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手足欺凌的“毒”,在二十歲後爆發!你家有類似欺凌細節嗎

我家:某天晚上睡覺前……


二孩:手足欺凌的“毒”,在二十歲後爆發!你家有類似欺凌細節嗎


二孩:手足欺凌的“毒”,在二十歲後爆發!你家有類似欺凌細節嗎


二孩:手足欺凌的“毒”,在二十歲後爆發!你家有類似欺凌細節嗎


二孩:手足欺凌的“毒”,在二十歲後爆發!你家有類似欺凌細節嗎


二孩:手足欺凌的“毒”,在二十歲後爆發!你家有類似欺凌細節嗎


想起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了麼?

“媽媽,不公平,你搶小孩的東西!”果果大喊。

“那你搶哥哥的東西,對哥哥公平嗎?”我笑著問她。

“……你還給我,我和哥哥分享!”果然,兩娃把東西分得很平均!

我家果果在家裡被爺爺奶奶寵成小公主,她的哥哥瓜瓜有時很委屈。如果你家也有這種類似的手足欺凌存在,父母該重視並且加以阻止。雖然幼兒說給大家提過,家裡二胎或幾個孩子一起成長有好處——因為這是孩子們從小練習人際交往的好機會。

但社會學家也說過,人類最初的社會地位就是孩子在手足間的地位,所以,手足矛盾很普遍。在眾多的手足矛盾中,最值得重視的就是手足欺凌。


——一項手足欺凌的研究——

該項研究近期發佈在《精神病學前沿》期刊,研究者是英國的心理學研究者Dieter Wolke教授與Slava Dantchev博士。他們發現,如果孩子小時候在家裡經常被手足欺凌,在他們20多歲時會更容易有抑鬱、自殘、自殺傾向。家裡二胎或多個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們年幼時,對手足欺凌問題加以關注和干預。如果孩子幼齡期被手足欺凌,同時還被其他玩伴欺凌,心理傷害會更大。

其實早在2012年,密蘇里大學也有研究者提出相關的研究:幼年時經常為了父母是否公平、保護個人物品或個人空間而鬧矛盾的手足,成年後遭受憂鬱症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別人的故事——

記得我有個同學,大學時很少回家。她家兩個孩子,她和弟弟。在那個年代,大人重男輕女是時有發生的事情,她家也正是這種類型。她曾經給我說過一個小時候的經歷,讓我頗感揪心。

小學三年級時,她帶回家一張試卷,98分,她很高興,因為她覺得會被爸爸媽媽讚揚。沒想到爸爸媽媽回家時,當她從書包拿出試卷,才發現分數被塗掉了,98分被改成了58分。她的爸爸很生氣,說“女孩子就不該讀書,學得那麼差就更沒必要學了”。她百般解釋,說分數是別人改的,她爸爸覺得女兒在撒謊……一回頭,她發現了弟弟露出詭異的笑容。

在他們家,新自行車、新玩具、新鞋子、新衣服都是為弟弟買的,而她只能用弟弟不想用的東西。畢業後,聽有同學說她需要吃抗抑鬱藥物才能正常工作。

如果說,孩子是一棵樹,家庭常常是土壤。土壤不夠肥沃甚至是貧瘠,樹的成長不僅會受影響,還會留下抹除不掉的烙印。所以,如果父母在孩子們很小時就發現手足欺凌並且加以干預,很多不幸常常可以避免。


——育兒分享——

父母發現孩子間手足欺凌怎麼辦?

找出原因

手足欺凌來自多種原因,最常見的有三種,一是在家庭中被偏愛的孩子對手足實施欺凌,二是在家庭中一直被忽視的孩子對手足實施欺凌,三是那些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對手足實施欺凌。

第一種孩子因為獲得了大人的偏愛而有恃無恐,欺負其他孩子;第二種孩子是因為他們被大人忽視,怨恨、嫉妒、憤怒,繼而對其他手足採取報復性質的欺凌;第三種孩子與家庭環境的影響似乎關係不大,但這些孩子缺乏同理心、以自我為中心出發,無視其他手足的感受。

當父母們找到孩子欺凌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的原因,便有助於找到解決方法。

關心被欺凌孩子的心理

憤怒、悲傷、怨恨、沮喪,繼而帶來自卑、低自尊、內斂……這些消極的情緒會變成一顆顆負面的“小毒瘤”,如果沒被及時扼殺,它們會慢慢發芽、長大……孩子最終會獲得了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抑鬱、焦慮以及其他的精神疾病便成為可能。

所以,父母該多陪孩子、多觀察孩子們的行為,如果發現手足欺凌,要足夠重視。

家庭要多做一些增加手足情感的活動,下面是幾個小建議

1、週末帶孩子們接觸大自然

當孩子們接觸大自然,綠色的小草樹木、燦爛綻放的花朵、清新的空氣,都能給孩子帶來放鬆,孩子們也更容易放下戒心、相互接納,有助於手足情感的建設,孩子們的關係會變得更融洽。

2、經常為了某項活動而共同努力

父母該鼓勵孩子們為了某個目標而一起合作,這有助於手足情感的增強。例如孩子們合作做一個小手工,共同署名參加小區的手工小活動;又例如孩子們可以在親子運動會中合作雙人跑;再或者孩子們被父母鼓勵共同應對某個愛欺負人的小惡霸……

為了某個目標而努力並且獲得了不錯的結果,這非常有助於手足情感的親密。

3、準備兩本《好事本》,表揚孩子們做得棒的地方

家裡幾個孩子就準備幾本《好事本》,這裡的“好事”,不僅僅是指孩子助人為樂之類的好事,還包括孩子們做得棒的或有進步的事情(基本上孩子們3歲以上才適合使用《好事本》)。

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本子上,每天記錄孩子們有進步的地方。當然,在記錄之前,是由孩子們告訴父母他們做了什麼值得記錄的“好事”。因為每個孩子的“好事”都不一樣,這種做法,能幫助孩子們獲得自信,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價值,孩子也不會因為別人做得棒而心生嫉妒。

家庭是小小的社交場,欺凌會發生,影響深遠,所以,父母要當好那位最賢明的“判官”!


關鍵字:手足欺凌、二胎相處、親子互動、育兒方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