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先把你的房子賣了,我們再結婚”“房不賣婚也不結了”

“親愛的,先把你的房子賣了,我們再結婚”“房不賣婚也不結了”

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後怎樣》中寫道:娜拉出走,不外乎兩條路,要麼墮落,要麼回來。

相比之下,現代的離婚女性選擇似乎更多一些,離開婆家之後,還可以回孃家,也可以自食其力。

可是,回孃家的話,如果是獨生女還好,如果有孃家兄弟的話,牽扯甚多很不方便;自食其力的話,倒是可行,養活自己在如今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但居身之所卻成了問題。

所以,很多女性在結婚之前,就為自己準備好了退路——婚前買房。

有句話說:“男人不能給你安全感,但是房子能!”可是,在房子給女人帶來安全感的同時,也給她們的婚姻帶來了一些阻力。

“親愛的,先把你的房子賣了,我們再結婚”“房不賣婚也不結了”

01

讀者亦雯的婚姻,正是因為她婚前購置的房子,與未婚夫產生了分歧,原本談好的婚期,也被無限期擱置。

亦雯是一個獨立上進的女孩,在工作五年後,就在父母的資助下,在城市裡首付了一套房,每個月三分之一的工資用來還房貸。

隨著閱歷的增長,工作能力的提升,亦雯在事業上一帆風順,又首付了一輛代步車。與此同時,她的愛情也開始開花結果。

相戀兩年的男友向她求婚。此時的亦雯也意識到,自己的年齡已經快要奔三。她和男友的感情還算穩定,於是就決定將結婚提上議程。

雙方父母見面,商議彩禮,擬定婚期,一切都很順利。只是準婆婆在聽到亦雯自己名下有房,而且還在還房貸的時候,臉色有些變了。

“親愛的,先把你的房子賣了,我們再結婚”“房不賣婚也不結了”

02

果不其然,男友在婆婆的授意之下,和亦雯進行了長談。

原來婆婆覺得亦雯的房貸還要還9年,車貸還要4年,這意味著結婚之後,亦雯的工資至少有一半,還要用做這方面的支出。

問題是,這車和房都屬於亦雯的婚前財產,而亦雯的工資則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婆婆並不知道婚姻法中有關於這方面的具體條例,只是覺得兒子吃大虧了。

最讓婆婆擔心的是,亦雯還有一個弟弟,萬一亦雯把房子轉給弟弟去,那豈不是更虧。所以她讓兒子和亦雯說清楚,先把房子賣了,然後錢用來還婚房的房貸。

“親愛的,先把你的房子賣了,我們再結婚,不然結婚以後我們兩邊都要還房貸,壓力會很大,會影響我們的婚姻質量。”

亦雯不以為然,她這兩年的收入一直在增長中,房貸和車貸並不會給她帶來任何壓力,何況房子一直在增值,一直在用租金還房貸,這時候怎麼可能賣掉?

“親愛的,先把你的房子賣了,我們再結婚”“房不賣婚也不結了”

03

亦雯感覺男友和未來婆婆在算計自己的婚前財產,心裡也有些不高興,直接拒絕了男友的要求。

“你放心,我們婚房的房貸我會一起還的,但是我的房子賣不賣和結婚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以後你的房貸是用我們夫妻共同財產去還,萬一離婚了,你的房子又和我沒關係,說好夫妻同心,但你明顯有私心。”

“是我有私心還是你有私心,還沒結婚就想著離婚,如果我房子賣了,萬一離婚了我住哪?回去和我弟弟住嗎?我們的婚房上有我的名字嗎?”

“你的車貸我都沒計較了,你還不知足,我不想多說,你自己好好想想,反正房子沒賣,我們結婚的事還要再談,我們年齡都不小,你可要考慮清楚。”

亦雯聽出男友言語中的威脅之意,頓時大怒:“考慮清楚了,房不賣,婚也不結了。”

“親愛的,先把你的房子賣了,我們再結婚”“房不賣婚也不結了”

情感分析:

我認為新的婚姻法對於女性來說,確實有些不夠友好,如果婚前購置的婚房上,沒有女性的名字,那麼婚房就和女性沒有一點關係。

如果這婚房在婚後需要還房貸,那麼這房子依舊是男人的個人財產,女性只是擁有共同還款部分的一半。

萬一離婚,女性就成了魯迅先生文中的娜拉,陷入困境中。

我覺得在離婚率逐年上漲的今天,女性對婚姻嚴重缺乏安全感,才導致了近兩年女性買房猛增。

亦雯無疑也是對婚姻缺乏安全感的,讓她賣掉房子肯定是不願意。站在她的角度來說,為自己的未來增添一些保障,那是無可厚非的。

“親愛的,先把你的房子賣了,我們再結婚”“房不賣婚也不結了”

作為亦雯的男友,我覺得他對未來婚姻生活質量的擔憂,是情有可原的,可是他提出的要求卻非常不合理。因為根據新婚姻法,他的利益並沒有遭受損失。

男友要求亦雯賣掉自己辛苦攢下來的房產,明顯是在算計她的婚前財產。

原本女性在婚姻中就處於弱勢,原本亦雯就缺乏安全感,再遭遇過於算計的男友,那麼只會讓婚姻還沒有開始就夭折。

亦雯說她和男友正處於冷戰中,其實她和男友都很在意這場婚禮,可是因為一些利益關係,導致瞭如今進退兩難的局面。

“親愛的,先把你的房子賣了,我們再結婚”“房不賣婚也不結了”

​那麼,要如何解開彼此的心結呢?

作為亦雯,你要明白,一個女人的安全感來源於自身的能力和心態,如果你已經充分了解了這個男人,那麼就要給予他足夠的信任。

作為男人,你要知道,婚姻畢竟還是以感情為基礎的,在婚姻中過於計較得失,只會讓你收穫一地雞毛。

其實,我覺得兩人的感情基礎還在,只要彼此能夠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學會相互體諒包容和妥協。

那麼,雙方和好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正如余光中老師所說:婚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