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與《洪湖赤衛隊》的傳奇故事:她讓“韓英”“活”了起來

王玉珍,我國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她因先後在同名歌劇、電影《洪湖赤衛隊》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人公“韓英”,自此紅遍大江南北。她塑造的女英雄“韓英”,成為幾代人記憶中的經典形象之一;她演唱的《洪湖赤衛隊》中的主題曲《洪湖水,浪打浪》,更是在神州大地傳唱了半個多世紀,成為中華民族的紅色經典旋律。而王玉珍此後的人生旅程也處處打上了鮮明的“洪湖”烙印。

王玉珍與《洪湖赤衛隊》的傳奇故事:她讓“韓英”“活”了起來

誤打誤撞踏上表演之路

1935年,王玉珍出生於湖北沔陽(今仙桃市)沙湖鎮一個貧民家庭。在她的孩童記憶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貧窮和飢餓。家裡沒有菜吃,每天都是豆瓣醬拌飯,但其實這樣的情形已經算好的了,更糟的是揭不開鍋的時候。因此,王玉珍那時的願望就是能夠吃飽飯,自己養活自己,她大概做夢也沒想過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個以舞臺為生的藝術家。

王玉珍自小便隨父母到武漢。在武漢解放後,14歲的王玉珍報名去武漢礄口區文化館學習縫紉,想掌握一門手藝,自食其力。結果只學了兩天,自小愛唱歌的她就被旁邊的歌詠班所吸引。她大膽地向歌詠班的老師毛遂自薦,在試唱了一首歌曲後,老師認為她的嗓音條件不錯,就收下了她。不久後,趕上了1950年國慶演出,王玉珍被分配到演《小放牛》中的小男孩,因其出色的表現,她被推薦去考湖北省文化藝術團。


王玉珍與《洪湖赤衛隊》的傳奇故事:她讓“韓英”“活”了起來


王玉珍的母親知道這件事之後,一開始是不同意王玉珍去投考的,但最後還是拗不過她的堅持,便答應了。在王玉珍從漢口去武昌投考的那一天,她的母親從箱底摸出一塊銀元遞給她,說:“考不上,就回來。”然而運氣又一次眷顧了王玉珍,在歌詠班同去考試的四人中,只有她一人被錄取,她的歌唱之路也由此正式開始。

進入文工團後,王玉珍可謂是“如魚得水”,整天笑嘻嘻的。這個從貧民家庭走出的女孩覺得自己有職業了,翻身感特別強。在團裡,服裝、道具、燈光、跑群眾,無論什麼雜活,她都願意幹;戲曲裡的唱、做、念、打,楚劇、漢劇、川劇、河南梆子,她樣樣都學。

那個時候練功特別苦,王玉珍說:“練功時,腿真是疼得要命,我們就一邊嘴裡喊著黃繼光、邱少雲這些英雄的名字一邊練。當時我們受的是革命主義教育,不怕流血不怕流汗,所以什麼苦都能吃。”也正是這段時期如海綿吸水般的學習和積累,為王玉珍以後的演唱之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這段時期,在王玉珍的舞臺實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演改編後的楚劇《秋江》和《劉海砍樵》。她的演出,被認為“唱功紮實,舞臺動作自如大方,舉手投足間很有韻味”。“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王玉珍,依舊刻苦努力,等待著綻放的那一刻。

王玉珍與《洪湖赤衛隊》的傳奇故事:她讓“韓英”“活”了起來

藝術才華閃亮綻放的時刻

1959年,王玉珍藝術才華閃亮綻放的時刻來到了。這一年,為了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十週年獻禮,王玉珍所在的湖北省地方歌劇院創作了歌劇《洪湖赤衛隊》。王玉珍回憶說,為了能更好地表現這部歌劇,團裡的領導、編劇、演員都去洪湖地區收集素材,體驗生活。在那裡,他們聽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主人公“韓英”的原型原本是男的,但當時劇組覺得從藝術角度上看,不太好表現,就將人物性別改成了女的。曾有人認為“韓英”的原型是賀龍的姐姐賀英,而實際上取名“英”的原因,一是在唱腔上比較響亮,二是想借鑑點賀英的氣概。當時,團裡對主要角色扮演者採取了公開競選的辦法,誰演得好就由誰上。結果,王玉珍以其深厚的舞臺功底、明亮甜美的音色拔得頭籌,擔任“韓英”A角。

