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技术战线上的“老黄牛”杨前


刑侦技术战线上的“老黄牛”杨前

不高的个头,留着干净利落寸头的杨前总是挎着一个黑色电脑包。他为人朴实,工作认真,是同事眼里的“老黄牛”、心中的老大哥。

用光影的语言取证

刑侦技术战线上的“老黄牛”杨前

1984年从警校毕业的杨前被分配到都兰县公安局刑警队,成为一名刑警。从警35年,他一直从未离开过刑侦队伍。

“刑事影像技术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照相,按按快门。”杨前介绍说,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熟悉刑侦工作的人都知道,干刑事技术工作需要很好的体力、耐力和洞察力,必须得吃得了苦、熬得了累,要时刻保持镇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严谨的态度,不然漏掉一个小小指纹、足迹都会影响到整个案件的侦办。

作为警队为数不多的刑事影像人员,杨前参与勘查的各类现场有6000余次、重特大案件300余起,为各类案件提供了几十万余张照片,通过刑侦技术协助破获案件800余起。从最早的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从黑白相片冲印到彩色照片打印时代,杨前在繁忙、复杂的工作中,用光和影作为语言,客观、真实、准确地拍摄记录了许许多多案件的现场、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杨哥出了数以千计的现场,拍了数以万计的照片,却无法留下一张自己的工作照。”格尔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李新军说,虽然杨前拍的照片没有获过奖,但他用手中相机拍下的铁证却让犯罪分子接受法律的严惩。

身经百战的刑侦技术能手

刑侦技术战线上的“老黄牛”杨前

自打从事了刑侦影像技术工作,只要有案件发生,杨前总是第一个到,他用手中的相机还原着最真实案发现场,为后续侦破工作提供着最真实有力的证据。

时间回溯到1988年,那时杨前还在都兰县公安局刑警队工作。当时都兰县宗加乡一户牧民丢失了80余匹马,牧民心急如焚。接案后,杨前和一名同事前往案发现场勘查,根据现场马匹遗留在草场的蹄印,杨前判定马匹被赶往果洛州方向,为了不耽误找回马匹的时间,杨前顾不上回到局里汇报案情,与同事骑着马一路追踪上去。

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路上他和同事风餐露宿,时常借宿在牧民的账房和牛圈,吃喝也靠沿途牧民的接济。通过沿路调查掌握了犯罪嫌疑人为5名持枪男子,将马匹赶往果洛州达日县上洪科乡附近的草场方向。

为抓获犯罪嫌疑人、赶回被盗马匹,杨前又骑着马赶回局里汇报案情,请求支援。而后,杨前和3名同事又再次骑马奔赴果洛州达日县上洪科乡,但由于大雪封山,他和同事们只能无功而返。直到第二年开春,杨前和同事们又踏上追捕之路,历时四个多月,骑马三下草场后,成功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追回了部分被盗马匹。

“那会儿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路上没饭馆,为了填饱肚子,基本上都靠沿路的牧民接济,我们还给拉菜的大车卸过菜,当时赚了24元钱买东西吃。”想起当时的情景,杨前记忆犹新。

2006年1月,正逢寒冬,格尔木市郊区一废弃平房内发现一具女性尸体,后经勘查为他杀案,当时离案发已是第三天,现场周边人员稀少,死者身份不详,案件毫无进展,一度进入僵局。细心的杨前在照现场方位时在不远处的墙角发现一枚较新鲜的鞋印,从而扩展了案件方向。从中午到凌晨,在近零下20℃的室外,一寸一尺地照相固定物证,一手握着手电,一手抓着相机,一点一点摄录现场。由于穿得单薄,第二天感冒发高烧需要打针治疗,但杨前担心新民警对解剖照相拿捏不准,坚持把工作干完再去看病,此举让在场的所有民警顿时肃然起敬。

2012年2月,格尔木市发生一起绑架杀人焚尸案,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格尔木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当时正在过年值班调休的杨前一得知消息,便主动要求投入到工作中。他到专案组后与侦查民警们一同分析案情、运筹谋划、协同合作,案发后的几天里昼夜奋战,徒步取证近40公里,拍摄千余张照片,从蛛丝马迹中寻找证据、固定证据,最终以铁证,让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默默奉献的“老黄牛”

杨前是格尔木市唯一一个在刑侦部门获得“刑警三十年荣誉勋章”的人。工作中,杨前总是把最苦最累的活留给自己,他是挎上相机赶赴现场的第一人,也是下班关灯离开办公室的最后一人,但他却习惯把荣誉留给别人。

每逢队里分配奖励名额,看到身边几名年轻同志平时都非常努力,杨前总会说:“把名额先让给其他同志吧!我还有机会”。

类似的情况在他参加公安工作的35年来不知出现过多少次,在每个重大疑难案件中省、州刑侦技术专家总是会对他的敬业精神给予高度好评,每届领导也多次提出新民警要向杨前这样的优秀老民警、老党员学习。

“杨哥,又收新徒弟了,您这也是桃李满天下呀。”李新军看着杨前身后的民警说道。杨前很谦逊地说:“不敢不敢。”

在他的培养下,一个又一个刑事技术人才走向领导岗位,而他始终握着手中的相机,用镜头取证,用影像作证。提起这个,他说,“没啥,任何时候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他总说,“相机就是我的‘笔杆子’‘枪杆子’,拿着它,就得用它打好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