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教師,你覺得育人重要還是教書重要?

沙沙的生活日記


“教書育人”,常言都是這樣說。可見,教書在前,育人相伴。

作為教師,首要任務是先教書,在教書過程中同時育人,育人於教書之中。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嚴分。教書,是教師的明確任務,是必須完成的,不然,有上面的指揮棒管著,學生成績不能提高,教師的能力水平會被質疑,工作位置都會受影響。這是現實。

但是,從一個生命成長的整個過程來講,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做得清楚明白,一般地,書也就更多一些自覺性去讀,以致讀好。

所以,就我從教這麼多年的體會來講,育人更重於教書,育人更重要,教好書的前提先要育好人。

全國著名數學特級教師孫維剛老師,曾經所帶的班級,全班55%的學生考入清華北大,儘管這些學生升入初中時大都考不上重點校,但經過孫維剛6年的培養,不論是在大學裡,還是畢業走上工作崗位,都是全面發展、備受稱讚。

這首先得益於孫老師對學生德育的重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致力研究數學教學與學生能力的培養。用德育促進智育,德、智、體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是孫維剛老師育人之本。他說:“一如既往,我們要堅持品德第一,學習第二;訓練發達的腦子第一,學分第二。”他還說:“人們喜歡說,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做人成長沒有唯一的標準,但我認為還是有最高標準,比如正派、誠實、無私。”

反觀孫維剛老師的教書育人之道,正是他重視了學生的德育在先,使他的學生各個心中充滿正能量,以立身社會使命為己任,樹立了大的人生觀,因而願意自覺地跟著老師在學業上發力。這種發自心底的自覺接受,使得孫老師所帶的學生出眾且成績斐然。

無獨有偶,曾經的人大附中特級教師王金戰老師,2003年所帶的55名學生的一個班,37人進了清華北大,10人進了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名校,也創造出了教書育人的奇蹟。他也坦言: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本領,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勵。簡而言之,教育不是灌滿,而是點燃。

育人是每個階段、每個老師都該首先重視的,家長尤其如此。

孩子的成長絕非一朝一夕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天懂得了堅持的重要,明天或許會因為什麼原因而放棄,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肩負著持續教好孩子的責任,而家長更重要,是要陪伴孩子從出生到成人的全過程的。

老師,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自然義不容辭要把育人的責任擔負起來,利用學校陣地,利用教師職權,利用課堂專屬空間,要不斷地持續地把做人道理滲透傳輸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建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打造孩子的健康心靈,如此,所教之書才會更有效果,更有意義。

共享!


子舒教育


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教師,我覺得,育人和教書有著同等的重要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能顧此失彼。

育人,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的目的是培養什麼樣的人,培養什麼樣的思想品德的人,培養具有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培養具有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不會有心繫天下、心繫國家、心繫民族、心繫人民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那國家的前途和未來就會令人擔憂。

教書,就是要解決如何使孩子獲得知識、文化,如何增長本領,學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細想一下,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是腹中空空,不學無術,用什麼來建設國家,用什麼來使國家強盛起來呢?用什麼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那隻不過是一種妄想吧!

細想一下,只重育人,不重教書,就是沒有知識的一代;只重教書,不重育人,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是什麼樣的下一代。

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把教書、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對於國家,對於國家未來,二者有著同等的重要性。


蕪木


我是一位老師,教書和育人並不矛盾,但有側重。當前的教育,就是說的教書和育人,通過老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之明白道理。我認為落腳點在育人。

教書是教育的一個必經過程,而育人才是教育的目的。湖南沅江三中,2018年11月12日,中學班主任鮑某,在辦公室身中26刀,在送往醫院的路上,鮑某已經無生命體徵。據悉,殺死老師的學生是羅軍,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在班上經常考第一名,年級前十左右,因對老師佈置的作業產生抗拒,在辦公室與老師發生矛盾,才導致這一悲劇的發生。

一個成績優異的高中生,竟然對自己的班主任痛下毒手。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老師在教書方面應該是一把好手,這個案件的發生,說明老師不僅僅要教好書,更重要的要育好人。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本職工作,我們在教好書的同時,著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懂得做人最最起碼的原則,促使學生成為人格健全的人。


Lance課堂


幼兒園小學老師育人為主,中學大學老師更側重教書。

有人說幼兒園就老師不就是帶孩子嗎?其實不然。我一直認為幼兒園和小學老師是水平最高的,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幼兒園小學老師也都是學歷很高的一類,他們需要照顧到每個學生,側重的是培養孩子的品質。我小學的啟蒙老師具體教了我什麼知識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我仍然記得他告訴我:每天進步一點。是的,我每當學習鬆懈的時候都會想到這句話,他也是我的啟蒙老師給我最好的知識。我記得還有我的小學數學老師,那時他帶我們三年級數學,他總是會和我們說一些數學拓展內容(類似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他指導了我很多,我對數學的興趣也就是那時候培養的,後來我也不負眾望高中拿了奧賽省獎。


高中的時候就很少老師有和我說大道理了,他們總是上課就翻書講例題髮捲子做卷子講題目。是的阿,高中時間很寶貴,沒有老師願意多花浪費的時間說一些好好努力等不受學生待見的話,他們任務更多的是授予我們知識,讓我們考到好分數考個好大學。到了大學,我們已經長大成人,都說大學靠自己自學,更沒有老師願意講了,他們總是行色匆匆,匆匆上課匆匆離去。偶爾有幾個老師會給我們指導指導未來規劃,其他很多老師只是照讀ppt而已。

我挺懷念那些願意談人生談夢想的老師的。

片面之語,歡迎評論。


字遷教育


我就是一位教師,我認為教書和育人同樣重要。

教書和育人對於老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兩個組成部分。教書和育人是有機結合的,是相輔相成的,是不可能完全分割而獨立進行的。

