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豐年蟲又稱為鹽水豐年蝦、滷蝦,其學名為滷蟲

,是一種小型甲殼類的浮游動物,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鹽湖中。大家可能對豐年蟲會有些陌生,但是下面這張圖片,相信大家肯定會有印象: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成群的火烈鳥在捕食豐年蟲

成群的火烈鳥每年都會奔赴到內陸的鹽湖中享受一場盛宴,這是在《人與自然》以及BBC紀錄片中多次出現的名場面。由於鹽湖的鹽度很高,在這種水域環境中,豐年蟲幾乎沒有天敵,群體數量也得以無限制地繁衍擴張,因此吸引來了不計其數的火烈鳥大軍。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滷蟲,看看這種神奇的生物在水產養殖中有哪些應用。

神奇的滷蟲,帶火了一個產業

滷蟲的無節幼體從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開始用於水產養殖,特別是在魚蝦蟹等水產動物的育苗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魚類的生長過程中,緊緊依靠微藻難以滿足其正常的生長髮育的需求,在特定的生長階段必須要有動物性的生物餌料(主要指浮游動物)才能保證魚蝦蟹幼體發育成功。這裡的動物性生物餌料一般是指枝角類、橈足類、豐年蟲等。特別是豐年蟲,一度被養殖戶稱為"寶貝"、“軟黃金”等,其全體柔軟、蛋白含量高,魚蝦幼體都特別喜歡吃這種餌料。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滷蟲成體的形態

對照實驗也表明,對於同一茬魚蝦幼苗,攝食豐年蟲的幼苗生長的更快、體質更強健、抗逆性也更強,在後期的養成階段也具有明顯的優勢。現在人們對豐年蟲的營養學研究已經非常透徹,其在育苗培育過程中起作用的營養物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EPA的含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系的滷蟲的脂肪酸組成及含量差異比較大。同時,豐年蟲也不是萬能的,在整個育苗過程中不能只投餵豐年蟲,這是因為豐年蟲缺少DHA,這是天然的豐年蟲自身所存在的一個營養缺陷。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生產上通常採用浮游微藻和豐年蟲配合投餵的方法,或者是對豐年蟲單獨進行營養強化,強化的方法就是為滷蟲提供數量豐富而充足的微藻,提高豐年蟲自身的DHA含量,從而為魚蝦幼苗提供更加全面的營養。

▼▼小球藻富含DHA,因此可以彌補滷蟲的營養缺陷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小球藻是對滷蟲進行營養強化的理想對象

據統計,單獨使用營養強化後的滷蟲無節幼體就可以保證幾百種蝦蟹類幼苗很好的生長髮育。一般的滷蟲卵在25~27℃,鹽度為15~30的富氧水體中,經過24~48小時就可以孵化出無節幼體,收集後就可以直接作為優質蛋白飼料使用。

除了幼體,豐年蟲的成體也具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營養學研究表明,豐年蟲成體的蛋白含量在60%左右,除含有各種必須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外,還具有豐富的維生素。一般情況下體長為400~500微米的滷蟲無節幼體在20~30天內,可以長成體長為1釐米左右的成蟲。

除此之外,滷蟲成體在水產養殖中還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 可作為魚、蝦、蟹等水產經濟動物特定階段的餌料。鮮活滷蟲作為人工配合飼料的成分,有增味作用,可作為誘食劑
  • 將滷蟲成體深加工後製成滷蟲乾粉或滷蟲蝦片,作為對蝦苗種培育過程中的人工餌料使用。
  • 利用滷蟲的無選擇性濾食,可將滷蟲用作某些藥物或營養物質的生物載體或生物包囊,對養殖對象進行定向強化。

在我國的渤海灣鹽區,每年的5~10月滷蟲達到生長高峰期,屆時會有成百上千噸的豐年蟲被採收。不僅如此,在東南亞和南美洲的一些國家,滷蟲成蟲還作為淡水魚類和蝦蟹後期幼體的餌料,還被作為羅氏沼蝦親蝦的優質餌料,用以增強其抵抗疾病的能力,並提高日後產卵的數量和質量。總之,滷蟲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還有非常廣闊的前景,更多的養殖品種和投餵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地嘗試。

▼▼黃顙魚魚苗(可通過投餵滷蟲提升苗種品質)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羅氏沼蝦親蝦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滷蟲的生物學分類及形態

滷蟲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鰓足亞綱-無甲母-鹽水豐年蟲科。根據國際滷蟲學術研討會提出的滷蟲分類原則,滷蟲被統一分為

