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懷太子墓發現的東、西《客使圖》壁畫反映了當時唐朝的強大國力

距離乾陵東南3公里處有一座章懷太子墓,是乾陵的17座陷葬墓之一,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次子章懷太子李賢與太子妃房氏的合葬墓。在權力面前,帝王之家的親情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文明元年(684),李賢被武則天逼令自殺,神龍二年(706)中宗復位後以雍王禮陪葬乾陵。景雲二年(711)重開墓室與妃房氏合葬,並追贈為章懷太子。

章懷太子墓發現的東、西《客使圖》壁畫反映了當時唐朝的強大國力

武則天繪圖

1971年,考古人員發掘了章懷太子墓,出土了大量的壁畫,有《打馬球圖》《狩獵出行圖》《客使圖》《觀鳥捕蟬圖》等50多幅。這些壁畫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及美學價值。其中《客使圖》反映了外國使者等待太子召見的情景,是大唐外交活動的真實寫照,反映了盛唐時期內政外交的聲望和唐都長安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國際地位。《客使圖》分佈在章懷太子墓墓道的東、西兩側,可分為東側《客使圖》和西側《客使圖》。東、西《客使圖》都描繪了六人畫面。

章懷太子墓發現的東、西《客使圖》壁畫反映了當時唐朝的強大國力

章懷太子墓

東《客使圖》前三位是唐朝鴻臚寺官員,他們都穿著初唐時期的朝服,頭上戴著籠冠,身上穿著大袖紅袍,白色的袍子地,腰間繫著綬帶,手裡拿著上朝用的笏板,腳上穿著朝天履,三個人站立呈三角狀,一副大國朝臣的風範。畫中三人氣度沉穩,雍容自如,神情肅穆,面面相對,似乎正在商討事宜。後面三位使者都躬著身體,畢恭畢敬地站在那裡。他們謙卑的神情中流露出期盼、等待之意。

為首的一個人禿頂,濃眉深目,高鼻闊嘴,身穿翻領紫袍,腰間繫著帶子,腳上穿著黑色的靴子,推斷應是來自東羅馬的使節。唐朝時期,大秦王不斷派遣使者來中國朝貢,兩國關係進入友好交往的新時期。據史書記載,貞觀十七年(643),大秦王派使者向唐太宗獻赤玻璃、綠金精等珍寶。唐朝政府熱情接待了遠方來的客人,唐太宗賜給他們國書來宣慰大秦王,還將唐朝的綾羅綢緞賞賜給使者。乾封二年(667),大秦王派使者獻底也伽,唐高宗也厚厚地賞賜了他們。大足元年(701),武則天接見了來自大秦的使者,並重申了兩國的友好情誼。這位使者等待覲見太子,應該是唐朝前期中國與大秦交往的真實寫照。

章懷太子墓發現的東、西《客使圖》壁畫反映了當時唐朝的強大國力

東《客使圖》壁畫

中間一人面龐豐圓,鬚眉分明,嘴唇紅潤。頭上戴著尖而小的冠,冠前塗上紅色,冠旁插著鳥的羽毛,身穿大袖紅領的白色短袍,下身穿著大口褲,腳穿黃色的皮靴。推斷是來自朝鮮半島的新羅國的使者。儀鳳元年(676)唐羅戰爭結束後,新羅使者不斷來唐朝貢。據史書記載,新羅不僅用唐代的年號紀年,而且新羅國內的各種制度也都以唐朝的制度為本,還不斷選送留學生、學問僧來到唐朝求學,並經常派遣朝賀使、朝貢使來唐朝。

最後一位圓臉,沒有鬍鬚,頭上戴著翻耳的皮帽子,身穿圓領的黃袍子,腰間繫著黑色的帶子,外面披著灰藍色的大筆,下身穿著黃色的毛皮窄褲,腳上穿著黃色皮靴,雙手放在袖子中。推斷該使者來自我國東北部的族。唐朝前期,來唐朝貢頻繁,使者往來不斷。靺族的李謹行是唐高宗時期的著名將領,官拜右衛大將軍。他曾帶領軍隊出征高麗、新羅、吐蕃等地,戰功赫赫。死後贈幽州都督,陪葬乾陵,是陪葬乾陵的17位宗親、功臣中唯一的番將。李多祚也是靺鞨人,在唐朝官拜右羽林衛大將軍,曾參與過兩次李、武之間的政治鬥爭,為恢復李唐神器立下汗馬功勞。

