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正IPO:“涉黑”資產“漂白”是否合規?四家關聯供應商疑暗中輸送利益

近日,重慶新大正物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正)IPO獲得證監會批文。

價值線注意到,新大正創始人、原股東馬當是早年重慶黑幫頭目。2009年馬當被判刑後,其名下所持股份也被沒收。但現董事長王宣等人又通過拆借公司資金,拍賣贖回被沒收資產。

在一系列“洗白”操作之後,即將登陸A股的新大正似乎仍面臨眾多問題,比如,目前該公司還存在官司纏身、員工工資過低、社保未繳、關聯供應商疑輸送利益等問題。

1 “涉黑”資產“漂白”是否合規?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12月,重慶大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大正商場(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重慶大正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新大正的前身),馬當先生是大正房地產和大正商場的控股股東;當時時任大正房地產副總經理的王宣,擔任了大正物業的法人代表、董事長等職位,後順延擔任了新大正董事長。

截至2008年底,馬當持股34.06%,王宣持股40.05%。那時的馬當,是重慶市的風雲人物。

2010年2月,馬當因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組織賣淫罪、販賣、運輸毒品罪、行賄罪、單位行賄罪、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故意銷燬會計憑證罪、賭博罪、虛報註冊資本罪,被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2010】渝三中法刑初字第16號),後經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13)渝高法刑執字第34號刑事裁定,將原判減為有期徒刑二十年,剝奪政治權利十年。

2013年,馬當鋃鐺入獄後,其持有大正物業34.06%的股權被悉數沒收。

法院裁定,馬當持有34.055%股權中9.055%為虛持,不屬於其資產,故其實際持股比例應為25%。

2015年,法院裁定,馬當持有股份中虛持的部分變更登記至王宣名下。而其剩餘25%的持股則被公開拍賣。

當年8月,王宣經自然人李茂順、陳建華用競拍的方式以4454.24萬元(其中3000萬乃向大正物業拆借)的掛牌價格購得該部分股權。

自此,大正物業正式完成“去馬當化”。

讓人疑惑的是,王宣等人通過向大正物業拆借資金獲得大正物業股權,這是否合規?

2016年6月,大正物業開始股份制改制,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改名“新大正”。

此外,招股書顯示,新正大的發起人中,唐炳生為第11大股東,持有新大正50萬股,持股比例1%。新大正表示此次將發行1791.07萬股,融資4.99億元。依此計算,如果IPO成行,發行價則將在27.8元左右。在不考慮二級市場溢價的前提下,唐炳生持有的50萬股市價值將近1500萬元。

但過去多篇新聞報道指出唐炳生涉黑,唐炳生涉黑一事,是否會對公司上市帶來潛在法律風險?價值線諮詢過新大正,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2 官司纏身

新大正作為一家即將上市的物業公司,該公司目前可以用官司纏身來形容。

根據電鰻快報報道,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共檢索到涉及新大正物業的裁判文書252篇。從今年年初至今年10月份,涉及新大正物業的判決書和裁定書就達39篇,絕大部分是與業主的物業服務糾紛以及與員工的勞動合同糾紛。

新大正官司纏身在天眼查上也得到了證實,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捲入的法律訴訟多達232起,此外還有514條歷史法律訴訟,其中大部分是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和勞動關係相關糾紛。

由於涉訴實在太多,該公司在新版招股書中做了披露,截至招股書籤署日,新大正及子公司正在進行的主要訴訟、仲裁中,以新大正及其子公司為被告(被申請人)的尚未審結案件共11起,其中6起為勞動關係相關糾紛,包括要求公司支付賠償金、工資、年終獎、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

此外,招股書還顯示,2016年到2018年,新大正受到稅務部門的行政處罰達9起,原因多為“未按期辦理納稅申報”等。

此外,2016年以來,新大正及其子公司受到消防、安監等部門的行政處罰共計12起。

3 薪酬、社保問題背後是企業盈利難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到2017年3年裡,新大正員工月均收入分別為重慶市平均工資的48%、47%、46%,不到一半。

