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你知道的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是哪个?

史学达人


一勺历史,为您解答。

要说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一勺认为有两个,一个是毛主席四渡赤水,另一个就是毛主席一纸吓退傅作义十万大军!


四渡赤水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博古"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有三万多人。这个时候,蒋介石又调动了40多万人对红军进行围剿,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力量。

在这危急时刻,毛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在这之后就有了毛主席四渡赤水的佳话!

一渡、二渡赤水河的过程是毛主席构思把"滇军调出来"战略计划。

一渡赤水前,毛主席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争取由黔酉向东的有利发展。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1路军,在川军及第1路军一部的协同下,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叔永以西地区。

结果毛主席没有进入蒋介石的“围剿”圈,为了迅速脱离川、滇军的侧击,毛泽东等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外。川军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3个团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1纵队2个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疾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毛主席于是又指挥红军三渡赤水,由遵义再进川南。红军再次进入川南后,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所有部队向川南进击,企图围歼红军于古蔺地区。

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主席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为迷惑国民党军,红1军团1个团大张旗豉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3月21日晚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

4月2日,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狗场、扎佐地域,前锋逼近贵阳。这时,国民党军在贵阳及其周围地区只有第99师4个团。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十分惊恐,一面急令各纵队火速增援贵阳,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并准备轿子、马匹、向导,准备随时逃跑。

至此,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将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

毛主席一纸吓退傅作义10万大军!

1948年5月26日,毛主席进驻西柏坡。10月27日,毛主席和周总理、朱德等人接到电报,得知蒋介石已经电令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率包括骑兵在内的大军从北平、保定出发向南,意在夺回早已经被解放军攻克了的石家庄,还企图偷袭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西柏坡。

从北平到保定,解放军从来没有部署国主力部队,而傅作义的骑兵早已响彻整个华北平原,行动极其迅速,西柏坡的形势顿时十分险峻!

周总理审时度势,即刻排了汪东兴和中央警卫团的干部,带着两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排,奔赴西柏坡的东北方向的行唐一带警戒,命令他们遇到敌人进攻要坚决抵抗到底,以掩护毛主席和党中央安全转移。

这时的毛主席的主要精力,已经由东北战场转移到淮海战场,对于傅作义的重兵来袭,似乎压根没放心上!

这危急时刻,面对着一封封告急的敌情通报,毛主席身边的人心情极为急切:这都什么时候了?傅作义的部队早已经从保定出发,毛主席还怎么沉得住气?

10月31号深夜,毛主席让工作人员收起了办公桌上的淮南一线地图,自言自语说道:”看来傅作义还真要学习司马懿啊!那就给他准备点颜色看看!“

在周总理、朱德、刘少奇和任弼时的注视下,毛主席为新华社写了一篇题为《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的述评,写完后命令电台全文广播马上就播。

述评里毛主席用尖锐而辛辣的语气讥讽敌人:

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是这样的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208师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也只稀稀拉拉的几个兵。总之,整个蒋介石的北方战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他们却还在那里做着石家庄的梦!

这个广播播出之后,吓得傅作义的大军部队一枪未放便惊惧地撤回了北平,不久连驻守在保定地敌军也向北平退缩了。

可以说,毛主席地一纸直接吓退了傅作义地10万大军,这样的计谋堪称千古一绝,怎么能不拍案叫绝?


白衣青象


我国古代有36计,每一计都令人拍案叫绝,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是其中的的第35计,名叫连环计。如果连环计再不灵,那只能使用第36计,走为上计了。

连环计顾名思义,就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使敌人无处遁形,最终败亡。连环计的典型案例,就是三国时期,王云使用连环计除掉董卓和庞统使用连环计将曹操大船首尾相连。那么这两个连环计,哪个是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呢?个人认为是王允的连环计更拍案叫绝,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王允使用连环计除掉董卓

东汉末年,董卓废掉汉少帝,拥立汉献帝,掌握朝政大权。司徒王允为了除掉汉贼董卓,定下连环计。他将自己的侍女貂蝉,货卖两家,分别许给董卓和董卓的干儿子吕布,挑拨离间,最后成功策反吕布,让吕布和董卓自相残杀,借机除掉董卓。

王允先将貂蝉私下许配给温和吕布,随后又派人将貂蝉送给董卓,貂蝉利用自己的国色天香,成功离间董卓和吕布两人,让他们相互猜忌。王允在适当的时机,探听吕布虚实,提醒吕布,董卓不是他的亲生父亲,而是和丁原一样都是干爹而已,他劝吕布,将汉贼董卓除掉,复兴汉室江山,建功立业。成功后,吕布就可以和貂蝉共度良宵,恩恩爱爱,永不分离。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允微笑曰:“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布奋然曰:“非司徒言,布几自误!”

