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足球界這麼多球星願意進國家隊,而籃球則相反?

這麼說有些片面吧?據我所知,拒絕國家隊徵召的主要集中在美國隊,眾多的NBA球星拒絕美國國家隊的徵召,其他國家的球員,無論是足球還是籃球,有拒絕的個例,其他除非有特別的原因,很少有拒絕徵召吧?

為什麼感覺足球界這麼多球星願意進國家隊,而籃球則相反?

NBA球星拒絕為國效力的原因

一直以來,在NBA的很多美國球星都拒絕為國效力,其實這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過去科比、奧尼爾等球星都有著拒絕為國效力的經歷,而且眾多球星都拒絕為國效力也一度引起了美國籃協的恐慌,甚至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聲音,但是美國籃協也是沒有辦法,拒絕就是拒絕,不願因參加誰都沒有辦法。

為什麼感覺足球界這麼多球星願意進國家隊,而籃球則相反?

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國球星實在是太多,有實力的球員太多太多,導致了即便是缺少三五個,也絲毫不會影響美國隊的實力,所以從開始有個別的球星退出美國對,並沒有引起恐慌,但是這個口子一開,之後越來越多的球星拒絕徵召,這種習慣已經形成,這種局面已經控制不住了。

當然了,很多的球星之所以拒絕徵召,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一是害怕傷病!一個賽季的NBA的確是很漫長,需要球員保持高度的專注力,不過一個賽季中出現些傷病也在所難免,因此間歇期是非常好的休整時間。當年的保羅-喬治就是在國家隊效力期間出現斷腿的嚴重傷病。NBA目前競爭激烈,漫長賽季中總是嚴重傷病頻發,杜蘭特等球星的跟腱斷裂更是足以引起所有球員的警惕,所以球星寧願休賽期保養身體也不願意為國效力。

二是籃球世界盃的影響力差強人意,在籃球範圍內不僅遠不如NBA總冠軍商業價值高,而且跟奧運會也差之深遠。所以美國球星向來都對世界盃或世錦賽不感冒,世錦賽的參賽陣容向來比奧運會陣容差一些。

為什麼感覺足球界這麼多球星願意進國家隊,而籃球則相反?

例如本屆男籃世界盃,美國隊可謂是星光暗淡,戴維斯、哈登、比爾、C.J.麥科勒姆、哈里斯、戈登等等球星相繼退出美國國家隊,以至於美國隊本屆世界盃的征程並不是那麼的順利,尤其是和土耳其的比賽,竟然險勝。

足球也有拒絕國家隊徵召的案例

為什麼感覺足球界這麼多球星願意進國家隊,而籃球則相反?

其實足球也有拒絕國家隊徵召的案例,但是並不多,梅西此前有過兩次退出國家隊的經歷,16年美洲盃決賽對陣智利,點球大戰中梅西罰丟了第一個點球,之後梅西主動將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隨後宣佈退出了國家隊。在梅西退出阿根廷國家隊之後,包括阿根廷總統在內的大佬與諸多媒體都撰文對梅西進行了挽留,而且梅西退出國家隊的決定對阿根廷足協的影響非常的大,尤其是贊助商的退出讓阿根廷足協損失不小,因此梅西的兩次退出都因為各種原因,最終迴歸。

加納球星吉安此前也曾經拒絕國家隊徵召,原因是與主教練不和,後來還是總統對此事件發聲之後,加納球星又宣佈將會重返國家隊。

為什麼感覺足球界這麼多球星願意進國家隊,而籃球則相反?

其實拒絕國家隊徵召的,還有眾多喀麥隆國家隊的球員,2017年非洲杯開戰在即,喀麥隆國家隊開始徵召球員打非洲部,結果利物浦的馬內接受了國家隊的徵召,但是馬蒂普則和另外八名喀麥隆同胞一起拒絕了祖國。

其實在國際足聯中,有這樣的一條規則,那就是:

“一名球員被自己所屬國家的足協徵召時,除非得到足協的批准,否則在被徵召期間及徵召結束後的五天內,不得代表俱樂部出場。”

為什麼感覺足球界這麼多球星願意進國家隊,而籃球則相反?

所以對於足球來說,接受國家隊的徵召,代表國家出戰,是一名球員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是拒絕徵召的情況,有著特殊的原因,以馬蒂普為例,他不愛國嗎?當然不是,馬蒂普出生於德國波鴻,父親是喀麥隆人,他擁有德國和喀麥隆的雙重國籍,當時德國足協力邀馬蒂普加盟,甚至請了時任沙爾克04主帥馬加特充當說客,但馬蒂普最終選擇了喀麥隆。馬蒂普說是遵從了自己內心的選擇。所以馬蒂普如此愛國,拒絕徵召肯定有著特殊的原因。

所以無論是足球還是籃球,為國效力應該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只不過NBA的極度繁盛,讓NBA和美國籃協之間出現了一些問題。除了NBA和美國球員之外,其他的球星,無論是足球還是籃球,只要祖國有需要,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