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史記:張軌家族治理涼州及河西走廊上的混戰

古涼州即今甘肅武威一帶,位於河西走廊的要衝,魏晉時期,這裡是前涼統治者張軌家族據守的核心地區,也是西域漢文化的中心。張軌從小接受家學,精通儒術,青年時期以世家子弟的身份到洛陽求學拜隱士皇甫謐為師,並通過皇甫謐的推薦,進入仕途,一直做到散騎常侍,出人於皇帝身邊。西晉永寧元年(301),張軌離開洛陽,出任涼州刺史兼護羌校尉。當時涼州局面混亂,張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阻擊鮮卑的入侵,保境安民;重用人オ招納當地有威望和才幹的頭面人物、文才武將參政議政;崇文重儒,重視教化,設學官,立學校,普及文化教育;督課農桑,發展商業,並鑄造五銖錢在涼州通行。

中華民族史記:張軌家族治理涼州及河西走廊上的混戰

經過有力的治理,涼州經濟得以快速恢復和發展,涼州治所姑臧(今甘肅武威)成為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晉末年中原大亂,大批中原人士逃往經濟富庶、社會安定的涼州避難,張軌設置武興郡和晉興郡安置流民,使中原文化得以在河西保存、紮根、繁榮。同時,流民的到來使勞動力增加,中原先進的生產經驗得以傳播,也促進了涼州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張軌始終忠於晉室,多次發兵不遠數千裡到京師洛陽增援解圍,捍衛晉室。西晉末年政局混亂,州郡各自為政,自行停止了對朝廷的貢奉,唯獨張軌“遣使貢獻,歲時不絕”。

中華民族史記:張軌家族治理涼州及河西走廊上的混戰

張軌死後,其子張寔繼任涼州刺史。西晉滅亡後,張寔依然使用西晉愍帝司馬鄴的“建興”年號,同時,他也建立了自己的年號“永安”,所以名義上是晉臣,但實際上是割據政權,史稱前涼。張寔兒子張駿和孫子張重華統治時期,前涼達到極盛,疆域據有今甘肅、新疆及內蒙古、青海各一部分。張重華死後,他的兒子們爭權奪位,歷時十年涼州大姓也起兵反抗,前涼國勢大衰。東晉太元元年(376),在前秦苻堅13萬大軍的大舉進攻下,張軌後裔張天錫被迫投降,前涼滅亡。在大分裂的十六國時期,張軌家族據守河西,積極經略西域,為中國西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民族大融合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中華民族史記:張軌家族治理涼州及河西走廊上的混戰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十六國時期,為了爭奪這一地區的控制權,多個民族建立的政權混戰不已。東晉太元七年(382),前秦王苻堅授命驃騎將軍、氏族人呂光率領由七萬步兵和五千騎兵組成的西征大軍,進軍西域。第二年春天,呂光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入西域。當時西域以焉耆和龜茲最為強大。焉耆王見呂光大軍來勢兇猛便主動聯絡了一些小國投降了。龜茲王則把守城門,嚴兵抵抗。呂光安營紮寨,雙方打起了持久戰。半年後,龜茲王熬不住了,從附近一些小國請來了70餘萬援兵,但最終還是被呂光打敗了。經過一年多的征戰,昌光統一了西域全境。

中華民族史記:張軌家族治理涼州及河西走廊上的混戰

385年春,呂光帶著西域駿馬和各種珍奇異貨班師回朝。呂光走到半路,得知前秦在淝水之戰失利後已趨於瓦解的消息。回長安前途難料,呂光采納謀土的建議,決定先在涼州立足,於是下令改向高昌進軍,高昌太守楊輸舉郡投降。涼州刺史派兵到酒泉阻擊呂光,大敗被捉,附近各族紛紛投降。呂光率軍進入姑臧(今甘肅武威)385年九月,呂光自稱涼州刺史、護羌校尉。就在這時,前秦王苻堅被殺害的疆耗傳到了涼州,呂光號令三軍穿素服悼念苻堅,隨即自稱涼州牧、酒泉公。第二年,呂光以姑臧為都建國,國號涼史稱後涼。後涼強盛時,佔有今甘肅西部和寧夏、青海、新疆的一部分。