有人说,这个计谋不就是美人计吗?美人貂蝉实施的计谋,除掉的董卓。实则不然,这个计谋不是单纯的美人计,而是多个计策结合而成的,其中有美人计、反间计,环环相扣,计策相连,这才成功策反吕布,除掉董卓。多计连环使用,那就是连环计。

庞统连环战船计

庞统的连环计,严格来说,指的是“连环战船计”,这个和王允的连环计大不一样。蒋干第2次进入江东,又中了周瑜的计策。他将内奸庞统,当作宝贝请回曹营,向曹操邀功。庞统来到曹营后,跟随曹操视察军队,看到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在船上东倒西歪,战斗力直线下降。而曹操也正在为自己的士兵,水土不服所苦恼。

此时庞统提出自己的绝佳妙计。他的建议就是有的三十一条船排、有的五十条船一排,用牢固的铁索连接起来,上面铺上宽板。这样所有战船首尾相连后,曹操的士兵在战船上如履平地,还可以跑马,成功解决了曹操北方士兵的问题。即使遇到再大的风浪,北方士兵也不怕了。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庞统的连环战船妙计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解决曹操大军的水土不服问题,也给火烧埋下了隐患,然而当时季节很少有东风,曹操也就没有多思考,就采纳了庞统的计策,后来诸葛亮借得东风,周瑜火烧赤壁,火烧曹操的百万大军。庞统也一战成名,跨入当时顶尖军事家行列。当然,庞统的连环计和黄盖的苦肉计也是环环相扣的,这也是连环计。

总结:王允的连环计比庞统的连环计,更加令人令人拍案叫绝。王允的连环计,兵不血刃,除掉董卓,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比庞统的连环计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魁哥说三国


1958年5月,黎巴嫩人民起义。两个月后,伊拉克的费萨尔王朝被推翻。

两国在亲西方势力受到沉重打击,7月15号,5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登陆,两天后,英国也派遣军队空降约旦,使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7月18号晚,在北戴河毛主席召开会议时指出,支援阿拉伯人民反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支持,还要有实际行动。炮击金门、马祖,是中国的内政,而对美帝国主义有有效的牵制作用。


8月23号万炮轰金门,国民党守军损失惨重。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因炮击事件寝食难安,为了显示对蒋介石盟友的关心和支持,艾森豪威尔下令,将地中海的第6舰队调到台湾海峡,加强第7舰队的力量。

美国第46航空队,第一海军陆战队也从中东调往台湾。中东危机就这样被巧妙的化解了。

但是对金门的炮击并没有停止,到了十月份,金门的海上补给线被完全切断,空中对抗也完全落下风,防御攻势被全部摧毁,金门守军弹尽粮绝。


如果解放军此时实行登陆作战,金门唾手可得。但让美国人始料不及的是,解放军的并没有登陆金门,进而解放台湾的打算。

在毛主席心中,金门、马祖就是套在蒋介石和美国人脖子上的绞索,必要的时候收一下绳子,蒋介石和美国人就会感到窒息。

直到多年以后,毛主席命令炮击金门的意图,才被台湾和美国人领悟,当时担任蒋介石英文秘书的沈俞虹在撰写的回忆录中坦言,1958年中共掀起的台海危机,除了缓解中东的军事危机,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试探台湾和美国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以及《台湾决议案》是否可靠。

事实证明,美国人并非是值得完全信赖的盟友,金门激战正酣之际,替台湾运输舰队护航的美军军舰,在台湾登录舰遭到炮击时。美国军舰早已逃之夭夭。


多年以后,当时在台湾国防部新闻局任职的刘一夫,还撰文嘲骂美国人的护航行动:我站在旗舰姚支队长身边,悲惨着看着4艘孤立无援的运补舰挨炮,起火沉没。而那些奉命护航的美国军舰根本无动于衷,好像是奉命来金门参观。美其名曰“护航”,混蛋的美国人,狗臭屁的护航啊!


