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631”格局初現,每日優鮮或成領頭羊

撰寫 | 威尼


生鮮電商行業是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大市場,但在這片藍海中,真正吃到蛋糕的玩家卻不多見。

從2012年風口吹起算來,這個行業已經磕磕絆絆走了數年之久。在此期間,無論是輕供應鏈、物流眾包還是O2O,都沒有走出成功的商業模式。直到2016年“新零售”東風的吹來,生鮮電商的熱度再次被點燃,行業也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

成立於2014年的每日優鮮,則是在“新零售”概念被提出之前,就已經以“異類”的身份深耕生鮮市場多時。經過四五年的不斷試錯,其首創的“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模式逐漸跑通,如今已經穩坐行業頭名。

據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在生鮮電商領域,每日優鮮以絕對實力穩居第一梯隊,APP端月活量突破千萬,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均保持首位。

生鮮電商“631”格局初現,每日優鮮或成領頭羊

報告還顯示,經過多年的行業進化與洗牌,每日優鮮在一線城市的用戶佔比接近60%,盒馬鮮生則以三成左右的比例緊隨其後,生鮮電商“631”格局初現,馬太效應日益凸顯。

2018年,外賣市場三巨頭美團、餓了麼和百度外賣分別以59%、36%、3%的市場份額形成“631”格局,率先完成平臺升級的美團向人們證明了“得效率者得天下”的道理。如今,在同樣注重配送效率和經營效率的生鮮電商行業也出現了“631”格局,這預示著每日優鮮也將成為行業內絕對的領頭羊。

“前置倉”模式破局

2015年,當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因為行業遇冷而被迫放緩擴張步伐時,每日優鮮決定要重資產佈局前置倉,並且是“ALL in”。

所謂“前置倉模式”,是指平臺將商品通過幹線冷鏈運輸到大區倉庫,再通過小幹線冷鏈運輸到前置倉。前置倉佈局在核心商圈和社區,通過社會化最後一公里配送到用戶手中。

生鮮電商“631”格局初現,每日優鮮或成領頭羊


簡單說,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就是以生鮮爆款為核心,開設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輻射周邊1-3公里區域的“倉庫”。因為足夠貼近用戶,能實現用戶下單後1小時送達。

隨著消費升級的推進,到店消費逐步往到家消費演變,即時性購物需求成為日常剛需。抓住即時性、短決策週期的痛點,每日優鮮首創的前置倉模式開始成為生鮮到家企業的標配,其優點也越來越突出。

一方面,傳統生鮮產品的冷鏈物流成本和耗損率極高(20%-50%左右),每日優鮮前置倉通過用冷源冷鏈+時間冷鏈的模式來替代,耗損率得以控制在1%左右,極大地縮減了成本。另一方面,在購物體驗側,每日優鮮前置倉為用戶提供更高頻、即時、便利、新鮮的生鮮產品和服務。

經過三四年的深耕,每日優鮮在全國範圍內跑通了前置倉的模式,並且這種模式帶來的結構成本優勢已經開始顯現:在每日優鮮擁有近300個前置倉的北京市場,近一年來已經持續實現正現金流,並達到了10萬元/平米的年坪效。

據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每日優鮮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應用用戶佔比均接近60%,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生鮮電商“631”格局初現,每日優鮮或成領頭羊

巨大的市場誘惑,也引來更多的參與者攻城略地。2018年下半年起,包括盒馬鮮生、蘇寧小店、京東便利店等線上平臺,以及沃爾瑪、永輝超市等傳統商超,都開始搭建前置倉。

有人說,只要掌握了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生鮮電商行業的破局也就指日可待。然而現實是,儘管行業中的模仿者越來越多,但很多隻是學到了皮毛而未參透其精髓。

的確,生鮮電商本質是要保證擁有品質生鮮的穩定供給,做前置倉是為了保證果蔬等的新鮮和高週轉。然而要想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還需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對商品、分佈式倉儲和物流等進行一系列的完善。

不斷進化的“新物種”

前置倉的核心,在於信息與技術。每日優鮮運用大數據和智能化系統對倉內的商品品類、庫存、補貨、週轉進行管理,對數據的深耕保證了前置倉精準運營,每個倉承載了其輻射片區內的消費需求,千倉千面。

除了在模式上開闢了一條新的前置倉賽道,每日優鮮還聚焦“又好又快”中心戰略,深入到商品、供應鏈、運營等方面進行佈局,通過不斷的探索、進化,持續為用戶帶來更好更快的商品和服務。

2016年,每日優鮮開啟社區電商業務後,先後搭建了全品類精選商品,採用全球直採方式降低成本;構建全冷鏈即時物流,確保會員1小時送達;引入全場景會員營銷,用社交、會員制和內容營銷增強用戶粘性。

2017年,每日優鮮從社區級零售到建築級零售進化,推出智能貨櫃業務便利購,形成辦公室零售的商品池,利用前置倉以較低的社區冷鏈物流成本,搭配無人智能貨櫃,進一步以高精度的方式走近用戶。

2018年,每日優鮮開始向社交電商領域進軍,孵化社交電商每日一淘,通過前端社交分享+會員制,後端直採+直供的S2S共享創業模式,基於供應鏈選品優勢、社群平臺運營以及技術研發能力,探索滿足低線城市用戶消費升級的零售新模式。

