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領跑“631”生鮮電商再無變局?


每日優鮮領跑“631”生鮮電商再無變局?


金九銀十一過,各領域Q3數據報告陸續發出。

例如,Canalys統計的手機市場出貨數據近日就引起不少討論:

第三季度,華為在國內市場出貨量達4150萬部,排名第一;vivo、OPPO、小米和蘋果依次為二到五名。與去年同期相比,華為增長66%,其他廠商則清一色地負增長。下滑較為嚴重的小米和蘋果,出貨量同比減少33%和28%。

跌幅雖大,但這組數據並不是最殘酷的。因為下滑尚不排除有反彈的可能,而把想象空間直接封死則會讓人深感無望。


每日優鮮領跑“631”生鮮電商再無變局?


業界風雲匯注意到另外一組數據,Trustdata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指出,生鮮電商領域經過洗牌之後,一線城市逐漸形成了“631格局”,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和其他玩家分別佔據60%、30%和10%的市場份額。

正如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當某個領域的競爭呈“631”之狀,那意味著市場格局基本穩固。直白點講,每日優鮮已經坐穩第一把交椅

由此出發,本文就來複盤生鮮電商領域最近幾年的變化,看其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優勝劣汰,631格局初現

生鮮電商的輝煌是在2015年。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我國生鮮電商平臺達到4000多家。起跑線基本一致,且市場排位座次未定,所有玩家都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向頭部發起進攻。

IT桔子統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融資事件共有23起,2015年激增至76起,增長幅度高達230%。其中,每日優鮮在這一年完成了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光信資本和騰訊。

而輝煌並沒能持續多久,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調研數據顯示,4000多家生鮮電商平臺,88%處於虧損狀態,7%是鉅額虧損,4%達到賬面持平,只有1%實現盈利。2015年之後,體力不支的玩家便逐漸體力不支黯然離場。

菜管家、鮮品會、美味七七、花樣生活、果蔬幫等等平臺接連宣告破產倒閉,生鮮電商從藍海轉為一片“死海”。

表現在資本層面,便是趨於理性,2018年生鮮電商市場融資事件已經降至34起。但值得注意的是,活動變少,融資金額卻在增長。以去年行業內最大一筆融資為例,每日優鮮在9月宣佈獲得高盛、騰訊領投的新一輪融資,金額達4.5億美元。


每日優鮮領跑“631”生鮮電商再無變局?


這其實是在向外界傳遞一則信號:資本開始向頭部企業集中。數據也能佐證,據艾瑞統計,2018年中國垂直生鮮電商市場CR5佔比為37.6%,較上一年增加12.5%,市場集中度明顯提升。

再就是Trustdata發佈的報告裡提到,9月份,每日優鮮的App端月活首次超過1000萬,創下行業紀錄。排在其後的是盒馬鮮生、叮咚買菜、大潤發優鮮、中糧我買網等平臺。單從App端月活這項數據來看,行業梯隊分級已經十分明顯。


每日優鮮領跑“631”生鮮電商再無變局?


此外,一線城市生鮮電商應用用戶佔比的分佈圖還直觀呈現出了市場的“631格局”。北上廣深四個最能代表消費趨勢的一線城市,每日優鮮的市佔率都接近60%,北京和深圳達到了58%和59%;盒馬鮮生在30%左右,其他玩家瓜分剩下10%。

此情此景是否似曾相識?去年上半年,美團外賣以59%的交易額佔比領先,業界風雲匯當時就曾有過分析,“631格局”的形成是市場穩定的標誌。如今,生鮮電商領域經過一輪洗牌,優勝劣汰之後也已趨穩。

五大增長點促領跑

Trustdata在報告中指出,每日優鮮用戶中女性佔據7成,18-40歲的用戶佔比超8成,這些主力用戶的消費習慣已經養成。此外,40歲以上用戶佔比同比增加5%,這是未來生鮮電商的增長新動力之一。


每日優鮮領跑“631”生鮮電商再無變局?


也就是說,每日優鮮的發展得益於消費群體的不斷壯大。

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曾也意識到了大環境的變化,隨著消費者的代際變遷和圈層升級,他們的消費習慣逐漸從到店變成到家,從計劃性購物變成即時性購物,從海量挑選變為優質精選。

而實際上,老天是公平的,機遇擺在面前,但能否抓住要看平臺能力高低。為什麼每日優鮮成了領先者?業界風雲彙總結出五大增長點。

第一點:智能化管理

創立五年來每日優鮮一直在做業態升級,升級的背後就是智能化管理在做支撐。總部員工中接近40%是技術人員,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兼CFO王珺介紹,通過大數據和信息技術,每日優鮮已經重塑生鮮零售的價值鏈。

具體而言,智慧價值鏈是由智慧營銷、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所組成。智能化管理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讓大規模分佈式經營管理成為可能,讓生鮮高效低損成為可能,讓又好又快的生鮮到家服務成為可能。”

例如供應鏈的數字化,在幫助每日優鮮做到精準產地採購、商品開發的同時,還能捕捉到用戶交叉銷售的機會,所以平臺的平均客單價才得以高於行業平臺水平。

再如業內最難解決的損耗管理,據悉,國內絕大多數零售商的生鮮品類損耗率都未能達標,超市在10%以上,菜場在20%以上。成熟市場的生鮮損耗率應該是在5%左右,每日優鮮依託大數據驅動建造出AI智能補貨算法和高銷售低損耗的倉配體系,目前每日優鮮的損耗已經降到了1%。

