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和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很多人覺得,把區塊鏈僅僅當成數據庫是對這項“偉大的革命性技術”的侮辱……我想說的是,你現代生活中享受的幾乎一切服務,都跟數據庫存在著某種關聯,從這個意義上說,數據庫才是真正偉大的革命性的技術,而且是已經實現了的。只是做數據庫的人不像搞區塊鏈的人那麼喜歡到處吹牛罷了。

不喜歡吹牛也很好理解,看看Larry Ellison,已經是TOP5的富豪了,每天大把賺錢,不需要找韭菜接盤,出來吹牛確實也沒什麼必要。

比特幣也好,以太坊也好,包括未來央行的數字貨幣,說白了都是運行在這個數據庫基礎上的一種應用。為什麼數字貨幣會成為運行在區塊鏈數據庫上最主要的應用呢?

第一,這種數據庫天生比較適合記賬。第二,這種數據庫適用範圍很窄,除了記賬,幾乎找不到太多的適用場合。跟NoSQL這種滿世界到處擴散的病毒完全不在一個level上,近乎於屠龍之技。

也別說完全沒用,作為一種適合特定場景的數據庫技術,區塊鏈在某些地方還是有用武之地的,譬如金融,譬如政府,總之是一些對不可篡改性有很高要求的場合。

那麼,如何理解數字貨幣?

首先,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理解貨幣的視角:

貨幣即記賬。

本質上講,在一個經濟體系裡,貨幣存在的唯一職能,其實就是這倆字:記賬。

李四賣給我5斤桃子,我給了李四兩個銅板,這個銅板不能吃不能喝,唯一的價值在於,給那5斤桃子記了個賬。邏輯上講,明天我還給李四五個窩頭,倆銅板可以再拿回去,這個賬也就平了。

你要是能理解“貨幣唯一的存在價值在於記賬”這個概念,其實也就可以理解很多東西了。

之所以需要用貨幣來記賬,無非是因為,這種方式容易流通使用,不容易損壞,總量相對比較可控。歷史上用金銀銅等貴金屬來作為記賬籌碼,本質上還是由於開採量比較恆定,市面上有多少金子銀子,不會明天突然就翻番或者減半。作為籌碼的話,這一點比較重要。

那麼,充足的貨幣供應量可以讓經濟變得更繁榮麼?

也能,也不能。

有了充足的籌碼用來記賬,市場上的交易就可以變得更方便,交易變得更方便,整個社會的分工合作也就變得更精細,效率隨之提高。這是能的一方面。

所謂不能,是說記賬的籌碼本身並沒有什麼使用價值,你把一大堆金子扔給一個原始社會的部落,也不能讓這個部落進化到資本主義社會。貨幣是經濟的潤滑油,但是如果你連個軸承都沒有,那也就沒什麼可以潤滑的東西了。

遊牧民族跑到中原來搶了一大堆元寶和銅錢回去,但又不和中原做生意,最終會帶來什麼結果?嗯,除了通貨膨脹,什麼都帶不來,只好把這些錢一整罐的埋到地底下去。這可不是我胡謅的,上次在瀋陽金融博物館裡看的。

所以,數字貨幣可以代替法定貨幣麼?

理論上可以,因為貨幣本質上就是用來記賬的工具,在不考慮成本和效率的前提下,區塊鏈作為一種分佈式數據庫技術,當然是有可能代替傳統的記賬手段的。

就像是,打個比方,明天央行規定不允許紙幣流通了,大家全部用支付寶和微信來支付,那其實,我們的貨幣也就都只存在於數據庫裡了,至於這個數據庫是基於SQL的還是區塊鏈的,只是個技術細節問題而已。

然而在現實中,這是個偽問題。

法定貨幣,意思是有執法權在背後加持和護航的貨幣。貨幣是用來在現實世界裡交易的,它不能單純存在於虛擬的數字空間裡。而任何交易想要順利進行,都必須有現實世界裡的各種法律和規則作為保護。

因此,一個能夠代替傳統法幣的數字貨幣,也仍然還是“法定貨幣”,只是其底層技術不再是防偽油墨,而是密碼學。

技術狂人們想要用算力來代替政府發行貨幣,其本質,類似於自己建立了一家印鈔廠,印刷自己專用的鈔票。

只是印著玩兒當然沒有人理你,可你要正經拿出來當成“錢”來花……成功概率有多大?自己去想。

不管存在於SQL數據庫裡,還是存在於區塊鏈數據庫裡,或者是保存在銀行的現金庫裡,你的人民幣還是你的人民幣,其實它的本質並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存儲和流通的技術手段而已。

所以,基於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人民幣(或者叫個別的什麼名字),會代替基於防偽油墨或者SQL為底層技術的印刷式人民幣嗎?未來有一天,也許吧。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眾號:imci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