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所谓的“中期调整”难言结束

鲍威尔所谓的“中期调整”难言结束

核心观点

美联储年内第三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市场解读鲍威尔讲话为美联储自7月以来的降息周期(即鲍威尔所谓的“中期调整”)可能已经结束。但是, 我们认为,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可能暂停但难言结束,基本面中居民消费需求的下行可能在明年表现的更为明显。

正文

美联储10月会议降息25bps至1.50-1.75%,符合市场预期,为年内第三次降息。本次会议相对前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点:1)会后声明中删除了“采取适当行动维持经济扩张”的措辞,该措辞在美联储7月降息时出现在声明中;2)鲍威尔讲话指出“只要市场环境仍维持在当前水平,未来就不太可能降息”,我们认为这句话暗示:一是目前的宽松政策可能暂停,二是未来再次宽松的门槛可能较高。基于以上两点变化,市场解读为美联储自7月以来的降息周期(即鲍威尔所谓的“中期调整”)可能已经结束,因此,联邦期货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目前仅有25%,美元指数在鲍威尔讲话初期一度刷新日内新高。不过,我们认为,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可能暂停但难言结束,基本面中居民消费需求的下行可能在明年表现的更为明显。此外,美联储对经济的表述相对前次基本没有变化,重申10月以来的购债行为只是为了将联邦基金利率稳定在目标区间,不是QE的重启。委员依然有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和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再次投票反对降息(支持利率不变)。

2020年美国经济内生性的增长动能会在减税效应衰竭后明显下降。美联储“预防式”降息有望缓解短期经济增长放缓压力,长端利率的大幅下行有利于房地产投资恢复,但整体这部分投资增长在GDP中占比不高。短期来看,美国居民消费尚可维持温和扩张态势。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实际薪资同比维持在1.9%的增速,这一增速可支撑未来3-6月消费支出维持在2%以上的增长。居民消费放缓和企业投资不振将令2020年美国经济整体放缓的程度大于2019年。具体而言,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可能来自以下三方面:1)随着就业和薪资增长放缓,居民消费的疲态会进一步显现。一般情况下,当失业率拐点出现后(预计会在明年Q2出现),居民消费支出会明显回落(下滑至2%以下)。2)总统大选年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抑制企业资本支出,企业投资料难以实质性的回暖。3)美联储新一轮货币宽松是否能有效刺激居民部门加杠杆仍有待观察,但很可能将企业债务增长推向至不可持续的境遇。随着企业资产质量下降、信用风险暴露,企业债务违约冲击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在明年上半年之前陷入实质性衰退的概率不高,需求增长的明显放缓可能会出现在明年下半年。因此,我们认为鲍威尔所谓的货币政策“中期调整”可能难言结束。

下次降息开启时,资产价格可能更多关注基本面的悲观变化,而非流动性释放的利好。美股指数在鲍威尔讲话后纷纷反弹,并刷新历史新高,这反映了鹰派降息后市场对基本面改善的乐观预期是主导近来资产价格波动的主因之一,而非流动性的再度释放。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19年10月31日发布的报告《2019年10月美联储货币会议点评:鲍威尔所谓的“中期调整”难言结束》,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鲍威尔所谓的“中期调整”难言结束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