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保護,讓大荔冬棗走得更遠


品牌保護,讓大荔冬棗走得更遠


說起渭南市大荔縣的農特產品,你一定聽過大荔冬棗。個大、皮薄、肉厚……咬一口滿嘴的清脆香甜,大荔冬棗絕對配得上它響噹噹的名號!


品牌保護,讓大荔冬棗走得更遠


2014年,大荔冬棗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陝西省著名商標。2015年至2018年,大荔冬棗連續四年躋身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20強。目前全國排名17位,品牌價值40.93億元。

品牌保護,讓大荔冬棗走得更遠


9月5日,陝西省2019地理標誌三秦行調研採訪團一行,來到了大荔縣安仁鎮萬畝冬棗種植基地,冬棗大棚整齊排列在道路兩旁,連綿到天邊。每年這個時候,正是冬棗出果的好時節,飽滿的大棗密密麻麻掛滿枝頭,豐收的景象令人心醉。


品牌保護,讓大荔冬棗走得更遠


如果萬畝棗林令你驚歎,那麼大荔全縣冬棗種植規模一定會讓你歎為觀止。2018年,全縣冬棗面積達42萬畝,綠色認證20萬畝,年產量40萬噸,產值超過50億元(超過山東、河北兩省之和),冬棗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大荔冬棗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大荔冬棗小鎮旅遊觀光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加強告訴記者,在未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沒有進行綠色有機認證之前,每斤冬棗僅售5元左右。如今,每年5月上旬剛上市的冬棗每斤可以賣到180元,普通的大棗每斤也能賣到12元左右。

品牌保護,讓大荔冬棗走得更遠


“大荔冬棗不愁賣。”在張加強看來,這既是好事,又暗藏憂患。貨出即售的市場行情,讓一些農戶並不關心品牌和知識產權保護。不過,大荔冬棗小鎮旅遊觀光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群眾分戶種植,合力打造共有品牌。這種有分有合的形式,既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又形成合力,確保了冬棗品質,維護了品牌形象和商標權益。


品牌保護,讓大荔冬棗走得更遠


縣、鎮各級政府還加強冬棗標準宣貫力度和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嚴防農藥、人工激素等亂用和濫用,把好生產關;鎮與村、村與村民分別簽訂冬棗標準化生產承諾書,增強冬棗產業生產經營主體質量安全自律意識,把好基層監管關;加大檢測範圍和頻次,確保冬棗合格上市,把好檢驗檢測關。

品牌保護,讓大荔冬棗走得更遠


大荔冬棗小鎮旅遊觀光開發有限公司還把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相結合,堅持“”產業園區+旅遊”的發展模式,建成全長5.6公里的火車旅遊軌道,配備機車一列,可容納96人,沿途旅遊在萬畝冬棗園之間,欣賞沿途中華棗源主題廣場、長鹿望福等35處景觀,讓遊客坐上觀光火車吃冬棗品鄉情。

如今的大荔冬棗“走南闖北”,從中國走向世界。不僅暢銷國內一線城市各大商超,還遠銷俄羅斯、泰國、新加坡等國,成為引領中國乃至世界鮮食棗消費潮流的主導者。“我們要全方位加強品牌和商標保護,絕不能砸了大荔冬棗的牌子,農戶和企業要‘擰成一股繩’,讓大荔冬棗走得更遠。”張加強說。

(牛向陽 程靖峰 唐蘭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