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商業捕鯨,很多人痛恨的行為

01

提到捕鯨,人們的腦海裡通常會馬上浮現諸如“血染的大海”“鯨屍佈滿海灘”“血淋淋的解剖”等恐怖畫面,大多數人對捕鯨行為深惡痛絕,在高喊著“拯救鯨魚”的同時,對捕鯨人也絕無好感,甚至持敵視的態度。

捕鯨行為歷史悠久,公元前6000年,居住在沿海地區的人類已經開始捕鯨。

直至今天,職業捕鯨人仍然存在,捕殺鯨魚是他們的生計,正如普通人的工作一樣,但在多數人的咒罵聲中,他們能被理解嗎?未來的路將走向何方?

由於人類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對鯨的濫捕,鯨瀕臨滅絕。為了恢復鯨的數量,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在1986年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要求全體加盟國即時禁止商業捕鯨,但少數國家有用於科學研究的少量捕鯨配額。

問題來了,少數國家可以打著科研目的來捕鯨,不入會或者乾脆“退群”的國家也可以無視禁令去捕鯨。所以,商業禁捕30多年,捕鯨仍在繼續。

挪威、日本和冰島作為捕鯨界“三巨頭”,地位不容撼動。

美國《時代》週刊2016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挪威一直反對捕鯨禁令,並完全不受其約束,每年捕殺的鯨魚數量超過了日本和冰島捕鯨量的總和。

“自1993年以來挪威的捕鯨量高達1.2萬頭。單2016年挪威就捕殺了880頭鯨魚,2017年則上升到了999頭。”

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挪威捕鯨量觸目驚心

日本在禁令實行後的第一年就以科學調查的名義,捕殺300頭鯨。德國媒體統計,“1987年以後的25年間,日本捕鯨者在南極洲海域共獵殺了超過10000頭大型鯨魚,遠超一般的科研需要。”

2019年,日本正式“退群”,公開重啟商業捕鯨。日媒報道:

今年7月,日本近海商業捕鯨團的母船“日新丸”及另外兩艘捕鯨船已在愛知縣南部海域完成作業,共計捕殺了包括187頭布氏鯨、25頭塞鯨和11頭小鬚鯨在內的223頭鯨魚,捕獲鯨肉1430噸。”

2018年,冰島唯一一家捕鯨公司Hvalur HF表示當年至少會捕殺191頭鯨魚,並計劃在未來 5 年要捕殺

2000 頭,年均捕殺400頭

冰島漁業部部長聲稱此數據“以最新科學研究為依據,能達到一種可持續目的。”

國際反捕鯨組織保守估計,“三巨頭”每年捕鯨數量達3000頭

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巨型捕鯨船

02

捕鯨人的目標是須鯨,包括藍鯨、長鬚鯨、小鬚鯨、大翅鯨等,體長約20米,重量約25噸,身體細長、背部黑色、腹部白色。

一般來說,最小的鬚鯨也有9噸重,而最大的藍鯨則能達到120噸。

古時候,人們捕鯨是為了獲取食物,解決溫飽問題無容質疑,今天,捕鯨是為什麼呢?

還是那個樣:殺鯨逐利,因為鯨魚渾身是寶。

鯨肉可吃;鯨油可做人造黃油和潤滑油;鯨脂可做日化用品,比如口紅、雪花膏、香皂和防曬霜;鯨腦油可做蠟、蠟燭、蠟筆和拋光劑;鯨皮可做皮革服飾;鯨鬚可以用來製作緊身內衣、裙撐、圈環裙及陽傘。

在挪威,維京人的後裔們一點兒不喜歡吃鯨肉,

大部分肉都出口到日本

挪威曾被媒體爆出用鯨肉餵食農場的動物,據說吃了鯨肉,動物們的毛髮會長得更好,可用來做更高檔的衣服。

在冰島,本地人同樣對鯨肉不感冒,小鬚鯨的菜餚基本都被用作接待遊客,鯨肉被切成大塊放在超市作為特產出售,因為遊客們的想法通常是:“我要去真正的冰島,嚐嚐鯨魚的味道。”

