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以“接訴即辦”為抓手 在服務群眾中踐行初心使命

“充1000返100,每次消費還能打折。”這樣的預付費式消費越來越多,但遇到“卡里錢沒花完,店關了”的情況,也是消費者最頭疼的。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的12345市民熱線電話中,此類投訴比較集中。“要將‘接訴即辦’提升至防患未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趙斌如是說。

美容美髮店正是預付費式消費最普遍的行業。日前,區市場監管局會同檢察院、公安、衛計委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出動執法人員1398人次,對我區全部741家美容美髮店開展了拉網式檢查,並對經營者開展化妝品法律法規知識培訓15場,簽訂誠信守法經營承諾書663份。同時,綜合使用專業監管和市場監管手段,對違法違規企業除行政處罰外,將其錄入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和西城區企業信用監管平臺,受到市場的無形處罰。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正是以"接訴即辦"為抓手,在服務群眾中踐行初心使命。據統計,今年以來,該局受理區熱線轉派的12345市民熱線訴求7966件,通過不斷優化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到8月份響應率達到100.00%,訴求問題解決率為82.79%,群眾滿意率83.22%;在處理市市場監管局轉派的“接訴即辦”工作時,連續6個月在我市16區縣中排名第一。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系統解決好“接訴即辦”如何“接”及如何“辦”的基礎上,主動向前一步,不斷提高擔當意識,針對存在職責交叉的預付費、教育培訓等監管領域,分別與區商務局、區教委、區司法局等部門進行會商,積極牽頭協調,提出解決方案,並將網絡交易、食品安全、預付式消費等訴求高頻事件納入重點整治範疇,抓住共性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將“接訴即辦”舉一反三、防患未然,方法之一是加強對訴求問題的數據分析和研判預警。該局編制《政府熱線“接訴即辦”工作週報》,結合輿情監測,對轄區市場秩序情況、突發性和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進行實時監控,利用“靈溪指數”信用監管系統進行動態預警,為高效決策和監管執法工作提供高質量信息服務。

同時,強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該局結合群眾關注的痛點難點問題,開展2019年跨部門“雙隨機”抽查工作,對開牆打洞、預付費、類金融、保健品等訴求熱點重點領域,聯合區教委、衛健委、稅務、商務委等部門開展“雙隨機”抽查工作,檢查百餘家經營主體,實現靶向治理和協同監管,加強從群眾訴求中發掘市場監管執法案源信息,力爭將問題解決在形成訴求之前。此外,開展消費投訴快速和解機制的宣傳工作。

下一步,區市場監管局將持續踐行初心使命,重點從降低訴求數量和主動治理共性問題出發,在鞏固前期各項工作措施的基礎上,繼續強化數據分析,梳理典型問題,加強專項治理,督辦複雜疑難問題,形成不斷“降訴”和“解題”的長效機制,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