花近高楼1


提起这个,不得不说老蒋,又称常凯申(Chiang Kai-shek)。一生精于权谋、阴谋的他,最擅长采用连环的“以退为进”来实现自己的野心,还基本都屡试不爽。

有人说了,蒋的发迹起始于当了黄埔军校校长,应该说有一定道理。但筹建黄埔军校前他争取到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俄考察的全权代表,有可能才是他发迹的真正开端。为争取到这个名额,他就对孙先生使用了“以进为退”的套路。

蒋对孙中山说,如不允我赴俄,则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

陈炯明炮轰观音山、孙中山避难永丰后,蒋介石从上海赶赴广州,在永丰舰上陪伴了四十多天,这让孙先生十分感动,不久就委任蒋出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自此,蒋算正式进入了孙先生的视线之内。

对于带队出访苏俄,蒋介石跃跃欲试,他看到了其中的机会。1923年7月,他写信给大元帅府秘书长,基本等于向孙先生毛遂自荐了:为今之计,舍允我赴欧(俄)外,则弟以为无一事是我中正能办者。如不允我赴俄,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

他这话是啥意思呢?大概就是如果不派我去苏俄考察军事、政治、党务,我就破罐子破摔了,其他事我也不愿意在做。等于是将了中山先生一军。

中山先生鉴于永丰舰事件时蒋的忠心,以及身边也实在没其他少壮派军事人才,也只好批准了蒋的请求,派他带队去了苏俄。期间他主要考察了苏俄军事学院(即后来的伏龙芝军事学院)、苏联红军步兵部队以及各类军事学校,还拜访了苏联红军的教练总监。

特别重要的是,考察期间,双方还达成了在广州开设新式军官学校的决议。

1924年1月,蒋结束考察任务回到了广州,此后就进入了筹办黄埔军校的实操阶段。后来他评价过此次苏俄之行,称“系自己一生中的重要一环”。

为表示对中山先生“程潜出任校长,蒋出任副校长”决定的抗议,蒋又撂了挑子

原本,中山先生是计划自己出任校长的,后来准备把校长职位交给大本营军政部长、又任过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校长的程潜。

蒋虽然被任命为为军校筹办委员会委员长,可他一直没得到会担任校长的承诺,就有点消极。才筹办了一个月,蒋就撂挑子了,他借口军校开办费用不到位,宣布军校不办了,还打算解散筹备委员会,还给一部分人发了遣散费。然后向中山先生递了一份辞职信,就跑到上海潇洒去了。

考虑到蒋有在苏俄考察军校的经历,孙中山、廖仲恺都一再写信要蒋回来,甚至还派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亲自去劝蒋复职。

蒋则秘密委托原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张静江向孙中山说清,明确表达出自己要当校长的意思。原大元帅府参谋长李烈钧也向中山先生游说,他说“校长之职,非蒋莫属”。

张静江

后来,在张静江取得中山先生的口头承诺后,在好朋友戴季陶的劝说下,蒋终于返回了广州。实际上,孙中山也一度有“换马”的考虑,可廖仲恺没有军事经验,程潜等又渊源不够,只好最终选择了蒋。蒋的以退为进,又一次得逞了。

但是,中山先生还是做了预案,校长虽由蒋担任,但在他之上还设置了军校总理一职,由自己担任;同时又任命廖仲恺为军校党代表,以制约校长。遗憾的是,中山先生和廖仲恺先生,都于一年后的1925年逝世,黄埔军校自此成为了蒋一个人的舞台。

再到后来,蒋还先后于1927年、1931年、1949年宣布“下野”,又玩起了“以退为进”的伎俩。虽然前两次都得逞了,可最后一次,已经大势已去的他再也玩不转了



我是@司马砸光,敬请关注


司马砸光


在这个世界上玩计谋的老祖宗就是中国,计谋又分为阴谋和阳谋,阴谋上不得台面,一旦被人识破,阴谋也就不可能得逞。阳谋是正大光明地摆在明面上,让你知道但破无可破,可见阳谋是更高级的计谋。

纵观中国历史来,中国现阶段全球国际战略的角逐事关中华民族能否崛起之争,而“一带一路”就是中国最令人拍案叫绝的阳谋。



一.“一带一路”是对美国全球利益的一次终极冲击。

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看看,“一带一路”把亚欧非三块大陆连接起来,美国及美国的后院南美被排除在“一带一路”之外。