章懷太子墓發現的東、西《客使圖》壁畫反映了當時唐朝的強大國力

李多祚繪圖

西《客使圖》也是以唐代官員為前導,他們雍容文雅,身穿禮服,服裝一致,上身穿著袖子寬肥的紅色上衣,上衣的領口、袖口都鑲有黑色的寬邊。上衣領口露出了裡邊白色紗單衣的領沿。下身穿著白色的長裙下裳,長裙外面,還繫有一條白色的裙裳。裙裳下襬加綴有黑色的裙裾,裙裾上被精心地做出了無數細小的褶襉。他們的腰間束有寬革帶,腹前懸垂一條窄長的蔽膝,腳上穿著黑色笏頭履。他們的頭上戴著黑色介幘,外罩黑紗制的武弁大冠。據推測他們有可能是掌管贊引的四至五品官員。

第四人,圓臉,高顴骨,頭髮披在後面。他身穿圓領右衽窄袖的黃袍,腰間繫著帶子,帶子上繫著一把短刀,雙手執上朝用的笏,拱於胸前,腳上穿著黑色長靴。據推測此人為高昌的使者。貞觀十四年(640),唐太宗派侯君集滅掉高昌國,在高昌地區設立西州。但是,高昌繼任者仍管理高昌故地。西《客使圖》第四人的存在說明高昌和唐代關係依然存在。

章懷太子墓發現的東、西《客使圖》壁畫反映了當時唐朝的強大國力

西《客使圖》壁畫

第五人,長臉,大眼,高髻,髮束垂於腦後。身穿圓領窄袖黑色長袍,腰束帶,腳穿黑長靴,袖手而立。他的額部、面頰、鼻樑和下顎處都塗有硃色。據推測此人為吐蕃使者。松贊干布及文成公主去世後,吐蕃與唐朝邊境戰爭不斷。直到長安二年(702),吐蕃遣使求和,兩國的關係才有所改善,重歸於好。大唐與吐蕃往來不斷。唐中宗時期,中宗更是將自己的養女金城公主嫁給了吐蕃贊普尺帶珠丹,開啟了唐朝和吐蕃關係的新紀元。

第六人,形體高大,長臉,深目高鼻,有絡腮鬍。頭上戴著卷沿尖頂氈帽,身穿大翻領窄袖緋色長袍,內著紅襯衫,腰繫白帶,腳穿黑色長靴,手中執笏。據推測這是大食人。據史料記載:永徽二年(651),大食開始派遣使者朝貢,並進獻良馬、寶物等。以後大食與唐朝一直存在友好的往來。這幅畫的第六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大唐與大食之間的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1964年在西安西郊的唐墓中出土了3枚大食倭馬亞王朝所鑄的金幣,也能反映當時商業貿易、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的盛況。

章懷太子墓發現的東、西《客使圖》壁畫反映了當時唐朝的強大國力

古代外來使者

歷史留下印記讓後人去品讀揣測,卻又不告訴你它的原貌,可是哪怕是它精心的安排,也總有疏忽。章懷太子墓的《客使圖》將各國使節的容貌、服飾和比例等各方面都勾勒得相當細膩和逼真,有可能是有底本的寫實畫卷。唐代外來使者入朝的時候,都要由鴻臚寺統一管理。鴻臚寺官員將來華番國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來朝人的相貌等繪製成圖交給執掌外交的官員,統一決定番客的朝覲事宜。這幅畫表明中國在唐代具有強大的國力,被各國視為上邦,他們或臣服進貢,或遣使謁陵,或求婚通好,都是對中國的富強繁榮的懾服和仰慕。唐人那種泱泱大國的自豪感在這兩幅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