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纪要严更要精准

湖南某地纪委检查教育系统办公用房后,以"发现抽屉有烟、咖啡、零食以及文件柜出现小说、散文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而通报批评;福建两名教师因在占道经营的摊点买菜被通报;湖南某开发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喝牛奶被问责……(10月15日 半月谈网)

不光在机关工作问责泛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也有这种情况。有些驻村干部因报告材料标错符号、写错别字等被问责;有些贫困户因文化水平低,对脱贫程序不够熟知,相关帮扶干部因此被问责。这些简单化、粗线条的执纪明显无政策依据,反映出少数地方或部门把问责泛化、扩大化,本质上也是形式主义的变种。

精准执纪,才能精准保障。事实表明,纪检监察机关只有果断挺纪亮剑,才能产生持续震慑,只有把铁的纪律挺在正确的场合和用途,才能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如西部某地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发现问题准,查处问题严,不仅严惩严罚,形成持续震慑,有效减少了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增量,而且通过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拧紧夯实责任的"螺丝",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这无疑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更有信心和干劲。

执纪之剑不仅在于剑之锋利,更须挥剑精准。抓住问题关键,问责有的放矢,才能维护问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阶段,更要在提高执纪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上聚力用劲,让执纪有力度、有尺度、有精度,亦有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