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回母校任教,与自己原来的班主任在一个教学小组,要处处让着吗?

村姑说村事


不能处处让着。我认为该让则让,不该让则不让。在如下情况下应该让着:

一是教学小组开展研讨活动的时候,应让老师先发言,虚心听取他讲的话。毕竟他是老教师,年纪大,见识广,经验更丰富,让他先发言,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同时也是我国尊老爱幼、礼待谦让的传统美德的应有之义,你作为学生,必须遵守。不能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了不起,瞧不起可能是中师或高中毕业的老师,逢会先自己大讲一通,好像真理就掌握在你手里,这是狂妄,不好。

二是在开展课题研究或编写教学资料的时候,自己可以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多负担一点研究和编写的内容,多承担一点查资料、向别人求证之类的常规工作。老师毕竟年纪大了,关键的问题要由他表态,常规的事情可让他少干点。

三是如果处在一个办公室,那么烧茶倒水、扫地抹桌子的杂事可以不要老师插手,你把它包了也没多大关系。

四是在评模评优的时候,如果老师确实很计较,又真的需要,我觉得让一让也无妨。毕竟你还年青,以后多的是机会。

但面对下面一些情况是不能让的:

一是在讨论教学上的学术问题时,如果觉得老师的观点是错的,可不能让步,要据理力争。你不能让全组老师把这个错误的观点传授给学生,不然就是误人子弟。

二是在选择本组教辅资料的时候(我们这里各年级各科的教辅资料都由本年级本教研组的老师共同讨论选出),假若老师出于某种私心选择明显不合格的那一份,那你也要坚持原则,坚决表明你反对的理由。不能认为反正是学生用,好也好坏也好反正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何必去得罪人。



禾水广隶


跟自己曾经的班主任或者是曾经的老师在一起共事,这个现象在农村或者是乡下还是很常见的,毕竟农村和乡下现在的人也不多。我觉得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缘分。

我在去年的时候,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农村老家,去支教了一年。就是和自己曾经的老师一起共事的。老师们还是像当年一样,对我工作和生活进行照顾,感谢他们。在工作中,他们会教我要对学生怎么管理,对课堂的秩序,学生的作业等等遇到的一些问题,将他们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交给我。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问我是否有生活中的困难需要帮助,真的很谢谢他们。

也许是因为我只回家支教一年。不是常年长久的跟他们共事,所以他们对我的态度是非常的不一样的。我没有遇到过像您说的这种问题。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做事的方法。并不是说他是我的老师我就要处处听他的。毕竟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一个做事方法。甚至还有可能我的学生,我的教学方法还要比他们的好。这个可以用学生的一个成绩来说话。学生对你的一个喜爱程度也可以表现出来。

我认为在工作中,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肯定是坚持我自己的态度。其他的生活上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一种处事的方法和态度,生活上的东西如果没有交集的话,大家能够和平相处那是最好了。不能够和平相处的。就找个适当的机会提出来,大家沟通解决。或者,尽量减少两人碰面的机会。因为上班的时候也就这几个小时,下班之后各回各家,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圈子。真正在一起的机会还是不多的。


小城光头哥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师生同在一个组的例子。不过我好像没发现有什么大的矛盾存在。不过这个问题可能与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情感有关。

一、很早之前,我在湖北一所高中任教,同组的张老师是备课组长。除我之外,雷老师和文老师都是张老师的学生,我和雷、文年龄差不多大。我感觉我们组相处非常融洽和睦,到现在都还怀念。

我们都是那种对荣誉不是特别在乎的人。张老师年龄大,高级早评了。我们都很尊重他,凡是出去开会、跑腿、印卷子之类的活我们都主动给他承担了。上级部门来听课什么的,也是我们来做。但我们组內经常组织教研活动,就会请他讲课,我们去听课学习,他也乐意。

然后,张老师也很照顾我们,有时学校的工作安排或其他利益关系对我们不利时,他作为一个老教师就会站出来替我们说话。市里有什么赛课活动,张老师也会极力向学校推荐让我们去,并给我们出谋划策,联系市教研员。

我们组内经常在一起吃饭,差不多一个星期一回,轮流做庄。每逢春季开学,我们都相互约好去给张老师拜年。现在回味那个氛围真是太舒服了。

后来,张老师向学校申请不做教研组长,说应当让年轻人做,就让给文老师了。再后来,雷老师当了副校长,这种氛围也一直没变。

二、10年我来到四川之后,发现组里氛围也很好。组内老师有什么问题,都是积极想办法,互相帮助。没出现过背后使绊子、拆台的现象。

这里组内很多老师之间也是师生关系。有意思的是,我们选择办公桌位置的时候,都是师生关系的老师要求坐在一起。

象我们组的邓老师就是宋老师的老师,廖老师是李老师的老师。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比对其他人要照顾得多,除了教学上经常高考的考点高法,知识处理技巧之外,就是帮他们处理学校人际关系以及处理学生问题事件。真的从未发现出现你所说的问题。

当然,整个组内也很和睦啊。一旦有某个老师临时有事不能上课,根本不需向学校报告,组长马上在组内安排解决了,老师们也都很乐意帮助。学校有什么事情时,互相之间也会通气。

所以,有一个真诚的团队很重要。

三、如果碰到个别小肚鸡肠的人怎么办呢?