“一带一路”把世界上最活跃的亚洲经济体、发达的欧洲大陆和地球上最后一块未开发的非洲大陆统合起来,是对美国现有国际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一大冲击,一旦“一带一路”建成并良性循环,美国将彻底丧失现有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垄断地位。



二.“一带一路”带给世界各国的是机遇,是一条全新发展道路,是针对美国道路模式的阳谋,美国破无可破。

“一带一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是除美国给予全球经济发展道路之外的另一条光明大道,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更是深得人心。

中国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国家,中国提出与沿线国家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共同体。而中国又是说到做到的,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进来,甚至美国后院南美国家也主动要求参与“一带一路”计划。

中国构建的互利共赢模式必将把美国“以我为主”的资本吸血模式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三.美国对“一带一路”的阻扰和破坏,让世界各国更加认识到美国的险恶用心,在大势面前美国破无可破。

中国的“一带一路”是有利于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大家共同发展,用毛主席的话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高潮。而现在中国是是这股潮流的中流砥柱。

美国为此在世界各国抹黑“一带一路”,炮制“中国威胁论”,但都遭到当事国的驳斥,而中国现在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合作,可见世界大多数国家为了自身利益都做出了正确抉择。

所以,纵观历史,现阶段中国“一带一路”的全球战略阳谋,让美国必须破但又无从破起,这才真正是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火炎炏焱燚水淼


贾诩是曹操手下非常著名的谋士,但他早在效力曹操之前就已经成名,不夸张的说,贾诩在三国每一次献计都搅动风云,操纵天下,也难怪会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第一次献计,是带了两个打酱油的西凉军败将,重新逆袭夺去了京城,没错,就是李傕和郭汜,董卓被吕布刺杀之后,这俩人没了主子就像丧家之犬一样,本来准备解散部队回乡下种田,这时候贾诩站出来,说反正都到这一步了,不如先攻打京城,打不过咱们再解散。李傕郭汜一听也对,于是便带兵向京城进发了。

可是要攻打京城,需要面对的就是吕布这个大BOSS,人家毕竟是三国前期的第一战神,哪里是你这些跑龙套的能战胜的,郭汜还跟吕布在城门口单挑决胜负,差点儿没被人一枪刺死。好在他们身边还有贾诩这个聪明人,指挥他们把军队分成四路,一路引诱吕布出来厮杀,一路带兵抄他的后路,另外两路分兵去取空虚的长安。此计果然奏效,李傕郭汜赶走了吕布占领了京城,成为了董卓的继承人。

董卓都死了,他的继承人能自在长久吗?当然不会,由于李傕郭汜效仿董卓在京城胡作非为,各路勤王的部队相继来讨伐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西凉马腾,他的儿子叫做马超,一个武力不输给吕布的猛将。面对来势汹汹的勤王大军,贾诩很聪明的选择了坚守,在彻底消磨掉他们的锐气和粮草之后,贾诩让李傕郭汜出兵反攻,马腾和马超差点儿就没能全身而退。

贾诩第二次献计,是在宛城。自从贾诩离开了李傕郭汜之后,投奔了张绣叔侄。本来贾诩是挺看好曹操的,让张绣投降。可曹操偏偏不争气强纳了人家的婶婶,张绣实在气不过,让贾诩出主意废了曹操,贾诩也很喜欢挑战极限,于是乎献计先把曹操的保镖典韦灌醉,再夜袭曹营一举灭了曹操。张绣按照贾诩的计划严格执行,却没料到的是典韦、曹昂拼死保护曹操,让这个奸雄逃走了。

张绣这一次打败了曹操,又听从贾诩建议和刘表联合,让曹操短时间内再不敢动荆州地区的心思。而后来当袁绍与曹操要展开官渡之战时,张绣本来想投靠袁绍,贾诩竟然劝他投靠曹操,张绣懵了,我杀了他爱将和长子,曹操能放过我?贾诩也不知哪儿来的自信,向张绣保证曹操不会跟他计较,于是张绣还真就投靠了曹操,也确实没有被为难,还跟曹操结成了亲家。

贾诩的第三次献计,是在潼关之战中,当时韩遂和马超纠集了关中地区总共十个大小军阀,组成联军要和曹操硬钢到底,经过好几次交战,双方各有损伤,僵持不下,曹操询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只说了四个字:“离间他们。”曹操一点就通,赶紧写信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趁着关中联军内讧之际出兵大局进攻,得胜而归。

