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蚌埠市区15所学校被列入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如何解决?

 交通是城市流动的血液,畅达的交通是城市健康与活力的体现。而对于很多市民来说,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每天早晚上下学时段,市区不少中小学周边街道上出现的“接送潮”都会造成“水泄不通,人沸车鸣”的拥堵场面。这样多则一小时,少则半小时的交通堵塞使学生、家长、过路人和周边居民都叫苦不迭,也成为影响城市交通畅通的“老大难”问题。

15所学校被列入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为了解决我市中小学上下学交通拥堵问题,根据市政府安排,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市区问题突出的中小学高峰时段交通影响评价》,目前该评价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为了充分了解学校周边的交通问题,相关部门发放了八千多份问卷调查表,从这些问卷调查的反馈信息来看,83.6%的人认为“私家车接送比例高,占路违停严重”;61.4%的人认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43.0%的人认为“电动车横冲直撞,交通秩序混乱”;40.9%的人认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量大,本来就堵”。周边居民、学生家长、交警等各方都被拥堵问题所扰,不同群体,诉求各不相同。

治堵!蚌埠市区15所学校被列入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如何解决?

此次被列入评价范围的15所学校。

据悉,此次交通影响评价,主要针对市区问题突出的中小学校,重点以15所学校为典型,评估学校及周边交通的总体运行情况,并提出优化改善措施。这些学校均为高峰时段校园周边出现拥堵最严重的、市民反映最强烈的15所学校。其中包括第一实验学校(中山校区)、蚌山小学(南山路校区)、第二实验小学(兴业街校区)、新城实验学校、第三实验小学、北师大附中、一中、二中、三中、六中、九中等。

中国式接送、跨区择校加剧“拥堵病”

校园周边的早晚高峰拥堵,已经成为一项“城市病”,困扰着住在城市中的人和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为何会“生病”,规划部门在这次评价中总结出几点原因。

“接送大军”在早晚高峰时段带来的拥堵,被视为规律性短时巨大客流集散引发的拥堵,这是因为学生上下学、家长接送时间规律,于是局部时段与通勤高峰叠加带来了这股拥堵。

市区小学、初中基本实行错峰上下学,但由于家长“车等人”的心态以及学校未按时放学等情况,导致人、车在校门口聚集,削弱错峰效果。另外,学校规模普遍较大,加之多数学校仅开放一处校门,短时间内产生的高强度客流难以疏散,于是就出现了这种规律性短时巨大客流集散引发的拥堵。

“中国式”接送加剧了短时拥堵。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我市家长接送比例非常高,小学生八成以上接送,1—3年级小学生接送比例最高,超过九成。随着年龄增长,接送比例逐级递减,高中接送比例最低。私家车、电动车接送比例高,在客观上也加剧停车供需矛盾,“停车难、乱停乱放、拥堵”成为上下学常态。早上送学基本可做到“即停即走”,晚上接学近半家长等候时间超过10分钟,“错峰放学”而未“错峰接学”。

治堵!蚌埠市区15所学校被列入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如何解决?

另外,规划、设计先天不足是引发拥堵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受教育布局影响,核心区“名校效应”引发的跨区择校交通,既增加城市机动交通压力,亦加大学校负担,导致学校规模过大,超出周边道路负荷能力。按市教育局小学学区划分,蚌山小学、一实校、二实小、三实小、新城实验学校等优质校区均就近划分学区,但跨区择校仍普遍存在,小学服务半径远超标准要求。

从规划上看,各个学校规划建设期均未实施交通影响评估,随着周边环境的复杂化,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停车设施欠账多,动静态交通矛盾突出,市区中小学校大部分无配建停车场,教师停车需求尚不能满足。市区尤其老城区配建车位先天不足,主要依靠路内停车,“接送大军”只好“任性”停车,导致校园周边道路拥堵。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令“接送大军”无处停车,除一中东侧胜利路立体停车场外,其余学校附近基本无公共停车场可用。并且,由于路内停车免费,公共停车场对临时停车不具备吸引力。另外,学校大门大多临街而设,部分学校甚至设于干道路口,加之仅开放一个校门,交通组织困难。

交通组织与管理仍然薄弱,比如,路内停车位设置不合理,且全天免费,周转率低,而停车位又直冲校门或交叉口,易形成梗塞。免费停车,路内停车位难以释放出来,供家长临停使用。

智慧接送系统、免费开放停车场等多种经验可借鉴

如何破解上下学校园周边拥堵问题,《市区问题突出的中小学高峰时段交通影响评价》给出的建议是改变传统接送模式,对于新建、计划改扩建或者已配建地下停车场的学校来说,建设起地下智慧接送系统,利用学校地下车库,将家长、学生的交通集散全部引到地下,集中统一管理,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及停车难问题,把对外部道路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比如,南方有的城市小学校园建设了完备的地下接送系统,操场地下停车场内有186个车位,分为八大区块(机动车停车区、非机动车停车区、接人区、闸机、步行通道、图书角等)。家长可将车驶入校园地下停车场,内有闸机通道连接家长接送区和学生通道,孩子们刷卡通过闸机,可走学生通道直达教室,家长接孩子能在等候区通过完善电子信息公告系统看到孩子放学的信息……人车分流,安全高效接送。

除了建设地下智慧接送系统,还有的可借鉴的经验是发展共享停车。浙江部分中小学就征用了学校附近停车场,在特定时段内供家长接送车辆1小时内免费停放,并由学校给家长发放接送停车证,规范停车秩序。还有的地区是临时开放学校周边停车场,新增免费停车位,在重点地段临时开放大型停车场,解决家长停车难问题。

治堵!蚌埠市区15所学校被列入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如何解决?

解决拥堵,还是要让车有地可停,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增加有效供给是出路。规划部门建议,创新供给模式,采取结合绿地广场同步建、规划边角地集约建、闲置空地辟建、公交枢纽站结合建等多种形式增加停车泊位。试点推行在中小学校园操场及公园绿地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在老旧小区建设小型立体停车场等方式,解决学校及周边居民停车需求。

每个学校的“药方”都不同

根据每个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建设、周边道路交通等实际情况,规划部门组织编制了“一校一策”计划,为各个学校开出“治疗”高峰时段校园周边道路拥堵的城市病的“药方”。比如,蚌埠雪华小学目前在建,建议规划同步建设地下接送系统。蚌埠一中,计划在工农路西侧新建教学楼和地下停车场;第一实验学校地下停车场基本建成,尚未投入使用,建议尽快新增地下停车系统。对已建成学校、具备条件的,建议择机实施改造,按需求配建停车位。新城实验学校等,临街条件好、停车需求大,应利用好操场建设地下停车场,目前该校已纳入《停车专项规划》;蚌埠第二实验小学:结合北侧规划路建设,新辟北门并配建地下停车场。

目前,《市区问题突出的中小学高峰时段交通影响评价》初步成果正在征求意见讨论阶段,“一校一策”计划也正在进一步完善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