最引人關注的是,今年2月初,每日優鮮開始升級其2.0版前置倉。相比於1.0版本前置倉,2.0前置倉面積從原來的100平擴大到300平,SKU數量由原來的1000+增加到3000+,新增活鮮、餐食、日百等品類,為用戶提供多場景、全方位的商品服務。

生鮮電商“631”格局初現,每日優鮮或成領頭羊


可以看出,每日優鮮正逐漸從生鮮專營電商,向全品類綜合超市的轉變。如果說傳統商超是生鮮消費的1.0時代,倉店一體是2.0時代,每日優鮮則是在通過升級版前置倉探索生鮮消費的3.0時代。

據每日優鮮提供給CCFA的信息顯示,全國已有數百個2.0前置倉,原有的1.0版前置倉正在進一步改造升級,預計年底2.0倉將達到1000個。

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表示,每日優鮮運用AI庫存管理和數據驅動的大規模分佈式管理系統,打造了一套高銷低損的倉配體系,公司會持續發力前置倉單體業態的升級,拓展更多品類和服務,滿足消費者更多樣化的細分需求。

規模化複製,落子全國

發跡於北京市場的每日優鮮,在完成單區域驗證後便開始了全國性的擴張步伐。

2017年12月,每日優鮮進軍華南市場。截至2019年8月,其已經在該地區開設近200個前置倉,月訂單量近350萬,月銷售額達到2.5億,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倍,成為當前華南用戶線上買菜的首選。

2018年11月,每日優鮮以武漢為突破口意欲開拓華中市場。截至2019年9月,其在武漢9個月內業績翻了8倍,8月份的訂單破百萬,成為武漢最大的生鮮電商平臺。

放眼全國,每日優鮮已經在20個城市開設了1500個前置倉。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每日優鮮APP+小程序月活在今年5月達到2500萬。

“三年1000億”,這是每日優鮮創始人、CEO徐正制定的新目標。

“建倉容易養倉難”,能夠把每個倉的運營效率提升起來,每日優鮮的優勢在於,從1000個倉到10000個倉的擴張過程中不需要改變任何邏輯,而只利用數據中臺的算法對前置倉進行快速的複製迭代和精細化管理。

據王珺透露,每日優鮮已經打磨出數據化、智能化的前置倉運營管理系統,可實現用大數據賦能選址、選品、供需補貨、配送路徑優化、動態營銷等環節,以推動前置倉模式在全國多城市規模化、系統化複製。

龐大的中國市場,飲食需求千差萬別。每日優鮮不僅擁有強大的全國統採供應鏈,從而具備極強的採購成本優勢,還會結合不同地區的特色飲食習慣,利用地理優勢特點,與當地知名產品合作,共同合力打造了爆款單品,成為當地有名的菜籃子工程。

以華南地區為例,每日優鮮在該地區每日鮮雞蛋月銷量達到598萬枚,梅州白肉蜜柚上架一週便實現日銷2萬個,而珠海海鱸魚峰值日銷量在1000條左右,這都得益於每日優鮮對用戶差異化需求的精準洞察。

而在華中武漢地區,基於當地盛產小龍蝦、消費者喜愛並善於烹飪小龍蝦的特點,每日優鮮在當地推出了鮮活小龍蝦,並在5-6月賣出了小龍蝦150萬隻。而在已經開始的大閘蟹季,每日優鮮又上線了更受武漢人歡迎的鮮活汈汊湖大閘蟹。

生鮮電商“631”格局初現,每日優鮮或成領頭羊


區域性差異導致各地用戶對商品的需求不同,但每日優鮮針對不同地區加入本地化特色產品,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

值得一提的是,社交裂變也成了每日優鮮拓展市場的有力武器。今年6月,每日優鮮聯合騰訊智慧零售啟動“智鮮千億計劃”,利用騰訊旗下公眾號、小程序、朋友圈等渠道,直面用戶群體,用場景化體驗吸引用戶。這種社交裂變的方式,使得每日優鮮的獲客成本下降了30%。

打造“組合拳”解決方案

在2019聯商網大會上,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曾發表主題為《2019年,填坑之戰》的分享,侯毅認為,新零售參與者必須要回歸零售本質,弄清楚新零售到底是什麼?

新零售時代,人、貨、場被定義在同一空間,對於生鮮電商而言,永遠繞不過供應鏈這一核心話題,作為消費者的需求核心,其背後靠的是對產業的深刻理解與長期穩紮穩打的基礎設施建設。

生鮮電商“631”格局初現,每日優鮮或成領頭羊

而在生鮮電商領域,末端服務網絡是終極觸角,不管是大巨頭還是小企業,都始終圍繞著“冷鏈物流”這一問題展開的。冷鏈物流被國際物流行業比作領域內的珠穆朗瑪峰,甚至有人斷言:“在生鮮電商廝殺中,誰贏了物流,便贏了江湖”。

顯然,作為首創“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專業冷鏈物流體系的每日優鮮,覆蓋全國20個核心城市,利用大數據手段做到精準選址,使服務全面“升艙”。即時冷鏈物流+大數據決策+完善的服務體系,構成了每日優鮮開拓市場的“組合拳”,使“人、貨、場”的零售本質得以貫徹,最終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如今,生鮮電商行業“631”的格局已定,對於每日優鮮來說,穩坐行業第一之後或許可以真正地松上一口氣。從目前的行業滲透率來看,萬億級市場還只是冰山一角,徐正團隊還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