和运费,但是有100个访客进入了店铺,再如果商家的宝贝有足够吸引力的话100个访客可能就会有很多个停留下来浏览其他宝贝,参加其他活动,简而言之,砍价,优惠券这些就相当于商家出了广告费,有人进店了才有可能会有收藏加购,所以流量也是钱,只要在其他宝贝上赚到钱了,亏一点也是值得的


糖大猫cat


这个和拼多多平台的定位有很多关系,首先他选择的是低消费群体的客户,然后能在拼多多生存的多数为生产厂商或者有实力的经销商,可以把产品的利润做到很薄,靠销量挣钱。销量一上去合方面的人工、物流、获取流量成本就很低了。所以价格能卖的很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