教師教書,不僅僅教的是知識,而且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會滲透或加入思想道德教育、習慣養成教育等,尤其是小學時的道德法制課和中學及以後的政治課,更是思想教育大於知識的傳授。

教師要教書,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隻管教書,不顧育人,其結果是書也教不好,人也育不了。你看那隻在三尺講臺,講得聲情並茂,板書設計井井有條,而不管學生是否在聽、在看,任學生說話、睡覺、玩手機的老師,他們雖然沒有耽誤課堂一分鐘,但是學生卻連一分鐘的知識也沒學,結果是學生的成績一團糟,班級的紀律一團糟,學生的思想修養也是一團糟。

教師教書,需要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更需要學生積極聽講,從行為到精力都要參與其中,學生才會有收穫,教學才會有效果。不要說全班學生,就是上課的時候,有一兩個學生搗亂課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要想有好的課堂環境,就必須對搗亂的學生進行教育,同時也會讓全班學生明白,搗亂課堂紀律,不但自己學不到知識,也耽誤了全班同學的學習。

當然,教師對於學生的教育,不僅限於課堂搗亂,教育學生在課間、課外、校外等時間,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也是教師經常說道的。

教書育人本為一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學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任務,需要三方齊抓共管,共同努力!


超敏教育


我認為育人重要。

人為什麼要讀書?不就是為了明事理,知禮節,去除愚昧和粗魯嗎?

人,首先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和家人,善待他人,社會才可能和諧。這顆善良之心,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引導,需要從書本上學習、理解。這就是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如果教師、家長、學生一昧的追求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情感教育,即使他成績非常好,也會可能因為心理不成熟或情感的缺失而成為危害社會,成為人渣,或利用所學知識去犯罪。這樣,教師、家長不就成了罪人嗎?這種現象現在不是沒有,而是很多!

所以,我覺得教師應該把育人放在首位,即使他不能為社會做出很大貢獻,起碼他不會危害他人和社會,是一個善良的合格的公民。


阿蓮ER


作為三農領域人,卻調侃教師事,居心頗為不良。但本人還是小議一二。

教育即教書育人,老師的正常工作內容,教書的目的是為了育人,育人的手段主要是教書。如果你把二者單列察看,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即使老師教的不好,也會滲入育人內容,況且教書本身即是育人活動。

如果你非要分出來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我只能說,目前都不重要,只有安安穩穩當老師才重要!如果失去了老師資格,教書育人再無從談起!

這麼回答也可能不合你意,但卻是當今為師的人的一一真實處境:安全第一。

老師們還在社會低位駐足,實乃國之悲哀!這與世界大國的稱謂極不相符!與飛速發展的腳步極不協調!


泡泡茶21


雖然說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但我個人觀點是:

“教書“和“育人”這兩方面,在職責上還是應該有所側重。

通俗點理解:

教書,就是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是立智。

育人,就是培育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是樹德。

從家校兩個方面來講,學校則應以“教書立智”為主,而家庭則應擔當起“育人樹德”的職責。

事實上,從現在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學科老師的分工上看,老師們在“教書”和“育人”上也是有側重的。

比如說,“三味"是一名思想政治老師,初中的《道德與法治》基本上不以理論知識為教學目標,重在於培養學生的政治、品德及行為習慣等。從教學內容看,明顯側重於"育人"上。事實上,我每上講臺上一節課,我就象是學生的父母一樣,教育他們做人的道理。
但是,對於一個數學老師而言,雖然教學上強調貫穿德育目的,也僅僅是“點到為止”而已,決不可能象我的政治課一樣沒完沒了講"做人的道理”。數學課最大的教學目標是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之外,其他科目都有著本科應學習的專科知識。


雖然,總說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兩方面不可割離,但具體到某些老師,有些重在教書,而有些則重在育人。

小夥伴們,如果你也是一名老師,說句心裡話吧,教育和育人各做到位了多少呢?


三味聊教育


廣大的教師朋友們一定跟筆者一樣,從擔任現職以來,認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使命,是教師的天職。但現在我們卻迫切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教書重要還是育人重要呢?

教書育人是一個共同體。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通過自己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和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教書育人本是一體,難以分開,不能孤立。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優秀品德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兩者相生相長,互通互存。教書的過程中必然在育人,而學生行為習慣思想品德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必然也在學習知識,所以這兩者絕對不能孤立開來。

毋庸置疑教書育人緊密關聯,不分孰輕孰重,但學習知識能力個人差異明顯,這種情況下,育人比教書重要。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培養一個人成為人才是勞心勞力,耗時長遠的事。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道”應該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先把人的素質提高了,品德培養好了,學知識學技能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用刻意,水到渠成。

但是,現在人人都喊:學生不能打不能罵不能罰,有些老師正常的管理學生卻要被批評被懲罰,這種已經有點開始畸形的教學態勢逼得越來越多的老師儘量不管學生,因為不管就意味著少接觸,少接觸就意味著少衝突,那那些中小學心理問題啦,自殘自殺等悲劇事件就與老師無關。所以,越來越多的老師告訴自己:只管教書,不管育人!

當我們把教書育人人為地一分為二,相互對立, 當“只管教書、不管育人”變成教學的常態和必然趨勢,我們的青少年危矣!


Scarett


我就是一名教師,現在已經退休。從幾十年教育救學實踐中充分認識到教書育人的重要性。首先是育人,教育學生要有一顆愛國奉獻之心,從小都要樹立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領導,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再者就是要教育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先進的與世界接軌的前沿科學。打好基礎文化知識,既有好的思想,又有滿腹的科學文化知識。也就是說培養又紅又專的四有新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大批四有新人,實現強國之本。使我們的國家人才濟濟,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