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三鹿十年 三元走出舒適圈了嗎

10月30日,三元食品公佈了2019年三季度財務報告。報告期內,三元實現營業收入62.83億元,同比增長10.74%;淨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47.45%。接手三鹿十年以來,擅長打安全牌的三元似乎走得很穩。只不過,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奶業江湖裡,安全牌不一定是最好用的,而試圖摘下區域乳企標籤、擁抱全國市場的三元,要面臨的必將是走出舒適圈的陣痛。

重整旗鼓

最新財報顯示,三元食品在報告期內實現了營收淨利雙增長。10年前,三元拿下三鹿核心資產時付出了6.16億元。十年過去了,三元的品牌價值突破251億元。

三季度財報是五年來三元的最好成績。從營收利潤數據來看,對比前幾年的連年虧損和微利,三元已經重整旗鼓。

三元食品副董事長、總經理張學慶日前向北京商報記者談及今年上半年取得的雙增長時稱:“上半年整體銷售增長10%。主要源於銷售增長成本降低,毛利降低,再加上提高管理效率,還有一些政府的支持。其實企業規模增加還是比較正常的,而且我們認為還有提升的空間。”

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三元的高端產品推向市場以後產生一些實際的增長,在北京地區確實賣得很好;再加上投資的麥當勞的業務上半年增長不錯;加之享受到的地方政府補貼及海外業務的總體增長,這些原因一起導致了三元上半年的雙增長。

如宋亮所言,細看這份財報即可發現,三元可能不再是當年靠“一袋鮮奶”打天下的三元了。財報顯示,前三季度三元獲得了1.05億元的政府補助。具體的子公司收益並未在三季度財報中披露,據此前發佈的半年報顯示,三元在麥當勞的投資收益達到1.3億元。具體到業務層面,雖然業務收入還是液態奶居首,但三元的利潤大頭是來自包括“八喜”在內的冰淇淋。

冰淇淋分部上半年實現收入 8.28 億元,同比增長 13.43%;實現淨利潤8126.91萬元,佔比高達44.17%。相較之下,三元為人熟知的“主業”——液態奶分部實現收入22.5億元,而利潤佔比為35.31%。

“三元收購了法國的那家公司,給它帶來的體量跟利潤增長是非常明顯的,之後再疊加國家補貼,讓它的整體利潤看上去比較好。”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直言。

朱丹蓬提到的法國公司是2018年1月三元聯合復星以6.25億歐元收購的Brassica TopCo S.A.及PPN Management SAS,其為法國領先植物食品製造商St Hubert SAS的股東。而St Hubert是法國著名健康食品品牌,目前年銷售量超過3.5萬噸。

漫長十年

2008年是三鹿解鎖收購模式的轉折點。作為北京地區的老牌奶企,三元一直有著相對穩定的市場和營收。

“其實那個時候日子過得太舒服了,就沒什麼進一步去拓展的野心。現在想來,其實早一點邁出舒適圈反而可能早點搶佔全國的市場。”張學慶說。

當年,問題奶粉頻出,消費者談奶色變,而三元股份作為唯一產品未檢出問題產品的內資乳企,聲望一時達到頂點。

其間,公司股價暴漲136.51%,液態奶銷售額是以往的3倍以上。2008年年報顯示,三元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4.14億元,同比增長28.2%;歸母淨利潤4075萬元,增幅87.2%。

多方觀點均認為,三元股份有望藉此機會從區域性乳企發展為全國性公司。

2009年3月,三元果斷出手,以6.16億元的價格在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拍得三鹿奶粉的核心廠區資產。在近60年的北京市場耕耘後,三元邁出了走向全國的第一步。

但後來的發展並非順風順水。三元的關鍵問題在於如何推動原本全國第一的奶粉企業資產運轉和渠道重建。

分析認為,三元藉助收購三鹿快速擴建營銷團隊、市場網絡,在最初並未完全消化三鹿破產資產。隨著擴張,銷售費用急速增長,而且在產品銷售中多采用捆綁式銷售政策,使得兩家供應商矛盾激發,不僅對品牌沒有提升,反而造成負面影響。

雖然在此後的發展中,三元在奶粉事業方面改變策略,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但由於“洋奶粉”進入中國市場,市場競爭進一步增大,伊利、蒙牛等巨頭也逐漸從衝擊中緩過勁來,重建品牌形象及消費者信心。三元最終錯失此次借三鹿起飛的良機,業務增速落後於君樂寶等品牌。

在談及收購三鹿十年內的整合過程時,張學慶坦言:“原本三鹿的資產比較分散,現在我們從品質角度、生產管理、包括未來市場拓展,都是一個升級的過程。”

但從三元這十年的數據看,提升的過程有些漫長。收購完成後的2009年,三元的營收達到了23.08億元,同比增長68%,但利潤卻為-1.29億元,較上一年大幅下滑。此後三年,三元的收益也主要來自北京麥當勞50%股權帶來的投資收益,乳製品則常年虧損。

區域難題

事實上,三元也曾想過再為自己創造一個”三鹿式機會”。2011年,三元聯合新華聯出資7.15億元接手曾經的乳酸菌巨頭“太子奶”,但同樣面臨經銷網絡癱瘓等問題。

今年上半年,太子奶營收為3064萬元,雖較前幾年的虧損狀態已經有所緩和,利潤為-593萬元,但早已難復曾經5年大賺30億元的榮光。

偏安一隅還是全國開花,這是三元近幾年一直試圖打破的桎梏。從乳企梯隊來看,宋亮分析認為,三元現在可以說是一個跨區域型乳企。比區域型乳企更大一些,但離全國性還差一點。這兩年雖然份額總量比較低,但總體還是保持了穩健的態勢。

前三季度經營數據公告顯示,北京地區的主營業務收入為31.2億元,仍略高於北京地區以外營收的30.8億元,佔總主營業務收入的50.3%。十年兜兜轉轉後,三元的全國化步伐也更加謹慎。張學慶稱:“首先要鞏固好北京核心圈,第二個圈就是圍繞北京的京津冀,在天津、河南、山西,我們還是有一些優勢的;除了這些市場,奶粉可能會走得更遠一些,常溫奶也是。包括華東地區的高端市場,一切也都還在逐步發展。”

三元的謹慎沒錯,畢竟三鹿和太子奶的失意擺在那裡;且光明乳業的幾次“揮師北上”都以失敗告終,在以北京為核心的華北市場競爭之中連年虧損。

但三元要變,是大勢所趨。作為其他乳企品牌迫切想要進入之地,首都市場這塊大蛋糕的爭搶無疑會更加激烈。

朱丹蓬認為:“三元關鍵的問題,還在於打造後續的差異化競爭能力。我想隨著整個三元未來全國佈局的步伐加快,這方面應該是有所進步。中國的乳業發展到2019年,要去做全國化的運營或全國化的拓展,已經基本上沒有這方面的紅利了。如果說要真正全國化的話,它可能要通過收併購的這種資本的力量去推動。也就是說,從資本端這塊發力才行。”

宋亮認為,如果想要進一步推進,從目前來說,還是要有差異化單品破局。比如露露、六個核桃等,都是利用單品來佈局到全國;此外還要加快國際化發展,通過國外的低價高品質原料,來打通國內市場。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王晨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