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兩大類。所謂孤雌生殖的滷蟲雌體,不需要與雄蟲交配就可以產生後代,而兩性生殖的滷蟲,根據相互之間是否存在生殖隔離作為鑑定種的主要分類依據。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肉眼可見的滷蟲

滷蟲及滷蟲休眠卵的外部形態特徵及顏色與棲息水環境密切相關。

通常在高鹽水體中,滷蟲的外部附肢上的剛毛數減少,剛毛變短,而在低鹽水體中,滷蟲附肢上的剛毛數增多,剛毛變長。在高鹽水體或缺氧水體中,蟲體的體色多為紅色,而在低鹽水體及富含溶解氧的水體中,滷蟲體色呈灰白色。在紫外線輻照強的高原地區,滷蟲所產休眠卵的顏色多為深棕色;相反,在紫外線輻照弱的區域,滷蟲所產休眠卵的顏色多為淺棕色,乃至灰色

滷蟲成體身體細長,通常有0.7~1.5cm,分節明顯,無頭胸甲,分頭部、胸部和腹部(含尾叉)三部分。 滷蟲的發育為變態發育,在生活史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卵、無節幼體、後無節幼體、擬成蟲期幼體和成蟲等階段。 下圖中的較大個體即為滷蟲成蟲(深色區域為卵群),較小個體為擬成蟲期幼體。

▼▼放大後的滷蟲形態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滷蟲成體側面圖,可清晰看到附肢(圖片來自網絡)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滷蟲卵的質量判斷與孵化條件:

▼▼下圖為滷蟲卵。因為形似沙子,所以有些不良商家會在售賣的滷蟲卵中摻入泥沙,以次充好,這一點要尤其注意!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那麼,好的滷蟲卵有什麼特徵呢?

一般來說,具有如下特徵的滷蟲卵質量比較好,可以以此作為選擇判斷的依據:

  • 一般為棕色或棕褐色,有光澤,無黴腥臭味。
  • 泥沙含量較低。
  • 破殼卵與碎殼卵所佔比例較低。
  • 空殼率較低。
  • 含水率在10%以下。
  • 卵的大小比較合適。

滷蟲卵的孵化條件:

  • 溫度:25-30℃,保持恆溫。
  • 鹽度:常用鹽度20-30的海水。
  • pH:最適範圍8~9,pH值過低可用NaHCO3調節。
  • 充氣:孵化過程中需連續充氣。其作用是供給孵化所需氧氣,防止滷蟲卵沉底堆積。
  • 蟲卵密度:一般為1-3克/升。
  • 光照:連續光照,光照強度為2000lx左右。

按照上述方法,一般經過24h就可收穫滷蟲無節幼體,如果想獲得更大規格的滷蟲,那麼還可以進一步培養,這一點可以根據養殖對象靈活選擇。

▼▼剛孵化出的滷蟲無節幼體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滷蟲的人工培養方式

  • 鹽田大面積引種增殖

滷蟲的引種增殖就是在沒有天然滷蟲生長的地區,有計劃地將別處的滷蟲接種到本地適宜滷蟲生長的水域中,讓其自然生長繁殖,形成滷蟲的優勢種群。引種又可分為永久性引種和暫時性引種。引種一次就能使滷蟲種群在某一水域中永久建立,這種引種方式就是永久性引種。

巴西是滷蟲永久性引種的成功例子。1977年4月在北里奧格蘭德州的馬考鹽場接種250g美國舊金山灣滷蟲,目前已逐步擴展到馬考周圍超過3000公頃的鹽田,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優質的生物餌料:豐年蟲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暫時性引種在泰國、菲律賓等國也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一般在1000方的鹽池中,接種50g滷蟲卵孵出的無節幼體,可在一個收穫季節採收15~20kg滷蟲卵或1.0-1.5噸的鮮滷蟲。國內在鹽田滷蟲的增殖方面,針對各地鹽場及氣候的特點,近些年也開展了一些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室外大量養殖

室外滷蟲大量養殖可用土池和水泥池。目前在生產上易於推廣的,還是用鹽田的原有鹽池加以適當改造,或在鹽鹼地地區開挖淺池,通過挖環溝加高堤壩等措施,使水深保持在40~50cm,通過有計劃的施肥,在鹽池內繁殖天然餌料,也可投餵米糠等農副產品下腳料作為滷蟲的飼料。


以上就是關於滷蟲的簡單介紹了,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轉發收藏!

我是牧海,專注於水產養殖信息的研究與分享,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