这一次的胜利让曹操征服了关中诸军,还把马超这尊杀神给赶到了凉州地区,后来又辗转投靠张鲁、刘备,再也不敢跟曹操嘚瑟了。这三次献计都是在军事上,每一次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改变了当世的格局,而且还打败了吕布、马超还击杀了典韦三大猛将。三国第一“毒士”的称号名不虚传。最后再说说贾诩在政治上的一次献计,对魏国影响深远,那就是支持曹丕上位。

曹操一直都喜欢四儿子曹植,可大臣们则更看好曹丕。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故意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你咋不说话呢?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了之,就在当年便立了曹丕当太子。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


麦芒小车


金刀计

金刀计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反间计,是前秦的王猛陷害慕容垂时用的计谋,用慕容垂的金刀谎骗其子慕容令回燕国,心思之细腻,世间少有。起因是燕国的慕容垂为了避祸前来投奔前秦的君主符坚,符坚对慕容垂很是看重,亲自前去迎接他,还拉着慕容垂的手说要与他一起平定天下。而前秦的丞相王猛却认为慕容垂包藏祸心,不会屈居于人下,多次向符坚劝谏不要收留他们,符坚以仁义著称,并没有理会王猛的建议。

王猛并没有放弃,既然没有机会除掉慕容垂,那就创造机会,王猛以要纪念品为借口要来了慕容垂的金刀,又买通了慕容垂的一个亲信,让他拿着金刀去跟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说符坚对他们起了疑心,要逃回燕国,有金刀为证。慕容令逃回燕国后死于战乱之中,慕容垂没来得及逃掉还在前秦,但符坚并没有怪罪他。后来慕容垂复国建立了后燕,却因为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强盛一时的后燕在慕容垂死后又迅速灭亡,某种意义上来说看似失败的金刀计其实是成功的,因为它间接改变了后来的历史。

二桃杀三士

此计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之中,讲得是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将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治子,这三人仗着自己军功高,不把别人看在眼里,晏子认为他们日后必成祸患,劝齐景公早日除掉他们,便献了这条名为“二桃杀三士”的计策。

晏子让齐景公找来三位将军,拿出两个桃说要分给他们中功劳最大的两个人,叫他们三个分别说出自己的功绩,谁的功劳大桃子归谁。公孙接和田开疆说完之后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便拿了两个桃子。而古治子却愤怒的指责他们说自己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后感到羞愧不已,双双自刎而亡,古治子在时候非常后悔自己的言行,也随之自刎而亡。仅仅用了两个桃子,便除掉了三个心头大患,不可谓不高明,不阴险。

推恩令

西汉时期,汉景帝为了防止日益壮大的诸侯国对朝廷的统治构成威胁,便颁布了“推恩令”,内容是诸侯国君主的所有子孙也可以获得编制,有编制就要有封地,本来只有嫡长子才有继承权,现在是所有儿子都可继承诸侯的封地,而诸侯们对此也很高兴,毕竟土地还在自己这边,只是分到了儿子手里,那些本来没有编制的子孙因为“推恩令”变得有编制,何乐而不为?

汉景帝借着“推恩令”逐渐地瓦解了诸侯国的实力,诸侯国约分越小,再也无法对朝廷的统治构成威胁,后来汉武帝借着“酎金事件”废除一百多个诸侯国的时候,已经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反抗了。如果汉景帝当年直接对诸侯国势力出手,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抗,甚至被他们群起而攻之,有了“推恩令”之后,不花一分钱,不出一份力,便解决了这个让人头疼的难题,高明之处,让人叹服。


哥是前卫


中国几千年历史,诡谋智计早被古人运用迨尽,智谋之事说起来,厚厚几大本书都说不完,其中又分有阳谋有阴谋,阴谋者,见不得光的,必须暗中行动,让当事人涉及者没有发觉才能成功,如王猛的金刀计,慕容令没有觉察才中计被杀。阳谋则以坦荡之势力重千均,让人避无可避,如汉武帝的推恩令削藩,各诸侯明知要他们不论嫡庶分封儿子,是在削弱他们的力量,却无可奈何,无力反抗,又反抗不得。


