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在石家莊平山縣下口鎮,海拔1200多米的山上有一個小村 上瓦岔村,村西的瓦岔山山頂上,有一條南北向蜿蜒5公里長的長城遺址。在當地,關於長城的身世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戰國時期的趙長城,有人說這是古中山國長城,也有人說是它是明長城。

初秋的早晨,我們出發前往平山縣上瓦岔村探尋神秘長城。出縣城往西不久,一條四米左右寬的水泥盤山路出現在我們面前,一邊是陡峭的山壁,一邊是萬丈深淵,當地人把這條路稱作“小十八盤”。沿山路盤桓近一個小時後,上瓦岔村終於出現在我們面前。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小十八盤”山路盡頭就是上瓦岔村

據村民們說,長城在離村有五六公里的山頂上,那座山就叫“長城梁”,上山的路得全靠鐮刀和雙腳一點點趟出來。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去往瓦岔山長城的路

隨行的老人趙林斌今年64歲了,仍然保持著每週爬山鍛鍊的習慣。他說,儘管很少有人爬到長城那兒去看,但從記事兒起,他就常聽村裡人講述長城的故事。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村民趙林斌

壘這個長城的時候,據老人們說是一塊石頭一塊石頭扔上去的,我遞給你你遞給他。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在瓦岔村,關於長城的歷史都是老一輩人口口相傳,這些究竟是史實還是傳說,沒人給出過確切答案。11年前,瓦岔山長城被省文保部門認定為明長城。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瓦岔山長城被省文保部門列為明長城

不過,這讓上瓦岔村裡很多人產生了疑惑。村民梁連書: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村民梁連書

據說沒有這個村莊的時候,已經就有長城了。也有人說這不是明代(長城),比明代早多了,有的說是趙國和秦國戰爭的時候弄的。並不高,最主要那個年代他是騎馬打仗,一打到長城不方便了。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臨近中午,我們終於站在了瓦岔山山頂。放眼望去,群山高低起伏,綿延不絕。腳下,就是古人們創造的奇蹟:一條由土石構築的“牆”,緊貼山脊,寬度大概只能站一個成年人,綿延數里,斷斷續續望不到邊。

瓦岔山長城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瓦岔山長城的建築形制與人們印象裡氣勢雄偉的明長城有所不同:土石塊隨意地堆砌,白灰粘結。在保存較完好的城牆上,我們還能看到許多較為規則的圓孔,用作觀察敵情。儘管體量和形制遜於外長城,但在攀爬都十分困難的太行山脊上,用大石塊壘起2米多高的土石長牆,並且綿延十幾裡,這依然讓記者感到震撼。

曾在平山縣考古部門工作的梁書平,也是瓦岔村人。得知我們來探訪長城,便跟著一起上山。梁書平說,瓦岔山長城以西就是山西盂縣,這裡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思考,他對“瓦岔山長城最早建於何時”有兩個大膽的推測: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有說法就是中山國,有人說中山國建起都城後,加緊了在這一帶的築城;第二個版本就是涉及到山西,查他們的史料,發現他們也推到戰國時代,他們那邊不叫中山國叫“仇猶國”。要不說對這個長城的瞭解,我都有疑問,到底哪一個年代真不知道。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其實,太行山中南部的古長城,身世確實挺複雜。因為歷史上,從戰國時期的中山國、趙國,到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再到明代,都曾在太行山部分地區修築過長城。我們在石家莊地區“太行四縣”探訪時見到的長城,大多踞山水為險,就近取材,壘砌石牆,幾乎見不到像外長城那樣關堡、城牆、敵臺、煙墩齊備的樣貌,也難怪人們對太行長城的出身產生分歧。

那平山瓦岔山長城是否就如當地人猜測的那樣,修建時間要遠早於明代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採訪了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郭建勇。郭建勇明確表示,平山瓦岔山這一段的長城修建於明代,有一個歷史事件可佐證:

這個內長城它的修築背景和土木堡之變相關,它的重大事件就是蒙古人押著明英宗打到京師了,這個戰事之後開始修築的。因為他們(蒙古人)暢通無阻,從太行山找了個口子,所以,內長城這段不修不行了。

趙?古中山國?明?這座長城的身世終於定了

郭建勇說,明代土木堡之變以後,瓦剌、韃靼不斷興兵犯邊擄掠,平山境內的長城才得到了系統修築。

如果把東西走向的明代萬里長城比作一部氣勢恢宏的交響樂,那我們在太行山中南部看到的明長城就像一首插曲,因為它樣貌獨特,身世神秘,反而顯得獨具韻味,更激發了人們進一步研究探尋的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