在冰島超市,鯨肉大概2400冰島克朗/公斤,折算成人民幣也就150元左右,很受遊客追捧。

所以,除去TA們的需求,剩下的鯨肉,還有則因為口感欠佳而不受青睞的長鬚鯨肉,全部出口日本

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小鬚鯨,捕鯨人的常見目標

日本作為鯨肉的“收集池”,是因為日本人超愛吃鯨肉嗎?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鯨肉早在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就已成為日本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直到20世紀,鯨肉還是日本人家中常見的食材,但如今,日本老百姓已經很少吃鯨肉了。《朝日新聞》報道:

“1962年全國鯨肉的消費量達到了頂峰,約有23萬3千噸。但近年來一直徘徊在5千噸左右。”

東京的築地魚市場,規模巨大,但在上千家批發商中,只有兩家鯨肉批發商。

“鯨肉的銷路大多是餐廳,超市偶爾也可以買到,但生意並不是很好。”鯨肉批發商介紹說。

為什麼鯨肉料理會在日本逐漸消亡呢?

來自下關市,60多歲的佐藤所說的話,可以代表很多日本人的意見:

“如今的年輕人是在把鯨肉當作一種稀罕物來品嚐,而我們中老年人都是吃著鯨肉長大的。我小時候並不知道牛肉和豬肉的味道,如果說吃肉指的就是吃鯨肉,如果說吃培根,那指的就是吃鯨培根。但只要吃過一次牛肉之後,就會發現鯨也不是非吃不可了。”

既然日本人對鯨肉的消費量不高,還從挪威和冰島進口那麼多來幹嘛,不得而知。

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日本老百姓已經很少吃鯨肉了

03

羅弗敦群島位於挪威北部,在北極圈以內。

69歲的克里斯蒂安森已在這片海域航行超過50年,其中40年都在一艘名為“比約恩”的捕鯨木船上渡過。在夏季捕鯨季,克里斯蒂安森能用鯨叉捕獲三四十頭小鬚鯨,在甲板上宰殺妥當後,將鯨肉賣給沿岸碼頭上的海鮮批發商。

儘管有商業捕鯨禁令,當地人仍繼續獵捕小鬚鯨,但只會在挪威領海之內。

“捕鯨構成了我的人生。”

在50年的捕鯨生涯中,克里斯蒂安森熬過了無數苦難,既有天災,也有人禍:反捕鯨運動中的激進分子破壞、鑿沉了羅弗敦的許多捕鯨船。幾年前捕鯨炮意外逆火,使克里斯蒂安森險些喪命,左手從此殘缺不全。

鯨魚身體可以承受3000米深的水壓,可以生活在低於零攝氏度的海域,可以2小時不呼吸,還能連續3個月每天遊300公里。

要殺死一條鯨魚不容易,挪威人為此發明了臭名昭著的捕鯨炮(叉)

挪威製造的捕鯨叉最大重量可達45公斤,能以400多公里的時速刺進鯨魚腹部,幾毫秒內觸發機關,迅速釋放100克炸藥,爆炸後捕鯨叉便會像傘一樣打開,4個鉤子包裹住鯨魚肉。這種炸藥可以破壞鯨魚的體內組織,能瞬間置獵物於死地。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挪威捕鯨人最喜歡捕獲母鯨,而且90%都是懷孕的,因為它們通常遊得比較慢,更容易成為獵殺目標。

克里斯蒂安森表示這是祖先流傳下來的捕鯨方法,“並沒有什麼不妥”,他更擔心的是捕鯨的後繼無人。因為捕鯨的危險性,大部分羅弗敦年輕人都不幹這一行:

“挪威的孩子們,哪怕是從小在羅弗敦長大的孩子們都不再向往成為捕鯨人了。”

年輕人成群結隊地離開,渴望踏上陸地,在遠方城市或近岸的石油企業謀得安全和薪水穩定的工作。

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挪威人發明的捕鯨炮(叉)

04

千葉縣南房總市,是日本關東地區唯一沿岸捕鯨的城市。

儘管當地有近400年的捕鯨歷史,但現在僅有“外房捕鯨”一家公司。社長莊司義則不認可一刀切地禁止捕鯨,他認為捕鯨要根據種類,瀕臨滅絕的鯨種確實需要保護。

“比如說白長鬚鯨就不可以捕撈,但是像小鬚鯨這種數量豐富的鯨類,我們在日本沿海捕撈時為什麼還要看別人的臉色,過去400年裡我們都在食用鯨肉,我不認為漁業和捕鯨有多大的不同。捕鯨和釣魚有什麼區別呢?”