我认为在一些非重大的事情上,学生可以对老师多尊重一些。例如,打扫办公室卫生、试卷的领取、改卷任务的分配等小事上,多承担一点,我认为没什么,毕竟从年龄上讲,老师也大一些。

但如果碰见评优,尤其职称进级等,那就公平竞争。我认为在评优上冲突也不会大,一般老师不会特别执着,另外指标也不会只有一个。但评职称可能存在冲突,那只能公平竞争,我想老师也不会有意见。再如果是工作上的冲突,涉及到多人利益的,只能按工作原则办。

当然,如果碰见特别拧的,斤斤计较的,那只能维持表面的尊重了,自己当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谢谢。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和想法。我是一个高中老师。





小屋听雪


搞错没有,到底是你班主任关照着你还是你让着他,真不知你班主任需要你让他什么?不管是你曾经小学、初中、高中的班主任,既然你大学毕业他还在工作岗位,说明他并没有老到需要你让着他。而相反你刚毕业参加工作,处处需要曾经的老师来帮衬你。下面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我也是大学毕业回到自己家乡的中学任教,和当年的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在一起工作,其中一个老师已经是校长,一个老师是教务主任,一个老师是政教主任。



虽然我读初中时我的老师中没有一个是大学生,他们当时的学历都只是中师毕业,有些甚至只是高中毕业的代课老师。但是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也得到他们的关照,特别是我当年的班主任对我更加关照,不管是教学方法上,还是为人处事方面经常给予我指导。虽然我学历比他们高,但工作上学历只代表过去,能力才代表现在。刚工作时,不懂的太多,教案怎么写不知道、上课时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怎么处理、听课到底是听什么不知道……所以我在工作中很多地方一直还在向我的老师学习,由于我对老师们的尊重和虚心请假,老师们也愿意把他们的各种方法教给我。



在家乡工作两年后,我考调的城里任教。从内心非常感谢我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关照,也幸运刚工作到自己家乡的学校。可以说我后来工作中所用到的方法及处事模式,基本来源于刚工作的两年中我老师对我的指导。想想假如我刚工作时不是到我家乡的学校,也没有遇到曾经的老师做同事,我不知会遇到多少障碍,可能工作中只能靠自己摸石头过河。

再次感谢我初中的班主任、各位老师。


玄冰美食


跟自己曾今的老师同在一个单位上班,甚至成为自己老师的领导,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是很常见的。那么,碰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跟老师相处呢?


身份发生了变化,对老师的尊重不变,但是原则,底线应当坚持。

我在一群乡村小学任教二十多年,跟自己的老师做过同事,也跟自己的学生做过同事。师范毕业后,我分配到家乡任教,应该说,同事大多数都是我曾经的老师。他们大多对我一如既往低关心,照顾。毕竟当年能考上师范的都是学霸级别的,在老师们的印象中,我还是那个刻苦努力的学生。

在工作中,他们耐心指导帮助我,在生活中,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但是,也有和别的老师在我面前摆资格,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颐指气使。只要不触犯原则,不碰到底线,一般的小问题我也就忍了,不去计较,但是涉及到原则底线,绝不退让。


记得有一次,学校评选区级优秀老师,最后入围的就是我和我的一个老师。老师要求我放弃竞争,这次我并没有听他的,大胆走上演讲台,最后如愿以偿,评为区优秀老师,对此这个老师耿耿于怀,但是我认为公平竞争,并没有什么问题!

作为老师,如果和自己的学生同事,也应该转变身份,调整心态

现在,我的学生也和我一个单位,成为我的下属,我对他仍然关爱有加,把机会尽量留给年轻人,他对我还像以前一样尊重,见面必先喊老师好。

我多次跟他说,现在身份改变了,虽然我们还是师生,但是在单位就是同事,如果我有什么不当的地方,不要顾忌面子,直接提出。见面也可以不那么拘束,微笑点头即可,不要每次都鞠躬叫老师好,搞得有点尴尬。他每次都说好,但是转头又是一样的,可能对年轻人来说,适应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吧。


结束语:不管是和以前的老师还是曾经的学生成为同事,要记住的是,身份发生了改变,那份感情还在,但是不能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开展,在涉及到原则,底线的问题上应当当仁不让,方法理念不同的时候应该大胆辩论。


周老师的工作室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可他不是什么都听,只有对的话亚里士多德才会接受,如果老师说的不对即使他是老师也不会听他的。

我觉得你也应该是这样,你与昔日班主任在同一个教学小组,在礼貌上你应该尊敬他,但是在工作上不一定要处处让着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作为你昔日的班主任他会理解的。