《孙子兵法势篇》提出,“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强调加强自身实力不动如山的重要性,作为《三十六计》第一计的瞒天过海,可算是绝妙的一计,笔者初小时就曾读过一版以隋朝贺若弼瞒天过海取南陈的故事,该事在史实的基础进行加工,故事性可读性颇强,说贺若弼在长江北面准备灭陈事宜,到位后就做了几件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渡江需要船只,贺若弼在财政不足的情况下,卖掉军中老马,大量购买船只,又悄悄把这些船只藏起来,令人在江边停放几十只破船烂船,示敌以弱。辅以其它准备后重点来了,每到换防驻防时,北岸隋军忽然金鼓齐鸣,兵马喧动,声势大震,南岸陈国防守军吓了一大跳,以为隋军即将渡江作战,全军戒备,忙了半天,对岸隋军换防完毕,各守其位去了。这样,时不时来上几次,南岸的将士也乏了,以后对面再大吼大叫,也不以为意,就在正月初一这一天,隋军突然大举渡江,陈国的长江防线立即崩溃“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这样的计策极难破解,它立足于两点,就是贺若弼的知敌知己,和双方的强弱悬殊,细思多年得出一个看法:必须主动出击获取主动权控盘。难处在时间和节点的把握,这些地方的掌握程度,可以看到主将的才能和兵士的素质。总之,这一计谋运用得好极难防备,堪称经典,是阴谋中的阳谋,正如它总结所说“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中国很多兵阵朝堂上的计谋,时日久远,已从上层渗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如瞒天过海一计,日常中处处可见,只是有人不知不觉,使用者不知,中招者也不觉。(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真正高明的计谋,至简至直,不需要多次拐弯,多种条件配合,有时它就放在面前,你明知有问题,却又是无法可想,无计可施,一来有势,势如劈竹,二来至正,自身正则无可沛御,洋洋洒洒,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所有计谋,套用李靖的话说,“虚实”二字而已。


南方鹏


要说中国历史上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那数不胜数,苦肉计,空城计,调虎离山之计等等都名垂千古。我认为最令人拍手叫绝的乃是主父偃向汉武帝献出的“推恩令”。 此计举名推恩,实则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政权而实行的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激化诸侯的内部矛盾,让他们自顾不暇,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对皇权没什么心思谋取了。到时候这天下大权算是被皇帝紧紧握在手里了。汉初,诸侯国有很大的封地和权利,在推恩令实行之前,都是实行嫡长子世袭制。也就是诸侯国的封地和权利都是世袭的,并且都有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这对皇帝来说可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万一哪个诸侯起了异心,并且权利和财力很大,那就可能颠覆一个国家。这对皇帝来讲可是非常不允许的。而推恩令的实行是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隐患。推恩令规定诸侯把自己的封地由之前给嫡子继承改为由诸侯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进一步缩小了诸候的权利。此外,推恩令还规定。诸侯死后,王位依旧由嫡长子继承,但其他子弟分割王国的封地为列候,列候归郡管辖。由皇帝制定这些候国的名号。推恩令的一步步实行,在当时形成了“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候不过十余里”的局面。在当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就削弱了地方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因为汉武帝当时实行推恩令是以封赏的形式实行的,所以,不但没费一兵一卒,而且,还赢得了仁政的称赞。


道若空明


二桃杀三士

在《妟子春秋》中,齐景公帐下有三个大将,公孙接,田开彊,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武艺高强,日渐骄奢,不服管教。当时齐景公手下谋臣晏子,为了避免三大将可能带来的麻烦。建议齐景公杀了他们,以避免可能带来的动乱。

晏子设下一个骗局。让齐景公把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招进皇宫赐宴。酒过三巡,齐景公命人捧出两颗大桃子,赏赐给三人。两个桃子三个人无法平分,晏子给他们三位出了一个主意,谁得功劳人就可以自己去取桃子。

公孙接和田开彊各自先取了桃子,并把自己的功劳各自说一通。古治子觉得自己的功劳比他们二人都大,拔剑指责公孙接和田开疆的无耻,自摆功劳。

古冶子随后把自己的功劳说于公孙接,田开疆听。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把功劳说出来后,羞愧难当,自愧不如,拨剑自尽。

古冶子用自己的功劳羞辱二人后,也觉得对不起公孙接和田开疆,古冶子随后也用剑自尽。

宴子在谈笑之间,不费吹灰之力,为齐国除掉潜在的危险。说不上光明磊落,但是只用两颗桃子取了三大将的性命,也是宴子聪明与才能谋略的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