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不得不先吐槽一番我這提前老化的心態,於19年初火爆遊戲圈的“自走棋”,直到前天我才第一次試玩這類遊戲。

若非頭條工作人員的推薦,引導我去試玩一番,不然我估計還停留在看著棋子很是熟悉,“卻不懂他們瞎跳什麼勁兒”的地步。(之前公司的同事熱愛“雲頂之弈”,每天我在寫文章他就在下棋,看著陪伴我四年青春的LOL角色變成棋子做著重複動作,我著實沒提起興致)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也正是經過這兩天的試玩,讓我這個萌新中年人對“自走棋”有了自己的一份理解。

1.

自走棋究竟好玩在哪兒?

這兩天的夜晚著實令我感到痛楚。

本是身體機能下滑,面臨脫髮危機的90後,“不熬夜”是我堅守髮際線的最後手段,卻被“自走棋”毀的一塌糊塗。

是的,在我試玩了一番“自走棋”後,我通宵了兩宿。

不是說這類型遊戲多麼吸引我,而是自走棋他自帶一種“成癮性”。

他就像嗑瓜子這麼一個動作,每一次簡單的“勞動”,都能換來一個最直接的腦內反饋——瓜子仁真香;這麼一丁點的付出就換來了一份獎勵,就會讓你無意識的繼續這個動作。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你說自走棋難嗎?

不難!

動動手指選幾個棋子,稍微擺放一番,參考一下陣容連攜效果,就能看著一個個小人兒在屏幕上自己跳動。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對於玩家來說投入少,易上手,就能得到一個持續的視覺反饋,毋庸置疑這就是打發時間的首選啊。

在電子遊戲未普及的年代,人們曬著太陽嗑瓜子嘮嘮家常是休閒時光;而當今年代,人們捧著手機下下棋,就是打法時間的最後手段。

2.

根本在於人越來越懶。

講到這兒,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近些年聲勢浩大的幾款遊戲。

比如DOTA的Artifact,對標《爐石傳說》的卡牌遊戲,結合了MOBA遊戲的格局與卡牌遊戲的構築玩法,最後兩三個月不到涼透了;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Artifact,由DOTA衍生的卡牌遊戲

比如曾經火的不像話,甚至有望擊敗LOL的《守望先鋒》,結合了FPS遊戲的操作與MOBA遊戲的格局,現如今人氣也慢慢淡了下來,就連近來鵝廠旗下的魔方團隊,根據《守望先鋒》仿造的手遊《王牌戰士》,估計也沒有多少玩家聽過。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王牌戰士》宣傳片截圖

以上這些遊戲都是花費了遊戲製造團隊無數的人力物力,最後卻吃力不討好,因為太難了!

而作為“草根”出身的“自走棋”,卻出乎意料的火了。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大廠沒抓到當代“惡臭年輕人”的最大痛點——懶。

身在這麼一個衣食住行都憑藉著移動端一手搞定的時代,整個社會都呈現著一股子病態的“浮躁”,誰也沒料想到,現如今的玩家連“玩”都較真一個“簡單易上手”。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回想當初,在我年少還肩負著學業壓力時,DOTA這麼一個高門檻的遊戲,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都算是一種難得的休閒手段。

記得當初為了玩好DOTA,課間10分鐘我和同桌捧著手機,看他前一天晚上提前下載好的英雄教學視頻,脹大了膀胱也樂此不疲;而往往有空閒時間上手練習的,無非就是週三和周天,總計不到4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卻依舊要努力將這一週所看的教學視頻統統操練一遍。

這是一個玩家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付出的諸多努力。

而現如今,玩家開始慢慢丟失這份對於興趣愛好的執著。

3.

自走棋終究只能是“現象級”。

就像瓜子磕多到口乾舌燥也給不了飽腹感,自走棋走多了你剩下的也只剩空虛。

相比其他類型的遊戲,他給不了你過多的實感,輸贏隨機性太大,棋子購置也都憑系統開心。

或許在高玩手中依舊存在太多技巧,比如前期運營與過渡,比如後期針對性的陣型擺放,這也是我能設想到的東西。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只是這些無非就是經驗的累積。

就像嗑瓜子磕多了,你能三個瓜子一起嗑,其本質依舊是嗑瓜子這麼一個動作,只是隨著你的肉體記憶和學習能力,加快了效率罷了。

而說到底,還是因為自走棋太簡單,可玩性也就低了不少。

雖說每一套陣容有著不同的運營手段,最後所呈現的反饋效果也並不相同,但他本質上還是走著一個固定的流程:打怪,刷棋子,湊陣容,和玩家比高低。

“歐皇”可以上手吃雞,“非酋”只能洗手再玩。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FGO玩家的噩夢

在你差個棋子湊三星的時候,你豪擲千金他也不來,偌大的前期優勢給人瞬間翻盤,這種滋味誰能信服?

而對比MOBA遊戲,為何從06年的DOTA到09的LOL再到15年的王者榮耀,這13年的歷程依舊讓玩家緊緊跟隨。(我自己從08年接觸DOTA,至今玩MOBA遊戲11年,依舊熱愛)

根本上的差別就是MOBA遊戲能夠讓玩家憑藉自己的努力去影響結果,而對局中的隨機性佔比真的太低。

一切輸贏成敗都有他的理由,或許是英雄選擇錯誤,或許是某波團戰失誤,或許是對線操作略遜一籌。

玩家可以通過不斷的發掘自身錯誤進行改善來提高自我,而自走棋不行。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王者模擬戰宣傳視頻

因此,在我看來自走棋他終究只能停留在“休閒”的層面,而上升到“競技”還太難。(就好比爐石傳說,一直想著職業化,可卡牌隨機性讓他始終沒辦法完全職業化)

4.

惡臭年輕人遲早要領悟,“嗑瓜子”嗑不了一輩子。

混跡各個社交平臺這些年,我也慢慢明白大多數所謂的“惡臭年輕人”湊在一起,除了互相“沙雕”打法時間似乎也就沒有更多東西。

從“自走棋類遊戲”大熱這一現象,分析這一屆玩家的問題根源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過量的酒精帶來的是隔天頭痛欲裂,過分的歡愉也只會讓你倍感空虛。

人是群居動物,只要身邊的人都上進,那他也會潛移默化的上進;而社交平臺的根本,就在於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那類人,讓你們成為一個群體。

因此,尋找一個能刺激你成長的群體,才是你真正該做的。

或許講到這兒,會有一些朋友反噴我:“你一個寫遊戲攻略的野雞寫手,你本質上就是引人墮落的罪魁禍首。”

可就像我之前寫文章常常用來抵制“槓精”的話:“遊戲是生活的縮影,生活是遊戲的寫實。你連玩兒都不願意好好玩兒,我壓根不信你做正事會好好做。”

打遊戲不該“懶”,做正事更不該“懶”。

我在遊戲中的成長是我這11年的經驗累積與反覆思考,是我耗費寶貴青春總結得來的經驗,我將他寫成文章就是對於我成長思路的一種總結,遊戲充其量只是一個載體罷了。

最後,我也希望關注我的粉絲,不單單只是從我的文章中得到一些“遊戲技巧與意識”的提升,而是能活用我講述的思路,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