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功,都是知己、知时、知变、适变后的水到渠成

最近,一位年届70的企业家朋友找我聊天,说这是他经商做企业40年来,最让他感觉身心俱疲的十年。2007年金融危机后,一直强调稳健经营的他,企业也在2010年左右开始大幅度的业绩下滑。

他之所以找我聊天,一是他终于可以松口气、缓一缓了,企业已经重回正轨,高层管理人才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严峻的考验,迅速的成长起来了。但是,有个问题困扰了他很长时间了,就是要在三位各具特点的副手里选出一个做自己的接班人。

这里多说两句,这位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位企业家,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是找什么人谈什么问题,二是,他们不是想从别人那得到一套拿来就能用的方案,而是不管也不去评价对方讲的对不对,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什么,这既包括信息、知识,更包括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说到底,就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一套系统。而很多人,最容易犯得一个错误就是,上来就判断是非对错,然后以此为基准进行后续的沟通,是非对错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真正的成功,都是知己、知时、知变、适变后的水到渠成


我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是通惠禅师在他的三个徒弟中选择接班人的故事,跟他的情况有些类似。

一个秋天的夜晚,通惠禅师和他的三个弟子在山顶的凉亭论禅,不知不觉,以至深夜,还是没有分出高下,他们决定回到寺中继续讨论。

从山顶下来,由大弟子惠云打着灯笼在前边给大家引路,一阵山风把灯笼给吹灭了。突如其来的一片漆黑当中,给了通惠禅师一个考察弟子们真正的禅功的良机。他跟几位弟子说:把你们当下的心境说出来。

第一个回答的就是之前掌灯的大弟子惠云,他说:彩凤舞丹霄。他的意思是说,在禅者眼中,彻底的黑暗和彻底的光明并没有区别,所以,此刻的心境仿佛如凤凰在美丽的天空中舞蹈。

二弟子惠眼接着说:铁蛇横古路。他的意思是,只要禅者内心坚定,就没有什么能阻挡禅者前进的脚步。

接下来轮到三弟子惠果,他低下头,指了指路面,就说了四个字:看好脚下。接着,他解释说:我想,在这样一个黑夜,没有什么比看清脚下的路之后,实实在在的走好每一步更重要的了。

此时,两位师兄露出了不屑的表情,但是,他们的师傅通惠禅师却语重心长的说:你们三个当中,将来能够胜过我的,也就是惠果了


真正的成功,都是知己、知时、知变、适变后的水到渠成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儿有什么想法?

我曾经把这个故事讲给过很多人听,据我的观察,绝大部分人,可以说是90%以上的人,第一个动作就是来评判三个人的高下,然后开始以此为基础说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们可以多思考一些,他们三个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三种品质,也就是乐观、内心的坚定与脚踏实地,可以轻易的判断对错吗?是非对错,要有具体的环境,具体的选择条件之下,才有评判的可能,同样,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经验、经历、思维的层次,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从根本上来说,很难去判定是非对错。

这三种品质,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他们需要有一个排序,在这个当下,最为重要的就是先认清楚路,走好每一步,但是,如果路途过远,内心的压力已经让你开始走不好每一步路的时候,乐观与坚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只有回到当时真实的情境当中,回到具体的人身上,才有可能来判断,什么是最优选择,什么是次优选择,这里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与空间,简单的说就是时与位。

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时间和空间。

在讲《周易》的课程的时候,我经常跟大家说,很多人把《周易》读偏了,其实一部《周易》,无非知变与适变。

而知变与适变的前提就是搞清楚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与位。

那什么又让我们不能去认清时与位呢?其实就是,主观与客观的问题。

《管子·心术上》:

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故曰:“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恶不失其理,欲不过其情,故曰:“君子”。

说到底,让我们不能真正做到客观的就是我们的欲望和恐惧,这其中就包含了个人的好恶、是非这些东西。

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因人废言,因言废人,就是因为讨厌一个人,他说什么你都认为是错的,同样,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讨厌一个人。这些都属于恶的范畴,这里的恶其实有更多的含义,比如让我们恐惧的、担忧的等等。而欲不过其情,用《中庸》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庸放在一起来解释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管子的欲不过其情,应该和中庸的境界基本是一致的。所以,这里的意思是,我们不是说把所有的欲望都祛除掉,只要欲望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常情范围内,就是可以的。其实,把所有欲望都祛除干净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欲望。已经是超出了常情的欲望。

核心就在于:恬愉无为,去智与故,也就是虚素的状态

换一种说法,其实这些欲望和恐惧,就是杂念与私心,杂念吞噬了我们的常识,而私欲滋生了假象。就是,我们被自己的欲望所掌控,在没有认清客观事实的真相之前,依着自己的欲望,脑补出了无数的假象。

其实,用常见的场景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在碰到困难或者机会的时候,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开始设想我如果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我,我会跌入到什么困难的境地,就像上边所说的场景中,如果我们一旦一步踏错,就会万劫不复,而正是这种恐惧,让我们根本没有精力再认认真真看清脚下的每一段路,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而如果我们一旦有机会升迁,或者仅仅是某些人的恭维之语,我们很可能就会陷入对一旦升迁之后自己要做什么事,要怎么管下属,要怎么更好的利用自己多出来的收入,反而忘了做好眼前应该做的事情。

就像《管子·心术上》里接下来的这一段所说:

“其应非所设也,其动非所取也”,此言因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感而后应,非所设也;缘理而动,非所取也。

我们很多时候生活在对过去的怀念、懊悔,对未来的焦虑、恐惧、期待,以及因此而引发的各种情绪中,而没有真正的好好的活在当下,而做不到曾国藩所说: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在中国文化和经典中,时是最为要的概念,时间有得时、顺时、逆时、失时的区别。人需要顺时、得时,也可以逆势而动,但是不能失时。我们经常在经典中看到”豫之时大矣哉“、”随之时大矣哉“、”革之时大矣哉“……….

我们现代汉语对于一些词语的用法,比如天人相应、与时消息、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等等,已经让我们忘了这些词最早也是最根源性的本意。

我们现代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焦虑中,焦虑的本质是什么?焦虑的本质就是对时间的不可控。其根源就是对时间的理解出了问题。我们能做的和应该做的是得时、顺时、豫时,在时间节点来临之前,提前做好该做的准备,当时机来临时顺时而动。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周易·文言传》)

所以,大人君子,就是能与四时合序,后天而奉天时的人。


真正的成功,都是知己、知时、知变、适变后的水到渠成


而在此之后,就是要学会随遇平衡,学会因势利导,所以,我一直强调,管子的思想总结下来就三个词:静因之道、轻重执法与因势利导。

管子的静因之道,简单点说,就是要祛除”“,祛除我们的欲望,当然也包括好恶,回到本质,回到真相,并因循事物发展的本来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因势利导,通过利益的调整和变化来引导到对我们有利的方向上。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真正更好的谋事、谋时、谋事、谋世,前提则是知己、知时、知用、知道。

我们经常用“心想事成”来表达对别人、对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真正能够心想事成的少之又少,因为我们在“心想”的时候,加入了过多的我们自行脑补的东西,而忽略了我们真正应该注意的东西。

其实,成功基本上没有“心想事成”,而都是知时、知变、适变之后,坚实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然后就是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