第二點:升級前置倉2.0、擴張全品類

前置倉,說到每日優鮮就不得不提的一個名詞。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輻射周邊1-3公里。作為“城市分選中心+前置倉”的首創者,每日優鮮已經在全國20座城市建起1500個前置倉。

王珺表示,2018年初,每日優鮮在北京完成了前置倉模式的驗證並開啟區域擴張,2018年下半年每日優鮮正式開啟全品類生鮮零售戰略。今年2月,每日優鮮又在全國範圍內升級了2.0版前置倉。

首先面積上,相較於1.0版前置倉的100-150平米,2.0版擴大至300-500平米。倉內商品品類再次擴張,SKU從1000多個增加到3000個,新增了活鮮、餐食、日百等品類。並且,每日優鮮還上線“優鮮超市”業務,滿足消費者更加多樣化的購物需求。

關於未來,“線上全品類綜合超市”就是每日優鮮的定位,它會持續擴品充項,將SKU從3000個再增加至30000個。


每日優鮮領跑“631”生鮮電商再無變局?


第三點:重視社交裂變

社交裂變指的是每日優鮮在用戶運營方面的戰略,除了自身實力,每日優鮮的優勢還體現在其有一個強大的盟友——騰訊。

創業以來8次融資,4次都有騰訊的身影。資金支持之外,騰訊自然還提供了其他支援。今年年中,每日優鮮就聯手騰訊發佈了智鮮千億計劃。藉助騰訊智慧零售“全觸點零售”的能力,急速推動生鮮零售全價值鏈的數字化智能化,計劃在三年內成長為千億規模的生鮮零售平臺。

遠的不說,以小程序為例。據騰訊方面介紹,每日優鮮小程序GMV環比提升近400%,獲客成本下降了30%,新客轉化率提升112%。基於數據方面的突出表現,每日優鮮小程序還獲得了阿拉丁平臺頒發的2019小程序上半年最佳電商獎。

第四點:區域化策略

每日優鮮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起家,模式跑通之後,開始著手滿足二線城市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隨之有了區域化策略。

每日優鮮將區域分成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四大塊,採取了“中臺+大區”的模式。區域化並非簡單的複製粘貼,每日優鮮會結合當地的消費特點對銷售策略進行調整。比如進駐武漢,鑑於武漢盛產小龍蝦,消費者善於烹飪小龍蝦,每日優鮮不再像以往那樣售賣小龍蝦半成品,而是上線了鮮活小龍蝦。

數據顯示,每日優鮮進入武漢9個月後業績翻了8倍,月訂單量破百萬,華南區的月銷已達2.5億,同比翻了5倍。前文說到的北上廣深“631格局”,同樣也能證明區域化策略已初見成效。

第五點:重視創新

拆解每日優鮮就會發現,創新精神貫穿其整個發展歷程。每日優鮮內部把創新分為三種,創業之初對新趨勢的判斷做出了從0到1的創新,模式得到認可後進入從1到10的創新,再往後則是從10到100的創新。

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OO孫原表示,公司會把90%的創新投入到連續性的創新,其中供應鏈不斷夯實是連續性創新的主軸線;另外騰出10%的精力放在非連續性創新,也就是新業務的探索,包括無人零售、社交電商等業態嘗試,是在為公司打造第二條增長曲線。

以上五大增長點共同促成了每日優鮮的領跑,需要明確的是,五大增長點並非相互獨立。創新精神使每日優鮮開創前置倉模式,區域化策略離不開前置倉模式,而前置倉模式、用戶運營和區域化又都必須有智能化管理作為支撐。

行業將走向何方

“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孫原認為,人群、渠道、商品和品牌、技術都在不斷髮生變化。

那麼這些要素變化之後,行業將走向何方?或者說,變化中什麼樣的形態能夠成為主流?

當前行業仍是多種業態並存,尚未決出到底誰才是正解。

每日優鮮發力的前置倉模式,正得到越來越多玩家的認可。比如叮咚買菜,2017年成立的它也是專注於前置倉模式,官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叮咚買菜共佈局了345個線下服務站。

另外,社區拼團也是生鮮電商的流派之一。以社區為中心,利用社交工具,團長在線上社群推送商品進行預售,當訂單達到一定量之後,供應商直接發貨配送至小區,再分發至消費者手中。

再有就是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店倉一體化,大而全的門店既能完成銷售任務又可作為倉庫,這與前置倉的小快靈打法是站在對立面。

事實上,未來是無法預知的,但可以確定的是有核心競爭力和創新思維的公司才能走到最後。為此,現有的形態也需不斷進化。

今年盒馬鮮生在原來大而全的基礎上推出了四種新店型,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F2和盒馬小站。其中盒馬小站主要開在盒馬鮮生無法覆蓋的盲區,只提供外送服務,因此被不少業內人士評為盒馬鮮生版前置倉。

社區拼團中發貨、配送的供應商,如果想要實現離消費者更近一步,提高整體交易效率,改善交易體驗,主打輕運營或許後期避免不了向前置倉模式取經。

而前文有說到,前置倉模式自身在不停地進化,競爭對手升級的同時每日優鮮也在持續創新。

徐正預測2025年生鮮到家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0000億。淘金萬億市場,All IN前置倉的每日優鮮怎樣繼續證明自己?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