说说我的经历吧。毕业多年后我也回到母校,和初一时的班主任同一个级组,刚开始我什么都听他的,也一直对他尊敬有加,但没多久便发现他讲一套做一套,他的很多观点和做法我也不认同,有一次开会之前他提前教我们说套话,很多人都按他教的说,唯独我没有,这令他有点恼羞成怒,后来故意给我穿小鞋。这以后我就没在公开场合跟他对着干了,但我也不听他的,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除了工作上的必要交流,私底下就没什么来往了。但平时见了面还是要主动打招呼的,毕竟是曾经教过的老师嘛。

现在我们仍在同一个级组,他有他的圆滑,我有我的踏实,不过我的成绩和排名都比他好。彼此没有很深的交情,但也算相安无事。



哲妈说教育


这个问题提的很外行,莫名其妙。三十年前我师大毕业,尽管没有回母校任教,但也是在一个区里,不管是校领导还是教研组里,都有我的老师,但我从来都没有刻意“让着的”想法和做法。老师的工作具有极大的个性,基本都是各自工作,没有太多的业务需要合作,有什么事情需要谁让着谁?最大的合作就是集体办公的办公室卫生了。一般组长都会排班轮流打扫卫生,即便不当班,上班到的早,不当班主任不需要早早去教室的老师都主动搭把手,也谈不上谁让着谁。当然,现在好像存在职称评定竞争,这似乎也不用谁让谁,也没法让,因为职称不是单独一个教研组评定的,而是上级教育部门评定的,即便让一下,也未必就能让给哪个具体的人。


雨轩品茗2


为什么用一个让字呢?我教书時和我小学班主任在一个教研组!老师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因为我是他们组长!没有谁让着谁的想法!他是我的恩师!我非常尊重他。有什么事都找他商量他非常高兴和乐意帮我这个学生做好组里的工作!那時年级十四个班事很多但是有老师的帮助我很快乐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评先进時他主动找我说:别为难,老师老了让年青当吧!所以说我没有被让字发愁!放心吧!老师永远爱自己的学生!


用户9585480775850


处处让着,是怎么个让法?是忍让、谦让还是礼让?既有师生情谊,又有同事关系,自然是比普通同事亲近许多。就算是熟人,也早认识几年十几年吧!

刚好跟我同一个办公室的,既有我的高中老师(返聘的),也有我的高中学生,师生三代!作为“中间人”,感觉很幸福也很自豪。

会跟老师或者学生一起重温当年的高中生活。甚至会八卦一下,交流当年作为“师”、“生”所了解的情况,对多年前有些不明白的事情都豁然开朗。工作方面互相关照。总之,老师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有学生的样子,相处甚欢!

师生是私人情分,同事是职场关系。切记公私分明,不要搅和在一起。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老师。遇到什么误解或者矛盾,学生应该积极与老师沟通,做到礼让、谦让。但如果老师以长者自居却为老不尊,学生则无须忍让!


你且看他


一个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回母校任教,与自己原来的班主任在一个教学小组,要处处让着吗?

首先,需要指出的一点,我有点误会题主是不是对曾经的班主任有什么看法?

让与不让,首先要“以生为本”!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一个交警查到曾经的老师违章,然后这老师说:想想当初我是怎么对你的?希望交警能免除扣分罚款,最后这交警真的免除了,然后让这老师抄交通规则一百遍!

当然这是一个段子,只为博人一笑!

能回到农村的学校任教,想必多为小学或者初中!而又有教学小组这样的概念,应该初中的可能性大!

怎么说呢?如果是刚入教师这个行业,还是虚心学习一些才好,因为这个让着意味着自身的所学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化!

这个过程中需要借助前辈的指点!毕竟,你曾经的班主任代表了至少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

当然,在教学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候,也没必要藏着掖着,有想法就大胆的表达!


如果题主在大学里确实为自己将来的教师这个身份,认真打磨过自己的话,相信题主的教育理论知识要更加的深厚,学科的专业知识也更加的丰富!这是题主当前的优势!

像我们八零后那一代人成长起来的时候,小学、初中的老师,现在多以退休,而且还多是教过父母那一辈人的老师,他们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上过正儿八经的大学,尤其是师范院校!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的话,在教学小组展开教育教学讨论的时候,有必要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表述出来,既然是小组,这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奔着学生天天向上的团队!不能有任何的个人情绪在里面!

如上所说,曾经教过你的班主任,至少有领先你十年的教学经验,这个教学经验包括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科的知识细节甚至是一节课的具体环节划分等等,刚到岗的新教师,在这一方面是劣势!


教育教学,这是教师有内化到外化的一个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里面首要的一点就是——“以生为本”,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个就决定了教学任务的安排必须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发展阶段来定位!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个性心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教师的正确把握!

很明显的是,曾经的这位班主任即便之前毫无教学经验,领先你的十年必有可取之处,题主还是虚心受教,用句老话说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如果除去教学,其他如工作生活方面,还是尊师重道一些,不是也有句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教师的教育行为可不光是教书,更有育人,育人对于学生的直接之处就在于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当你的学生再回到母校的时候,你就会更深刻的懂得了!

愿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