王玉珍表示,在飾演“韓英”的過程中,她也經歷了一個轉變過程。“剛開始我並不喜歡這個劇,認為劇情太簡單,沒有起伏跌宕的劇情。”但當王玉珍深入洪湖革命根據地生活,聽老革命、老紅軍講述當時的革命故事和經歷後,她重新閱讀劇本時,就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聽到這些烈士的故事之後,我覺得每一句臺詞,每一句話,都不是口號或是一種臺詞,甚至是用他們鬥爭的鮮血來凝成的。”王玉珍說,當時他們常常是含著眼淚化裝上臺,漸漸地,“韓英”的形象在她的心中越來越豐滿,她開始用心貼近這個角色。


王玉珍與《洪湖赤衛隊》的傳奇故事:她讓“韓英”“活”了起來


聲名遐邇,登上演藝事業的巔峰

歌劇《洪湖赤衛隊》的第一場演出被安排在洪湖地區,結果大獲成功。洪湖人說:這是我們的戲,唱的是我們的歌,講的是我們的事。此後,劇組邊演邊改,不斷完善。1959年10月,《洪湖赤衛隊》進京演出,第一場在兒童劇院的演出就一炮而紅,散場時,觀眾是哼唱著“洪湖水呀,浪呀麼浪打浪”的旋律離開的。而在中南海懷仁堂的第100場演出,則將歌劇《洪湖赤衛隊》推向了巔峰,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賀龍等領導都前來觀看,一致稱好。


王玉珍與《洪湖赤衛隊》的傳奇故事:她讓“韓英”“活”了起來


為使全國人民都能看到《洪湖赤衛隊》,賀龍元帥提議將其搬上銀幕,拍成彩色電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武漢電影製片廠聯手接下了這個任務,但是湖北省領導發話說:要拍就拍原班人馬。於是,除了導演謝添出任該片的導演、演員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馬。

1961年,電影《洪湖赤衛隊》在全國放映,隨即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洪湖赤衛隊》熱。電影的拍攝成功又反過來促進歌劇《洪湖赤衛隊》的再創作,據統計,截至“文革”爆發前,歌劇《洪湖赤衛隊》創下了連演800場、場場爆滿的紀錄。至今,這部歌劇在舞臺上演出場次已達一千多次,這在當代戲劇史上是不多見的。

歌劇及電影《洪湖赤衛隊》的成功,使王玉珍聲名遐邇,也將她的歌唱事業帶到了一個巔峰狀態。伴隨著事業上的成功,先進工作者等一系列榮譽也接踵而來。盛名之下,王玉珍在品味輝煌的同時,也感受到壓力。對此,她表示,只有更努力地工作,不敢有一絲懈怠。那幾年,她一心撲在演出上,“那時候,我們常到工廠、農村、車站、碼頭去演出。只要觀眾提出要求,我們就會唱他們喜歡聽的歌。因為我們覺得,與革命烈士們的英雄事蹟相比,我們所能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當然應該為觀眾做到。”


王玉珍與《洪湖赤衛隊》的傳奇故事:她讓“韓英”“活”了起來


難忘領袖、偉人的關懷

因為主演《洪湖赤衛隊》帶來的成功,王玉珍多次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毛主席、周總理、賀老總等領袖。至今,她依舊清晰地記得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以及他們的關懷。

在王玉珍家裡的牆上,掛著一張她和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合影:照片上年輕的王玉珍挽著毛主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王玉珍回憶說,那是她在出席第三屆全國人大會時,周總理促成的這次合影。當時周總理還向毛主席介紹,“這是“韓英”的扮演者王玉珍。”在與毛主席的交談中,王玉珍被他風趣的話語逗樂了,原本的緊張感也一掃而光。

提到周總理,王玉珍總是充滿著崇敬、感激之情。《洪湖赤衛隊》在懷仁堂演出後,周總理對《洪湖水,浪打浪》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我活到65歲,才找到這麼好的一首革命抒情歌曲。”這句話讓王玉珍深受鼓舞。


王玉珍與《洪湖赤衛隊》的傳奇故事:她讓“韓英”“活”了起來


在籌拍電影《洪湖赤衛隊》的時候,有人提出將演“韓英”的王玉珍換掉,理由是王玉珍長得不漂亮。這件事反映到周總理那裡後,周總理很生氣,他說:“真是胡鬧,演“韓英”是演英雄又不是演美人。”正是周總理的“一錘定音”,才使得王玉珍的事業由此步入輝煌。

王玉珍記得,就是在這次合影時,總理對她囑咐:“王玉珍,你要好好學習啊!”當時,她有點懵,不能完全理解周總理這句話的意思。直到經歷了那個特殊的年代,她才恍然大悟,體會到總理話中的良苦用意。