莊司義則的公司現在每年大約要捕14頭鯨,其中多為拜氏鯨。

日本人捕鯨多采用船隊,至少一艘探鯨船、一艘捕鯨船和一艘鯨工船,大公司有時還會利用直升飛機來協助探鯨。

探鯨船一旦發現鯨魚蹤影,根據鯨噴出的潮柱形狀,高度等待徵判斷出鯨種。確認目標後,通知捕鯨船迅速駛近,達到射程以內,用捕鯨炮瞄準要害部位射擊。待鯨魚死亡後,通知鯨工船把屍體拖上船,一般在24小時內完成解剖加工處理。

與西方國家不同,日本的捕鯨成為了傳統文化,除了出海前參拜神社之類的祈福活動,捕鯨人有時會到當地的小學裡教授與鯨相關的知識,也會邀請學生們參觀鯨魚的解剖,捕鯨得到的一部分鯨肉也會分配到學校,成為中小學生的午餐菜餚。

與挪威捕鯨人的狠辣不同,日本不少地方的傳統捕鯨人都對鯨魚心存敬畏和感恩,比如在大海里看見母子鯨魚,他們會選擇放生。

捕鯨在日本歷史上曾更被視為一項榮譽,但如今,“善於捕鯨的男子早已不是姑娘和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

莊司義則有點落寞。

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日本人的捕鯨文化還在延續

05

冰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仍然在大規模捕殺長鬚鯨的國家,這一點與挪威和日本獵殺小鬚鯨有著很大區別,因為長鬚鯨是易危滅絕的物種。

2018年,冰島捕鯨人還被反捕鯨組織指控捕殺了一頭稀有藍鯨:

鯨屍被Hvalur HF捕鯨公司的8號船拖到了港口。這種藍鯨在20世紀幾乎被捕殺滅絕,只有不到2萬頭存活了下來,而人類已經50多年沒有捕殺過這種藍鯨了。

來自Hvalur HF捕鯨公司的40歲捕鯨人斯特拉姆森已經在這行業裡打滾近10年,他理解人們反對捕鯨的理由,但覺得是有偏見的。

“因為鯨魚是聰明的,所以就不能獵殺嗎?因為它們的體型巨大,就覺得我們的獵殺方法太殘忍嗎?全部都是誤解。很多人仍然吃漢堡包,熱狗。我敢保證你做漢堡包的那頭牛沒有受到人道的對待。你可以殺豬牛,但不能殺鯨魚?”

冰島人認為他們的捕鯨歷史相對挪威和日本,一點都不長,直到19世紀才真正開始捕鯨。而且,他們剛開始只會殺死擱淺的鯨魚並吃掉。在捕鯨的時候,殺鯨的手法也一點不野蠻:“鯨魚是被船拖到岸邊的,我們用長刀切斷它的脊柱和脊髓,沒有痛苦。”

冰島雖然是個小國,卻是個專門殺大鯨魚的狠角色。

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冰島捕鯨人被反捕鯨組織指控捕殺了一頭稀有藍鯨

06

很多科學研究表明,鯨魚是海洋生態的發動機,鯨魚越多,大海越健康。鯨魚的排洩物為大海補充了氮、鐵離子等元素,可以加速浮游植物的生長,從而為其他魚類提供食物。

“如今因為捕鯨仍在繼續,鯨魚數量減少,浮游植物的數量比1950年減少了40%。當鯨魚離開海洋,整個海洋生態都會發生鉅變。”

另外,鯨魚是聰明的物種,它們有自己的獨特文化,每一隻鯨魚對整個集體都有非凡意義。有些鯨魚知道哪裡能找到更好的食物,有些母鯨魚會教小鯨魚哪裡可以去哪裡不能去。學者們甚至發現,鯨魚擁有喜怒哀樂。

1946年,一位參加過南極洲捕鯨的醫生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如果鯨魚會哀嚎的話,捕鯨這個行業也會消失,因為沒有人能容忍其中的殘忍之處。”

雖然捕鯨人也是為了生計而從事這份殺戮的工作,但還是希望他們能逐漸在歷史中消亡好了。

極限工作之捕鯨人:商業禁捕33年,年捕鯨3000頭,他們就是壞蛋嗎

鯨魚與人類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