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疆棉“公转铁”运输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交易市场”)作为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首批28家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单位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与其它相关企业的互联互通,扎实推动棉花产业的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大力推动棉花公路运输物流配送和铁路运输物流配送业务的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公转铁”相关政策,2019年4月19日,交易市场与乌鲁木齐铁路局就铁路发运相关事宜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双方对出疆棉“公转铁”运输工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出台多项举措,共同推动新疆棉花运输结构调整进程,实现棉花物流降本增效。

一、出疆棉“公转铁”运输工作的重要性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公转铁”相关工作,是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3.3万亿元,占GDP比重14.8%,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约9%的比重,物流成本处于较高区间,降本增效潜力巨大。研究表明,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铁路运输比例低等方面。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降本增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铁路货运量的目标是从2017年的36.9亿吨提升到2020年的47.9亿吨。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为主攻方向,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解决好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

“经济发展,铁路先行”。与公路相比,铁路有着运载量大、能耗低、污染小、安全性高、价格便宜等特点,在大宗货物商品尤其是棉花长距离运输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以每年出疆棉350万吨、运价较公路便宜200元/吨估算,出疆棉“公转铁”每年节省约7亿元运费,可有效降低涉棉企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仓库也能通过出疆棉“公转铁”增加入库量,从而达到仓储资源的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二、出疆棉“公转铁”运输工作的必要性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主产区,2018年种植面积达3737万亩,总产量超过5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3.8%,约占全球棉花总产量的20%。棉花问题关系到全区70万棉农的切身利益,目前全区共有61个县和110个团场种植棉花,约有50%的农户从事棉花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来自于棉花,特别是南疆地区90%以上的县市种植棉花,面积占比接近60%。棉花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新疆棉花专业仓储制度和在库棉花公检制度在规范棉花市场秩序、提升新疆棉花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大宗商品(棉花)的集散。棉花监管仓库作为集散地,天然具备货源优势,加上供给侧、需求侧的不平衡(新疆产棉,内地用棉),出疆棉运输距离长。铁路运输的运载量大、能耗低、价格便宜等优势可得到充分发挥。

三、乌鲁木齐铁路局多举措支持出疆棉“公转铁”运输工作

乌鲁木齐铁路局高度重视,将保障出疆棉铁路运输作为政治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及监管仓库专用线建设,着力提升运输保障能力,确保棉花出疆运力充沛,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地工作:一是多次调整下浮铁路运价、降低专用线维护费;二是取消72小时的皮棉晾晒时间限制,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时效性;三是将铁路保价费由原来的3‰降低到1‰—1.5‰,同时允许客户自主选择铁路保价或商业保险,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

四、交易市场推进出疆棉“公转铁”运输工作初显成效

交易市场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积极探索搭建棉花铁路运输智慧物流服务平台,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棉花铁路发运信息化、业务办理自助化、运费补贴申报数据化,进一步提高出疆棉“公转铁”效率。同时,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通过合理配置运力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

此外,从2019年9月1日起,公路出疆的新疆棉在下一年度申报补贴时必须提供货物运输增值税发票,进一步规范出疆棉公路运输市场秩序。为简化铁路申报补贴手续,交易市场将通过铁路智慧平台将发运数据和补贴审核相结合,解决客户申请补贴材料的复杂工作,为出疆棉“公转铁”争取政策支持。

截至目前,交易市场已与新疆所有铁路专用线仓库签订了公用协议,并在其中15家专用线发运仓库组织开展“公转铁”发运工作,累计发运量4.08万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