因為《洪湖赤衛隊》是歌頌賀龍元帥的革命事蹟的故事,因此劇組曾為他進行專場演出。王玉珍清楚地記得,賀龍元帥在談到“韓英”這個角色時,親切地問王玉珍:“你知道峰口河嗎?”王玉珍使勁地點點頭。賀老總說:“那時候,敵人把我們同志的頭砍掉滾到河裡,那條河都變紅了,那鬥爭殘酷呀!”賀老總的話使王玉珍很受震動,她再次用心去貼近“韓英”,演出時更加註重“韓英”內心世界的揭示。對此,王玉珍曾感慨地說:“要不是賀老總,韓英這個角色我絕對演不了這麼好!”

帶著英雄的意志,戰勝重重磨難

出身於普通農家的王玉珍,從小就養成了水鄉兒女具備的自強自立,堅韌、不懼困難的品格,這在她的演藝生涯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拍攝電影《洪湖赤衛隊》的時候,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緊張。劇組每人每天只有七兩伙食,大家都餓得前胸貼後背。有一次,在劇組包飯的小飯館裡,他們看到廚房師傅那裡還有一鍋米湯,眾人實在經受不住誘惑,就向師傅提出了用唱歌來換米湯。

由於吃不飽,造成了當時演員中“男瘦女胖”的現象。扮演隊長“劉闖”的夏奎斌瘦得肋骨凸出,臉頰凹進。導演為了能讓劉闖在銀幕上顯得精神飽滿,只好找來一團棉花塞進了他的口中,以便讓他的腮幫子鼓起來。而扮演“韓英”的王玉珍由於缺乏營養,患了“水腫”,越來越“胖”。在劇中“韓英”身陷牢房的那一幕,她那張浮腫的臉就是飢餓造成的。為了拍好一場戲,王玉珍常常要面對飢餓和寒冷的雙重襲擊。一次她在寒風中拍騎馬的戲,在北方的冬天裡,不斷的馳騁和顛簸,幾個小時下來,王玉珍硬是憑意志支撐了下來。為了讓王玉珍不再變“胖”,劇組特別照顧她,給她每天吃一小碟黃豆,以補充營養。王玉珍至今還記得第一次數著吃黃豆的情景,“28顆,不多不少。”她笑著說。


王玉珍與《洪湖赤衛隊》的傳奇故事:她讓“韓英”“活”了起來


王玉珍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讓她收穫了人生的輝煌,也讓她度過了許多繁忙的演藝時光。那時,機關、學校、鄉村、車站、碼頭、食堂......她是有求必到。經常是早、中、晚連演三場。一上場就是幾個小時。“我一生最幸運的事就是演了一部好戲,演了一個英雄人物,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我,但我最大的遺憾也是隻演了這麼一部戲,我本可以為人民演更多的戲。”透過王玉珍的這句話,我們不難發現她深懷著的那一絲淡淡的惋惜。

由於“文革”的耽誤,和在“文革”中遭受的打擊,給王玉珍的身體留下了後遺症,王玉珍沒有在歌唱之路上走得更久遠。1991年,王玉珍因病住進了醫院。“我是演英雄的,我要用英雄的意志戰勝病魔。”病痛中的王玉珍完全是靠著頑強的意志支撐下來的。為保持體型和嗓子,王玉珍拒絕服用激素藥品,堅持服用中藥一年多,但醫治效果不佳。激素藥的服用讓她身體發福,最大的打擊莫過於讓她的嗓子受到損傷。

“百靈鳥”失去歌喉,但她並沒有停止歌唱。為讓人們對“韓英”永遠保持英雄的美好形象,康復後的王玉珍告別演藝界,到中國音樂學院做教授,從事民族聲樂的理論研究。

一部《洪湖赤衛隊》,穿透時空,凝重再現那血與火的革命歲月。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歷久彌新,激起人們對故鄉的無限懷想。一部歌劇,一部電影,其光輝歷經數十年的風雨滄桑而不衰,整整影響了幾代人。

時光流逝半個多世紀,《洪湖赤衛隊》主角“韓英”的扮演者王玉珍,晚年生活淡定而充實,她對故鄉仍然保持著那份濃濃的思念之情。她健談的話語,和藹的笑容,樸實的衣著,略略雍容的體態,舉手投足間盡顯如歌人生,透露出一派藝術家的雅緻,她永遠是我們心中洋溢著浩然正氣的女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