2015年到2018年,新大正員工總體月平均收入分別為2479.60元、2625.28元、2805.91元、2873.38元。2015年-2017年,重慶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分別為5175元、5616元、6106元。

另外,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新大正及其子公司員工人數為17673人,其中退休返聘人員6442人,非全日制用工721人,應繳社會保險人數為10510人,城鎮保險繳納人數7849人,“雙農保”繳納人數1675人。由此可見,新大正沒有為剩餘的986名員工繳納社會保險。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新大正及其子公司應繳納住房公積金10510人,已繳4411人,未繳人數多達6099人。

對此專業人士稱,社保和公積金從法律規則上來講,定性就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在IPO審核實踐中也一直有所區分。社保是基本法律規定的社會必須履行的責任,而公積金是規章制度規定的類似於企業提供給員工的福利。

社保公積金以及員工薪酬問題一般不是重點關注問題,但當企業的員工人數較多、企業前期這個問題及其不規範後續整改成本高、企業的業績規模是平均水平這三個因素同時滿足,那麼就要格外關注這個問題,其實本質上也不是關注的社保和薪酬問題,還是企業的經營業績和持續盈利能力問題。

試想,如果把公司人均薪酬提高到重慶市平均水平,且解決社保問題,那麼公司的淨利潤將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公司還有沒有繼續維持盈利的能力?

4 四家關聯供應商背後都有什麼蹊蹺?

2017年底,新大正與四家主要關聯供應商終止合作,使得2017年成為這四家關聯企業利潤狀況的一個分水嶺,2017年盈利,2018年虧損。但是四家關聯企業盈利時的淨利率遠低於同行業公司水平,而“斷奶”後的經營業績劇烈下滑,也顯得可疑。

據招股書披露,2016年和2017年,新大正有包括重慶玖順保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玖順保潔)、重慶可立康保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可立康)、重慶勇航保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勇航保潔)、重慶鴻朗保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朗保潔)等4家關聯企業名列前十大供應商。

金色光曾報道,2017年年底,新大正與上述四家關聯供應商停止合作,而停止合作前後的四家關聯方經營業績的變動凸顯了諸多問題。

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度,新大正向玖順保潔、勇航保潔、可立康和鴻朗保潔的關聯採購金額分別為1,740.85萬元、1,429.56萬元、1,378.42萬元和1,110.11萬元。據招股書披露,當期這四家供應商已確認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75.75萬元、1,376.89萬元、1,348.25萬元和1,110.97萬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僅為15.29萬元、13.17萬元、1.63萬元和3.24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四家關聯供應商各期已確認的營業收入全部低於當期向新大正的關聯採購金額,是不是新大正“包養”了四家關聯供應商呢?在沒有看到財務底稿之前無法確定,但是新大正是四家關聯供應商的主要營收來源,則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再從淨利潤率的角度來看這四家關聯供應商,按上述2017年度玖順保潔、勇航保潔、可立康和鴻朗保潔的淨利潤和營收數據分別計算,四家關聯供應商的淨利潤率依次分別為0.91%、0.96%、0.12%和0.29%。與經營相似業務的擬上市公司僑銀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的淨利潤率8.27%相比,差別非常明顯!為什麼關聯企業的淨利潤率如此之低,並且與同行業企業的淨利潤率水平差距如此之大?需要新大正給出合理的解釋。

此外,自2017年底,新大正著手“斷奶”四家關聯供應商之後,四家企業的經營業績出現大幅跳水。2018年度,玖順保潔、勇航保潔、可立康和鴻朗保潔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02萬元、6.90萬元、15.34萬元和64.85萬元,營收都同比下跌了兩到三個數量級,四家供應商的淨利潤分別虧損19.83萬元、13.82萬元、8.30萬元和17.86萬元,無一倖免。

有關聯交易維繫的時候還能勉強盈利,一旦缺少關聯交易支持,就全面虧損,試問新大正物業對四家關聯供應商的採購定價是否公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