中華民族史記:張軌家族治理涼州及河西走廊上的混戰

就在昌光建立後涼的前一年,原前秦鎮西將軍、鮮卑酋長乞伏國仁在淝水之戰後召集各部十餘萬人馬,自稱大將軍、大單于,在苑川(今甘肅榆中)建國,史稱西秦,其勢力範圍曾達今甘肅西南部和青海的一部分。乞伏國仁去世後,其弟乞伏乾歸繼位。迫於後涼的壓力,乞伏乾歸遣子去當人質,但不久就反悔了。因西秦王出爾反爾,數度叛離,東晉隆安元年(397),後涼昌光決定率十萬大軍討伐西秦。西秦群臣大驚,紛紛勸乞伏乾歸派兒子再去後涼做人質,向後涼稱臣,然後率眾向東逃去,避免和後涼刀兵相見。乞伏乾歸不同意,他另有打算。

中華民族史記:張軌家族治理涼州及河西走廊上的混戰

他認為呂光雖然兵多,但沒有長久的謀略,且精兵都在呂光弟弟呂延手上,而呂延有勇無謀,呂延一敗,呂光必然退兵,這時再追擊,就可以取勝。乞伏乾歸派人到後涼軍中欺騙呂延,說乞伏乾歸帶人馬逃到成紀(今甘肅靜寧)去了。呂延信以為真,率領輕騎猛追。屬下司馬耿稚認為乞伏乾歸勇略過人,不可能望風而逃,這個報信人目光向上,臉上的表情也閃爍不定,肯定有詐。他建議全軍一起推進,步騎相接,各路人馬到齊了再進攻。呂延不聽勸阻,揮軍直進,遭乞伏乾歸伏擊,死於戰陣。精銳部隊戰敗,呂光只好領兵回師姑臧。後涼在人馬等方面都處於優勢的情況下敗給了西秦,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呂光以護衛不力之名殺了呂延部下、匈奴盧水胡沮渠羅仇兄弟。

中華民族史記:張軌家族治理涼州及河西走廊上的混戰

羅仇侄子沮渠蒙遜起兵反後涼,於397年推後涼建康(今甘肅高臺)太守、漢人段業為涼州牧、建康公,建立北涼政權。401年,蒙遜殺段業,取而代之。與此同時,河西鮮卑(拓跋氏的一支)貴族禿發烏孤也與後涼決裂,於397年建立南涼政權。北涼敦煌太守、漢人李暠於400年自立,建立西涼政權。後涼勢力日孤。呂光死後,其子侄自相殘殺,使後涼陷入內外交困之中。403年,南涼、北涼、後秦聯軍包圍姑臧,後涼王呂隆投降,後涼滅亡,存國僅18年。

中華民族史記:張軌家族治理涼州及河西走廊上的混戰

西秦、北涼、南涼、西涼也互相攻伐,各方俱困。南涼與鄰國連年交戰,一度降附後秦,後敗於夏國,410年被北涼逼得放棄姑臧遷都樂都(今青海樂都),接著又被數次圍攻,414年西秦乘虛而入,南涼亡;西涼從建國開始就與北涼戰個不休,421年終為北涼所滅;西秦連年與後秦、南涼、北涼、夏等國發生戰爭,426年,西秦攻北涼,夏國乘虛攻擊西秦都城枹罕(今甘肅臨夏),431年西秦亡;北涼先稱藩於後秦,羽毛豐滿後奪了南涼的國都姑臧,滅了西涼,但439年也滅於北魏。戰爭是血腥的,但民族關係並沒有因戰亂破裂,反而在打打殺殺的過程中加快了融合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